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算:試卷的難度和區分度
第一題區分度沒學過,第二題難度系數為0.75,校正後難度為0.8
㈡ 試卷分析難度系數和區分度怎樣計算
1、度系數反映試題的難易程度,即考生在一個試題或一份試卷中的失分程度。
考試難度系數計算公式如下: Dc=1-A/T
Dc:難度系數 A:考生平均得分(如計算總體難度系數,則為全卷平均分;如計算單題難度系數,則為本題平均分) T:滿分
舉例:
總體難度系數:一份滿分100分的試卷,考生平均得分78分,則難度系數為1-78/100=0.22
單題難度系數:一道題值2分的試題,考生平均得分1.5分,則難度系數為1-1.5/2=0.25
至於一道題或一份試卷的難度系數到底多少為宜,要根據不同的命題需要來選擇。而且,即使同一套試題,不同的答題人群做完後計算出的難
度系數也是不同的。理想的難度系數以控制在0.2左右為宜。
2、區分系數反映試題區分不同水平受試者的能力,即能否考出學生的不同水平,把優秀、一般、差三個層次的學生真正分 別開。
試題區別系數計算公式如下:
先把成績從高到低排序,前50%的考生為高分組,後50%為低分組,(樣本大的時候,也可以取前、後各20%。) Dr=2(Ah-Al)/T
Dr:區別系數 Ah:高分組平均分 Al:低分組平均分 T:滿分
舉例:
總體區別系數:一份滿分100分的試卷,高分組平均得分90分,低分組平均得分60分,則區別系數為2(90-60)/100=1.7
單題難度系數:一道題值2分的試題,高分組平均得分1.5分,低分組平均得分0.5分,則區別系數為2(1.5-0.5)/2=1
由於受多種隨機因素如:遺傳、智力、個性、時間、教師、努力的程度等的影響,考試成績一般應呈正態分布。區分系數高的考試,優秀、一般、差三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數區間學生相對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試,區分系數則低。理想的區別系數以控制在1.5左右為宜。某些重要的、學生應知應會的必考知識點,單題難度系數允許為「0」。
㈢ 如何計算項目的難度與區分度
在對試題的項目進行評價時,學要進行難度與區分度的計算。
一、項目的難度計算
難度是指項目的難易程度。反映項目的難易程度的數量化指標叫做難度系數,簡稱難度。項目越難,說明能夠正確回答該項目的學生越少,或對該項目學生能夠正確回答的成分越低。對項目難度的計算,通常有兩種方法:
(1)用通過率計算難度。
當項目以二分法計分(答對得分、答錯不得分)時,難度一般用正確回答項目的人數與參加測驗總人數的比值為指標,即:
式中,P為項目難度;R為答對該項目的人數;N為參加測驗的總人數。
(2)用項目得分的平均值計算難度。當項目是用連續分數計分時,難度一般用參加測驗的全體學生在該項目的平均分與該項目的滿分的比值為指標,即:
W為該項目的滿分。
用式4-13或式4-14計算所得的難度值與項目的實際難易程度正好相反。難度值越大,項目反而越容易。比如,P1=0.9,9 此項目難度小;P2=0.1,此項目難度大。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有人提出將式4-13或式4-14改為
這樣,P1=1—0.9=0.1;P2=1-0.1=0.9,與項目的實際難易程度一致。不過,式4-13和式4-14是傳統的難度計算公式,應用已十分廣泛。目前兩種計算都有人使用,所以在閱讀文獻或撰寫論文是要注意區別。二)區分度的計算
1、用內部一致性系數計算區分度。
這里的內部一致性是指學生在某項目的得分與其所得測驗總分的一致性。用內部一致性系數計算出的區分度的意義在於:項目的區分度高,說明總分較高或測驗合格的學生在該項目上通過或得高分的可能性也高;而總分較低或測驗不合格的學生在該項目上通過或得高分的可能性也小。項目的區分度低則恰恰相反,在該項目上通過或得高分的學生反而總分低或測驗不合格,而在該項目上不能通過或得低分的學生反而總分高或測驗合格。在標准化或較大規模的測驗中,多採用相關法計算項目的得分與測驗總分的一致性,表徵項目的區分度。
根據項目的計分方法和測驗總分或結果的表示方法的不同,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計算項目的區分度。
(1)積差相關法。
當項目和試題總分都採用連續分數計分時,可用積差相關法來計算項目的區分度。用變數X表示學生在某項目上的得分,用變數Y表示學生的測驗總分,其積差相關系數即可代表該項目的區分度值。
(2)點二列相關。當項目以二分法計分、測驗成績以連續分數表示時,可用點二列相關公式計算區分度。
2、用極端分組法計算區分度。
用極端分組法計算區分度,是通過比較兩個極端效標組(高分組和低分組)在同一項目上反應的差異來估計項目區分度的。其計算公式如下:
(1)當項目用二分法計分時:
D=PH—PL
式中,D為區分度;PH為高分組通過該項目的人數比例;PL為低分組通過該項目的人數比例。
(2)當項目以連續分數計分時:
分別為高分組、低分組平均分。 H為最高分,L為最低分。
高分組和低分組的劃分,是先將被測學生按其總分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排列,然後取其上端一部分為高分組,取其下端一部分為低分組。對於極端分組的人數應佔多大比例,要視被測學生總體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測驗總分的分布符合正態,最適當的比例是高分組和低分組各佔27%;如果分數分布較正態分布平坦,高、低分組人數比率要略高於27%;一般情況下,其比率介於25%—33%之間即可。
用極端分組法計算項目的區分度也被稱作鑒別指數,其意義明確,具有計算簡便、易於理解的優點,但所得結果不夠精確,通常只用於一般教學測驗中
㈣ 難度值和區分度指數
難度值具體演算法是用參加考試的人平均分除以試題的總分,或者用參加考試的人的總得分除以所有試卷的總分也一樣。
本題中因為是客觀題,要麼得滿分要麼不得分。所以難度值就等於答對的人數除以總人數。即:(42+16)/300=0.2
1.區分度的含義:
區分度是對試題進行質量分析時的主要指標之一,是篩選題目的依據。它反映了一個題目的鑒別能力,即對考生素質的區分情況。如果測試題的區分度越高,則測試題的信度就越理想,因此提高區分度是提高測試信度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內容。
2.區分度的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D=PH-PD
D:區分度(每一大題或每一小題或每一空,通常分析每一小題的區分度)
PH:通常為總分排名的前27%的學生的該道試題的難度系數。
PD:通常為總分排名的後27%的學生的該道試題的難度系數。(本次測試的樣本量為本年級的全體學生)其數值在1~0之間。一般認為,D≥0.4為區分度好;0.3≤
D<
0.4
為區分度較好;0.2≤
D<
0.3為區分度尚可;D<
0.2為區分度差。因此,D數值越高,說明試題設計的越好。通常太難、太易的題目,區分度都不是很好。
㈤ 教資難度怎麼算
教資考試每年的考試難度都不一樣,有人成功上岸,也有人前功盡棄,但是教資也是以試卷形式加筆試考試來評定的,那麼就有估算方法。
試卷分析的四個度:難度、區分度、信度、效度
一、難度難度是指試題的難易程度,它是衡量試題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參數,它和區分度共同影響並決定試卷的鑒別性。一般認為,試題的難度指數在0.3-0.7之間比較合適,整份試卷的平均難度最好在0.5左右,高於0.7和低於0.3的試題不能太多。1、難度的兩種定義:
(1)P=1—x/w x為某題得分的平均分數,w為該題的滿分。這種定義法,難度值小時表明試題容易,值大時表明試題難,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1。
(2)P=x/w 這種定義法,難度值小時表明試題難,值大時表明試題容易,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1。
2、難度的計算:
(1)主觀性試題的難度
A 基本公式法:P=1—x/w
B 極端分組法 P=1—(XH+XL)∕2W XH:高分組的平均得分(前27%),XL:低分組的平均得分(後27%)。
(2)客觀性試題的難度
A 基本公式法 :P=1—R/N R 為答對人數,N 為全體人數。
B 極端分組法: P=1—(PH+PL)∕2
PH=RH/n 叫高分組通過率,RH:高分組答對人數,n:總人數的前27%。PL=RL/n 叫低分組通過率,RL:低分組答對人數。
二、區分度區分度是區分應試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標。試題區分度高,可以拉開不同水平應試者分數的距離,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區分度低則反映不出不同應試者的水平差異。試題的區分度與試題的難度直接相關,通常來說,中等難度的試題區分度較大。另外,試題的區分度也與應試者的水平密切相關,試題難度只有等於或略低於應試者的實際能力,其區分性能才能充分顯現出來。區分度指標的評價: -1.00≤D≤+1.00,區分度指數越高,試題的區分度就越強。一般認為,區分度指數高於0.3,試題便可以被接受。2、 區分度的計算方法:基本公式法 :D=(H-L)÷N(D代表區分度指數,H代表高分組答對題的人數,L代表低分組答對題的人數,N代表一個組的人數即高分組與低分組人數之和)。極端分組法:
(1)主觀性試題:D=SH—SL∕n(WH-WL)
SH:高分組得分總數,SL:低分組得分總數,WH:該題的最高得分,WL:該題的最低得分,n為高分組(或低分組)的人數,即總人數的27%。
(2) 客觀性試題:D= PH—PL ,或D= RH—RL∕n
(3) 一般也可以用D=XH—XL∕X滿 計算。XH:高分組某試題的平均分,XL:低分組某試題的平均分,X滿:該題的滿分。
三、信度信度是指測得結果的一致性或穩定性,穩定性越大,意味著測評結果越可靠。相反,如果用某套試題對同一應試者先後進行兩次測試,結果第一次得80分,第二次得50分,結果的可靠性就值得懷疑了。信度通常以兩次測評結果的相關系數來表示。相關系數為1,表明測評工具如試卷完全可靠;相關系數為0,則表明該試卷完全不可靠。一般來說,要求信度在0.7以上。1、評價信度的方法:(1)重測法,(2)復本法—副題,(3)折半法,或者說:用再測信度、復本信度和內部一致信度三種方法來進行評估。再測信度是指將同一試卷在相同的條件下對同一組考生先後實施兩次,兩次測評結果的相關系數。復本信度是指用兩份或幾份在構想、內容、難度、題型和題量等方面都平行的試卷進行測試,測評結果之間的相關系數。內部一致信度是指試卷內部各題之間的一致性,通常是將試卷一分為二,然後計算一半試卷與另一半試卷之間的相關系數。
2、 信度系數 γxx=ST2∕SX2 ST2 叫真分數方差,SX2 為獲得分數方差。信度系數的最大值為1,表示測驗的可靠性高,最小值為0,表示測驗的信度低。當γxx≥0.70時,測驗可用於團體間的比較。當γxx≥0.85時,測驗可用於個體之間的比較。
四、效度效度是一個測試能夠測試出它所要測試的東西的程度,即測試結果與測試目標的符合程度.任何測試工具,無論其它方面有多好,若效度太低,測試的結果不是它要測試的東西(如用英語試卷測試學生的數學能力),那麼,對目前所要測試的東西,這個測試將是無價值的。由於心理現象本身的特點,測評的效度尤為重要。心理屬於精神方面的東西,目前人們還無法直接觀察它,只能通過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或者對測試題目的反應,來推論其心理特質。如智力水於主要是藉助於個體對一些問題的反應及正誤等結果來推斷的。效度是一個相對概念,即效度只有高低之分,沒有全部有效和全部無效之分。效度從種類上可分為卷面效度、內容效度、構想效度、預測效度和共時效度。
㈥ 試題區分度的計算
如果把成績從高往低排序,前50%的考生為高分組,後50%為低分組。其計算公式為:D=2(XH—XL)/W,其中,D為區分度,XH為高分組平均分,XL為低分組平均分,W為試卷總分(一般為100分或150分)。
為了簡單計算, 教師可以使用下面的一種方法進行計算區分度:
先將分數排序,P1=27%高分組的難度,P2=27%低分組的難度,區分度D=(27%高分組的平均分-27%低分組的平均分)÷滿分值。
區分度一般在-1~+1之間,值越大區分度越好。試題的區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題的區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題的區分度較好,0.2~0.29表明此題的區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題的區分度不好應淘汰。
計算區分度的方法很多,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同一個試題的考試成績採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區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㈦ 什麼是區分度如何實現區分度
區分度,是指一個測驗題目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區分所要測量的心理品質,反映了測驗題目對心理品質區分的有效性。區分度的計算以被測者對項目的反應與某種參照標准之間的關系為基礎,其取值范圍是-1.00~+1.00。
一個具有良好區分度的題目,在區分被測者時應當是有效的。能通過該項目或是在該項目上得分高的被測者,其對應的品質也較突出;反之,區分度較差的項目就不能有效地鑒別水平高或低的被測者。因此,區分度也叫做項目的效度,並作為評價項目質量、篩選項目的主要依據。
相對性
1、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區分度的值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分析一份測驗題目的區分度時,對同一類型的題目須採用同一種計算題目區分度的方法,結果才好相互比較,進而篩選題目。
2、一個題目區分度的大小受被試團體異質程度的影響。被試團體越同質,同一題目的區分度值越小;若被試團體越異質,同一題目區分度則越大。因此,在說明題目區分度時總是針對某個具體的被試團體而言,離開具體的被試團體一般地、抽象地談題目的區分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㈧ 區分度怎麼算
難度、區分度、信度和效度的一般說明 一、難度 難度是指試題的難易程度,它是衡量試題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參數,它和區分度共同影響並決定試卷的鑒別性。 一般認為,試題的難度指數在0.3-0.7之間比較合適,整份試卷的平均難度最好在0.5左右,高於0.7和低於0.3的試題不能太多。 1、難度的兩種定義 (1)P=1-x/w 其中:x為某題得分的平均分數,w為該題的滿分。 這種定義法,難度值小時表明試題容易,值大時表明試題難,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1。 (2)P=x/w 這種定義法,難度值小時表明試題難,值大時表明試題容易,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1。 2、難度的計算 (1)主觀性試題的難度 A、 基本公式法:P=1-x/w B、 極端分組法 P=1-(XH+XL)/2W 其中:XH為高分組的平均得分(前27%),XL為低分組的平均得分(後27%)。
(2)客觀性試題的難度 A、 基本公式法 :P=1-R/N 其中:R為答對人數,N為全體人數。 B 極端分組法: P=1-(PH+PL)/2 其中:PH=RH/n叫高分組通過率,RH為高分組答對人數,n為總人數的前27%。PL=RL/n 叫低分組通過率,RL為低分組答對人數。 二、區分度 區分度是區分應試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標。試題區分度高,可以拉開不同水平應試者分數的距離,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區分度低則反映不出不同應試者的水平差異。 試題的區分度與試題的難度直接相關。通常來說,中等難度的試題區分度較大。另外,試題的區分度也與應試者的水平密切相關,試題難度只有等於或略低於應試者的實際能力,其區分性能才能充分顯現出來。 1、區分度指標的評價 -1.00≤D≤+1.00,區分度指數越高,試題的區分度就越強。一般認為,區分度指數高於0.3,試題便可以被接受。 2、 區分度的計算方法 (1)基本公式法 :D=(H-L)/N 其中:D代表區分度指數,H代表高分組答對題的人數,L代表低分組答對題的人數,N代表一個組的人數即高分組與低分組人數之
和。 (2)極端分組法: ①主觀性試題:D=SH-SL/n(WH-WL) 其中:SH為高分組得分總數,SL為低分組得分總數,WH為該題的最高得分,WL為該題的最低得分,n為高分組(或低分組)的人數,即總人數的27%。 ②客觀性試題:D= PH-PL ,或D= RH-RL/n ③一般也可以用D=XH-XL/X滿 計算。 其中:XH為高分組某試題的平均分,XL為低分組某試題的平均分,X滿為該題的滿分。 三、信度 信度是指測得結果的一致性或穩定性,穩定性越大,意味著測評結果越可靠。相反,如果用某套試題對同一應試者先後進行兩次測試,結果第一次得80分,第二次得50分,結果的可靠性就值得懷疑了。 信
度通常以兩次測評結果的相關系數來表示。相關系數為1,表明測評工具如試卷完全可靠;相關系數為0,則表明該試卷完全不可靠。一般來說,要求信度在0.7以上。 1、評價信度的方法 (1)再測信度。它是指將同一試卷在相同的條件下,對同一組考生先後實施兩次,兩次測評結果的相關系數。
㈨ 考試難度系數0.7的解釋是什麼
考試難度系數0.7的解釋是平均得分為10*0.7=7分,也可以理解為能答對或者部分大隊這個題的人數比例,比如說一個選擇題難度為0.7,就是說十個人有7個人能答對。0.7的難度系數說明這個題是中等題型,難度系數越小,這個題越難。
試題要有梯度,因此各試題的難度應有不同,這是命制試題時要加以特別考慮的。一般認為,試題的難度指數在0.3-0.7之間比較合適,整份試卷的平均難度指數最好掌握在0.5左右,高於0.7和低於0.3的試題不能太多。
相關概念:區分度的計算
區分度一般在-1~ 1之間,值越大區分度越好。試題的區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題的區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題的區分度較好,0.2~0.29表明此題的區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題的區分度不好應淘汰。
計算區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對同一個試題的考試成績採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區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為了簡單計算,我們教師可以使用下面的一種方法進行計算區分度:先將分數排序,P1=27%高分組的難度,P2=27%低分組的難度,區分度D=(27%高分組的平均分-27%低分組的平均分)÷滿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