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心率計算方法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心率不用進行計算,可以通過數脈搏或者進行心臟聽診一分鍾內的心跳次數進行明確人體的心率是多少的數值。一般正常成人在靜息的狀態下,其心率多為60到100次每分鍾為正常。
心率是指每分鍾心跳的次數,測心率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測脈搏來代替測心率,測脈搏的時候,首先身體要放鬆,上身要直立坐好,左手前臂自然的放到桌子上,掌面朝上,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輕輕地觸手腕外側的橈動脈上,感覺脈搏的搏動,數一分鍾脈搏跳動的次數,就是心跳的次數,也就是心率;二、可以用心率表,現在市場上都有一些測量心率的手錶,通過監測心率,可以了解患者心率變化情況;三、最准確的測心率的方法,是通過聽診器測心率和心電圖進行測量心率。
心律失常的患者要注意天氣的變化,要隨著季節或者是氣候的變化,來對生活起居以及衣食住行做調整,要及時的增減衣物,以免出現病情加重。心律失常通常是因為器質性心臟病所引起的,要配合醫生積極的服用葯物來做治療。在平時的生活中,最好不要喝濃茶以及咖啡,同時還要戒煙以及戒酒,有效的預防心律失常頻繁的發作,另外還要學會調整情緒,不要太過激動或者是憤怒。
㈡ 看心電圖怎樣計算心率
計算心率前先要判斷是否有心律不齊。
判斷的方法是:計算所有相鄰的PP或RR間期相互間的差值,如果大於0.12秒即為心律不齊,如果小於則為齊。
▲若心律齊,用公式算:
心率=60/(PP或RR間期)
▲若心律不齊:
需要先測量五個波形的PP或RR間期,除以5得到一個PP或RR間期,然後再用公式:心率=60/(PP或RR間期)
㈢ 身體鍛煉最佳心率的計算公式
一、簡單法
適宜運動負荷(心率)=180-年齡數(適於中老年);
最大心率=220—年齡數(適於青少年);
鍛煉時最大心率=(最大心率-安靜時心率)*70%+安靜時心率(適於各年齡結構的人);
最適宜負荷=[(本人最高脈搏頻率-運動前安靜進脈搏頻率)/2+運動前安靜時脈搏頻率](聯邦德國學者提出,目前被廣泛應用)。
二、卡沃南法
鍛煉時心率=(最高心率-安靜時心率)*x%+安靜時心率。
X%:老年為50%;中年為60%;
少年為70%;青年為80%。
三、博格法
系美國生理學家博格設計的一種體力自我感知表(簡稱RPE表)。見表2-1。
此法的優點在於可憑自我感覺控制自己的心率,並根據心率調整自己的負荷。其心率的計算公式是:第一,表中6-13段用數碼*10+20或30;第二,表中14-19段用數碼*10+10。
例如:鍛煉時自我感覺「累」,表中數字為14、15,按公式二計算,此時心率為150~160次/分左右。一般說,最佳心率閾值在120-150次/分之間,正是自我感覺稍累和累的時候。
表4-2 體力自我感知(RPE)表
數碼 自我感知
6、7 非常輕松
8、9 很 輕 松
10、11 輕 松
12、13 稍 累
14、15 累
16、17 很 累
18、19 精疲力竭
㈣ 心率的計算
心率是指心臟每分鍾跳動的次數,以第一聲音為准。
方法一:
在手腕上1-2橫指處觸及到的動脈搏動 ,數一分鍾有多少次 ,脈搏與心率是 一致的。
方法二:
用食指和中指按住頸部喉管的任意一側,測量10秒鍾內的心跳次數,然後乘以6即為每分鍾的心跳次數,既心率。
方法三:
最大心率=220-年齡
引起心率增快的原因
生理性原因
(1)運動原因
(2)情緒激動、緊張
(3)喝濃茶或咖啡
心率變化與心臟疾病密切相關。如果心率超過160次/分鍾,或低於40次/分鍾,大多見於心臟病患者,如常伴有心悸、胸悶等不適感,應及早進行詳細檢查,以便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1.心動過速
成人安靜時心率超過100次/分鍾(一般不超過160次/分鍾),稱為竇性心動過速,常見於興奮、激動、吸煙、飲酒、喝濃茶或咖啡後,或見於感染、發熱、休克、貧血、缺氧、甲亢、心力衰竭等病理狀態下,或見於應用阿托品、腎上腺素、麻黃素等葯物後。
2.心動過緩
成人安靜時心率低於60次/分鍾(一般在45次/分鍾以上),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健康人和運動員;或見於甲狀腺機能低下、顱內壓增高、阻塞性黃疸以及洋地黃、奎尼丁或心得安類葯物過量。如果心率低於40次/分鍾,應考慮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房室傳導阻滯等情況。如果脈搏強弱不等、不齊且脈率少於心率,應考慮心房纖顫。
㈤ 心電圖的心率怎麼計算
判斷的方法是:計算所有相鄰的PP或RR間期相互間的差值,如果大於0.12秒即為心律不齊,如果小於則為齊。
▲若心律齊,用公式算:
心率=60/(PP或RR間期)
▲若心律不齊:
需要先測量五個波形的PP或RR間期,除以5得到一個PP或RR間期,然後再用公式:心率=60/(PP或RR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