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手機充電器的原理是怎樣的,最好有電路圖的。
分析一個電源,往往從輸入開始著手。
220V交流輸入,一端經過一個4007半波整流,另一端經過一個10歐的電阻後,由10uF電容濾波。
這個10歐的
電阻用來做保護的,如果後面出現故障等導致過流,那麼這個電阻將被燒斷,從而避免引起更大的故障。
右邊的4007、4700pF電容、82KΩ電阻,構成
一個高壓吸收電路,當開關管13003關斷時,負責吸收線圈上的感應電壓,從而防止高壓加到開關管13003上而導致擊穿。
13003為開關管(完整的名
應該是MJE13003),耐壓400V,集電極最大電流1.5A,最大集電極功耗為14W,用來控制原邊繞組與電源之間的通、斷。當原邊繞組不停的通斷
時,就會在開關變壓器中形成變化的磁場,從而在次級繞組中產生感應電壓。
由於圖中沒有標明繞組的同名端,所以不能看出是正激式還是反激式。不過,從這個電
路的結構來看,可以推測出來,這個電源應該是反激式的。
左端的510KΩ為啟動電阻,給開關管提供啟動用的基極電流。
13003下方的10Ω電阻為電流取
樣電阻,電流經取樣後變成電壓(其值為10*I),這電壓經二極體4148後,加至三極體C945的基極上。當取樣電壓大約大於1.4V,即開關管電流大
於0.14A時,三極體C945導通,從而將開關管13003的基極電壓拉低,從而集電極電流減小,這樣就限制了開關的電流,防止電流過大而燒毀(其實這
是一個恆流結構,將開關管的最大電流限制在140mA左右)。
變壓器左下方的繞組(取樣繞組)的感應電壓經整流二極體4148整流,22uF電容濾波後形
成取樣電壓。為了分析方便,我們取三極體C945發射極一端為地。那麼這取樣電壓就是負的(-4V左右),並且輸出電壓越高時,采樣電壓越負。取樣電壓經
過6.2V穩壓二極體後,加至開關管13003的基極。
前面說了,當輸出電壓越高時,那麼取樣電壓就越負,當負到一定程度後,6.2V穩壓二極體被擊穿,
從而將開關13003的基極電位拉低,這將導致開關管斷開或者推遲開關的導通,從而控制了能量輸入到變壓器中,也就控制了輸出電壓的升高,實現了穩壓輸出
的功能。而下方的1KΩ電阻跟串聯的2700pF電容,則是正反饋支路,從取樣繞組中取出感應電壓,加到開關管的基極上,以維持振盪。
右邊的次級繞組就沒有太多好說的了,經二極體RF93整流,220uF電容濾波後輸出6V的電壓。
沒找到二極體RF93的資料,估計是一個快速回復管,例如肖特基二極體等,
因為開關電源的工作頻率較高,所以需要工作頻率的二極體。這里可以用常見的1N5816、1N5817等肖特基二極體代替。
同樣因為頻率高的原因,變壓器
也必須使用高頻開關變壓器,鐵心一般為高頻鐵氧體磁芯,具有高的電阻率,以減小渦流。
⑵ 手機無線充電器 求電路圖和原理!
手機無線充是比較新穎的充電方式,其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將普通的變壓器主次級分開來達到無線的目的。當然,無線充的工作平率比較高,甚至可以拋棄鐵心直接線圈之間就可以達到能量傳遞的作用。圖紙到是有不少,不過不會發圖片,給你講個最簡單的無線充。普通的555時基電路頻率設計成1.8KM待用,用0.8的漆包線在直徑5毫米的圓柱體上繞11圈9層脫胎製作兩個備用,電源使用19V開關電源(記住,一定要開關電源),製作一個充電電路(自己隨意了,我是用原手機萬能充將輸入去掉改造的)。將其中一個自繞的線圈接在充電電路中,555輸出腳(第三腳)接一輸出管(自己隨意了,但是要高頻功率管)輸出管鏈接自繞線圈,將連接好的兩個線圈靠近(大概1厘米左右就有很充足的充電電流了)接通電源即可無線充的了!此電路效率很低,因為只有半波峰高頻所以損耗比較大,不過原理相當簡單,很容易製作。改進版只需將一塊555改成567雙時基集成電路就可以做成全玄波無線充了,效率會高很多,不過最根本的損耗卻解決不了!一般商業化的產品也存在這樣的缺陷,所以我個人認為無線充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比如距離,日本一些科研機構已經研製出15--20厘米的無線充,但是損耗還是無法解決。老美已經利用相控微波來解決距離問題,主要的損耗問題他們認為可以利用群接受的方法來抵消,不過貌似還是沒有解決,不過老美的遠距離微波送電卻達到了驚人的147公里無線相對低損送電,一座500千瓦的無線微波送電站可以向遠在140公里的地方(絕對環境,空間站)利用117個接受裝置成功的得到了497千瓦的電能。
⑶ 急求!!給一個手機充電器的原理電路圖並分析其工作原理
手機充電器電路的工作原理
對於市場上到處可見的手機充電器,萬能充不斷的增多,但質量又不是很高,經常會出現問題,扔了可惜,故教大家幾招分析手機充電器原理的分析,希望能給大家修理帶來些幫助。分析一個電源,往往從輸入開始著手。220V交流輸入,一端經過一個4007半波整流,另一端經過一個10歐的電阻後,由10uF電容濾波。這個10歐的電阻用來做保護的,如果後面出現故障等導致過流,那麼這個電阻將被燒斷,從而避免引起更大的故障。右邊的4007、4700pF電容、82KΩ電阻,構成一個高壓吸收電路,當開關管13003關斷時,負責吸收線圈上的感應電壓,從而防止高壓加到開關管13003上而導致擊穿。13003為開關管(完整的名應該是MJE13003),耐壓400V,集電極最大電流1.5A,最大集電極功耗為14W,用來控制原邊繞組與電源之間的通、斷。當原邊繞組不停的通斷時,就會在開關變壓器中形成變化的磁場,從而在次級繞組中產生感應電壓。由於圖中沒有標明繞組的同名端,所以不能看出是正激式還是反激式。不過,從這個電路的結構來看,可以推測出來,這個電源應該是反激式的。左端的510KΩ為啟動電阻,給開關管提供啟動用的基極電流。13003下方的10Ω電阻為電流取樣電阻,電流經取樣後變成電壓(其值為10*I),這電壓經二極體4148後,加至三極體C945的基極上。當取樣電壓大約大於1.4V,即開關管電流大於0.14A時,三極體C945導通,從而將開關管13003的基極電壓拉低,從而集電極電流減小,這樣就限制了開關的電流,防止電流過大而燒毀(其實這是一個恆流結構,將開關管的最大電流限制在140mA左右)。變壓器左下方的繞組(取樣繞組)的感應電壓經整流二極體4148整流,22uF電容濾波後形成取樣電壓。為了分析方便,我們取三極體C945發射極一端為地。那麼這取樣電壓就是負的(-4V左右),並且輸出電壓越高時,采樣電壓越負。取樣電壓經過6.2V穩壓二極體後,加至開關管13003的基極。前面說了,當輸出電壓越高時,那麼取樣電壓就越負,當負到一定程度後,6.2V穩壓二極體被擊穿,從而將開關13003的基極電位拉低,這將導致開關管斷開或者推遲開關的導通,從而控制了能量輸入到變壓器中,也就控制了輸出電壓的升高,實現了穩壓輸出的功能。而下方的1KΩ電阻跟串聯的2700pF電容,則是正反饋支路,從取樣繞組中取出感應電壓,加到開關管的基極上,以維持振盪。右邊的次級繞組就沒有太多好說的了,經二極體RF93整流,220uF電容濾波後輸出6V的電壓。沒找到二極體RF93的資料,估計是一個快速回復管,例如肖特基二極體等,因為開關電源的工作頻率較高,所以需要工作頻率的二極體。這里可以用常見的1N5816、1N5817等肖特基二極體代替。同樣因為頻率高的原因,變壓器也必須使用高頻開關變壓器,鐵心一般為高頻鐵氧體磁芯,具有高的電阻率,以減小渦流。
⑷ 請解釋一下這張手機充電器的電路圖,詳細點,謝謝,附圖,在線等
請hi我,詳細回復你
一個低成本的RCC開關電源,這種線路效率低一般最高80%
你可以找一些RCC開關電源看看,或是直接hi
我
備注:這種線路頻率不可能幾百赫茲啦,一般都到10kHz
以上
幾百赫茲開關管,早就被發熱幹掉了
⑸ 手機充電器電路原理圖
亞力通萬能充電器是比較典型的一款手機充電器,它將市電220V電源經一支1N4007二極體整流後,送到變頻、偶和變壓器和三管(13001)、三極體C1815、Z1穩壓管竺元件組成的振盪電路。通過變壓器次級繞組感應低壓電源,經二極體整流、C4電容濾波後送到開關管(8550)然後輸出,開關管受IC(YLT539)的控制,同時控制LED指示燈,以確定電池的充電程度。較好的萬能充還可以用光電偶合管反饋充電程度用以控制電源的輸入(如科奈信手機萬能充電器)。
⑹ 手機萬能充電器的電子電路圖與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電路主要由振盪電路、充電電路、穩壓保護電路等組成,其輸入電壓AC220V、50/60Hz、40mA,輸出電壓DC4.2V、輸出電流在 150mA~180mA。在充電之前,先接上待充電池,看充電器面板上的測試指示燈是否亮?若亮,表示極性正確,可以接通電源充電;否則,說明電池的極性和充電器輸出電壓的極性是相反的,這時需要按一下極性轉換開關AN1(測試鍵)才行。
電子電路圖
1.振盪電路該 電路主要由三極體VT2及開關變壓器T1等組成。接通電源後,交流220V經二極體VD2半波整流,形成100V左右的直流電壓。該電壓經開關變壓器T的初級繞組加到了三極體VT2的c極,同時該電壓經啟動電阻R4為VT2的b極提供一個正向偏置電壓,使VT2導通。此時,三極體VT2和開關變壓器T1組成的間歇振盪電路開始工作,開關變壓器T的1-1初級繞組中有電流通過。由於正反饋作用,在變壓器T的1-2繞組感應的電壓通過反饋電阻R1和電容C1加到VT2的b極,使三極體VT2的b極導通電流加大,迅速進人飽和區。隨著電容C1兩端電壓不斷升高,VT1的b極電壓逐漸降低,使三極體VT2逐漸退出飽和區,其集電極電流開始減少,變壓器T的1-1初級繞組中產生的磁通量也開始減少。在變壓器T的1-2繞組感應的負反饋電壓,使VT2迅速截止, 完成一個振盪周期。在VT2進入截止期間,變壓器T的1-3繞組就感應出一個5.5V左右的交流電壓,作為後級的充電電壓。
2. 主要由一塊軟塑封集成塊IC1(YLT539)和三極體VT3等組成。從變壓器T的1-3繞組感應出的交流電壓5.5V經二極體VD3整流、電容C3濾波後,輸出一個直流8.5V左右電壓(空載時),該電壓一部分加到三極體VT3的e極;另一部分送到軟塑封集成塊IC1(YLT539)的1腳,為其提供工作電源。集成塊IC1有了工作電源後開始啟動工作,在其8腳輸出低電平充電脈沖,使三極體VT3導通,直流8.5V電壓開始向電池E充電。當待充電池E電壓低於4.2V時,該電壓經取樣電阻R11、R12分壓後,加到集成塊IC1的6腳上,該電壓低於集成塊IC1內部參考電壓越多,集成塊IC1的8腳輸出的電平越低,三極體VT3的b極電位也越低,其導通量越大,直流電壓(8.5V)經極性轉換開關S1向電池E快速充電。由於集成塊IC1的2、3、4腳和電容C4共同組成振盪諧振電路,其2腳輸出的振盪脈沖經電阻R16送至充電指示燈LED1(綠)的正極,其負極接到集成塊IC1的8腳。
在電池剛接人電路時,集成塊IC1的8腳輸出的電平越低,充電指示燈LED1閃爍發光強。隨著充電時間延長,電池所充的電壓慢慢升高,集成塊IC1的8腳輸出電壓慢慢升高,充電指示燈LED1閃爍發光逐漸變弱。當電池E慢慢充到4.2V左右時,集成塊IC1的6腳電位也達到其內部的參考電壓1.8V.此時,集成塊IC1內部電路動作,使其8腳電壓輸出高電平,三極體VT3截止,充電指示燈LED1不再閃爍發光而熄滅,充滿指示燈LED2(綠)由滅變亮。
3.穩壓保護電路 該電路主要由三極體VT1、穩壓二極體VDZ1等組成。過壓保護:當輸出電壓升高時,在變壓器T的1-2反饋繞組端感應的電壓就會升高,則電容C2所充電壓升高。當電容C2兩端電壓超過穩壓二極體VDZ1的穩壓值時,穩壓二極體VDZ1擊穿導通,三極體VT2的基極電壓拉低,使其導通時間縮短或迅速截止,經開關變壓器T1耦合後,使次級輸出電壓降低。反之,使輸出電壓升高,從而確保輸出電壓穩定。過流保護:在接通電源瞬間或當某種原因使三極體VT2的電流過大時,在R5、R6上的壓降就大,使過流保護管VT1導通,VT2截止,從而有效防止開關管VT1因沖擊電流過大而損壞。同時電阻R6上的壓降,使電容C2兩端電壓升高,此後過流保護過程與穩壓原理相同,這里不再重復。三極體VT1是過流保護管,R5、R6是VT2的過流取樣保護電阻。
3.穩壓保護電路:該電路主要由三極體VT1、穩壓二極體VDZ1等組成。過壓保護:當輸出電壓升高時,在變壓器T的1-2反饋繞組端感應的電壓就會升高,則電容C2所充電壓升高。當電容C2兩端電壓超過穩壓二極體VDZ1的穩壓值時,穩壓二極體VDZ1擊穿導通,三極體VT2的基極電壓拉低,使其導通時間縮短或迅速截止,經開關變壓器T1耦合後,使次級輸出電壓降低。反之,使輸出電壓升高,從而確保輸出電壓穩定。過流保護:在接通電源瞬間或當某種原因使三極體VT2的電流過大時,在R5、R6上的壓降就大,使過流保護管VT1導通,VT2截止,從而有效防止開關管VT1因沖擊電流過大而損壞。同時電阻R6上的壓降,使電容C2兩端電壓升高,此後過流保護過程與穩壓原理相同,這里不再重復。三極體VT1是過流保護管,R5、R6是VT2的過流取樣保護電阻。
⑺ 手機充電器電路圖
隨著手機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手機充電器的使用頻率自然也是在逐漸上升的,但是手機充電器用久了之後,總是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充不進去點或者是充電時間過長,下面針對這個問題,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手機充電器常見故障檢修以及對手機充電器原理圖做一下講解。
手機充電器原理圖講解
分析一個電源,往往從輸入開始著手。220V交流輸入,一端經過一個4007半波整流,另一端經過一個10歐的電阻後,由10uF電容濾波。這個10歐的電阻用來做保護的,如果後面出現故障等導致過流,那麼這個電阻將被燒斷,從而避免引起更大的故障。右邊的4007、4700pF電容、82KΩ電阻,構成一個高壓吸收電路,當開關管13003關斷時,負責吸收線圈上的感應電壓,從而防止高壓加到開關管13003上而導致擊穿。13003為開關管(完整的名應該是MJE13003),用來控制原邊繞組與電源之間的通、斷。當原邊繞組不停的通斷時,就會在開關變壓器中形成變化的磁場,從而在次級繞組中產生感應電壓。
由於圖中沒有標明繞組的同名端,所以不能看出是正激式還是反激式。不過,從這個電路的結構來看,可以推測出來,這個電源應該是反激式的。左端的510KΩ為啟動電阻,給開關管提供啟動用的基極電流。13003下方的10Ω電阻為電流取樣電阻,電流經取樣後變成電壓(其值為10*I),這電壓經二極體4148後,加至三極體C945的基極上。當取樣電壓大約大於1.4V,即開關管電流大於0.14A時,三極體C945導通,從而將開關管13003的基極電壓拉低,從而集電極電流減小,這樣就限制了開關的電流,防止電流過大而燒毀(其實這是一個恆流結構,將開關管的最大電流限制。
⑻ 手機充電器電路圖原理
電路原理
在早期的手機通用充電器電路設計時,由於考慮到鋰電池與鎳氫電池充電特點的不同(鋰電池充電電壓為4.2V-4.4V,鎳氫電池充電電壓為4.3V-4.5V,且在給鎳氫電池充電前,應先放電,以防止出現記憶效應)因此充電器電路比較復雜,一般由開關電源、基準電壓、充電控制、放電控制和充電指示等電路組成,且基準電壓、充電指示及充、放電控制電路多由運算放大器控制。近年來,由於絕大多數手機採用鋰電池,加之出於製造成本考慮,通用型手機充電器的電路已非常簡單,實為一簡單的自激式開關電源電路。圖1為一款諾基亞手機通用充電器實繪電路。 AC220V電壓經D3半波整流、C1濾波後得到約+300V電壓,一路經開關變壓器T初級繞組L1加到開關管Q2 c極,另一路經啟動電阻R3加到Q2 b極,Q2進入微導通狀態,L1中產生上正下負的感應電動勢,則L2中產生上負下正的感應電動勢。L2中的感應電動勢經R8、C2正反饋至Q2 b極,Q2迅速進入飽和狀態。在Q2飽和期間,由於L1中電流近似線性增加,則L2中產生穩定的感應電動勢。此電動勢經R8、R6、Q2的b-e結給C2充電,隨著C2的充電,Q2 b極電壓逐漸下降,當下降至某值時,Q2退出飽和狀態,流過L1中的電流減小,L1、L2中感應電動勢極性反轉,在R8、C2的正反饋作用下,Q2迅速由飽和狀態退至截止狀態。這時,+300V 電壓經R3、R8、L2、R16對C2反向充電,C2右端電位逐漸上升,當升至一定值時,在R3的作用下,Q2再次導通,重復上述過程,如此周而復始,形成自激振盪。在Q2導通期間,L3中的感應電動勢極性為上負下正,D7截止;在Q2截止期間,L3中的感應電動勢極性為上正下負,D7導通,向外供電。 圖1中,VD1、Q1等元件組成穩壓電壓。若輸出電壓過高,則L2繞組的感應電壓也將升高,D1整流、C4濾波所得電壓升高。由於VD1兩端始終保持5.6V的穩壓值,則Q1 b極電壓升高,Q1導通程序加深,即對Q2 b極電流的分流作用增強,Q2提前截止,輸出電壓下降 若輸出電壓降低,其穩壓控制過程與上述相反。 另外,R6、R4、Q1組成過流保護電路。若流過Q2的電流過大時,R6上的壓降增加,Q1導通,Q2截止,以防止Q2過流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