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加權平均數怎麼算舉個具體的例子
加權平均值即將各數值乘以相應的權數,然後加總求和得到總體值,再除以總的單位數。
加權平均值的大小不僅取決於總體中各單位的數值(變數值)的大小,而且取決於各數值出現的次數(頻數),由於各數值出現的次數對其在平均數中的影響起著權衡輕重的作用,因此叫做權數。
例子:
假設以下是小明某科的考試成績:
平時測驗:80分 期中考試:90分 期末考試:95 分
學校規定的學科綜合成績的計算方式是:
平時測驗佔比:20% 期中考試佔比:30% 期末考試佔比:50%
(註:在這里,每個成績所佔的比重叫做權重)
那麼,加權平均值(綜合成績)
意義:
權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針對某一指標而言。
某一指標的權重是指該指標在整體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權重表示在評價過程中,是被評價對象的不同側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對各評價因子在總體評價中的作用進行區別對待。
事實上,沒有重點的評價就不算是客觀的評價。
應用:
加權平均數中的「權」的表現形式有多種,且由於權的變化,其結果就會大相徑庭,他的這一特殊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Ⅱ 加權平均數計算方法及公式
一般來說,若n個數X1,X2,...,Xn的權分別為W1,W2,...,Wn,
則(X1W1+X2W2+...+XnWn)/(W1+W2+...+Wn)叫做這n個數的加權平均數
Ⅲ 加權得分如何計算
加權得分等於:實得分 * 權值;加權平均分等於:所有的加權等分和 除以所有權值的和。
舉例
你的小測成績是80分,期末考成績是90分,老師要計算總的平均成績,就按照小測40%、期末成績60%的比例來算,所以你的平均成績是:
80×40%+90×60%=86
學校食堂吃飯,吃三碗的有 χ 人,吃兩碗的有 y 人,吃一碗的 z 人。平均每人吃多少?
(3×χ + 2×y + 1×z)÷(χ + y + z)
這里x、y、z分別就是權數值,「加權」就是考慮到不同變數在總體中的比例份額。
(3)加權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在加權分數中,除了一組數據中某一個數的頻數稱為權重外,權重還有更廣泛的含義
統計學認為,在統計中計算平均數等指標時,對各個變數值具有權衡輕重作用的數值就稱為權數.
例子:求下列數串的平均數
3、4、3、3、3、2、4、4、3、3、
一般求法為(3+4+3+3+3+2+4+4+3+3)/10=3.2
加權求法為(6*3+3*4+2)/10=3.2
其中3出現6次,4出現3次,2出現1次.6、3、1就叫權數。這種方法叫加權法。
一般說的平均數,就是把所有的數加起來,再除以這些數的總個數。表示為:
(p1+p2+p3+…..+pn)/n;
但有的數據記錄中有一些相同的數據,在計算的時候,那一個數有幾個相同數,就把這個數乘上幾,這個幾,就叫權,加權,就是乘上幾後再加。平均數還是要除以總個數。
Ⅳ 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公式
若n個數
這里,7,8,9,10這四個數是射擊者射中的幾個不同環數,但它們出現的頻數不同,分別為4,3,1,2,數據的頻數越大,表明它對整組數據的平均數影響越大,實際上,頻數起著權衡數據的作用,稱之為權數或權重,上面的平均數稱為加權平均數,不難看出,各個數據的權重之和恰為10。
Ⅳ 加權計演算法的介紹
加權計演算法,是網路效果測定的方法之一。所謂加權計演算法,就是在投放網路廣告後的一定時間內,對網路廣告產生效果的不同層面賦予權重,以判別不同廣告所產生效果之間的差異。
Ⅵ 加權得分怎麼算
加權得分等於:實得分 * 權值;加權平均分等於:所有的加權等分和 除以所有權值的和。
舉例
你的小測成績是80分,期末考成績是90分,老師要計算總的平均成績,就按照小測40%、期末成績60%的比例來算,所以你的平均成績是:
80×40%+90×60%=86
學校食堂吃飯,吃三碗的有 χ 人,吃兩碗的有 y 人,吃一碗的 z 人。平均每人吃多少?
(3×χ + 2×y + 1×z)÷(χ + y + z)
這里x、y、z分別就是權數值,「加權」就是考慮到不同變數在總體中的比例份額。
(6)加權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在加權分數中,除了一組數據中某一個數的頻數稱為權重外,權重還有更廣泛的含義
統計學認為,在統計中計算平均數等指標時,對各個變數值具有權衡輕重作用的數值就稱為權數.
例子:求下列數串的平均數
3、4、3、3、3、2、4、4、3、3、
一般求法為(3+4+3+3+3+2+4+4+3+3)/10=3.2
加權求法為(6*3+3*4+2)/10=3.2
其中3出現6次,4出現3次,2出現1次.6、3、1就叫權數。這種方法叫加權法。
一般說的平均數,就是把所有的數加起來,再除以這些數的總個數。表示為:
(p1+p2+p3+…..+pn)/n;
但有的數據記錄中有一些相同的數據,在計算的時候,那一個數有幾個相同數,就把這個數乘上幾,這個幾,就叫權,加權,就是乘上幾後再加。平均數還是要除以總個數。
Ⅶ 如何計算加權和
1、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2、其計算公式如下:
(1)月末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庫存材料金額+本月購進各批材料金額)/(月出庫存材料數量+本月購進各批材料數量)
(2)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3)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Ⅷ 加權平均法計算公式是什麼
加權平均法計算公式: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結存存貨成本+購入存貨成本)/(結存存貨數量+購入存貨數量);
庫存存貨成本=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或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8)加權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加權平均法優缺點:
優點: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而且在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所計算出來的單位成本平均化,對存貨成本的分攤較為折中。
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在物價變動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按加權平均單價計算的期末存貨價值與現行成本有較大的差異。適合物價變動幅度不大的情況。這種方法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不利於加強對存貨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