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2019年勞務報酬個稅計算方法

2019年勞務報酬個稅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7 06:06:30

⑴ 勞務報酬個稅計算,稅率,起征點是多少

您好,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因此單論勞務費個稅起征點已無實際意義。而綜合所得個稅起征點,全年為六萬元,其中計算勞務費所得的時候,勞務報酬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
勞務費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是多少
勞務報酬所得,屬於《個人所得稅法》中規定的綜合所得,適用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的規定:
1、全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6000元的,稅率為3%;
2、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
3、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
4、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
5、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
6、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
7、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45%。
上述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的規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
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使用費所得,依照上述納稅標准按月換算後計算應納稅額。
同時,按照規定,勞務費不再單獨計算個稅,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因此單論勞務費個稅起征點已無實際意義。而綜合所得個稅起征點,全年為六萬元,其中計算勞務費所得的時候,勞務報酬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舉例:
居民甲去年取得工資收入為x,勞務收入為y,那麼甲去年綜合所得收入額z=x+(1-20%)y。
法律依據
《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⑵ 2019新稅法實行後,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據了解,在繳稅的流程上,勞務報酬所得與工資薪金所得大體相同,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單位代扣代繳

相關單位在向納稅人支付勞務費時會先進行稅款的預扣預繳

勞務報酬的扣稅標准為: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

減除費用:預扣預繳稅款時,勞務報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按800元計算;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20%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預扣預繳稅額,適用20%至40%的超額累進預扣率。

計算方法簡單來說,就是:

(1)勞務報酬-費用=收入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而費用的多少取決於勞務報酬是否在4000元之上,決定是800元,還是收入的20%。按這個方法計算出的收入額,再對照「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進行稅額的計算。

(2)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一次性勞務收入3000元(小於4000元),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3000-800=2400元,屬於「不超過20000元」檔,應預扣預繳稅額=2400×20%-0=480元。

一次性勞務收入10000元(大於4000元),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10000×80%=8000元,屬於「不超過20000元」檔,應預扣預繳稅額=8000×20%-0=1600元。

一次性勞務收入50000元(大於4000元),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50000×80%=40000元,屬於「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檔,應預扣預繳稅額=40000×30%-2000=10000元。

一次性勞務收入100000元(大於4000元),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100000×80%=80000元,屬於「超過50000元的部分」檔,應預扣預繳稅額=80000×40%-7000=25000元。

第二步:年度末匯算清繳

51個稅管家提醒,勞務報酬所得作為綜合所得之一,在年度末進行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注意,按照以上「第一步」計算的個稅,並不一定是納稅人最終應當繳納的稅款,而是在獲得收入的時候,由支付該項收入的單位進行代扣代繳的金額。

最終全年要繳納多少個稅,由居民個人辦理年度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依法計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四項所得的收入額,並入年度總和所得計算應納稅款,稅款多退少補。

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⑶ 固定工資+勞務報酬,2019年個稅怎麼計算

(1)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800元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1-20%)
勞務報酬所得因其一般具有不固定、不經常性,不便於按月計算,所以,規定凡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按次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據以確定應納稅所得額。考慮屬地管轄與時間劃定有交叉的特殊情況,統一規定以縣(含縣級市、區)為一地,其管轄內的一個月內的勞務服務為一次;當月跨縣地域的,則應分別計算。
上述勞務報酬所得中的「同一項目」,是指勞務報酬所得列舉29項具體勞務項目中的某一單項,如果個人兼有不同的勞務報酬所得,應當分別按不同的項目所得定額或定率減除費用。
此外,獲得勞務報酬所得的納稅人從其收入中支付給中介人和相關人員的報酬,在定率扣除20%的費用後,一律不再扣除。對中介人和相關人員取得的報酬,應分別計征個人所得稅。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如果納稅人的每次應稅勞務報酬所得超過20000元,應實行加成征稅,其應納稅額應依據相應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當注意的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時,如果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就應當將納稅人取得的不含稅收入額換算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納稅款。計算公式為:
(1)不含稅收入額為3360元(即含稅收入額為4000元)以下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800)/(1-稅率)①
(2)不含稅收額為3360元(即含稅收入額為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1-稅率×(1-20%)]②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③
在上述公式中,公式①②中的稅率,是指不含稅所得按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公式③中的稅率,是指應納稅所得額技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
以上就是關於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具體計算時要以4000元為准,按規定帶入公式進行計算即可。

⑷ 2019年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

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

(4)2019年勞務報酬個稅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稅免徵額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2019年1月1日實施。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發〔2018〕41號,第十一條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葯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第十二條納稅人發生的醫葯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葯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納稅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葯費用支出,按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分別計算扣除額。

第十三條納稅人應當留存醫葯服務收費及醫保報銷相關票據原件(或者復印件)等資料備查。醫療保障部門應當向患者提供在醫療保障信息系統記錄的本人年度醫葯費用信息查詢服務。

⑸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

一、勞務報酬所得

(一)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勞務報酬和工資薪金不同,勞務報酬所得不存在僱傭與被僱傭關系,是個人獨立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例如個人獨立從事設計、翻譯、表演等勞務取得的報酬。

(二)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和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取得的生產經營收入,應按照「生產經營所得」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不屬於勞務報酬所得。

二、按次預扣預繳

(一)對於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預扣預繳稅額。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根據「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適用)」計算繳納。

(二)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1. 勞務報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800元計算。

每次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800

2. 勞務報酬所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20%計算。

每次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1-20%)

(三)預扣預繳個稅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政策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8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07號)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

三、綜合所得匯算清繳

(一)綜合所得:年度終了後,居民個人需要匯總全年度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以下簡稱「捐贈」)後,適用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並減去速算扣除數,計算本年度最終應納稅額,再減去年度已預繳稅額,得出應退或應補稅額,向稅務機關申報並辦理退稅或補稅。

(二)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年度已預繳稅額

(三)2019年1月1日後,居民個人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70%計算。

政策依據: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辦理2020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2號)

四、傭金收入特殊規定

(一)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取得的傭金收入,屬於勞務報酬所得,以不含增值稅的收入減除20%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收入額減去展業成本以及附加稅費後,並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展業成本按照收入額的25%計算。

(二)扣繳義務人向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支付傭金收入時,應按照《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規定的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

政策依據: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後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

⑹ 2019勞務報酬所得稅怎麼算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註: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

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6)2019年勞務報酬個稅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勞務報酬所得的特別項目

1、個人擔任董事職務所取得的董事費收入事職務所取得的董事費收入

按照董事與公司的關系來劃分,可分為內部董事和外部董事。

①內部董事,擔任公司董事的同時在公司任職、受雇,其因任職受雇而取得的報酬是「工資、薪金」所得。

②外部董事,指不在本公司任職、受雇的董事,其取得的董事費所得,屬於勞務報酬所得。

2、在校學生因參與勤工儉學活動(包括參與學校組織的勤工儉學活動)而取得屬於《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應稅所得項目所得,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3、自2004年1月20日起,對商品營銷活動中,企業和單位對營銷業績突出的非雇員以培訓班研討會、工作考察等名義組織旅遊活動、通過免收差旅費旅遊費對個人實行的營銷業績獎勵(包括實物、有價證券等)。

應根據所發生費用的全額作為營銷人員當期的勞務收入所得,按「勞務報酬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並由提供上述費用的企業和單位代扣代繳。

4、個人兼職取得的收入,應按照「勞務報酬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5、演員參加非任職單位組織的演出取得的報酬,應按「勞務報酬所得」項目,按次計算納稅;演員參加任職單位組織的演出取得的報酬,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按月計算納稅。

演員取得的報酬中,要規定上交給單位和文化行政部門的管理費及收入分成,經主管稅務機關確認後,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⑺ 每月工資個人所得稅怎麼算

工資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應納的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一、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二、適用稅率:看圖

三、專項附加扣除如下,明細查看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1、子女教育: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2、繼續教育: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3、大病醫療: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葯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4、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

5、住房租金: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項所列城市以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800元。

6、贍養老人:納稅人贍養一位及以上被贍養人的贍養支出,統一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二)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者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

約定或者指定分攤的須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於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⑻ 個人所得稅累計演算法是怎麼算的

一、正面回答
1、先算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工資-個人代扣社保、公積金-6項專項扣除-其他免稅收入-5000(起征額);
2、計算本年累計應繳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大於0時,根據最新累進稅率表進項計算個稅;
3、計算當月應繳個稅=當月累計應繳個稅-上月累計應繳個稅。
二、分析詳情
個稅改革後,個稅的計算核心詞是累計,特徵是收付實現制。特點是先少繳,後多繳,年終再清繳。
三、個人所得稅是累計計算的嗎
是的,個人所得稅是累計計算的。2019年起實施的新個稅法首次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綜合按年計征個稅。

⑼ 2019年工資個人所得稅是如何計算的

工資採取累計預扣法繳個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分級計算稅率)=所得稅金額。

綜合所得-5000元基本除費用-個人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項目-個人購買商業健康險等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養老人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應納稅所得額

對於綜合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額與居民個人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存在一定差異,居民個人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之間的差額,將由居民個人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9)2019年勞務報酬個稅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累計預扣法主要是通過各月累計收入減去對應扣除,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累計應繳稅額,再減去已繳稅額,確定本期應繳稅額的一種方法。

採用這種方法,一方面對於大部分只有一處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納稅年度終了時預扣預繳的稅款基本上等於年度應納稅款,因此無須再辦理自行納稅申報、匯算清繳;

另一方面,對需要補退稅的納稅人,預扣預繳的稅款與年度應納稅款差額相對較小,不會佔用納稅人過多資金。

⑽ 2019年新個稅,勞務工資如何計算無扣專項扣除計算方法:(11000*20%)*3%嗎

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每次收入額 - 800)* 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每次收入額 * (1 - 20%)* 20%

(3)每次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應納稅所得額 * (1 - 20%)*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例如1:某翻譯員一次取得翻譯收入3500元,計算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應納稅額 = (3500 - 800)* 20% = 540(元)

例如2:某老師一次取得講課費用5000元,計算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應納稅額 = 5000 * (1 - 20%)* 20% = 800(元)

例如2:某歌星一次取得表演收入40000元,計算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應納稅額 = 40000 * (1 - 20%)* 30% - 2000 = 7600(元)

勞務報酬所得稅率表如下:

閱讀全文

與2019年勞務報酬個稅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避孕套的方法圖片 瀏覽:150
多肉植物生根粉的使用方法 瀏覽:53
家庭自製蛋糕最簡單的方法不用蛋糕粉 瀏覽:139
解決產品價格問題的方法 瀏覽:812
無損檢測的超聲檢測方法 瀏覽:504
椎間盤突出最有效治療方法 瀏覽:213
用什麼方法治療胸悶最快 瀏覽:658
發泡劑如何快速凝固方法 瀏覽:51
高中k值的計算方法和技巧 瀏覽:990
玉米梗喂牛的正確方法 瀏覽:816
電腦店軟體安裝包製作方法 瀏覽:509
簡單捉老鼠的方法 瀏覽:867
草莓不對花能結果嗎鑒別方法 瀏覽:56
白發有什麼好的方法治療 瀏覽:290
哈密瓜曬干食用方法 瀏覽:716
縮陰方法有哪些 瀏覽:653
led車燈安裝接線方法 瀏覽:585
qq紅包不提醒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74
魚爛鰭的治療方法 瀏覽:849
魚泵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