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麻疹疫苗保護效果的計算方法

麻疹疫苗保護效果的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5 15:47:46

⑴ 疫苗接種的兒童免疫接種常用疫苗

1、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接種反應較輕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嬰兒出生後按期接種,可以預防麻疹。
【接種部位】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皮下注射。
【劑量】0.2ml
【反應】注射後局部一般無反應。在6~10天時少數人可能發熱,一般不超過2天,偶有散在皮疹。
【禁忌】患嚴重疾病、發熱或有過敏史(特別是有雞蛋過敏史者)不得接種。
【注意事項】用75%酒精消毒皮膚,要待干後再注射;注射過丙種球蛋白者接種本疫苗至少間隔6周以上,接種麻疹疫苗至少2周後方可注射丙種球蛋白。
2、脊髓灰質炎疫苗(簡稱脊灰糖丸):
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制劑,白色顆粒狀糖丸,接種安全。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
【接種部位】口服。
【劑量】糖丸劑型1粒,液體劑型2滴
【反應】只有極少數嬰幼兒服用脊灰疫苗後發生一過性腹瀉,可不治自愈。
【禁忌】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禁服。對牛乳及牛乳製品過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體疫苗。
【注意事項】本疫苗只供口服;該品系活疫苗,切勿加在熱開水或熱的食物內服用;偶爾超劑量多劑次服苗對人體無害。
3、百白破制劑:
是將百日咳菌苗,精製白喉類毒素及精製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成,可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接種部位】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肌內注射。
【劑量】0.5ml
【反應】①局部可出現紅腫、疼痛、發癢或有低熱、疲倦頭痛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即自行消退。偶見過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腫。②無菌性化膿。多系注射過淺或疫苗未搖勻,硬結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膿。③若全身反應較重,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
【禁忌】有癲癇、神經系統疾患及抽風史者禁用;急性傳染病(包括恢復期)及發熱者暫緩注射;兒童免疫制劑,成人禁用。
【注意事項】使用時必須充分搖勻;製品不能凍結,凍結後出現凝塊,不能使用;採用肌內注射,局部可能有硬結,可逐步吸收,注射第2針時應更換另側部位;應備有1:1000腎上腺素,供偶有發生休克時急救用;注射第1針後出現高熱、驚厥等異常情況者,不再注射第2針。
4、卡介苗:
採用無毒牛型結核桿菌製成,安全有效。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接種,是預防結核病的一項可靠措施。
卡介苗是一種減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來預防結核病的發生。一般在結核病病例較多的國家,主張新生兒在還沒有感染時接種卡介苗,以便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
【接種部位】上臂外側三角肌中部,皮內注射。
【劑量】0.1ml
【反應】接種2周左右,局部可出現紅腫侵潤。若隨後化膿,形成小潰瘍,可用1%龍膽子塗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後結痂,為正常反應。如遇淋巴結腫大,可用熱敷處理。如已軟化形成膿皰,可用滅菌注射器抽膿,不要切開。如一次抽膿未愈,還可重復抽膿,直至痊癒為止。如已破潰,則癒合時間較長,可擴大創口引流,並同時用異胭肼或對氨基柳酸軟膏外敷,每2~3天換敷料一次,這樣可縮短治療和癒合時間。
【禁忌】凡患有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臟病、濕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膚病者均不予接種。
【注意事項】嚴禁皮下或肌肉內注射;接種含有吸附劑的製品後4周內同臂不能接種卡介苗,接種卡介苗後4周內同臂不能接種其他疫苗。
何時不宜接種卡介苗?
1.發高燒。
2.患有嚴重急性症狀及免疫功能不全者。
3.出生時伴有其它嚴重之先天性疾病。
4.新生兒體重低於2500公克。
5.可疑之結核病患,勿直接接種卡介苗,應先做結核菌素測驗。
6.嚴重濕疹。
接種卡介苗後的反應
1.接種後7~14天在接種部位有紅色小節,微有痛癢。
2.接種後4~6周可變成膿泡或潰瘍。
3.接種後經2~3月潰瘍自然癒合,有時同側腋窩的淋巴腺會腫大。
注意事項
紅色小結點形成的膿泡或潰瘍不可擠壓或包紮,只要保持清潔即可。
如接種部位腫脹的厲害有感染情形時,則請醫師檢查。
5、乙腦疫苗:
乙腦疫苗系將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感染地鼠腎細胞,培育後收獲病毒液凍干製成減毒活疫苗,用於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1、乙腦滅活疫苗
【接種部位】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皮下注射。
【劑量】0.5ml
【反應】大多數人接種無反應,僅個別兒童注射後,局部出現紅腫、疼痛,1~2天內消退。少數有發熱,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數有頭暈、頭痛、不適等自覺症狀。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腫和過敏性休克發生率隨接種次數增多而增加。一般發生在注射後10~30分鍾,很少有超過24小時者。此類接種反應多見於反復加強注射的對象,尤以7歲以上兒童加強注射較為多見。
【禁忌】發熱及急性疾病;嚴重慢性病;腦及神經系統疾病;過敏性疾病,既往對抗生素、疫苗有過敏史者。
【注意事項】疫苗混濁、變色(變黃)、安瓿有裂紋、有異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後在現場休息片刻,以防副反應發生;應備有1:1000腎上腺素,供偶發休克時急救用;10歲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隱性感染而獲得免疫力,故無必要再接種疫苗。
2、乙腦減毒活疫苗
【接種部位】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皮下注射。
【劑量】0.5ml
【反應】注射後一般無反應,少數人局部紅腫,偶有發熱和過敏性皮疹。
【禁忌】發熱;急性傳染病;中耳炎;心、腎及肝臟等疾病;活動性結核病;有過敏史或抽風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統缺陷,近期或正在進行免疫抑制治療者。
【注意事項】啟開安瓿和注射時切勿使消毒劑接觸疫苗;疫苗溶解後有搖不散的凝塊、安瓿有裂紋、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變色(紅),不可使用。
疫苗的製作可以經由化學合成,由特定的蛋白質為引,製作出微妙的變化型態,使其能夠與淋巴球進行生化反應,影響抗體的製造;但它也可以是直接透過生物體製造的產物,以活體的病原為起始,藉由實驗控制的特殊環境下使其復制,或是使用死去的病原作為誘引,可以在不傷害其他細胞的情況下只刺激淋巴球。盡管一般認為活體疫苗的效果較好,但相對也較不易保存。因為涉及基因工程,引發研究倫理的問題,目前化學合成的疫苗則較為少用。
去活性疫苗
透過熱或化學葯劑將致病微生物結構破壞或將其殺死,但因部分結構仍完整,可誘起免疫反應達到疫苗接種之目的,如流感、霍亂、腺鼠疫、甲型肝炎,但由於毒性較低、時效短、無法引起完整的反應,有時必須追加施打。
活體減毒疫苗
利用培養技術製造出的活體微生物,在製程中利用添加化學葯劑、改變遺傳物質、或是施以物理變化,以得到減低或去除毒性的品種。由於免疫反應主要偵測的是病菌本身外部的構造,因此減去毒性物質或微生物代謝產物仍可有效產生施打疫苗者的免疫力。例如:黃熱病、痳疹、腮腺炎疫苗。活體結核疫苗是以不具傳染性的結核菌株(strain)所制,但卡介苗在美國卻鮮少使用。
類毒素疫苗
某些微生物本身無害,但其產生、釋放之毒素是疾病的根源,部分科學家將此類毒素改造或破壞以達到免疫反應所需的基本誘發功能,卻不傷害接種者,例如破傷風和白喉疫苗。
次單元疫苗
有些毒素或微生物只需利用部分結構即可引發免疫反應,例如乙型肝炎疫苗僅含有該種病毒的表面蛋白質。 結合疫苗
利用細菌表面多糖結構,有時這些結構對免疫系統的辨識上效果不佳,藉由將這層結構連結上許多特殊物質,例如特殊結構的蛋白質、毒素或糖類,可以增進免疫系統的判斷力,這種方式已成功用在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基因重組載體疫苗
以微生物的生理運作為基礎,配合其他物種微生物的DNA,這種方式研發出的疫苗,可能對感染過程復雜的疾病有所幫助。例如將細菌的DNA切成片段,組合至酵母菌的染色體中,利用酵母菌製作該片段之細菌蛋白質作為疫苗,可免除致病細菌對人體的實質傷害,達到免疫效果。
DNA疫苗
對目標細胞,藉由改造過的病毒或細菌感染,以插入基因或調節基因表現(gene expression)的手法,引起免疫系統的活化,若這些細胞因此在表面呈現異於接種者本身的物質,將會被免疫系統辨識後受到攻擊,盡管此項技術仍在試驗中,卻有可能成為未來治療癌症、遺傳疾病的重要療法。 導語:計劃內疫苗(一類疫苗)是國家規定納入計劃免疫,屬於免費疫苗,是從寶寶出生後必須進行接種的。計劃外疫苗(二類疫苗)是自費疫苗。可以根據寶寶自身情況、各地區不同狀況及家長經濟狀況而定。
1歲以前,在可愛寶寶的生命里,沒有什麼能比預防免疫更至關重要的了。現在大多數家庭已經知道要按時給寶寶接種,但是還有很多新爸新媽,沒有將免疫接種提高到足夠的重視程度,
1) 免費疫苗足以保護寶寶:很多家長帶寶寶接種疫苗的時候都有這樣的困惑:究竟是打免費的一類疫苗還是打自費的二類疫苗?出錢的疫苗是不是比免費的效果好?本周是預防接種宣傳周,雲南將在全省范圍開展主題為「接種疫苗,寶寶健康」的宣傳活動。專家表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都是為了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兩者從安全性、接種效果、質量上沒有差別。
2) 新生兒需要接種哪些疫苗?:寶寶的出生,對於家庭是一件喜慶的事情。不過,寶寶要健康成長,離不開適時接種疫苗。當孩子出生後,監護人應在1個月內到戶口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接種單位辦理《預防接種證》,以便接種單位及時為您的孩子建立預防接種卡,安排疫苗接種計劃。
3)兒童免疫接種常用疫苗:
1、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接種反應較輕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嬰兒出生後按期接種,可以預防麻疹。
2、脊髓灰質炎疫苗(簡稱脊灰糖丸):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制劑,白色顆粒狀糖丸,接種安全。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
3、百白破制劑:是將百日咳菌苗,精製白喉類毒素及精製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成,可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4、卡介苗:採用無毒牛型結核桿菌製成,安全有效。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接種,是預防結核病的一項可靠措施。卡介苗是一種減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來預防結核病的發生。一般在結核病病例較多的國家,主張新生兒在還沒有感染時接種卡介苗,以便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
5、乙腦疫苗:乙腦疫苗系將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感染地鼠腎細胞,培育後收獲病毒液凍干製成減毒活疫苗,用於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4)生病的孩子打疫苗:孩子感冒了,發燒了,卻正好到了預約接種疫苗的日子,還能帶孩子去接種疫苗嗎?生病的孩子打疫苗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反應?當孩子患有普通的感冒、咳嗽時,家長們不必因此改變接種疫苗的時間。但在以下情況下,給孩子接種疫苗是不合適的,要根據醫囑推遲種疫苗
5)寶寶接種疫苗後如何護理?疫苗對人體來說是一種異物,因此接種後會刺激身體內產生一系列的反應,有些是正常的,很快可以消失,還有一些需要您的細心照顧。疼痛和局部的紅腫。可能會持續1到2天時間。
家長應對:無需處理,觀察小兒一般狀況。
輕微到中度的發熱。一般1-2天,部分可伴有頭痛、頭暈、寒戰、惡心、乏力等。
家長應對: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但超過38℃需用葯物退熱,同時注意多飲白開水,注意保暖。
輕度皮疹。多在接種後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一般出現在身體局部。
家長應對:一般不超過2天可自行緩解,通常不需特殊處理,必要時可對症治療。
6)接種疫苗有哪些禁忌症:不同種類疫苗的禁忌不一樣,接種時應嚴格按疫苗使用說明規定進行接種。同時,兒童家長在每次接種前應如實反映兒童的健康狀況,以減少疫苗接種異常反應的發生。以下為疫苗接種的一般禁忌症:(1)正患發熱、腹瀉等急性疾病的兒童,應暫緩接種疫苗;慢性疾。不同種類疫苗的禁忌不一樣,接種時應嚴格按疫苗使用說明規定進行接種。同時,兒童家長在每次接種前應如實反映兒童的健康狀況,以減少疫苗接種異常反應的發生。
導語:計劃內疫苗(一類疫苗)是國家規定納入計劃免疫,屬於免費疫苗,是從寶寶出生後必須進行接種的。計劃外疫苗(二類疫苗)是自費疫苗。可以根據寶寶自身情況、各地區不同狀況及家長經濟狀況而定。
1歲以前,在可愛寶寶的生命里,沒有什麼能比預防免疫更至關重要的了。現在大多數家庭已經知道要按時給寶寶接種,但是還有很多新爸新媽,沒有將免疫接種提高到足夠的重視程度,
1) 免費疫苗足以保護寶寶:很多家長帶寶寶接種疫苗的時候都有這樣的困惑:究竟是打免費的一類疫苗還是打自費的二類疫苗?出錢的疫苗是不是比免費的效果好?本周是預防接種宣傳周,雲南將在全省范圍開展主題為「接種疫苗,寶寶健康」的宣傳活動。專家表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都是為了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兩者從安全性、接種效果、質量上沒有差別。
2) 新生兒需要接種哪些疫苗?:寶寶的出生,對於家庭是一件喜慶的事情。不過,寶寶要健康成長,離不開適時接種疫苗。當孩子出生後,監護人應在1個月內到戶口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接種單位辦理《預防接種證》,以便接種單位及時為您的孩子建立預防接種卡,安排疫苗接種計劃。
3)兒童免疫接種常用疫苗:
1、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接種反應較輕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嬰兒出生後按期接種,可以預防麻疹。
2、脊髓灰質炎疫苗(簡稱脊灰糖丸):脊灰糖丸是一種口服疫苗制劑,白色顆粒狀糖丸,接種安全。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
3、百白破制劑:是將百日咳菌苗,精製白喉類毒素及精製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成,可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
4、卡介苗:採用無毒牛型結核桿菌製成,安全有效。嬰兒出生後按計劃接種,是預防結核病的一項可靠措施。卡介苗是一種減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來預防結核病的發生。一般在結核病病例較多的國家,主張新生兒在還沒有感染時接種卡介苗,以便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
5、乙腦疫苗:乙腦疫苗系將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感染地鼠腎細胞,培育後收獲病毒液凍干製成減毒活疫苗,用於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4)生病的孩子打疫苗:孩子感冒了,發燒了,卻正好到了預約接種疫苗的日子,還能帶孩子去接種疫苗嗎?生病的孩子打疫苗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反應?當孩子患有普通的感冒、咳嗽時,家長們不必因此改變接種疫苗的時間。但在以下情況下,給孩子接種疫苗是不合適的,要根據醫囑推遲種疫苗
5)寶寶接種疫苗後如何護理?疫苗對人體來說是一種異物,因此接種後會刺激身體內產生一系列的反應,有些是正常的,很快可以消失,還有一些需要您的細心照顧。疼痛和局部的紅腫。可能會持續1到2天時間。
家長應對:無需處理,觀察小兒一般狀況。
輕微到中度的發熱。一般1-2天,部分可伴有頭痛、頭暈、寒戰、惡心、乏力等。
家長應對: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但超過38℃需用葯物退熱,同時注意多飲白開水,注意保暖。
輕度皮疹。多在接種後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一般出現在身體局部。
家長應對:一般不超過2天可自行緩解,通常不需特殊處理,必要時可對症治療。
6)接種疫苗有哪些禁忌症:不同種類疫苗的禁忌不一樣,接種時應嚴格按疫苗使用說明規定進行接種。同時,兒童家長在每次接種前應如實反映兒童的健康狀況,以減少疫苗接種異常反應的發生。以下為疫苗接種的一般禁忌症:(1)正患發熱、腹瀉等急性疾病的兒童,應暫緩接種疫苗;慢性疾。不同種類疫苗的禁忌不一樣,接種時應嚴格按疫苗使用說明規定進行接種。同時,兒童家長在每次接種前應如實反映兒童的健康狀況,以減少疫苗接種異常反應的發生。

⑵ 什麼是麻疹疫

什麼是麻疹? 麻疹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出疹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麻疹的傳染性極強,患者口、鼻、咽及眼部黏膜分泌物中都有大量的病毒,講話、咳嗽打噴嚏時都可傳染。在托兒所、幼兒園等小孩子集中的地方,很容易通過上述途徑發生傳染。麻疹對孩子的健康危害極大,不僅會引起發熱、重度上呼吸道炎症、全身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還常並發肺炎、腦炎甚至危及患兒生命。皮疹首先開始於耳後發際,隨後是全身,出疹期間會出現全身中毒症狀,體溫高達40℃左右,精神萎靡,咳嗽頻繁,聲嘶,畏光,嚴重的患者甚至可能有譫妄、抽搐等症狀。麻疹以1-5歲兒童發病率最高。

接種麻疹疫苗的好處: 接種麻疹疫苗可以有效預防孩子罹患麻疹,它是我國消滅脊灰後要消除的第二個傳染病。 麻疹疫苗的接種時間一般在寶寶出生後8個月時接種第一針, 18-24個月齡時再復種一針。復種時您還可以選擇具有三重保護作用的麻腮風三聯疫苗(可預防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三種疾病)。

接種麻疹疫苗禁忌症:對葯物、血清等有過敏者(特別是有雞蛋過敏者)。

⑶ 麻疹疫苗最少打幾次 我今天二十歲了,計算過以前一共打過四次麻疹疫苗。現在大學還讓打,我有必要打第

問題分析:
你好,根據你所描述的情況,臨床上通過接種麻疹疫苗可以預防麻疹發發病,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一種呼吸道的傳染性的疾病,開始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的症狀,隨後出現高燒並全身出疹,有的會出現嚴重的並發症而危急到人的生命健康,一般的我們因家規在,只需要出生的一的八個月進行麻疹疫苗的接種一次,就可以起到終身免疫的作用.

意見建議:
你好,根據你所描述的情況,綜上所述,一般的麻疹疫苗只需要接種一次就可以了,當然隔很多年再加強一次也可以,但是接種四五次就沒有這個必要了,希望我的回復能幫到你,謝謝!!!

⑷ 接種麻疹疫苗的效力能保持多久

意見建議:你好,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在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的前提下,抗體可以持續很長時間,至少能夠維持26-33年。通常接種麻疹疫苗後25年,還有85%以上的人有保護性抗體。但由於個人體質的原因,麻疹疫苗接種後也有可能發生沒有產生抗體的情況,這部分人在周圍有麻疹流行的情況下仍有可能被感染。

⑸ 麻疹疫苗的注意事項

1、本疫苗加水溶解後橘紅色透明液體。如發現顏色變紫、變黃(變紫是安瓿有微細裂紋、變黃是有雜菌生長),安瓿有裂紋、標簽不清、溶解不好、超過有效期者均不可使用。
2、麻疹病毒對溫度和光線抵抗力較弱,可迅速滅活,應注意避光保存。凍干疫苗經溶解成液體狀態後,可迅速導致效價降低,必須在半小時內用完。用不完應廢棄,因時間長了疫苗內的活病毒會很快死亡,使疫苗失效。同時,疫苗中沒有防腐劑,在空氣中長了可能污染細菌。
3、啟開安瓿和注射時切勿使消毒劑接觸疫苗,用75%乙醇消毒皮膚,待干後再注射。
4、注射後過丙種球蛋白者接種本疫苗至少間隔6周以上,因丙種球蛋白含有麻疹抗體,能中和疫苗中的麻疹病毒,干擾免疫效果。接種麻疹疫苗至少2周後方可注射丙種球蛋白,因麻疹疫苗注射後2周人體即可產生抗體,這時就不受丙種球蛋白影響。
5、凍干麻疹疫苗雖已加保護劑,但因是活疫苗,所以在貯運及接種過程中,仍需保持完善的冷鏈系統,以確保疫苗的效價。

⑹ 接觸麻疹後多長時間行被動免疫可預防麻疹

麻疹 概述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很強,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約2~3年發生一次大流行。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症、眼結膜炎等而以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後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徵。我國自1965年,開始普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後已控制了大流行。

目錄[隱藏]

病毒分析

傳染

感染方式

研究

症狀

麻疹的臨床表現

麻疹診斷標准

族譜

其他並發症

治療

免疫

預防

膽鹼能性蕁麻疹的症狀特徵

麻疹病情的輔助檢查

接種麻疹疫苗可能出現哪些反應?

「老」麻疹新特點

病毒分析

傳染

感染方式

研究

症狀

麻疹的臨床表現

麻疹診斷標准

族譜

其他並發症

治療

免疫

預防

膽鹼能性蕁麻疹的症狀特徵

麻疹病情的輔助檢查

接種麻疹疫苗可能出現哪些反應?

「老」麻疹新特點

[編輯本段]病毒分析麻疹病毒屬副粘病毒科,為單股負鏈RNA病毒,與其它的副粘膜不同之處為無特殊的神經氨酸酶呈球形顆粒,麻疹病毒電鏡下呈球形,直徑約100-250nm,衣殼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 麻疹病毒有6種結構蛋白;在前驅期和出疹期內,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離到麻疹病毒。在人胚胎或猴腎組織中培養5-10天時,細胞出現病理改變,可見多核巨細胞伴核內嗜酸性包涵體。麻疹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抗原性穩定。此病毒低抗力不強,對乾燥、日光、高溫均敏感,紫外線、過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對麻疹病毒均有殺滅作用,但在低溫中能長期保存。 [編輯本段]傳染麻疹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患兒從接觸麻疹後7天至出疹後5天均有傳染性,病毒存在於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通過噴嚏、咳嗽和說話等由飛沫傳播。本病傳染性極強,易感者接觸後90%以上均發病,過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l-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麻疹減毒活疫苗使用後,發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發病年齡後移。目前發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學齡前兒童、免疫失敗的十幾歲兒童和青年人中多見,甚至可形成社區內的流行。
嬰兒可從胎盤得到母親抗體,生後4-6月內有被動免疫力,以後逐漸消失;雖然絕大部分嬰兒在9個月時血內的母親抗體已測不出,但有些小兒仍可持續存在,甚至長達15個月,會影響疫苗接種。易感母親的嬰兒對麻疹無免疫力,可在分娩前、後得病。 [編輯本段]感染方式當易感者吸入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有病毒的飛沫後,麻疹病毒在局部粘膜短期繁殖,同時有少量病毒侵人血液;此後病毒在遠處器官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中復制活躍,大約在感染後第5~7天,大量進入血液,此即為臨床前驅期。在此時期,患兒全身組織如呼吸道上皮細胞和淋巴組織內均可找到病毒,並出現在鼻咽分泌物、尿及血液等分泌物和體液中,此時傳染性最強。皮疹出現後,病毒復制即減少,到感染後第16天,僅尿內病毒尚能持續數日。出疹後第2天,血清內抗體幾乎100%陽性,臨床症狀也開始明顯改善。由於此時全身及局部免疫反應尚受抑制中,故部分病人常繼發鼻竇炎、中耳炎和支氣管肺炎。10%的患兒腦脊液中淋巴細胞明顯增多,50%在病情高峰時有腦電圖改變,但僅0.1%有腦炎的症狀和體征,其出現常在急性起病數天後,此時血清中抗體已增高,且已找不到病毒,因此考慮為自身免疫性腦炎。 [編輯本段]研究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又稱 Dawson encephalites。 在患麻疹之後若干年發生,曾提出病毒突變、病毒株特殊毒力或是第二個病毒感染促進慢性麻疹腦炎等發病機制,但都不能證實。最近研究發現SSPE病人系腦細胞的M蛋白(matrix)合成過程中翻譯受阻所造成。由於此蛋白是病毒裝配所必需,M蛋白的缺乏使不完整的麻疹病毒聚集,它不能被抗體或免疫細胞清除,從而導致本病。 [編輯本段]症狀麻疹是全身性疾病,其病理改變可出現於全身各個系統,其中以網狀內皮系統和呼吸系統最為明顯。全身淋巴系統出現增生,在淋巴結、扁桃體、肝、脾和胸腺等處可見多核巨細胞。在皮膚、眼結合膜、鼻咽部、支氣管、腸道粘膜特別是闌尾等處可見有單核細胞增生及圍繞在毛細血管周圍的多核巨細胞,淋巴樣組織肥大。頰粘膜下層的微小分泌腺發炎,其病變內有漿液性滲出及內皮細胞增殖形成Koplik斑。
麻疹引起的間質性肺炎為Hecht巨細胞肺炎,而支氣管肺炎則是繼發的細菌感染。SSPE病變早期可見腦膜輕度炎症,全腦炎累及皮質和皮質下灰質及白質,在血管周圍有漿細胞和淋巴細胞圍繞,膠質細胞常增生。疾病後期有神經元退行性變、神經元缺失和髓鞘缺失,在神經元、星狀細胞的核內可見核內包涵體。在電鏡下,包涵體呈管狀結構,是副粘病毒核衣殼的典型表現。這些損害在腦內分布不均勻,且在病程早、晚期的改變也不一致,故腦活檢無診斷意義。 [編輯本段]麻疹的臨床表現(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潛伏期 一般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2、前驅期 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3~4天。這一期的主要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①發熱,見於所有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熱;②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其它症狀,以眼症狀突出,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麻疹極有幫助。③Koplik斑,在發疹前24~48小時出現,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僅見於對著下臼齒的頰粘膜上,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粘膜並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現後即逐漸消失 可留有暗紅色小點;④偶見皮膚蕁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典型皮疹時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症狀,如全身不適、食慾減退、精神不振等。嬰兒可有消化系統症狀。 幼兒常有嘔吐、腹瀉,在軟齶、硬齶弓出現紅色細小內疹。第2~3日可於雙側近臼齒頰粘膜處出現細砂樣灰白色小點,繞以紅暈,稱麻疹粘膜斑,為本病早期特徵,也可見於下唇內側及牙齦粘膜,偶見於上齶,一般維持16~18小時,有時1~2日,多於出疹後1~2日內消失。
3、出疹期 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始見於耳後、頸部、沿著發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嚴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膚水腫,面部浮腫變形。大部分皮疹壓之褪色,但亦有出現瘀點者。全身有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並持續幾周,腸系膜淋巴結腫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嘔吐。闌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變可引起闌尾炎症狀。疾病極期特別是高熱時常有譫妄、激惹及嗜睡狀態,多為一過性,熱退後消失,與以後中樞神經系統合並症無關。此期肺部有濕性羅音,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
4、恢復期 出疹3~4天後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並症發生的情況下,食慾、精神等其他症狀也隨之好轉。疹退後,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癒。 [編輯本段]麻疹診斷標准1.疑似病例 發熱,咽痛,畏光,流淚,眼結膜紅腫等。發熱4 日左右全身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在2 周前與麻疹患者有接觸史。
2.確診病例
①在口腔粘膜處見到柯氏斑。
②病原學或血清學檢驗獲陽性結果。
臨床診斷:疑似病例加①項。 [編輯本段]族譜(二)其他類型的麻疹
1、 輕症麻疹 多見於在潛伏期內接受過丙種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個月的體內尚有母親抗體的嬰兒。發熱低上呼吸道症狀較輕,麻疹粘膜斑不明顯,皮疹稀疏,病程約1周,無並發症。
2、 重症麻疹 發熱高達40℃以上,中毒症狀重,伴驚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藍色者,常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嘔血、咯血、血尿、血小板減少等,稱為黑麻疹,可能是DIC的一種形式;若皮疹少,色暗淡,常為循環不良表現。此型患兒亡率高。
3、 無疹型麻疹 注射過麻疹減毒活疫苗者可無典型粘膜斑和皮疹,甚至整個病程中無皮疹出現。此型診斷不易,只有依賴前驅症狀和血清中麻疹抗體滴度增高才能確診。
4、 異型麻疹 為接種滅活疫苗後引起。表現為高熱、頭痛、肌痛,無口腔粘膜斑;皮疹從四肢遠端開始延及軀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腫及肺炎。國內不用麻疹滅活疫苗,故此類型少見。
5、成人麻疹 由於麻疹疫苗的應用,成人麻疹發病率逐漸增加,與兒童麻疹不同處為:肝損壞發生率高;胃腸道症狀多見,如惡心、嘔吐、腹瀉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關節和背部痛;麻疹粘膜斑存在時間長,可達7天,眼部疼痛多見,但畏光少見。 [編輯本段]其他並發症(一)喉、氣管、支氣管炎 麻疹病毒本身可導致整個呼吸道炎症。由於<3歲的小兒喉腔狹小、粘膜層血管豐富、結締組織鬆弛,如繼發細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需行氣管切開術。臨床表現為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吸氣性呼吸困難及三凹征,嚴重者可窒息亡。
(二)肺炎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間質性肺炎常在出疹及體溫下降後消退。支氣管肺炎更常見,為細菌繼發感染所致,常見致病菌有肺炎鏈球菌、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桿菌等,故易並發膿胸或膿氣胸。AIDS病人合並麻疹肺炎,伴有皮疹,常可致命。
(三)心肌炎 較少見,但一過性心電圖改變常見。
(四)神經系統
1、 麻疹腦炎 發病率約為1‰~2‰,多在出疹後2-5天再次發熱,外周血白細胞增多;出現意識改變、驚厥、突然昏迷等症狀。腦脊液改變為:輕度單核細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病率達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運動、智力或精神上的後遺症。
2、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是一種急性感染的遲發性並發症,表現為大腦機能的漸進性衰退,發病率約為百萬分之一;在神經系統症狀出現前若干年有典型麻疹史,並完全恢復。85%起病在5~15歲,開始症狀很隱匿,有輕微的行為改變和學習障礙,隨即智力低下,並出現對稱性、重復的肌陣攣,間隔5~10秒;隨疾病進展,肌陣攣消失,出現其他各種異常運動和神經功能障礙,有共濟失調、視網膜冰、視神經萎縮等;最後發展至木僵、昏迷、自主功能障礙、去大腦強直等。病程快慢不一,大部分病人在診斷後l~3年亡,個別能存活10年以上。
3、 其他 格-巴綜合征、偏癱、大腦血栓性靜脈炎和球後視神經炎均少見。
(五)結核情惡化 麻疹患兒的免疫反應受到暫時抑制,對結核菌素的遲發性皮膚超敏反應消失,可持續幾周,使原有潛伏結核病灶變為活動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結核或結核性腦膜炎者不鮮見。
(六)營養不良與維生素A缺乏症 麻疹過程中由於高熱、食慾不振,可使患兒營養狀況變差、消瘦;常見維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濁、軟化,且發展極迅速,最後導致失明。 [編輯本段]治療(一)一般治療 卧床休息,房內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有畏光症狀時房內光線要柔和;給予容易消化的富有營養的食物,補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膚、粘膜清潔。
(二)對症治療 高熱時可用小量退熱劑;煩躁可適當給予苯巴比妥等鎮靜劑;劇咳時用鎮咳祛疾劑;繼發細菌感染可給抗生素。麻疹患兒對維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在維生素A缺乏區的麻疹患兒應補充維生素A,<l歲者每日給 10萬單位,年長兒20萬單位,共兩日,有維生素A缺乏眼症狀者 I~4周後應重復。
(三)中葯方劑
涼血飲
【來源】《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生地、川連、力子、玄參、赤芍、紅花、丹皮、黃芩、連翹、荊芥、木通。
【主治】麻疹。火毒熾盛血熱,紫赤而黯。
【用法】水煎,溫服。 [編輯本段]免疫(一)被動免疫 在接觸麻疹後5天內立即給於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預防麻疹發病;0.05ml/kg僅能減輕症狀;超過6天則無法達到上述效果。使用過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臨床過程變化大,潛伏期長,症狀、體征不典型但對接觸者仍有潛在傳染性。被動免疫只能維持8周,以後應採取主動免疫措施。
(二)主動免疫 採用麻疹減毒活疫苗是預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預防效果可達90%。雖然5%~15%接種兒可發生輕微反應如發熱、不適、無力等,少數在發熱後還會出疹,但不會繼發細菌感染,亦無神經系統合並症。國內規定初種年齡為8個月,如應用過早則存留在嬰兒體內的母親抗體將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於免疫後血清陽轉率不是l00%,且隨時間延長免疫效應可變弱,1989年美國免疫咨詢委員會提出:4~6歲兒童進幼兒園或小學時,應第二次接種麻疹疫苗;進入大學的青年人要再次進行麻疹免疫。急性結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應同時進行結核治療。
(三)控制傳染源 早期發現患者,早期隔離。一般病人隔離至出疹後5天,合並肺炎者延長至10天。接觸麻疹的易感者應檢疫觀察3周。
(四)切斷傳播途徑 病人衣物應在陽光下曝曬;病人曾住房間宜通風並用紫外線照射,流行季節中做好宣傳工作,易感兒盡量少去公共場所。 [編輯本段]預防(一)管理傳染源:對病人應嚴密隔離,對接觸者隔離檢疫3周;流行期間托兒所、幼兒園等兒童機構應暫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兒入所。
(二)切斷傳播途徑:病室注意通風換氣,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線照射;醫護人員離開病室後應洗手更換外衣或在空氣流通處停留20分鍾方可接觸易感者。
(三)保護易感人群:
1.自動免疫:麻疹活疫苗的應用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辦法。可在流行前1個月,對未患過麻疹的8個月以上幼兒或易感者皮下注射0.2ml,12天後產生抗體,1個月達高峰,2~6個月逐漸下降,但可維持一定水平,免疫力可持續4~6年,反應強烈的可持續10年以上;以後尚需復種。由於注射疫苗後的潛伏期比自然感染潛伏期短(3~11天,多數5~8天),故易感者在接觸病人後2天接種活疫苗,仍可預防麻疹發生,若於接觸2天後接種,則預防效果下降。但可減輕症狀和減少並發症。對8周內接受過輸血、血製品或其它被動免疫制劑者,因其影響疫苗的功效,應推遲接種。有發熱、傳染病者應暫緩接種。對孕婦、過敏體質、免疫功能低下者、活動性肺結核均應禁忌接種。現在國家進行麻疹疫苗接種為8月齡初始一針,6歲加強一針。個別省份定為18個月到24月時復種一針。另接種劑量為0.5ml。
2.被動免疫:有密切接觸史的體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兒應採用被動免疫。肌注丙種球蛋白0.1~0.2ml/kg,胎盤球蛋白0.5~1.0ml/kg,接觸後5天內注射者可防止發病,6~9天內注射者可減輕症狀,免疫有效期3周。 [編輯本段]膽鹼能性蕁麻疹的症狀特徵①不會出現皮疹,但明顯感到有針刺、劇癢感。
②多發生於青年期,一般在遇熱(熱飲、熱水浴)、情緒激動和運動後出現。當停止運動或平靜以後,症狀即可消退,嚴重的話,症狀完全消退可能要經過數月或數年不等。
③常在軀乾和肢體近端皮膚(腋、掌跖除外)出現紅色的、2毫米左右的風團,這種風團速來速去不留痕跡。嚴重者可能伴有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瀉等。
多發生於青年期,在遇熱(熱飲、熱水浴)、情緒激動和運動後出現。皮疹的特點為1~3毫米大小的小風團,周圍有紅暈,多在軀干及四肢近端,倦瘙癢。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瀉等。 [編輯本段]麻疹病情的輔助檢查(一)周圍血象出疹期白細胞計數常降至4000~6000/mm3,尤以中性粒細胞下降為多。
(二)分泌物塗片檢查多核巨細胞鼻咽、眼分泌物及尿沉渣塗片,以瑞氏染色,顯微鏡下可見脫落的上皮多核巨細胞。在出疹前後1~2天即可陽性,比麻疹粘膜斑出現早,對早期診斷有幫助。
(三)病毒學檢查應用熒游標記特異抗體檢測鼻粘膜印片或尿沉渣,可在上皮細胞或白細胞內找到麻疹抗原,陽性有診斷價值。早期從鼻咽部及眼分泌物和血液白細胞中分離到麻疹病毒可肯定診斷。恢復期血清血凝抑制及補體結合抗體有4倍以上增高或發病1個月後抗體滴度大於1∶60,均有助診斷。特異性IgM測定也有早期診斷價值。 [編輯本段]接種麻疹疫苗可能出現哪些反應?我國自1960年能自己生產,廣泛使用國產麻疹減毒疫苗以來,出現的副反應與國外相比無明顯區別,說明我國自行製造的疫苗還是很不錯的。據統計約有3~5%的孩子(主要見於2歲以下兒童)注射5~12天後可出現發熱反應,熱度不超過38.5℃,同時伴有散在的「類麻疹」皮疹,一般不需處理可自行消退。
國外報告接種麻疹疫苗後神經系統受到波及影響,在接種6~11天左右可發生全身強直性痙攣,或只有上肢強直痙攣,少數伴有嗜睡、昏迷等症狀,目前國內尚無這類報告。 [編輯本段]「老」麻疹新特點我國實施計劃免疫後,麻疹發病率和病率已明顯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但是,由於人口流動增加,部分兒童麻疹疫苗漏種,或免疫失敗,加之初免後隨著年齡增長而免疫力逐漸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小規模流行時有發生,且表現出以下新特點。
發病年齡後移過去麻疹發病多為5歲以下兒童,尤以1~2歲最多。現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個月以內嬰兒和7歲以上學齡兒童,成人亦有發病。這主要與人體初免時獲得的免疫抗體質與量逐年下降有關,加之有些人7歲時遺漏了加強免疫,或既往免疫接種質量無保證及免疫失敗等原因,成為易感者。
輕型或非典型患者增多過去典型麻疹具有「燒三天、出(疹)三天、退三天」的特徵,麻疹診斷比較容易。如今典型麻疹比較少見,皮疹以斑丘疹多見,亦可有皰疹、出血點樣皮疹等其他形態皮疹。而發熱、上呼吸道炎症及全身中毒症狀較輕,常無麻疹黏膜斑。出疹順序先從四肢出現,逐漸向胸背呈向心性發展,並發肺炎、腦炎者較少,這與多年來普種麻疹疫苗所形成的抗體水平有關。
成人麻疹增多接種麻疹疫苗後幾乎都能獲得保護,但麻疹病毒在製作疫苗過程中抗原性減弱,由它激發的免疫持久性比自然感染者差,滴度也較自然感染者低,到15歲以後,免疫力基本消失,若此時遇麻疹野毒株就會被感染發病。成人麻疹中毒症狀較重,發熱多在39℃~40℃,有麻疹黏膜斑,半數患者皮疹有出血傾向,常伴有嗜睡等症狀,但並發症較少,預後良好。
發病季節改變未使用麻疹疫苗前,麻疹以10月至次年2月為發病季節,並每隔1~2年為一個小流行年,相隔4年就會有較大的流行,呈周期性發病。普種麻疹疫苗後,發病季節後移至每年3~5月份,這與春季以後,人群社會交往流動頻繁,接觸感染者幾率上升有關。由於計劃免疫工作的開展,多數兒童都獲得免疫保護,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因而流行周期也隨之消失。
少數人患第二次麻疹多見於發生第一次麻疹後的兩年內,由於第一次出疹時,年齡較小或病初注射了丙種球蛋白或其他原因,未能激發機體產生足夠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遇麻疹野毒株時,便會再次感染發病。

⑺ 麻腮風三種疫苗的保護期

可以不用再接種了,這三種都是長期有效的疫苗----預防效果視每個人而不同;但一般我們說的「長期」會10+20年或以上的。

以前分開打3次單苗,也可以看做是打了一次麻腮風聯合疫苗的;
當然打多1、2次也可以,當做復種吧。最後選擇權在你手裡。

你可以在小女孩以後20多歲時再考慮打一次麻腮風疫苗(懷孕前3個月),那個時候打是為了預防胎兒的相關病毒感染(現在很多新婚女士都會選擇婚後打這個疫苗,醫院的健康宣教課程也有提及的)。

p.s.但麻疹疫苗勸你以後、就不要再亂「強化」了,說真的很反感年年搞強化------原因只是衛生部那些沒醫學腦袋的「磚家官們」,為了讓麻疹像脊髓灰質炎那樣、令我國在不久將來能成為「無麻疹狀態」(借鑒於「無脊灰狀態」),讓一些老少邊窮什麼的地方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小孩接種,就讓大多數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小孩一遍又一遍地接種---------看你小孩不也打了1次強化麻疹嗎??!!
麻疹疫苗打多幾次也不會像乙肝疫苗那樣讓抗體滴度上升、嚴格來說那叫復種、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強化。而且,畢竟是減毒的活疫苗,打多了也是有風險的。家長你去問問看看哪個社區醫院搞計劃免疫的醫生護士讓自己和親戚朋友家小孩打幾次「麻疹強化」的??少之又少!懂的基層醫療人員都不會聽衛生部的官員瞎指揮,年年強化麻疹的!
這方面的資料,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很多帖子都有反對搞麻疹強化的。

總之,疫苗有利有弊,完全不打不可以,打多了也有風險。

⑻ 免疫規劃疫苗損耗系數是多少

各種免疫規劃疫苗的損耗系數如下所示:

2007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里明確提出把預防15種傳染病的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也就是擴大國家免疫規劃范圍。擴大的免疫規劃疫苗接種也全部免費。

為此,中央財政將增加25億元用於購買14種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麻風腮疫苗、流腦A群疫苗、流腦A+C群疫苗、乙腦減毒活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鉤端螺旋體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

這些疫苗可用於預防乙型肝炎、結核病、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麻疹、風疹、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甲型肝炎、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炭疽等15種傳染病。

其中,有一部分是局部的,在流行區才接種,如:鉤端螺旋體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等;其他疫苗在全國范圍都接種。

閱讀全文

與麻疹疫苗保護效果的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食品分析介紹過的方法類型 瀏覽:992
去火的治療方法 瀏覽:620
動作連接方法 瀏覽:239
曲面屏手機防爆方法 瀏覽:762
干天麻的簡單食用方法 瀏覽:80
腎虛怎麼恢復正確方法 瀏覽:674
雙陽鹿茸片正確食用方法 瀏覽:541
金剛藤功效與作用與食用方法 瀏覽:456
小紅瓦安裝方法 瀏覽:180
研究內容方法有什麼 瀏覽:833
裝修牆面方法有哪些 瀏覽:328
增強腹部鍛煉方法 瀏覽:829
貨車發動機左右搖晃解決方法 瀏覽:321
電燈帶插座安裝方法 瀏覽:608
史上最全分析問題的7種方法 瀏覽:9
小林發燒貼使用方法 瀏覽:764
轉呼啦圈正確方法 瀏覽:320
平時調節情緒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78
腋溫測量的正確方法 瀏覽:849
怎麼做南瓜丸子的方法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