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翻糖芍葯怎麼做
翻糖糖花,現在各種花都有相應的模具,基礎一點的就可以購買模具,把花瓣從小到大切下來,定型造型,待定型完成,一片一片按著真實芍葯花的生長形態進行組裝。
如果要進階版,就不用全部照著買來的模具切出花瓣形狀,那樣會不那麼生動,自己剪出來芍葯的花瓣(按著真實的花瓣形狀)再進行製作。
Ⅱ 芍葯花茶的製作,最簡單的單獨泡製/綠茶搭配泡製
芍葯花 一直以來緊緊與 牡丹花 聯系在一起,應運出民間廣為流傳一句 牡丹 為花王,芍葯為花相。在一些花卉植物上我們常將其進行泡茶喝,例如 玫瑰花 茶, 月季花 茶, 康乃馨 花茶等。而本文的芍葯花也是可以用來泡茶的,那麼芍葯花茶的製作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們來看看。
2、 芍葯花茶具有一定的養肝護肝作用,同時還能有效緩解眼睛疲勞的作用。當你在上班的時候,長時間面對電腦,眼睛出現疲勞的狀態,這時候泡上一杯芍葯花茶能讓你眼睛得到有效緩解。
Ⅲ 炒白芍的製作方法
炒白芍的原材料為白芍。即將熱鍋中倒入1公斤左右的麩皮(小麥的外皮,磨面的時候外皮會甩出來),按照1:10的比例,等到麩皮冒煙的時候倒入切好的10公斤白勺片,將白勺片炒到顏色微黃,就可以了。將白芍片取出置涼,炒白芍就大功告成。
Ⅳ 排骨和芍葯怎麼燉的操作方法
原料:
山葯、排骨、蔥、姜、鹽、黃酒
做法:
1、山葯洗凈,去皮切斷,蒸2分鍾
2、排骨洗凈,砂鍋加滿水,煮開,撇去浮沫
3、放薑片蔥結,加黃酒,轉小火
4、煨一小時,撿去蔥結,放山葯,開中火沸騰後再轉小火
5、半小時後加適量鹽,繼續煨半小時至山葯排骨酥爛即可
小貼士:
山葯蒸過後,可去除滑膩的汁,這樣煮出的湯比較清。
Ⅳ 芍葯花怎麼種,芍葯的種植方法
一、種植時間
芍葯通常都是在秋季的八月到九月之間進行種植。這時溫度更適宜,能更快發芽,且對後期生長有利。若是九月下旬過後再種 ,會影響生根,降低成活率,還有可能無法抵抗嚴寒,導致植株死亡。
2、浸泡種子:種子挑選之後要先放在溫水裡浸泡,泡兩天的時間,等種皮變軟後再撈出。之後最好在放在酒精里浸泡20分鍾,清洗後就可種植。
3、播種入土:一切准備好之後就可進行播種。將種子均勻的撒在土壤上層就行,撒好之後再蓋一層土壤,並覆上塑料膜,大概一月的時間就可生根。
Ⅵ 炒白芍怎麼做,炒白芍的做法
炒白芍中所含有的芍葯甙對人體因醋酸引起的疼痛,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因甘草中含有的甲醇復合物對於這種疼痛也有明顯的鎮痛作用,所以兩者可以同用,效果更好。
炒白芍的製作方法
炒白芍的原材料為白芍,顧名思義是炒出來的。即將熱鍋中倒入1公斤左右的麩皮(小麥的外皮,磨面的時候外皮會甩出來),按照1:10的比例,等到麩皮冒煙的時候倒入切好的10公斤白勺片,將白勺片炒到顏色微黃,就可以了。將白芍片取出置涼,我們的炒白芍就大功告成了。
炒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炒白芍在很多地區被用得較少,原因是因為很多地方白芍比較少見,其實,白芍是一種葯用和食用價值都很高的東西,具體的將可以說是一種葯物,既然是葯物,就有它的功效和作用。
1、炒白芍對於一些炎症有抵抗作用,如關節炎。
2、炒白芍對於腸胃管道可以起到很好的抑製作用,防止腸胃組織自動收縮產生的痙攣反應。
3、炒白芍中所含有的芍葯甙對人體因醋酸引起的疼痛,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因甘草中含有的甲醇復合物對於這種疼痛也有明顯的鎮痛作用,所以兩者可以同用,效果更好。
4、炒白芍中的提取物對於肝臟有保護作用。如提取物乙醇能夠降低同功酶的活性,可以對抗肝臟組織中的噬酸性變性以及壞死。
5、炒白芍可以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可以吞噬一些病變的細胞,從而起到免疫的作用。
6、炒白芍還可以調理月經不調,腹痛泄痢、養血止痛、治療胸腹脅肋引起的疼痛。
Ⅶ 芍葯要怎樣加工
芍葯的加工: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修削:將收獲的芍葯根,用刀切去頭尾,兩端削平,修去小支根,並削平凸出部分,使表面平整。切不可用手撕扯,否則表面會出現麻眼,影響加工質量。
(2)擦白(刨皮)將修好的芍葯根,放在木製的車床中,拌上沙,用力來回推動,以擦凈外皮,使表面色澤潔白,浸在明礬水中(每2.5千克水加明礬100克),有的產區慣用竹刀刮盡外層粗皮,然後將其放在粉漿溶液中浸半天,使其表面潔白。粉漿溶液的製法為,用鮮細芍葯根500克,放在石臼中搗爛,或用豌豆,玉米浸軟後磨成粉漿,放入清水攪和,但不可用井水,否則芍葯根會發紅而影響質量。
(3)分級:將芍葯根按大、中、小分成3級。
(4)煮制:將芍葯根按等級分別放入開水鍋內煮沸,水量以浸沒芍葯根為度,時間可視根的粗細老嫩而定,一般約為15~20分鍾,煮時要掌握火候和成色。煮時可先密閉5分鍾,然後打開鍋蓋,隨時翻動,使溫度保持一致。當見芍葯根兩端冒氣泡,氣泡增多變大,繼而逐漸減少,無腥味,肉色微黃,整體發軟時即可撈出。四川產區的經驗為煮至根軟能扭曲成環,吹口氣能使表面的水分立即干(稱收汗)即可。煮制是加工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煮得過久,內部易空心;煮得過短,則內部未透心,對品質均有影響。
(5)暴曬或烤乾:煮好後,用硫磺熏半天,然後放在曬席上,置烈日下暴曬,每隔5~10分鍾翻動1次。中午如日光過強,可暫收回蓋起,使其回濕變涼後再曬。不論暴曬或火坑,待半干時,需堆積發汗回潮,以使其根外部與內部乾燥一致,否則外干內濕,貯藏時易引起霉爛。烘烤時火力不宜過猛,烘烤時間不宜於過長。
以上是白芍的大致加工過程,但由於產區不同,其方法亦有差異,且擦白(刨皮),和蒸煮步驟先後有不同,如安徽、山東、湖北等先蒸煮而後擦白,但一般採用先刨皮後煮制的方法。
Ⅷ 芍葯種植方法和時間
芍葯傳統的繁殖方法是用:分株、播種、扦插、壓條等。其中以分株法最為易行,被廣泛採用。播種法僅用於培育新品種、生產嫁接牡丹的砧木和葯材生產。
1、分株法
分株法是芍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芍葯產區的苗木生產,基本採用此法繁殖。其優點有三:一是比播種法提早開花,播種苗4~5年開花,而分株苗隔年即可開花;二是分株操作簡便易行,管理省工,利於廣泛應用;三是可以保持原品種的優良性狀。
缺點是繁殖系數低,三年生的母株,只能分3~5個子株,很難適應和滿足現代化大生產及不斷飛速增長的國內外花卉市場的需要。
(1)分株時間
芍葯的分株,理論上講,從越冬芽充實時到土地封凍前均可進行。但適時分株栽植,地溫尚高,有利於根系傷口的癒合,並可萌發新根,增強耐寒和耐旱的能力,為次年的萌芽生長奠定基礎。不可過早分株,以免發生秋發現象,影響翌年的生長發育;
亦不宜過遲分株,其時地溫已不能滿足芍葯發根的需要,以致次年新株生長不良;若遲至春天分株栽植,芽萌發出土,因春季氣溫漸高、空氣溫度小,蒸騰量大,分株後根系受傷,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造成斷株生長十分衰弱,甚至死亡,所以中國農諺有「春分分芍葯,到老不開花」之說。
芍葯分株適期一般較牡丹為早,荷澤的農諺「七月芍葯,八月牡丹(指農歷月份)」,是說在菏澤,從8月底芍葯就可以分株了,直至9月下旬(處暑至秋分)。而揚州在9月下旬到11月上旬分株。分株苗經三四年生長又可再次分株。年久不分,會因根系老朽,植株生長衰弱,開花不良。
(2)分株方法
分株時細心挖起肉質根,盡量減少傷根,挖起後,去除宿土,削去老硬腐朽處,用手或利刀順自然縫隙處劈分一般每株可分3~5個子株,每子株帶3~5個或2~3個芽;母株少而栽植任務大時,每子株也可帶1~2芽,不過恢復生長要慢些,分株時粗根要予以保留。
若土壤潮濕,芍葯根脆易折,可先晾一天再分,分後稍加陰干,蘸以含有養分的泥漿即可栽植。 在園林綠地中,芍葯栽植多年,長勢漸弱急待分栽,又不能因繁殖影響花期時遊人觀賞,可用就地分株的方法,用鍬在芍葯株旁挖一深穴,露出部分芍葯根,
然後,用利鏟將芍葯株切分,盡量減少對原株的震動,取出切分下來的部分,進行分株栽植,方法同上一般以切下原株的一半為宜。挖出的深穴,可加人適量肥料摻土壓實。也可以用隔行分栽或隔株分栽的方法,這樣,可在不影響景觀的前提下,分株復壯,只是要連續分株2~3年而已。
但是,因為芍葯忌連作,隔行或隔株分栽的方法,不可連續應用,否則病蟲害發生嚴重,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率大為增加。
芍葯作葯用栽培時,芍葯產區多用芍頭分株繁殖,秋天挖出母株,將粗根全部切下葯用,而將帶芽的芍頭作為繁殖材料。首先去除無芽和病腳的芍頭,將芍頭切分成塊狀,每塊帶壯芽2~3個,芍頭厚2厘米,過厚主根不壯,多分叉,過薄則養分不足。
最好隨切分,隨栽植,若不能及時栽植,不要切分,芍頭可沙藏備用。宜於8月上旬到9月下旬栽植。
(3)分株後管理
栽植深度以芽入土2厘米左右為宜,過深不利於發芽,且容易引起爛根,葉片發黃,生長也不良,過淺則不利於開花,且易受凍害,甚至根莖頭露出地面,夏季烈日暴曬,導致死亡。
如果分株根叢較大(具3~5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長良好。根從小的(2~3芽),第二年生長不良或不開花,一般要培養2~5年。
2、播種法
芍葯的果實為蓇葖果,每個蓇葖含種子1~7粒。待種子成熟,蓇葖開裂,散出種子。各地果實成熟期不一,如黑龍江省牡丹江在9月上旬、山東荷澤在8月下旬、河南洛陽在8月上中旬、江蘇揚州在8月下旬前後。種子宜采後即播,隨播種時間延遲,種子含水量降低,發芽率下降。
種子有上、下胚軸雙重休眠特性,播種後秋天的土壤溫度使種子的下胚軸解除休眠狀態,胚根發育生根。當年生根情況愈好,則來年生長愈旺盛;若播種過遲,地溫不能解除下胚軸休眠,不能生很,則第二年春天發芽率大大降低。
秋天播種生根後,經過冬天長時間的低溫,可解除上胚軸的休眠。翌年春天氣溫上升,濕度適宜時,胚芽出土。
因為芍葯園藝品種播種產生的後代性狀要發生分離,不能保持原品種的優良性狀,所以播種法不能用於品種苗株的繁殖。
(1)種子採收
當蓇葖果變黃時即可採收,過早種子不成熱,過晚種皮變黑、變硬不易出苗。果實成熟有早有晚,要分批採收,果皮開裂散出種子,即可播種,切勿曝曬種子,使種皮變硬,影響出苗。如果不能及時播種,可行沙藏保濕處理,但必須於種子發根前取出播種。
(2)播種時間
芍葯須當年采種即及時播種,如荷澤地區於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種,若遲於9月下旬,則當年不能生根,次年春天發芽率會大大降低;而且,即使出苗,因幼苗根系不發達,難於抵抗春季的乾旱,容易死亡。所以,荷澤幾次進行春播試驗,均告失敗。
(3)播種方法
種子處理:播種前,要將待播的種子除去癟粒和雜質,再用水選法去掉不充實的種子。芍葯種子種皮雖較牡丹薄,較易吸水萌芽,但播種前若行種子處理,則發芽更加整齊,發芽率大為提高,常達80%以上。方法是用50℃溫水浸種24小時,取出後即播。
整畦播種:播種育苗用地要施足底肥,深翻整平若土壤較為濕潤適於播種,可直接做畦播種;若墒情較差,應充分灌水,然後再做畦播種。畦寬約50厘米,畦間距離30厘米,種子按行距6厘米、粒距3厘米點播;若種子充足,可行撤播,粒距不小於3厘米;播後用濕土覆蓋,厚度約2厘米。
每666.7平方米用種約50千克,撒播約100千克。播種後蓋上地膜,於次年春天萌芽出土後撤去。也可行條播,條距40厘米,粒距3厘米,覆土5~6厘米;或行穴播,穴距20~30厘米,每穴放種子4~5粒,播後堆土10~20厘米,以利防寒保墒。於次年春天萌芽前耙平。
3、扦插法
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圃地做扦插床,床土翻鬆後,鋪15厘米厚的河沙,河沙要用0.5%的高錳酸鉀消毒。扦插基質也可用蛭石或珍珠岩。在床上搭高1.5米的遮陽棚,據長春等地的經驗,以7月中旬截取插穗扦插效果最好。插穗長10~15厘米。
帶兩個節,上一個復葉,留少許葉片;下一個復葉,連葉柄剪去,用濃度為500×10~1000×10萘乙酸或吲哚乙酸溶液速蘸處理後扦插,插深約5厘米,間距以葉片不互相重疊為准。插後澆透水,再蓋上塑料棚。據觀察,基質溫度28~30℃,濕度50%時生根效果最好。
扦插棚內保持溫度20~25℃,濕度80%~90%,則插後20~30天即可生根,並形成休眠芽。生根後,應減少噴水和澆水量,逐步揭去塑料棚和遮陽棚。扦插苗生長較慢,需在床上覆土越冬,翌年春天移至露地栽植。
4、根插法
利用芍葯秋季分株時斷根,截成5~10厘米的根段,插於深翻並平整好的溝中,溝深10~15厘米,上覆5~10厘米厚的細土,澆透水即可。
(8)大芍葯製作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芍葯主要價值
1、觀賞價值
芍葯可做專類園、切花、花壇用花等,芍葯花大色艷,觀賞性佳,和牡丹搭配可在視覺效果上延長花期,因此常和牡丹搭配種植。芍葯屬於十大名花之一,也可做切花。
2、食用價值
(1)芍葯花粥
做法是:選取色白陰乾的芍葯花6克,粳米50克,白糖少許。用粳米加適量水煮熟,再放入芍葯花瓣再煮2一3分鍾即可出鍋,加入白糖即成。清爽可口,香醇誘人,飲用芍葯花粥可以養血調經,治肝氣不調、血氣虛弱而見脅痛煩躁、經期腹痛等症。
(2)芍葯花餅
清代德齡女士在《御香縹緲錄》中曾敘述慈禧太後為了養顏益壽,特將芍葯的花瓣與雞蛋麵粉混和後用油炸成薄餅食用。此外,芍葯花還可以製作芍葯花羹,芍葯花酒、芍葯鯉魚湯、芍葯花煎等,製作方法簡便,美味可口,功效頗佳。
(3)芍葯花茶
芍葯花茶的製作方法如下:摘取芍葯花置於室內陰涼乾燥處,飲用時取一茶匙乾燥花瓣,用滾燙開水沖泡,可調入冰糖,蜂蜜,綠茶,紅糖等一起飲用。另外芍葯花生地茶可以養陰清熱,柔肝舒肝,製作方法:芍葯花2克,生地3克,綠茶3克,用開水沖泡後飲用。
3、葯用價值
芍葯的根鮮脆多汁,可供葯用。根據分析,芍葯根含有芍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種而異。中醫認為:中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葯的根,它具有鎮痙、鎮痛、通經作用。對婦女的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症有效。
4、其他用途
芍葯的種子可榨油供製肥皂和摻合油漆作塗料用。根和葉富有鞣質,可提制栲膠,也可用作土農葯,可以殺大豆蚜蟲和防治小麥稈銹病等。
Ⅸ 芍葯花茶怎麼製作,製作方法簡單且功效齊全
芍葯花 是原產自我國江蘇一帶,在我國有著幾百年的栽培歷史,是一種觀賞價值極高的花卉植物,不僅如此芍葯花的葯用價值,其中芍葯花茶就是以芍葯花為原材料製成的一種養生飲品,對人體的功效非常全面,下面就由 發財樹之家 為大家介紹芍葯花茶怎麼製作。
除此之外芍葯花還具有緩解壓力、釋放情緒的功效,長期飲用芍葯花茶可以有效的緩解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壓力下產生的浮躁情緒,對於我們的身心健康也有著很大的好處。
以上內容就是對芍葯花茶怎麼製作以及芍葯花茶的功效進行了一個詳細的介紹,通過上述的介紹可以讓我們對芍葯花茶有一個更好的了解,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一個更好的保障。
Ⅹ 芍葯甘草湯的做法
芍葯甘草湯
1、來源《傷寒論》。
2、異名:戊己湯(《症因脈治》卷四)。
芍葯甘草湯
組成:芍葯12克 甘草12克
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溫再服。
功用:調和肝脾,緩急止痛。
主治:傷寒傷陰,筋脈失濡,腿腳攣急,心煩,微惡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現用於血虛津傷所致的腓腸肌痙攣、肋間神經痛、胃痙攣、胃痛、腹痛、坐骨神經痛、婦科炎性腹痛、痛經;以及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頸椎綜合征等屬陰血虧虛,肝脾失調者。
芍葯甘草湯的做法
配方:芍葯30克 甘草10克 白糖30克
製作:
1、將甘草、芍葯潤透切片;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
2、將鍋置中火上,煎煮20分鍾,濾去渣,在葯汁內加入白糖拌勻即成。
健康功效:代茶飲用,溫補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