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摩爾轉移守恆計算方法

摩爾轉移守恆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2 20:24:37

A. 化學幾摩爾電子轉移的怎麼計算

找物質與電子的對應關系,主要是看元素化合價升降,化合價變化1,就會得到或者失去一個電子,轉移電子數等於得電子總數或者失電子總數。
根據對應關系就可以算電子轉移了

B. 氧化還原反應 電子轉移摩爾計算(盡量詳細,方法易懂)

氧化劑得電子,N(e-)得 =N(氧化劑)* 它的變價原子個數* 每個原子的化合價變化值(高價—低價)
例如 1Au2O3+4Na2S2O3+2H2O=2Na2S4O6+1Au2O+4NaOH
Au2O3中Au轉移的電子數為 2*2*1

C. 舉例說明下電子轉移幾摩爾是怎麼計算的.(通俗易懂,) 3樓的好像很復雜!

電子轉移數=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
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化合價的改變 乘以 物質的量
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化合價的改變 乘以 物質的量
舉例
2Fe3+ + 2I- =2Fe2+ + I2
氧化劑 還原劑
氧化劑 化合價從+3變為+2,改變1價,共2mol參與反應所以電子轉移數2mol
還原劑 化合價從-1變為0,改變1價,共2mol參與反應所以電子轉移數2mol

D. 怎麼用摩爾巧算質量守恆

您好,很想幫你解決你的疑問,但是有點看不懂你具體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其實質量守恆我們可以很簡單的理解成:反應前的質量和反應後的質量是一樣,所以我們用摩爾來看質量守恆的時候可以這樣做:反應前有A物質X摩爾,反應之後也一定有X摩爾的A物質,同理可以得到B,C,D等等物質,這樣我們就可以用摩爾來明確質量守恆,對配平有幫助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E. 怎樣計算電子轉移多少mol高一化學求詳解

20mol。

1個O2分子得4個電子,5個O2分子得20個電子,反應轉移20mol電子。

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升高的價數*被氧化的量=失電子數;

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降低的價數*被還原的量=的電子書;

失電子數=得電子數=電子轉移數

(5)摩爾轉移守恆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電子轉移僅發生在價電子層上。由於反應物與產物未發生質變,所以此反應的標准自由能變化為零。通過測定反應速率常數即可確定控制該反應速率的因素。當電子轉移反應進行時,反應速率是隨離子與配體間距離的變化、離子的結構變化、離子同溶劑分子相連接構成雙極子的結構變化等因素而變化的。

F. 求關於摩爾計算的技巧,方法

(1)守恆法
守恆法就是巧妙地選擇
化學式
中某兩數(如總
化合價
數、正負電荷總數)始終保持相等,或幾個連續的
化學方程式
前後某粒子(如原子、電子、離子)的
物質的量
保持不變,作為解題的依據,這樣可避免書寫化學方程式,從而提高解題的速度和准確性。(2)
差量法
根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方程式,找出
反應物

生成物
中某化學量從始態到終態的差量關系進
行列式
,實際上是
比例法
。其解題關鍵是正確找出化學方程式中的差量(
標准差
)和實際發生化學反應的差量(實際差),這些差往往是同一物理量(同一單位)的差量。具體有①質量差;②氣體體積差;③物質的量差。另外,還有壓強差、以及熱量差等。(3)關系式法
對於多步反應體系,可找出起始物質和最終物質,求解物質之間的
定量關系
,直接列出
比例式
進行計算,可免去中間繁瑣的計算過程。具體有:
①多步反應關系式法:對沒有
副反應
的多步連續反應,可利用開始與最後某一元素不變的關系,建立相應關系式解題。
②循環反應關系式法:可將幾個循環反應加和,消去其中某些中間產物,建立一個總的化學方程式,據此總的化學方程式列關系式解題。
(4)平均值法
(5)
極端假設法
當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無法確定其成分及其含量時,可對數據推向極端進行計算或分析,假設混合物質量全部為其中的某一成分,雖然極端往往不可能存在,但能使問題單一化,起到了出奇制勝的解題效果。常用於混合物與其他物質反應、
化學平衡
混合體系等計算。
(6)討論法
有一類化學計算題,由於某一條件的不確定,結果可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也可能在某個范圍內取值,這類題需要用討論的方法求解。常見的類型:1、討論反應發生的程度;2、討論反應物是否過量;3、討論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組成范圍;4、討論
不定方程
的解。解題思路:
①寫方程式,找完全點。即寫出因反應物相對量不同而可能發生的
化學反應方程式
,並分別計算,找出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的特殊點。
②確定范圍、計算、判斷。即以恰好完全反應的特殊點為基準,討論大於、小於或等於的情況,從而畫出

G. 摩爾問題計算技巧

如果lz你是屬於那種天生對摩爾計算沒有感覺得,我建議你遇到這種問題首先列反應式,然後將所有已知條件化成摩爾的單位來計算
如果lz的層次稍高,一些計算可以有巧妙的解法(其實巧妙解法的切入點就那麼幾個,例如電荷守恆,元素守恆等等)
化學計算題是中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比較頭痛的一類題目,也是他們在測驗和考試中最難得分的一類題目,能選用最合適的方法准確而快速地解決計算題,對於提高學習成績,增強學習效率,有著重要意義.

選用合適的方法解計算題,不但可以縮短解題的時間,還有助於減小計算過程中的運算量,盡可能地降低運算過程中出錯的機會.例如下題,有兩種不同的解法,相比之下,不難看出選取合適方法的重要性:

[例1]30mL一定濃度的硝酸溶液與5.12克銅片反應,當銅片全部反應完畢後,共收集到氣體2.24升(S.T.P),則該硝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至少為

A.9mol/L B.8mol/L C.5mol/L D.10mol/L

解法一:因為題目中無指明硝酸是濃或稀,所以產物不能確定,根據銅與硝酸反應的兩個方程式: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Cu+4HNO3(濃)=Cu(NO3)2+2NO2↑+2H2O,可以設參與反應(1)的Cu為xmol,則反應生成的NO氣體為2/3xmol,反應消耗的硝酸為8/3xmol,再設參與反應(2)的Cu為ymol,則反應生成的NO2氣體為2ymol,反應消耗的硝酸為4ymol,從而可以列出方程組:

(x+y)*64=5.12,[(2/3)x+2y]*22.4=2.24,求得x=0.045mol,y=0.035mol,則所耗硝酸為8/3x+4y=0.26mol,其濃度為(0.26/0.03)mol/L,在8-9之間,只能選A.

解法二:根據質量守恆定律,由於銅片只與硝酸完全反應生成Cu2+,則產物應為硝酸銅,且其物質的量與原來的銅片一樣,均為5.12/64=0.08摩,從產物的化學式Cu(NO3)2可以看出,參與復分解反應提供NO3-的HNO3有2*0.08=0.16摩;而反應的氣態產物,無論是NO還是NO2,每一個分子都含有一個N原子,則氣體分子總數就相當於參與氧化還原反應的HNO3的摩爾數,所以每消耗一摩HNO3都產生22.4L氣體(可以是NO或NO2甚至是兩者的混合物),現有氣體2.24L,即有0.1摩HNO3參與了氧化還原反應,故所耗硝酸為0.16+0.1=0.26摩,其濃度為(0.26/0.03)mol/L,在8-9之間,只能選A.
從以上兩種方法可以看出,本題是選擇題,只要求出結果便可,不論方式及解題規范,而此題的關鍵之處在於能否熟練應用質量守恆定律,第二種方法運用了守恆法,所以運算量要少得多,也不需要先將化學方程式列出,配平,從而大大縮短了解題時間,更避免了因不知按哪一個方程式來求硝酸所導致的恐慌.

一.要抓住題目中的明確提示,例如差值,守恆關系,反應規律,選項的數字特點,結構 特點,以及相互關系,並結合通式,化學方程式,定義式,關系式等,確定應選的方法.

二.使用各種解題方法時,一定要將相關的量的關系搞清楚,尤其是差量,守恆,關系式等不要弄錯,也不能憑空捏造,以免適得其反,弄巧反拙.

三.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各種解題方法的後盾,解題時應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入手,在分析題目條件上找方法,一時未能找到巧解方法,先從最基本方法求解,按步就班,再從中發掘速算方法.

四.在解題過程中,往往需要將多種解題方法結合一齊同時運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例11] 有一塊鐵鋁合金,溶於足量鹽酸中,再用足量KOH溶液處理,將產生的沉澱過濾,洗滌,乾燥,灼燒使之完全變成紅色粉末,經稱量,發現該紅色粉末和原合金質量恰好相等,則合金中鋁的含量為

A.70% B.52.4% C.47.6% D.30%

本題是求混合金屬的組成,只有一個"紅色粉末與原合金質量相等"的條件,用普通方法不能迅速解題.根據化學方程式,因為鋁經兩步處理後已在過濾時除去,可用鐵守恆建立關系式:Fe--FeCl2--Fe(OH)2--Fe(OH)3--(1/2)Fe2O3,再由質量相等的條件,得合金中鋁+鐵的質量=氧化鐵的質量=鐵+氧的質量,從而可知,鋁的含量相當於氧化鐵中氧的含量,根據質量分數的公式,可求出其含量為:[(3*16)/(2*56+3*16)]*100%=30%.解題中同時運用了關系式法,公式法,守恆法等.

綜上所述,"時間就是分數,效率就是成績",要想解題過程迅速准確,必須針對題目的特點,選取最有效的解題方法,甚至是多種方法綜合運用,以達到減少運算量,增強運算準確率的效果,從而取得更多的主動權,才能在測試中獲取更佳的成績.

H. 電荷守恆定律怎麼運算在摩爾質量中舉例謝謝

例如Zn+2HCl=ZnCl+H2
a克鋅與足量鹽酸反應,標准狀態下收集到氫氣VL
可知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V/22.4)*2=V/11.2mol
(a/M)*2=V/11.2
故摩爾質量M=22.4a/V
生成一摩爾氫氣轉移電量兩摩爾。
測定的是Zn的摩爾質量。

I. 高中化學常用的7種計算方法

在每年的化學高考試題中,計算題的分值大約要佔到15%左右,從每年的高考試卷抽樣分析報告中經常會說計算題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對計算題不太重視,使得每次考試都會有不少考生在計算方面失分太多。高一化學中計算類型比較多,其中有些計算經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達到節約時間,提高計算的正確率。下面就談一談解答計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據物質變化前後某種量發生變化的化學方程式或關系式,找出所謂「理論差量」,這個差量可以是質量差、氣態物質的體積差或物質的量之差等。該法適用於解答混合物間的反應,且反應前後存在上述差量的反應體系

二、 守恆法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間重新組合,依據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存在一系列守恆現象,如:質量守恆、原子守恆、元素守恆、電荷守恆、電子得失守恆等,利用這些守恆關系解題的方法叫做守恆法。質量守恆就是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在配製或稀釋溶液的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原子守恆即反應前後主要元素的原子的個數不變,物質的量保持不變。元素守恆即反應前後各元素種類不變,各元素原子個數不變,其物質的量、質量也不變。電荷守恆即對任一電中性的體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膠體等,電荷的代數和為零,即正電荷總數和負電荷總數相等。電子得失守恆是指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一定等於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無論是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還是以後將要學習的原電池或電解池均如此。
三、 關系式法
實際化工生產中以及化學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時,往往涉及到多步反應:從原料到產品可能要經過若干步反應;測定某一物質的含量可能要經過若干步中間過程。對於多步反應體系,依據若干化學反應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質與最終物質的量的關系,並據此列比例式進行計算求解方法,稱為「關系式」法。利用關系式法可以節省不必要的中間運算步驟,避免計算錯誤,並能迅速准確地獲得結果。用關系式解題的關鍵是建立關系式,建立關系式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恆關系建立關系式,2、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間的關系建立關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關系式。
四、方程式疊加法
許多化學反應能發生連續、一般認為完全反應,這一類計算,如果逐步計算比較繁。如果將多步反應進行合並為一個綜合方程式,這樣的計算就變為簡單。如果是多種物質與同一物質的完全反應,若確定這些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也可以按物質的量之比作為計量數之比建立綜合方程式,可以使這類計算變為簡單。
五、等量代換法
在混合物中有一類計算:最後所得固體或溶液與原混合物的質量相等。這類試題的特點是沒有數據,思考中我們要用「此物」的質量替換「彼物」的質量,通過化學式或化學反應方程式計量數之間的關系建立等式,求出結果。
六、摩爾電子質量法
在選擇計算題中經常有金屬單質的混合物參與反應,金屬混合物的質量沒有確定,又由於價態不同,發生反應時轉移電子的比例不同,討論起來極其麻煩。此時引進新概念「摩爾電子質量」計算就極為簡便,其方法是規定「每失去1mol電子所需金屬的質量稱為摩爾電子質量」。可以看出金屬的摩爾電子質量等於其相對原子質量除以此時顯示的價態。如Na、K等一價金屬的摩爾電子質量在數值上等於其相對原子質量,Mg、Ca、Fe、Cu等二價金屬的摩爾電子質量在數值上等於其相對原子質量除以2,Al、Fe等三價金屬的摩爾電子質量在數值上等於其相對原子質量除以3。
七、極值法
「極值法」即 「極端假設法」,是用數學方法解決化學問題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關混合物計算時採用。可分別假設原混合物是某一純凈物,進行計算,確定最大值、最小值,再進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八、優先原則
關於一種物質與多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計算,首先要確定反應的先後順序:如沒有特殊要求,一般認為後反應的物質在先反應物質完全反應後再發生反應。計算時要根據反應順序逐步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答案。

計算題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在每年的化學高考試題中,計算題的分值大約要佔到15%左右,從每年的高考試卷抽樣分析報告中經常會說計算題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對計算題不太重視,使得每次考試都會有不少考生在計算方面失分太多。高一化學中計算類型比較多,其中有些計算經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達到節約時間,提高計算的正確率。下面就談一談解答計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據物質變化前後某種量發生變化的化學方程式或關系式,找出所謂「理論差量」,這個差量可以是質量差、氣態物質的體積差或物質的量之差等。該法適用於解答混合物間的反應,且反應前後存在上述差量的反應體系。
例1
將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21.0g,加熱至質量不再變化時,稱得固體質量為12.5g。求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解析
混合物質量減輕是由於碳酸氫鈉分解所致,固體質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質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20%。

二、 守恆法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間重新組合,依據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存在一系列守恆現象,如:質量守恆、原子守恆、元素守恆、電荷守恆、電子得失守恆等,利用這些守恆關系解題的方法叫做守恆法。質量守恆就是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在配製或稀釋溶液的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原子守恆即反應前後主要元素的原子的個數不變,物質的量保持不變。元素守恆即反應前後各元素種類不變,各元素原子個數不變,其物質的量、質量也不變。電荷守恆即對任一電中性的體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膠體等,電荷的代數和為零,即正電荷總數和負電荷總數相等。電子得失守恆是指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一定等於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無論是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還是以後將要學習的原電池或電解池均如此。
1. 原子守恆
例2
有0.4g鐵的氧化物,
用足量的CO 在高溫下將其還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體沉澱物,這種鐵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Fe4O5

解析
由題意得知,鐵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後轉移到沉澱物CaCO3中。且n(O)=n(CaCO3)=0.0075mol, m(O)=0.0075mol×16g/mol=0.12g。m(Fe)=0.4g-0.12g=0.28g,n(Fe)=0.005mol。n(Fe)∶n(O)=2:3,選B
2. 元素守恆
例3
將幾種鐵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6�1L―1的鹽酸中。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標況)氯氣時,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轉化為Fe3+,則該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A. 72.4%
B. 71.4%
C. 79.0%
D. 63.6%
解析
鐵的氧化物中含Fe和O兩種元素,由題意,反應後,HCl中的H全在水中,O元素全部轉化為水中的O,由關系式:2HCl~H2O~O,得:n(O)= ,m(O)=0.35mol×16g�6�1mol―1=5.6 g;
而鐵最終全部轉化為FeCl3,n(Cl)=0.56L ÷22.4L/mol×2+0.7mol=0.75mol,n(Fe)= ,m(Fe)=0.25mol×56g�6�1mol―1=14 g,則 ,選B。
3. 電荷守恆法 例4
將8g
Fe2O3投入150mL某濃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鐵粉收集到1.68L
H2(標准狀況),同時,Fe和Fe2O3均無剩餘,為了中和過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鐵元素完全沉澱,共消耗4mol/L的NaOH溶液150mL。則原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A. 1.5mol/L
B. 0.5mol/L
C. 2mol/L
D. 1.2mol/L
解析
粗看題目,這是一利用關系式進行多步計算的題目,操作起來相當繁瑣,但如能仔細閱讀題目,挖掘出隱蔽條件,不難發現,反應後只有Na2SO4存在於溶液中,且反應過程中SO42―並無損耗,根據電中性原則:n(SO42―)= n(Na+),則原硫酸的濃度為:2mol/L,故選C。
4. 得失電子守恆法
例5
某稀硝酸溶液中,加入5.6g鐵粉充分反應後,鐵粉全部溶解,生成NO,溶液質量增加3.2g,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物質的量之比為 ()
A. 4∶1
B. 2∶1
C. 1∶1
D. 3∶2
解析
設Fe2+為xmol,Fe3+為ymol,則:
x+y= =0.1(Fe元素守恆)
2x+3y= (得失電子守恆)
得:x=0.06mol,y=0.04mol。則x∶y=3∶2。故選D。
三、 關系式法
實際化工生產中以及化學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時,往往涉及到多步反應:從原料到產品可能要經過若干步反應;測定某一物質的含量可能要經過若干步中間過程。對於多步反應體系,依據若干化學反應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質與最終物質的量的關系,並據此列比例式進行計算求解方法,稱為「關系式」法。利用關系式法可以節省不必要的中間運算步驟,避免計算錯誤,並能迅速准確地獲得結果。用關系式解題的關鍵是建立關系式,建立關系式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恆關系建立關系式,2、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間的關系建立關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關系式。

例6
工業上制硫酸的主要反應如下:
4FeS2+11O2 2Fe2O3+8SO2
2SO2+O2 2SO3
SO3+H2O=H2SO4
煅燒2.5t含85%FeS2的黃鐵礦石(雜質不參加反應)時,FeS2中的S有5.0%損失而混入爐渣,計算可製得98%硫酸的質量。
解析
根據化學方程式,可以找出下列關系:FeS2~2SO2~2SO3~2H2SO4, 本題從FeS2制H2SO4,是同種元素轉化的多步反應,即理論上FeS2中的S全部轉變成H2SO4中的S。得關系式FeS2~2H2SO4。過程中的損耗認作第一步反應中的損耗,得可製得98%硫酸的質量是 =3.36 。

四、方程式疊加法
許多化學反應能發生連續、一般認為完全反應,這一類計算,如果逐步計算比較繁。如果將多步反應進行合並為一個綜合方程式,這樣的計算就變為簡單。如果是多種物質與同一物質的完全反應,若確定這些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也可以按物質的量之比作為計量數之比建立綜合方程式,可以使這類計算變為簡單。
例7
將2.1g由CO 和H2 組成的混合氣體,在足量的O2 充分燃燒後,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 固體中,固體的質量增加 A. 2.1g
B. 3.6g
C. 4.2g
D. 7.2g
解析 CO和H2都有兩步反應方程式,量也沒有確定,因此逐步計算比較繁。Na2O2足量,兩種氣體完全反應,所以將每一種氣體的兩步反應合並可得H2+Na2O2=2NaOH,CO+ Na2O2=Na2CO3,可以看出最初的氣體完全轉移到最後的固體中,固體質量當然增加2.1g。選A。此題由於CO和H2的量沒有確定,兩個合並反應不能再合並!

五、等量代換法
在混合物中有一類計算:最後所得固體或溶液與原混合物的質量相等。這類試題的特點是沒有數據,思考中我們要用「此物」的質量替換「彼物」的質量,通過化學式或化學反應方程式計量數之間的關系建立等式,求出結果。
例8
有一塊Al-Fe合金,溶於足量的鹽酸中,再用過量的NaOH溶液處理,將產生的沉澱過濾、洗滌、乾燥、灼燒完全變成紅色粉末後,經稱量,紅色粉末的質量恰好與合金的質量相等,則合金中鋁的質量分數為 ()
A. 70%
B. 30%
C. 47.6%
D. 52.4%
解析 變化主要過程為:
由題意得:Fe2O3與合金的質量相等,而鐵全部轉化為Fe2O3,故合金中Al的質量即為Fe2O3中氧元素的質量,則可得合金中鋁的質量分數即為Fe2O3中氧的質量分數,O%= ×100%=30%,選B。

閱讀全文

與摩爾轉移守恆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讓安卓手機出故障的方法 瀏覽:399
銅的顯微結構分析方法 瀏覽:758
繞組電阻檔的測量方法 瀏覽:66
devondale奶粉使用方法 瀏覽:243
黑枸杞剪枝方法圖片 瀏覽:549
汽車導航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533
流鼻涕需要用什麼方法讓他治好 瀏覽:246
電熱棒使用方法 瀏覽:144
統計指數的計算方法 瀏覽:936
鐵皮石斛種植方法能種在石頭上 瀏覽:174
高冰種翡翠原石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401
租房喝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821
月見草油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4
玉樹菇食用方法 瀏覽:955
子宮上長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瀏覽:476
led燈接線柱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657
ipad如何隔空手勢操作方法 瀏覽:423
如何起小運的方法 瀏覽:373
有什麼草本方法祛痘 瀏覽:307
北京幼兒教育方法培訓班哪裡有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