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釣魚提竿技巧,如何提竿最准確
釣魚提竿技巧方法步驟
1、黑漂後迅速恢復原狀,漂相為一粒粒斜向入水,然後恢復原狀。多為小雜魚咬鉤搗亂。
2、浮漂在水面微微連續點顫、輕送或輕沉,是魚咬鉤,應及時提竿。
3、浮漂在水下忽閃一下。這魚兒碰線所致,不用提竿。
4、浮漂偶爾慢慢下沉。不可忽視,動作愈慢,]鯽魚愈大。
5、星漂微微顫動後,略沉半粒至一粒,漂動即停止。這時提竿時機是浮漂剛剛下沉,其過程很短,垂釣者若不是精力高度集中,稍有遲緩,即可痛失良機。
6、浮漂一點一點,連續點動,動作很小。也是鯽魚已吃穩的跡象,即提竿。
7、浮漂點動後,接著慢慢上送。動作愈慢鯽魚愈大,動作速度快多半是小鯽魚。
8、浮漂輕輕斜向移位,或平移,或微沉,都要及時提竿。
9、浮漂有力猛點時。只點一下動作大,不下沉也不上送,魚餌已吃到嘴裡,魚兒較大應及時提竿。
10、浮漂橫向移動,還有點向下的動作,即提竿。
11、浮漂橫移。不送漂也不黑漂,只作平行橫向移動,此時魚已咬鉤。
12、未見浮漂下沉,但送漂時往往是大魚。說明魚已吞餌,提桿必獲魚。
13、浮漂微微顫動時,連續不停,魚已咬鉤。
14、浮漂突然快速下沉,或快速上送,多半是小鯽魚咬鉤。
15、浮漂橫卧水面不沉不動。這往往是大鯽魚半路咬鉤,及時提竿起魚。
16、浮漂微微上升一點,徐徐下沉一目半目。說明魚已吃穩,起竿。
17、找窩試點時,空鉤下送,浮漂不下沉或突然下沉。這往往是魚咬空鉤,不可忽視,及時提竿可得魚
18、送漂後浮漂迅速恢復原狀,漂相為一粒送平後又恢復原狀。出現這種現象多為蝦蟹腳爪撥動所致,起竿多為空鉤。
19、浮漂輕點輕觸。多為鯽魚在試探,連點連觸則提竿。
20、尾漂緩緩頂起,只送半粒最多一粒,然後浮漂不動(有時被誤認為是小魚鬧或碰線),是提竿時機。
㈡ 魚咬鉤提竿技巧
正確提竿不脫鉤,先了解魚怎麼咬鉤,看漂都有哪些反應
釣魚門道多,提竿時機還因魚而異
話不多說直接入正題,分別介紹幾種常見魚類的咬鉤方式,喜歡的釣友可以關注我們釣友之聲,去我們首頁查看更多內容,視頻區更加精彩,有我們原創的視頻評測,為大家釣具選擇提供客觀參考。
鯿魚鯽魚:鯽魚吃東西的時候,翹著尾巴趴著頭,吃到東西後馬上抬頭上游,漂會先是輕微抖動,然後明顯上浮,適合在上浮時提竿。鯿魚和鯽魚類似,漂的反應也是急促上下,然後快速上升,然後傾斜橫在水面,需要趕早提竿。
草魚鯉魚:這兩種魚有些類似但是也不一樣,鯉魚吃東西的時候比較謹慎,會先嘬幾下然後再把餌料吸入口中,吃完便遊走,漂的反應是先晃動幾下,然後猛地被拉下去,漂大幅度下沉時提竿比較合適。草魚,也是先慢慢的吃,然後吞入口中拉走,但是漂的反應是有沉有浮且沉多於浮,等漂沒入1-2秒提竿合適。
青魚鯰魚:青魚鯰魚見餌就吞,比較兇猛,吃完就走,漂的反應會比較明顯,迅速斜著下沉,此時提竿十拿九穩。
鰱魚鱅魚:鰱魚鱅魚在氣溫低的時候口比較輕,吃東西比較斯文,漂的反應不會很大,需要一有動靜就立即提竿。天氣熱的時候鰱魚鱅魚吃東西也比較粗魯,咬著就跑,漂的反應也會比較大
㈢ 釣魚提竿正確的手法,釣魚提竿正確的時機
在提竿的時候,首先要抖動腕部,使用腕部的力量讓魚竿也抖動起來。這樣魚竿就會上抬,上抬的距離控制在20-30厘米是比較合適的。此時若是發現線綳緊了,則說明有魚;若是發現線處於鬆弛的狀態,那麼就說明沒有魚上鉤。若是有魚上鉤,可以繼續用手臂和上半身的力量向後上方提竿,直到將魚拉上來為止。㈣ 釣魚提竿正確的方法
優勢一、始終可以精準的控制鉛墜離底距離
以調二釣二舉例,調目2目,理論上鉤餌離底的距離,也就是2目左右,然後我們稱餌,除非浮漂特別的大,魚鉤鉤型小、鉤號也小,正常的鉤餌配比,肯定會導致鉤餌沉底,也就是說,浮漂應該是黑漂狀態;此時想要調整到釣目2目,就需要上推浮漂,一直推到漂目露出兩目為止;
釣目是多少,因為還沒有正釣,所以並無所謂,關鍵就在於鉛墜離底的距離,因為釣目和調目相等,其實就相當於鉛墜沒有怎麼變,這一點,在實戰中非常重要,鉛墜離底2目,不管子線有多短,都會雙鉤躺底;
這樣一來,任何細、雜、碎的漂訊,都會被彎曲躺底的子線過濾掉,但是,因為鉛墜沒有躺底,魚吞食鉤餌時,受到的阻力其實並不大,所以也不影響鉤餌的適口性;
優勢二、修剪鉛皮增加釣目目來改變釣組的靈敏度
按理說,任何調釣,都是可以通過增加調目來改變釣組的,但是,鉛墜這個東西,肯定是修剪比增加容易,舉個例子,跑鉛改鉛墜沉底容易,沉底墜比懸墜容易,調目越高越好調;比如調二釣二,鉛墜離底也就是漂尾2目的距離;
如果魚口不好,又或者魚口太好,需要子線由彎曲轉為緊綳,減少餌團體積,亦或者推漂,都是沒什麼用處的,這個時候,如果是調高釣低,調低釣高,都需要重新做鉛墜來增減調目,甚至需要再次稱餌;
調釣同目,則可以直接修剪鉛皮,讓釣目直接發生變化,比如調二釣二,我們需要子線緊綳,我們修剪鉛皮,讓釣目變成4目、5目,來增加鉤餌的適口性;而無需調整釣目;如果鉤餌的體積不發生變化,至少底鉤會一直觸底;
那麼什麼時候需要這種改變呢?當小魚鬧窩,導致漂訊雜亂,我們直接用調二釣二來守釣,但是隨著進窩魚密度越來越大,子線彎曲提竿抓口就很容易丟口,就可以直接修剪鉛皮,讓釣目增加,子線相應的會緊綳,自然抓口的成功率會更高;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調釣同目,都有這種效果呢?那倒也不是,調目越高,鉛墜離底的距離越高,當然,也沒有人用調10釣目這么奇葩的調釣,畢竟這種調釣,對子線長度的要求還是有要求的;
最後,調釣同目,多見於野釣守體型的較大的魚,黑坑、競技打滑口、輕口魚,水底淤泥越少,調目越低,水底淤泥多,調目就越高,只要調釣到位。,漂動就提竿,提竿必中魚。
㈤ 提竿的正確姿勢
1、手掌朝上或側握等方式抓竿,只要個人習慣都行。關鍵的是揮竿、壓線、揚竿、中魚、稱魚、飛魚(或遛魚、抄魚)要自然連貫、一體。揚竿稱魚後,決定飛魚時,要果斷,不要拖泥帶水。不要讓魚擊打水面,否則,一者無倒刺鉤容易跑魚,二者由於魚的爭扎,另一未中魚的子線和鉤容易旋轉或上揚,子線容易纏繞在一起。
2、提竿力度要控制。刺魚速度當然要跟上,但其力度不能過火。力度的大小以能把鉤刺進魚嘴,子線、鉤等不會出水面為准。魚訊來時,千萬不要過猛抖腕揚竿,否則容易釣上魚嘴,或跑魚、纏線、斷線。記得筆者初學競技時,一有魚迅,就把竿抽得威威作響。認為如此才夠味,象釣魚。常把魚嘴釣起來不說,還常讓釣組在空中飛舞,打結,或鉤住他人竿線,會影響別人。
㈥ 釣魚正確的提竿方法
提竿時機,是釣技中非常難掌握的一環,也是釣魚成敗的一環。提竿的最佳時機,是魚兒攝食入口將要遊走的一剎那。若錯過這一時機則會失於「早」或失於「晚」。
有位師傅曾經對我說過,當浮標出現有效吃口信號後,嫻熟地操作一套的連貫動作,在競技或野釣當中才能夠獲得很好的收獲,經驗是:首先要了解各種魚的習性與吃鉤方式和對提竿時機有影響的諸多因素,經過長期的垂釣實踐,無數次從「提空失誤」中去摸索、體驗,從而逐步地掌握其技巧。總結以下幾點共享:
1、見魚有吃鉤跡象時,身體前傾同時手握竿向前推。比如常見的幾種漂相:送漂,漂向上升,這是魚吞鉤後抬頭、上浮產生的現象。悶漂,漂向下沉。這是魚吞鉤後溜底游去所致。漂移位(或變向),漂不送不悶,只是平行地移動。這是魚吞鉤後原地調轉方向,或緩慢地向前、向後滑行。漂又送又悶,連續點動、上下抽動或左右顫動。這是魚吞鉤後裹食釣餌牽動魚線所致。
2、一旦吃鉤,用手腕的力迅速提竿,應做到輕、快、手腕抖動有力、動作幅度一定要小。如果來不及做准備動作,就身體前傾的同時提竿。刺魚動作過輕,則無法鉤住魚嘴,容易跑魚;動作過重,則夠破魚嘴唇造成跑魚,或者增加魚的疼痛感,魚掙扎力度過大,造成脫鉤、破唇。因此刺魚要迅猛,點到而止。
3、中魚時,順勢繼續提桿,將魚帶出窩。以免攪窩,驚嚇窩內的魚。要輕輕地在魚還沒有感覺痛(就像護士打針那樣輕巧),刺魚動作輕,魚還沒有掙扎就被帶出魚窩,操作也輕松。帶魚時不能過激,並感覺下魚的分量(俗話叫稱魚)。
4、一旦魚感覺不妙發力的時候,此時也不要手軟,及時一手托住竿的底部盡量往下壓,一手扶住竿的上部往上舉(兩手的距離大概50~60公分左右,具體操作是要依據魚的大小、竿長及身高自行調整),立刻把竿抬起與水面呈直角。這一步也是考驗竿的關鍵,也是提竿起魚的關鍵。如感覺竿、線受不起,就只有丟失手繩了。
5、中魚提竿後,如果魚大要及時向後退步,一旦魚發力好有迴旋的餘地。同時也可以借力用力的方式與魚進行周旋:比如八字遛魚、來回倒竿溜魚、抖動手竿溜魚,通過綳緊桿稍及線組、嗆水等方法消耗魚的體力,待魚乏力後用抄網抄魚,避免斷線斷竿的現象發生。如果魚翻肚了,可准備拿抄網抄魚。
6、最後,竿子基本直立,這個時候,個人認為操作不當,是最易斷竿了,若魚竿已直立,此時的魚竿承載力基本全在第一節,其二節作用都不大,這個時候的力度不要向上頂,因為此時的竿子成大概「問號」形狀,要保持有向後的拉力,不能因魚不出水面,而消除向後的力量,直接將魚竿向上頂,你非要把魚竿的一節或二節頂成直角彎,哪節稍遜,必斷,道理好像你拿著魚竿直接向牆上懟,是一樣的!
需注意的是:如果魚沒有溜翻之前,千萬不要用大力氣把魚提出水面。魚一旦出水面,必定會驚慌亂竄,一旦把握不住,造成斷竿、斷線跑魚。此外,抄魚不能去兜尾巴,要抄魚頭。這是很多新手都容易犯的錯誤。
㈦ 釣魚怎麼拉方法才正確
新手釣魚提竿技巧一:提竿要找准時機
1、如果魚餌為素餌,則有魚咬食時提竿要快,否則魚很快吃完就會跑掉。如果為葷餌,則等魚咬食一會兒再提竿。
2、事先掌握好水深,在1.5米以內的淺水垂釣時,漂與鉤、墜的距離短,漂反應靈活,魚一吞鉤,漂立即上送或下托,因此淺水域提竿要稍晚,在2米以上深水垂釣時漂上送或下移應立即提竿。
3、掌握對象魚來提竿。比如個頭小的魚身手敏捷提竿要快。其次也要根據不同魚的咬鉤習性來提竿,鯽魚攝食時俯頭翹尾,吸入口內抬頭上游,漂反應是輕微拌動,明顯上浮。釣鯽宜在漂緩緩上浮時提竿。草魚(屬中下層魚)攝食先緩後急,開始慢慢品嘗,隨後將餌吞入口中拉著走,漂的反應沉多於浮。等漂全部沒入水中一兩秒提竿為適合。
新手釣魚提竿技巧二:掌握好提竿的力度
很多新手提竿時因為過於心急會用力提竿,不僅會使魚兒大力掙脫跑掉還可能把竿子弄斷。提竿越重魚越是會用力掙脫,魚兒跑掉的幾率很大,提竿力度太小釣鉤並沒有刺入魚兒身體。在提竿時要等待魚咬食之後順勢慢慢往岸邊牽引,魚感覺不到危險時就已經拉上岸。
新手釣魚提竿技巧三:提竿的方向
很多人認為魚類逃跑的一定是往深水區,其實不然,魚會順著提竿的反方向逃竄。我們可以作一個很簡單的試驗:你把釣點不要選擇在竿身的延長線上,而是前方偏左一點,你今天提竿後魚的第一反應都是向左前方跑。因為你的釣點偏左,提竿力的方向就偏右,魚肯定就向偏左的方向跑,左撇子則剛好相反。你往左面提竿,魚就往右面跑;你往右面提竿,魚就往左面跑;我們經常是向正後方提竿,魚也是經常向正前方跑。如果你能垂直的向上挑竿,魚就原地打轉。
提竿不同於釣具、釣點的選擇,它更多的偏向實踐性,因此每一次的提竿都要學會總結和學習。為何提竿沒找准時機,為何魚就要到了岸邊還是掙脫跑了。在提竿的學習和實踐中需要不斷的向其他釣友進行取經,希望所有釣友都能百發百中。
㈧ 釣魚提竿正確的手法
提竿,是手竿垂釣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往往決定你的功敗垂成。好的提竿,應該是魚鉤刺中魚嘴的上部正中,於嘴環和頭骨之間的薄膜處透出,鉤彎正好兜住嘴環為標准(指鯽、鯉、鯿、鮊等口唇可伸縮的魚種,其它無嘴環魚種,也要刺中上膛正中),就是所謂的正口,並能順利擒魚入護。而實戰中,很多釣友常常出現脫鉤、釣上個魚嘴環、拔河、車禍、鉤子上天掛樹枝或纏竿亂線、切線、斷竿等情況,究其根源,有讀漂判斷不準的因素,更主要的是沒有掌握合理的提竿要領,故有必要予以指出、更正。老宋不才,願與釣友探討之。
一、提竿前的心理准備:
1.用心觀察浮漂信號,根據漂相,正確判斷出吃餌魚的種類和大小,以便採取相應的提竿力度和速度;
2.明確釣竿的長短、調性與提竿的關系,長竿、軟竿提竿速度和揮臂動作幅度宜大,短竿、硬竿提竿幅度宜小;
3.熟悉線組的性能,根據線組的實際最大承受拉力,合理掌握提竿的爆發力;
4.明確釣點遠近與提竿動作的關系,釣點遠,提竿幅度宜大,應有向前上揮的意識。釣點近,應注意加快揮桿的速度;
5.也要考慮到鉤子的大小、鉤型和鉤條粗細,鉤子細小,幅度宜小,鉤子粗大,力度宜大。
二、提竿動作的分解:
提竿的動作,可分解為揮桿刺魚、提魚離窩、控魚,以及根據魚的大小,採取直接飛魚或溜魚抄魚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是連貫的,但各個階段的技術把控要點和目的,是有明顯區別的。魚越小,動作連接越緊密連貫;魚越大,動作分解越明顯。釣者可以結合實踐,細心體會。
1.揮桿刺魚:這是整個提竿過程的關鍵,也是後續幾個動作的伏筆。提竿的前提,是正確判斷漂相,及時把握提竿時機。提竿的目的,首先是保證將魚鉤刺入魚嘴的正確位置和足夠的深度,既而根據刺中瞬間傳到手上的反向拉力,判斷魚的大小,從而採取後續動作,尤其是力度把控。揮桿刺魚的技術要領,是瞬間大臂上揮,手至頭部上方45度以上停止,類似於大臂一振。刺魚的實質內涵,是利用竿子瞬間的彈性恢復力,將魚鉤刺入魚嘴。速度、方向為主,力度為輔。有的釣友光有力度,而沒有速度,就等於是在拉魚而非刺魚,所以往往鉤刺入不實導致跑魚或拔河。也有釣友動作幅度和力度過大,造成將魚嘴拉豁,或斷竿、斷線和纏竿。
2.提魚離窩:為防止被刺中的魚釋放驚擾信號,驚散窩子里的魚,必須第一時間將其提離窩點。提魚離窩的要點,是在手臂揮桿刺魚停頓後,根據判斷魚的大小,再施加適當的力度,將魚提離窩底。力度
㈨ 釣魚正確提竿姿勢
手握釣竿向前延伸,上抬,舉過頭頂。要注意這一系列動作是一氣呵成的,並且在上抬的過程中,距離不要太大。
㈩ 台釣提竿正確動作圖解
揚竿,是指在釣魚的過程中,魚在咬鉤的時候,釣手抬臂揚竿將魚鉤住的行為,也是對釣手揚竿技術的考驗。使用何種揚竿方式,除了個人習慣外,還需要根絕對象魚的大小、使用的釣組來確定。
台釣的正確揚竿要領:以大臂帶動小臂,小臂帶動手腕,用腕力做出短促有力的抬腕動作,釣竿調幅度地向上抬起,使魚鉤迅速刺入魚嘴。揚竿的角度不宜太大,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一般在20~40度的角度為宜;接著向上提竿控魚或將魚拉到跟前或者舉竿遛魚。
若未中魚,空竿以鉛墜不出水為宜,則揚竿換餌,所以,揚竿是以兩個步驟連貫完成的,第一步是抖竿,第二步才是提竿。
台釣時一般的揚竿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前推上揚式
前推上揚式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種揚竿方式,其一招一式循規蹈矩,但是由於動作機械,而且提竿的幅度大,容易過度消耗體力。
要領:
1.持竿的手臂呈「V」字形,肘部靠在膝蓋上,身體前傾,眼睛注視浮標。
2.發現魚訊後,作好提竿准備,信號出現後,手臂迅速前推,無論中魚與否,鉤墜都不能出水。
3.完成刺魚動作,手臂快速向上伸舉,若無魚,手臂也應保持上舉姿勢,將鉤墜盪回身前。
二、轉腕式
轉腕式是拉餌釣小魚的一種揚竿方式。因小魚的唇薄,又接近水面,力量大容易把魚嘴拉豁,也會中途掉魚。使用轉腕式揚竿,主要抑制力量,也能減緩抬臂速度,可有效地控制飛魚的角度。
要領:
1.持竿的手臂與前推上揚式相同
2.魚訊出現後,手腕輕輕一轉,刺魚動作完成。
3.中魚後手臂順勢抬起,將魚脫離水面。
三、後撤式
後撤式是與前推上揚式用力方向相反的揚竿方式,特點是通過手往後帶竿來達到刺魚的目的,這種方式可以控制刺魚的力量,減少拉豁魚唇的幾率。
要領:
1.持竿的手臂與前推上揚式相同。
2.發現魚訊,立即收臂回撤刺魚。
3.中魚後抬臂上舉,完成魚兒入護的動作。
四、上揚式
上揚式是目前較為流行的揚竿方式,其特點是將手臂的力量集中到手腕,以瞬間的發力完成刺魚動作。上揚式揚竿動作快、力量強,加上擺動的幅度不大,有助於中魚後的掌控。
要領:
1.持竿手臂微曲,風線不壓入水中,肘部稍稍下沉,眼不離浮標。
2.魚訊出現瞬間,應立即轉腕抬竿。
3.中魚後抬臂飛魚入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