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沉降計算深度的確定
在進行沉降計算之前,先討論沉降計算深度zn的控制標准。目前沉降計算深度的控制標准主要有以下兩種。
(1)應力控製法(應力比法)
應力比0.2 法——附加應力與自重應力的比值σz/σsz=0.2;
應力比0.15法——附加應力與自重應力的比值σz/σsz=0.15;
應力比0.1 法——附加應力與自重應力的比值σz/σsz=0.1。
(2)應變控製法(應變比法)
本書以N5+850斷面為例,對應力比法和應變比法2 類共4 種地基沉降計算深度的確定方法進行討論,以確定適合於溫州淺灘軟土地基的控制標准。沉降計算點為路堤斷面的中點;地基主固結沉降利用e~σ'曲線,採用分層總和法計算;地基總沉降計算的沉降經驗修正系數取m=1.4。為了比較不同控制標准下沉降計算結果的准確性,結合第5章沉降預測的結論,將灰色Verhulst模型對N5+850斷面之地基最終總沉降量的預測值267.4 cm作為比較的標准值。不同沉降計算深度控制標准下,沉降計算深度及地基沉降量的計算結果如表6.3、圖6.3所示。
表6.3 不同控制標准下的沉降計算深度及地基沉降量
圖6.3 不同沉降計算深度控制標准下的計算結果對比圖
由表6.3、圖6.3可知:當採用應變比法時,沉降計算深度僅為22.3m,計算的最終總沉降比預測值小 5 5.0 cm,顯然,應變比法不宜採用;當採用應力比 0.2 法時,沉降計算深度為31.9m,最終總沉降計算值比預測值小40.2 cm,該控制條件也不宜採用;當採用應力比0.15 法時,沉降計算深度為47.0m,最終總沉降計算值也小於預測值30.9 cm,雖然差異在減小,但仍不宜採用;當採用應力比0.1 法時,沉降計算深度為59.2m,最終總沉降計算值雖然也小於實測值,但其差異繼續縮小,差值為23.8cm。
因此,從沉降計算深度控制標準的角度而言,對於軟土地基沉降計算,採用「應力比0.1 法」進行控制是比較合理的,按此標准控制的沉降計算值與實測值最接近,雖然最終總沉降的計算值與實測值之間仍然存在差異,但這種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影響沉降計算精度的因素多且復雜,為了提高沉降計算的准確度,還可以從下文的主固結沉降計算方法、沉降經驗修正系數等問題的研究上進一步尋求改進途徑。
對沉降計算深度控制標準的進一步研究可知,在軟土地基沉降計算中,如果採用應變比法控制,沉降計算值將遠小於實測值,這將給工程設計帶來干擾,也不能滿足規范對工後沉降的要求。此外,採用應變比法控制時,可能得出沉降計算深度與基底附加應力大小無關的結論[212]。以《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209]為例,其規定:計算地基變形時,地基內的應力分布,可採用各向同性均質線性變形體理論。最終變形量可按下式計算:
溫州淺灘軟土工程特性及固結沉降規律研究
式中:σz為基礎底面的附加應力;zi、zi-1為基礎底面至第i、i-1層土底面的距離;
平均附加應力系數是只和基礎寬度B、長度L及計算點深度z有關的系數,和基底附加應力σz無關。將
溫州淺灘軟土工程特性及固結沉降規律研究
式中:k為厚度Δz的土層范圍內劃分的分層數。
將式(6.20)兩邊的共同項σz消去得:
溫州淺灘軟土工程特性及固結沉降規律研究
顯然,按式(6.21)確定的沉降計算深度是與基底附加應力無關的(圖6.4)。應變比法確定沉降計算深度是通過變形控制的,而地基變形是由附加應力引起的,應力的大小及沿深度方向的分布理應影響沉降計算深度的大小[212]。因此,不考慮基底附加應力的控制方式是不合理的。
圖6.4 基底附加應力與沉降計算深度的關系
但筆者認為,式(6.21)中雖然沒有直接出現基礎底面的附加應力,但是土層的壓縮模量是針對具體的附加應力計算出來的,是與基底附加應力有關的量。如果計算最終總沉降量時不採用該規范中的推薦公式,而直接採用壓縮試驗曲線計算,則在採用應變比法確定沉降計算深度時,可看到其實質上還是考慮了附加應力的變化的。但上述工程實例證明,若採用應變比法控制沉降計算深度,沉降計算值遠小於實測值,仍不宜採用。而用應力比法控制的沉降計算深度隨著基底附加應力的增加而增大,上部荷載越大,導致的沉降也越大,對勘察時勘探孔的要求也就越深,這與實際情況是相符的。此外,由以上計算結果可知,採用應力比 0.1 法計算的結果和實測值最具有可比性。
❷ 計算地基沉降的方法有哪些
1.計算地基最終沉降量s;
2.計算附加應力比值α;
3.假定一系列地基平均固結度`u_0`;
4.計算時間因子`t_v`;
5.計算時間t
;
6.計算時間t的沉降量`s_t`,
`s_t`=`u_0`
s
;
7.繪制`s_t`與t的曲線。
❸ 土力學題目,會做的幫幫忙!!重賞
5、從土粒結構特性來看;砂礫等粗粒土屬於單粒結構,粉土屬於蜂窩狀結構,粘土屬於 絮狀結構 。
6、土的物理性質指標中,屬於實測指標的是 相對密度 、 含水量 和 密度 ,而換算指標則有 10 個。
7、根據土與水之間的關系,將密度細分為 濕密度 、 干密度 、 飽和密度 和 浮密度 。
8、界限含水量包括 縮限 、 塑限 和 液限 。
9、土木工程中將土分為 漂石或塊石顆粒 、 卵石或碎石顆粒 、 礫粒 、 砂粒 、 粉粒 和 黏粒 等6類。
10、根據土樣在受壓過程中側向變形情況,將壓縮試驗條件分為 側限條件 和 豎限條件 兩種。
14、地基沉降量的計算方法主要有 分層總和法 、 應力歷史法 和 斯肯普頓-比倫法 三種。
15、根據超固比(OCR)的大小,可將土分為 超固結土 、 正常固結土 和 欠固結土 。
16、地基最終沉降量由 瞬時沉降 、 固結沉降 和 次壓縮沉降 三部分組成。
18、依據土樣的排水條件,三軸試驗可分為 不排水試驗 , 固結不排水試驗 和 排水試驗 。
21、地基破壞的類型有 整體剪切破壞 、 局部剪切破壞 和 沖切剪切破壞 三種。
22、土壓力分為 主動土壓力 、 被動土壓力 和 靜止土壓力 三類在同等條件下,其大小關系為 Ea<Eo<Ep 。
❹ 地基最終沉降量怎麼計算
s=(1-u∧)/E×Ibp
根據這個公式計算
s表示沉降量.
p基地均布壓力
b基礎寬度E地基土地的變形摸量
u地基土的泊松比I影響系數
❺ 地基最終沉降計算方法有哪些 各自特點是什麼
(1)分層總和法與應力面積法的分層原則不同。分層總和法採用盡可能小的薄層而應力面積法則一般採用土層的天然分層(地下水位處也有分層)。
(2)使用的變形參數(壓縮模量或壓縮系數)有區別。分層總和法一般取對應薄層的荷載下的變形參數,而應力面積法採用的則是平均壓力下的計算參數(工程中通常使用E1-2)。
(3)地基沉降計算壓縮層深度的確定不同。分層總和法採用附加應力與自重應力比值確定,而應力面積法則採用試算方法確定。
❻ 公路路基沉降計算公式
地基固結總沉降量S包括三部分:S=&+Sf+S。其中,
&為瞬時沉降,是由於剪切變形而產生的附加沉降,不是土體體
積壓縮產生的沉降;S為主固結沉降,是加荷後土體內孔隙水壓
力逐步消散而產生的體積壓縮變形;S為次固結沉降,是指主固
結沉降發生以後繼續發生的沉降。
❼ 岩土工程地基計算
一、地基承載力計算
地基的承載力應結合具體的工程條件選用合適的方法來確定。對建築地基可用載荷試驗、理論公式計算及其他原位試驗等方法綜合確定;對公路、鐵路橋涵地基,可按規范承載力表方法或其他原位試驗方法確定。
地基承載力理論公式是在一定的假定條件下通過彈性理論或彈塑性理論導出的解析解,包括地基臨塑荷載公式、臨界荷載公式、太沙基公式、斯肯普頓公式和漢森公式等。
(一)臨塑荷載和臨界荷載
在條形均布荷載作用下,根據地基中的應力分布和土的極限平衡條件,可以得到基底壓力f與基礎下塑性區開展的最大深度Zmax的關系:
深圳地質
分別令zmax=0和zmax=b/4(b為基礎寬度),對應的基底壓力即為臨塑荷載fcr和臨界荷載f1/4,即
深圳地質
式中:Nr、Mq、Nc稱為承載力系數,它只與土的內摩擦角有關,其計算公式如下:
深圳地質
上式適用於條形基礎,這些計算公式是從平面問題的條形均布荷載情況下導出的,若將它近似地用於矩形基礎,其計算結果是偏於安全的。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中的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徵值理論公式就是控制地基中塑性區開展深度達到地基寬度的1/4時所對應的荷載值:當偏心距(e)小於等於0.033倍基礎底面寬度時,根據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可按下式計算,並應滿足變形要求:
深圳地質
式中:fa為由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b為基礎底面寬度,大於6 m時按6 m取值,對於砂土小於3m時按3m取值;Ck為基底下一倍短邊寬深度內的土的黏聚力標准值;Mb、Md、Mc為承載力系數,對應於式(2.3.2-2)的Nr、Nq、Nc系數,其中ψ用ψk代替,為基底下一倍短邊寬深度內的內摩擦角標准值;γm為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γ為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二)按極限狀態計算
1.Prandtl、Busiman、Terzaghi極限承載力公式
極限承載力公式是Prandt1於1921年最先提出的,該公式基本假定是把土體作為剛性體,在剪切破壞以前不顯示任何變形,破壞以後則在恆值應力下產生塑流。按條形基礎進行計算,計算時作了簡化:①略去了基底以上土的抗剪強度;②略去了上覆土層與基礎之間的摩擦力,及上覆土層與持力層之間的摩擦力;③與基礎寬度b相比,基礎的長度是很大的。
L.Prandtl(1921年)和R eissner(1924年)得出的極限承載力公式是:
深圳地質
式中:fu為極限承載力;N d、N c為承載力系數,按下式確定:
深圳地質
A.S.Buisman(1940年)和Terzaghi(1943年)對上式作了補充,提出如下公式:
深圳地質
式中:Nb為承載力系數,按下式確定:
深圳地質
E.E.DeBeer(1967年)和A.S.Vesic(1970年)提出了形狀修正系數,對上式又作了補充,形成了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極限承載力修正公式。
深圳地質
式中:ζc、ζd、ζb為基礎形狀系數,按表2-3-4。其餘符號意義同前。
表2-3-4 基礎形狀系數
2.Skempton極限承載力公式
對於飽和軟黏土地基土(ψ=0),斯開普頓(A.W.Skempton,1952年)根據極限平衡狀態下各滑動體的極限平衡條件,導出其地基極限承載力的計算公式為:
深圳地質
式(2.3.2-10)為式(2.3.2-7)的特例。《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J024-85)採用了斯開普頓公式:軟土地基容許承載力[σ]按下式計算,同時須進行變形驗算:
深圳地質
式中:K為安全系數,可視軟土靈敏度及基礎長寬比等因素,取K=1.5~2.5;CM為不排水抗剪強度,可用不固結不排水三軸壓縮試驗、十字板剪試驗及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等確定;kp為修正系數,;Q為荷載的水平分力。
3.考慮其他因素影響時的極限承載力計算公式
Prandtl和Terzaghi等的極限承載力公式,都是適用於中心豎向荷載作用時的條形基礎,同時不考慮基底以上土的抗剪強度的作用。若基礎上的荷載是傾斜的或有偏心,基礎的埋置深度較深,計算時需要考慮基底以上土的抗剪強度影響時,地基承載力可採用漢森公式。
漢森(B.Hanson,1961,1970)提出的在中心傾斜荷載作用下,不同的基礎形狀及不同埋置深度時的極限承載力計算公式如下:
深圳地質
式中:承載力系數Nq、Nc與Prandtl公式中的承載力系數Nd、Mc相同。Nr值按下式計算:
深圳地質
iq、ic、ir為荷載傾斜系數;Sq、Sc、sr為基礎形狀系數;dq、dc、dr為深度系數。
我國交通部《港口工程地基規范》(JTJ250-98)即採用了漢森公式。
二、地基沉降計算
地基沉降計算採用分層總和法計算,不同的行業規定有不同的修正系數。
(一)地基沉降計算方法
1.採用e-p曲線計算
採用e-p曲線時應按下式計算:
圖2-3-1 e-p壓縮曲線
深圳地質
式中:n為地基分層層數;e0i為第i層土中點自重應力所對應的孔隙比;e1i為第i層土中點自重應力與附加應力之和所對應的孔隙比;Δhi為第i層土的厚度(圖2-3-1)。
2.採用e-lgp曲線計算
採用e-1gp曲線時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1)正常固結、欠固結條件下
深圳地質
式中:Cci為土層的壓縮指數;P0i為第i層土中點的自重應力;e0i為第i層土中點的初始孔隙比(對應於Pci時);pci為第i層土中點的前期固結壓力,正常固結時Pci=P0i;Δpi為第i層土中點的附加應力。
(2)超固結條件下(圖2-3-2)
深圳地質
利用原始壓縮曲線和原始再壓縮曲線分別確定土的壓縮指數Cc和回彈指數Cs,對有效附加應力Δp>pc-p0的土層,其沉降量按下式計算:
深圳地質
對於Δp≤Pc-p0的土層,其沉降量按下式計算:
深圳地質
式中,C si為土層的回彈指數。
3.採用壓縮模量計算
圖2-3-2 超固結土計算沉降
對均質土或復合地基,主固結沉降Sc也可按地基壓縮模量進行計算,即
深圳地質
式中:Esi為第i層土或復合地基的壓縮模量。
4.軟土次固結沉降計算
次固結沉降是在土骨架上的有效應力基本上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地基隨時間的增長而發生的沉降,可按從主固結完成後開始,由時間-壓縮曲線的斜率近似地求得次固結沉降。可參考下式計算:
深圳地質
式中:Cai為第i層土的次固結系數,為e-1gp曲線在主固結完成後直線段的斜率;Cai無試驗資料時,可參考表2-3-5取值或按Ca為0.018w(w為土的天然含水量)估算;t1為相當於主固結完成100%的時間;t2為需要計算次固結沉降的時間(可計至主固結完成後)。
表2-3-5 次固結系數
(二)地基沉降計算修正
1.建築地基變形計算與修正
計算地基變形時,地基內的應力分布可採用各向同性均質線性體變形體理論。其最終變形量可按下式計算:
深圳地質
圖2-3-3 建築地基沉降計算分層示意
式中:S為地基最終變形量,單位為mm;s′為按分層總和法計算出的地基變形量;Ψs為沉降計算經驗系數,根據地區沉降觀測資料及經驗確定,無地區經驗時按《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取值,見表2-3-6;p0為對應於荷載效應准永久組合時的基礎底面處的附加壓力,單位為kPa;Esi為基礎底面下第i層土的壓縮模量,單位為MPa,應取土的自重壓力至土的自重壓力與附加壓力之和的壓力段計算;zi、zi-1為基礎底面至第i層土、第i-1層土底面的距離,單位為mm(圖2-3-3);、為基礎底面計算點至第i層土、第i-1層土底面范圍內平均附加應力系數,按《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附錄K採用。
表2-3-6 沉降計算經驗系數
當建築物地下室基礎埋置較深時,需要考慮開挖基坑地基土的回彈,該部分回彈變形量可按下式計算:
深圳地質
式中:Sc為地基的回彈變形量;Ψc為考慮回彈的沉降計算經驗系數,取1.0;pc為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壓力,單位為kPa,地下水位以下應扣除浮力;Eci為土的回彈模量,按《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T50123)確定。
2.公路軟土地基沉降計算修正
地基總沉降量將主固結沉降乘以修正系數來計算:
深圳地質
式中:修正系數ms為經驗系數,與地基條件、荷載強度、加荷速率等有關;其范圍值為1.1~1.7,應根據現場沉降觀測資料確定,也可採用下面的經驗公式估算:
深圳地質
式中:θ為地基處理類型系數,地基用塑料排水板處理時取0.95~1.1,用水泥攪拌樁處理時取0.85,一般預壓時取0.90;H為路基中心高度,單位為m;γ為填料重度,單位為kN/m3;V為填土速率修正系數,填土速率在0.02~0.07m/d時取0.025;Y為地質因素修正系數,滿足軟土層不排水抗剪強度小於25kPa、軟土層厚度大於5m時、硬殼層厚度小於2.5m的3個條件時,Y為0,其他情況下可取Y為-0.1。
3.鐵路軟土地基沉降計算修正
地基總沉降量計算公式同式(2.3.2-23)。式中修正系數ms,對飽和軟黏土採用堆載預壓排水固結法處理時,其值宜取1.2~1.4;採用真空預壓排水固結法或復合地基處理時,其值可取1.0~1.2。
三、地基穩定性計算
地基穩定性計算可採用圓弧滑動面法、瑞典圓弧滑動面法、簡化Bishop法、Ianbu普遍條分法和M0rgenstern-Price法等。各行業規范中採用的方法不盡相同。
(一)圓弧滑動面法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地基穩定性採用圓弧滑動面法進行驗算,最危險的滑動面上諸力對滑動中心所產生的抗滑力矩與滑動力矩應符合下列要求:
深圳地質
式中:Ms為滑動力矩;MR為抗滑力矩。
(二)瑞典圓弧滑動法
瑞典的費倫紐斯等人提出,將滑動體在鉛直方向上分成若干個土條,計算每個土條在滑動面上產生的滑動力矩和抗滑力矩,最後將它們疊加起來求得總的抗滑力矩和滑動力矩。此法忽略了條分間的作用力,故每個土條底部的反力可直接由該土條的荷重算出。
1.碾壓式土石壩穩定計算
圓弧滑動穩定計算圖示見圖2-3-4,計算公式如下:
深圳地質
式中:w為土條質量;Q、v分別為水平和垂直地震慣性力(向上為負向下為正);u為作用於土條底面的孔隙水壓力;a為條塊重力線與通過此條塊底面中點的半徑之間的夾角;b為土條寬度;c′、ψ′為土條底面的有效應力抗剪強度指標;Mc為水平地震慣性力對圓心的力矩;R為圓弧半徑。
圖2-3-4 碾壓式土石壩圓弧滑動條分法示意
2.公路軟土地基路堤穩定性驗算
軟土地基路堤的穩定性驗算一般採用瑞典圓弧滑動法中的固結有效應力法和改進總強度法。固結有效應力法考慮了軟基路堤施工的實際情況,即路堤荷載並非瞬間填到設計高度,而是按照一定的施工速率逐漸填築。改進總強度法是以ψi=0法為基礎發展而來的,它是基於ψi=0法利用原位測試資料,借用固結有效應力法計算地基強度隨固結增加的思想,採用強度增長系數計算固結過程中的強度的增量。計算圖示見圖2-3-5,計算公式如下:
圖2-3-5 公路軟土地基路堤穩定安全系數計算簡圖
(1)採用有效固結應力法驗算時,穩定安全系數計算式為:
深圳地質
式中:Cqi、ψqi為地基土或路基填料快剪試驗測得的內聚力和內摩擦角;ψcqi為地基土固結快剪試驗測得的內摩擦角;Ui為地基平均固結度。
(2)採用改進總強度法驗算時,穩定安全系數計算式為:
深圳地質
式中:Sui為由靜力觸探試驗的貫入阻力(單橋探頭)或錐尖阻力(雙橋探頭)換算的十字板抗剪強度或直接由十字板試驗得到的抗剪強度;mi為地基土強度增長系數,按表2-3-7取值。
表2-3-.7 地基土層強度增長系數圖2-3-6 公路路堤穩定簡化Bishop法計算圖示
(3)鐵路軟土地基路堤穩定性檢算
《鐵路特殊路基設計規范》中,軟土地基上路堤的穩定安全系數應根據軟土地基的特徵和加固措施類型按下列不同情況計算。
軟土層較厚,其抗剪強度隨深度變化有明顯規律時:
深圳地質
式中:So為地基抗剪強度增長線在地面上的截距;λ為抗剪強度隨深度的遞增率;hi為地基分條深度;li為分條的弧長;Ti為荷載與地基分條重力在圓弧上的切向分力。
當軟土層次較多,其抗剪強度隨深度變化無明顯規律時,安全系數根據分層抗剪強度平均值計算:
深圳地質
式中:Sui為第i層的平均抗剪強度。
當考慮地基固結時:
深圳地質
式中:為地基平均固結度;NIIi為填土重力和上部荷載在圓弧上的法向分力;ψcui為第i土地基土固結不排水剪切的內摩擦角。
(三)簡化Bishop法和Janbu普遍條分法
瑞典圓弧滑動法是假定剪切面(滑動面)為圓弧並且不考慮條分間的作用力,這樣大大簡化了計算量,但這是這種方法不合理的地方。當假設條分間只存在法向力,即假定條分間剪力為0時,這種演算法稱為簡化Bishop法;當假設條分間法向壓力的作用位置時,這種演算法稱為Janbu普遍條分法。
表2-3-.7 地基土層強度增長系數圖2-3-6 公路路堤穩定簡化Bishop法計算圖示
1.公路路堤穩定性分析
路堤的堤身穩定性、路堤和地基的整體穩定性宜採用簡化Bishop法進行分析計算(圖2-3-6),計算公式如下:
當土條i滑弧位於地基中時
深圳地質
當土條i滑弧位於路堤中時
深圳地質
式中:Wi為第i土條重力;Qi為第i土條垂直方向外力;wdi、Wti分別為第i土條地基部分重力和路堤部分重力;Cdi、ψdi為第i土條滑弧所在地基土層的黏結力和內摩擦角;cti、ψti為第i土條滑弧所在路堤土層的黏結力和內摩擦角;αi為第i土條底滑面的傾角;ψi為第i土條滑弧所在土層的內摩擦角,滑弧位於地基中時取地基土的內摩擦角,位於路堤中時取路堤土的內摩擦角;bi為第i土條寬度;U為地基平均固結度。
2.公路軟土地基路堤穩定性計算
簡化Bishop法和Janbu普遍條分法都是較精確的計算方法,Janbu普遍條分法還常用於非圓弧滑動面的穩定驗算。由於兩種方法採用有效抗剪強度指標,取樣試驗的工作量較大,可以只在路堤的重點部位有選擇採用。
(1)採用簡化Bishop法驗算時,穩定安全系數計算式為
深圳地質
式中:、分別為地基土三軸試驗測得的有效內聚力和有效內摩擦角;bi為分條的水平寬度,即bi=Licosαi;ui為滑動面上的孔隙水壓力。
(2)採用Janbu普遍條分法驗算時,穩定安全系數計算式為
深圳地質
式中:△Ti為土條兩側邊界上的剪力增量,可以根據土條兩側邊界上的法向力作用點位置的假定計算出來。因為公式右端有k,△Ti計算過程中也含有k,所以安全系數計算需要採用迭代法。
(3)碾壓式土石壩穩定計算
採用簡化Bishop法時(計算圖示見圖2-3-4),可按下式計算:
深圳地質
式中各參數含義同式(2.3.2-26)。
(四)Morgenstern-Price法
摩根斯頓-普賴斯(Morgenstern-Price)法用於非圓弧滑動穩定性計算,該方法的特點是滿足力和力矩平衡。碾壓土石壩穩定性計算常採用。
計算圖示見圖2-3-7,計算公式如下:
圖2-3-7 M orgenstern-Price法計算圖示
深圳地質
式中:dx為土條寬度;dw為土條重量;q為坡頂外部的垂直荷載;Me為水平地震慣性力對土條底部中點的力矩;dQ、dV分別為土條的水平和垂直地震慣性力(向上為負,向下為正);α為條塊底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β為土條側面的合力與水平方向的夾角;he為水平地震慣性力到土條底面中點的垂直距離。
四、抗浮結構設計計算
(一)抗浮穩定性驗算
地下結構抗浮穩定性驗算應滿足下式要求:
深圳地質
式中:W為地下結構自重及其上作用的永久荷載標准值的總和;F為地下水浮力,不需考慮水浮托力作用的荷載分項系數,F=γwh,γw為水的重度;h為地下結構底到設防水位的距離。
當地下結構自重及地面上作用的永久荷載標准值的總和不滿足上式時,應有抗浮措施。
(二)抗浮設防水位選取
地下水的設防水位選取應取建(構)築物設計使用年限內(包括施工期間)可能產生的最高水位。勘察單位在勘察報告中要按照規范要求提供場區歷年最高水位和近3~5年的最高地下水位,設計單位要根據勘察資料並針對工程情況合理確定地下結構抗浮的設防水位。廣東省《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15-31-2003)中規定:在計算地下水的浮托力時,不宜考慮地下結構側壁及底板結構與岩土接觸面的摩擦作用和黏滯作用,除有可靠的長期控制地下水位的措施外,不應對地下水頭進行折減。
(三)抗浮措施
土體的空隙及岩體的裂隙賦存有大量的地下水,地下水對埋置於岩土體之中或之上的地下結構或窪式結構會產生浮托力,若結構的自重小於浮托力時將發生上拱或上浮失穩破壞,影響結構的正常使用。近年來,大量帶有地下室的高層建築物、地下車庫、下沉式廣場以及地鐵、地下商場等地下建(構)築物的興建,使抗浮問題非常突出,在深圳、大連等沿海城市出現了多起上浮事故,如深圳寶安中旅大酒店地下室最大隆起160mm,布吉某倉儲蓄水池最大上浮1.8m,某游泳池因忽視抗浮問題造成池底開裂滲水。在抗浮設計或加固治理時,常採用的技術措施有:壓載抗浮、降水排水截水抗浮、抗浮樁和抗浮錨桿等。當地下室基坑支護結構採用排樁或地下連續牆時,設計時可考慮將支護結構作為抗浮結構的一部分。
1.壓載措施
坐落在岩土體中的建(構)築物因結構自重小於地下水浮力才可能發生上浮,因此最簡便、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增加結構自重。對於純地下車庫、地下商場及地下水池等可在其頂板上覆土以增加壓重,或將底板延伸利用外伸部分的覆土增加壓重,也可增加底板厚度或其他壓重措施。
採用壓載抗浮的地下工程,在施工階段一定要制定嚴密的施工順序和緊急預防措施,避免發生意外險情。深圳西鄉某水廠地下水池三期工程,在頂板未覆土之前做充水試驗,放水後發現沉降縫兩側發生不均勻上浮,一天內局部最大上浮量達50mm多。
增加覆土厚度或增加底板厚度對地下結構抗浮很有效,但基礎埋深勢必增加,地下水浮力也相應增加,於是所增大了結構重量的作用有時會部分地被增加埋深所引起的浮力抵消,因此,抗浮設計使用壓載抗浮技術措施時應認真核算。
2.降排截水技術
由於地下水浮力是造成地下建(構)築物上浮的主要因素,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可採取降水、排水或截水等處理措施直接排除隱患。深圳東深供水工程源水生物處理池,在對生物處理池各流通道的正常保養、維修時必須考慮消減庫水對生物池底板巨大揚壓力的影響,通過方案比選,認為加厚底板解決抗浮問題不宜採用,宜採用薄底板結合基礎圍封方案,對每條流道採用薄壁塑性混凝土地下連續牆進行圍封處理,該工程建成以來,防滲效果好。
在發生上浮失穩或破壞的加固處理工程中,降排水處理方案是常用的主要措施或輔助措施。廣東佛山永豐大廈塔樓與裙樓一個30m×38m的內庭,設有兩層地下車庫,場地處於原河流沖積層地帶,地下水豐富,施工期間發現內庭范圍內的地下室地板、地下一層板,內庭范圍內的地面出現明顯的上拱現象,測得地下室頂板最大上拱量213mm,為防止構件進一步破壞,首先在地下室底板上開孔放水,減小地下室底板的水壓力,隨著直徑約150mm圓孔的鑿開,壓力巨大的水流夾帶泥沙噴泄而出,4小時後,地下室起拱變形迅速減小到38mm,然後再進行下一步處理措施。
降排水方案有時並不是最佳方案,如廣州地鐵一號線東山口車站,若採用排水方案抗浮,50年運行期間的排水費用為226萬元人民幣,而採用錨桿抗浮則只需投資196萬元人民幣,還可避免因停電無法抽排地下水造成的隱患。
3.抗浮樁技術
抗浮樁利用樁體自重和樁側摩阻力來提供抗拔力,是一種常用的抗浮技術措施。抗浮樁樁型種類多,如人工挖孔樁、鑽孔樁和預應力管樁等。
4.抗浮錨桿技術
錨桿是一種埋入岩土體深處的受拉桿件,承受由土壓力、水壓力或其他荷載所產生的拉力。錨桿用於抵抗地下水浮力時,通常稱之為抗浮錨桿,其錨固機理與抗浮樁相似,也是通過與錨側岩土層的摩阻力來提供抗拔力。
抗浮錨桿的直徑小,單錨提供的抗拔力比抗拔樁小,但抗浮錨桿採用高壓注漿工藝,漿液能滲透到岩土體的空隙及裂隙中,錨側的摩阻力比抗拔樁大,更有利於抗浮。因抗浮錨桿技術具有受力合理,造價低廉、施工便捷等優點,在沿海或沿江地區各大中型城市的工程建設中已迅速推廣使用。在由地下水浮力造成破壞的加固處理工程中,一般常使用預應力錨桿作為永久抗浮措施。
抗浮錨桿的抗拔承載力應通過現場抗拔試驗確定,試驗錨桿抗拔承載力特徵值Fa可按下式計算:
深圳地質
式中:ui為錨固體周長,單位為m;qsi為第i層土體與錨固體黏結強度特徵值,單位為kPa;li為第i層土的錨桿長度。
土層抗浮錨桿經濟合理長度宜小於10m,岩石錨桿錨固段長度應大於3m。根據大量工程實踐統計,在設計抗拔力作用下,土層抗浮錨桿位移量宜小於15mm,岩石抗浮錨桿位移量宜小於10mm。
五、樁基設計參數
樁基設計的主要參數見表2-3-8
表2-3-8 樁側摩阻力特徵值(qsa)及樁的端阻力特徵值(qpa)參考范圍值
續表
❽ 對地基土進行沉降計算用什麼方法
答:因為土中附加應力隨著深度變化成非線性變化,土的e-p曲線也是隨著深度變化成非線性變化;而分層總和法算地基沉降量是通過分層取層頂、層底的附加應力均值及壓縮模量的均值,求得各層變形後再求總和來計算地基沉降量,其中採用了用分段線性近似非線性的方法,其中是存在誤差的,加大分層厚度,誤差也會變大;工程建議每層不宜大於0.4b,b為基礎寬度。所以對均質土要分層。
❾ 建築物沉降率計算公式
一般情況下都用沉降觀測
建築物沉降觀測點的布設
為了能夠反映出建構築物的准確沉降情況,沉降觀測點要埋設在最能反映沉
降特徵且便於觀測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築物上設置的沉降觀測點縱橫向要對稱,
且相鄰點之間間距以 15—30 米為宜,均勻地分布在建築物的周圍。
二、 沉降觀測的自始至終要遵循「五定」原則
所謂「五定」,即通常所說的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被觀測物
上的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
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一致;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觀
上盡量減少觀測誤差的不定性,使所測的結果具有統一的趨向性,保證各次復測
結果與首次觀測的結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觀測的沉降量更真實。
三、 沉降觀測精度的要求
根據建築物的特性和建設、設計單位的要求選擇沉降觀測精度的等級。在未
有特除要求情況下,一般性的高層建構築物施工過程中,採用二等水準測量的觀
測方法就能滿足沉降觀測的要求。
各項觀測指標要求如下:
www.ZHULONG.COM
(1)、往返較差 、附和或環線閉合差: △h=∑a-∑b≤l√n—,表示測站
數。(或△h=∑a-∑b≤1.0√L—, L 表示觀測路線距離)。
(2)、前後視距 :≤30m。
(3)、前後距差1.0m。
(4)、前後視距累積差 ≤3.0m。
(5)、沉降觀測點相對於後視點的高差容差 :≤1.0mm。
(6)、水準儀的精度不低於 N2 級別
四、 沉降觀測
根據編制的工程施測方案及確定的觀測周期,首次觀測應在觀測點安穩固後
及時進行。一層柱結構施工時柱結構處的轉角處設置永久性觀測點,共設置 13
1
個,分別在 3、5、10、12×B 軸,1、16×D 軸,1×E 軸,20×F 軸,3、5、10、12×H
軸,J 軸×8 軸。
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後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
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 N2 或 N3 級精密水準儀。並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
應在同期觀測兩次後決定。
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並進行觀測直到十 0.00 再按規
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於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於十 500mm)。然後每施工一層
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沉降觀測點平面布置圖詳見圖
10000
18000
33000
18000
27000
圖 1:上部結構永久性沉降觀測點示意圖
標高
圖 2:沉降觀測點平面布置及大樣圖
五沉降觀測中注意事項
沉降觀測應採用附合線路或閉合線路,做到定機、定人、定路線。測施前儀器必須經過檢驗,符合要求後方可使用。
2沉降觀測的前後視距應盡可能相等,儀器到水準尺的距離不得大於 30m。
測施中,前後視必須採用同一根水準尺。觀測時,水準尺應和地面垂直,不
得歪斜。
在同一測站上觀測各觀測點時,當讀完所有觀測點的讀數後應回測後視點,
兩次同一後視點的讀數差不得超過±1mm。
沉降觀測的次數與頻率應根據上部結構的作用荷載和作用時間,一般在施工
階段每上一層結構,觀測一次,一直到結構封頂。裝飾施工完畢觀測一次,移交
業主前觀測一次。
觀測的結果應及時整理成成果資料,及時通報業主或現場監理工程師,工程
竣工後,應將成果資料整理歸檔。
回答望滿意
❿ 地基沉降計算包括哪些步驟
步驟:
1,、根據有關要求和土體性質進行地基分層
;
2、計算分層出的自重應力,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進行計算
;
3、計算各分層點的附加應力,並求出各分層界面處附加應力的平均值
;
4、各分層自重應力平均值和附加應力平均值之和作為該分層受壓後所受總應力
;
5、確定壓縮層厚度
;
6、計算各分層的壓縮量;
7、計算基礎平均最終沉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