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層樓發生火災時,正確的逃生方法有哪些
高樓火災逃生法則:
1、是要事先了解和熟悉住宅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防萬一。高層居住建築至少有兩部樓梯可以供疏散使用。火災發生後,可以尋著指示燈或者指示標識逃生。千萬不要乘坐電梯,以免電梯停電或失控。
2、房間內發生火災時,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可以用滅火器或者消防拴第一時間撲滅,此時還應呼喊周圍的人出來參與滅火和報警,如果火勢無法控制,應該立即自己疏散,並且走時要把房門關上,防止煙氣進入走道。逃出火場後,不要再顧忌遺留在室內的物品,再返回去拿。
3、當起火點在其他房間或者樓層,開門前應該用手觸摸一下門的把手,如果門鎖的溫度已經很高,或者煙霧從門縫中往裡鑽,則說明外面的火已經很大,千萬不要貿然地打開房門。
如果門鎖溫度正常,或者門縫沒有煙霧鑽進來,說明火離自己還有一段距離,這時候可以打開一道門縫,觀察一下外面的情況。開門時應該用一隻腳抵住門的下框,防止外面的熱浪將門沖開,使火勢蔓延。在確信大火並沒有對自己構成威脅的情況下,這時候盡快地逃離火場。
4、當大火和濃煙已經封閉通道,應關閉房門內所有門窗,防止空氣對流,延遲火焰蔓延的速度,並且用一些布條堵住門窗的縫隙,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用水澆在門窗上降低它的溫度,等待救援。
如果深居樓層較高的情況下,也不能盲目地去跳,從窗戶跳,要向外發出呼救的信號,可以拋一些沙發墊、枕頭這些軟的物體,夜間可以打開手電筒,使下面的人能夠知道這里有人,能夠救助。
5、當離開房間發現起火部位就在本樓層時,應盡快就近跑向已知的緊急疏散出口,遇有防火門應該及時關上,如果樓道被煙氣封鎖或者包圍的時候應該盡量降低身體尤其是頭部的高度,用濕毛巾或者衣物堵住口鼻。
6、一般高層建築都會設有避難層。如果不能安全逃到地面,那麼應往避難層逃生,在避難層等待救援。
7、當被大火困在房內無法脫身時,不能盲目從窗口往下跳,要用濕毛巾捂住鼻子,阻擋煙氣侵襲,耐心等待救援,並想方設法報警呼救。
(1)避難層使用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常見火災預防:
1、公共場合防火措施:
(1)、在公共場所使用電熱設備時,要遠離可燃物。
(2)、使用的照明燈具要與可燃物質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3)、電器用完後,應及時將電源切斷,並放置在不燃的基座上,等余熱散盡後,再收存起來。
(4)、在參加公共場所活動時,盡可能不要吸煙。
(5)、當參加公共場所活動時,要禁止易燃易爆物品帶入。如劇場、俱樂部演出時,使用的發令槍紙、鞭炮、煙火等易燃易爆物品,應有專人監護,並遠離可燃物 。
2、電氣火災預防:
(1)、新安裝的線路設備裝好後要經過檢驗合格,才可通電,臨時線路要嚴格控制,專人負責管理,用後拆除。
(2)、採用合格的線路、插座等器材和用電設備。
(3)、線路和設備要由專業電工安裝,一定要符合有關安全規定。
3、生活火災預防:
(1)、不亂扔煙頭。把煙頭隨意亂丟,碰到可燃物質,就可能釀成火災。
(2)、不躺在床上吸煙。
(3)、不在蚊帳內點蠟燭看書。
(4)、不焚燒雜物。
(5)、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6)、不使用電爐、熱的快、電熱杯、電飯鍋等電熱設備。
(7)、不擅自使用煤爐、煤油爐、液化器灶具、酒精爐等可能引發火災的器具。
(8)、要人走燈關。嗅到電線膠皮糊味,要及時報告,採取措施。
(9)、台燈不要靠近枕頭和被褥。
㈡ 建築避難層有什麼規定
建築避難層規定:從首層到第一個避難層之間的高度不大於50m,以便對火災時不能經樓梯疏散而要停留在避難層的人員可採用消防雲梯車進行救援。此外,根據普通人爬樓梯的體力消耗情況,結合各種機電設備及管道等的布置和使用管理要求,兩個避難層之間的高度以不大於50m較為適宜。50m的救援高度主要是考慮了目前國內主戰舉高消防車,如50m高雲梯車的操作要求。
功能設置要求
火災時需要集聚在避難層的人員密度較大,為不至於過分擁擠,結合我國的人體特徵,避難層的使用面積按每平方米平均容納5人確定。為使需要避難的人員不錯過避難層,要求防煙樓梯間在避難層錯動位置或上下層斷開,使人員均可經避難層方能上下。
當建築內的避難人數較少而不需將整個樓層用作避難層時,可以採用防火牆將該樓層分隔成不同的區域。此時,從非避難區進入避難區的部位.要採取措施防止非避難區的火災和煙氣進入避難區,如設置防煙前室等。為了保障人員安全.減輕人員的恐懼,應在避難層設置應急照明,並設置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以便和消防控制室及地面消防部門互通信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避難層
㈢ 遭遇火災時,如何正確使用消防設備逃生
如果是學生,寢室里發生火災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樓道外面的消防栓逃生。防火以及逃生的方法教了無數次,可是消防員還是很忙,因為起火的事故實在是太多了。我都不知道是因為大家太大意,還是真的對於彷彿沒有什麼意識,在你看來遭遇火災時,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使用消防設備逃生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下方分享你的觀點。
一,我們可以使用消防栓逃生。
如果發生火災,我們身邊可以用到的防火設備就是防火栓和滅火器,建議大家在網上搜索一下滅火器應該如何使用,以及哪種類型的滅火器,具體可以滅哪些火。不是說所有的滅火器都可以共同滅火的,而且我們還可以使用消防栓逃生,現在學校里包括居民樓都有安裝一定數量的消防栓,如果發生火災我們就打開消防栓,利用防火設備逃生。
㈣ 避難層的具體法規。
2.0.19 避難層 refuge storey
6.1.13 建築高度超過100m的公共建築,應設置避難層(間),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6.1.13.1 避難層的設置,自高層建築首層至第一個避難層或兩個避難層之間,不宜超過15層。
6.1.13.2 通向避難層的防煙樓梯應在避難層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層斷開,但人員均必須經避難層方能上下。
6.1.13.3 避難層的凈面積應能滿足設計避難人員避難的要求,並宜按5.00人/m2計算。
6.1.13.4 避難層可兼作設備層,但設備管道宜集中布置。
6.1.13.5 避難層應設消防電梯出口。
6.1.13.6 避難層應設消防專線電話,並應設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盤。
6.1.13.7 封閉式避難層應設獨立的防煙設施。
6.1.13.8 避難層應設有應急廣播和應急照明,其供電時間不應小於1.00h,照度不應低於1.00lx。
有人員正常活動的架空層及避難層的凈高不應低於2m。
國內設計雖然無規范作依據,但參考了國外或是某一地區的規范或規定,設置了避難層或避難間,這是可取的技術措施。因此,本規范修訂時,增加了設避難層的條款。避難層或避難間是發生火災時,人員逃避火災威脅的安全場所,應有較嚴格的要求。為此,對設置避難層的技術條件作了具體規定。這里對幾個方面的問題,作簡要說明。
1.從首層到第一個避難層之間的樓層不宜超過十五層的原因是,發生火災時集聚在第十五層左右的避難層人員,不能再經樓梯疏散,可由雲梯車將人員疏散下來。目前國內有一部分城市配有50m高的雲梯車,可滿足十五層高度的需要。
還考慮到各種機電設備及管道等的布置需要,並能方便於建成後的使用管理,兩個避難層之間的樓層,大致定在十五層左右。
2.進入避難層的入口,如沒有必要的引導標志,發生了火災,處於極度緊張的人員不容易找到避難層。為此提出防煙樓梯間宜在避難層錯動位置或上下層斷開通過避難層,但均應通過避難層,使需要進入的人能盡早進入避難層。
3.避難層的人員面積指標,是設計人員比較關心的事情。集聚在避難層的人員密度是要大一些,但又不致於過分地擁擠。考慮到我國人員的體型情況,就席地而坐來講,平均每平方米容納5個人還是可以的。
4.其餘條款在設計中應予滿足,因為這些要求,是比較重要的、缺一不可的。
㈤ 120米公共建築應設幾個避難層
至少也要兩個避難層。按照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從首層到第一個避難層之間的高度不大於50m,以便對火災時不能經樓梯疏散而要停留在避難層的人員可採用消防雲梯車進行救援。
此外,根據普通人爬樓梯的體力消耗情況,結合各種機電設備及管道等的布置和使用管理要求,兩個避難層之間的高度以不大於50m較為適宜。50m的救援高度主要是考慮了目前國內主戰舉高消防車,如50m高雲梯車的操作要求。
《通則》6.4.2條的條文解釋:建築高度超過100米的高層建築,應設置避難層(間),而《高規》6.1613條已規定超過100米的公共建築贏設置避難層。北京、上海已建100米以上的高層住宅也設置了避難層(間)的。
依據為超過100米以上的高層住宅(包括單元式或通廊式),要將人員盡短的時間內疏散到室外,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對規范理解不清楚的時候可以看看後面的條文說明。
(5)避難層使用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從首層到第一個避難層之間的高度不大於50m,以便對火災時不能經樓梯疏散而要停留在避難層的人員可採用消防雲梯車進行救援。此外,根據普通人爬樓梯的體力消耗情況,結合各種機電設備及管道等的布置和使用管理要求,兩個避難層之間的高度以不大於50m較為適宜。50m的救援高度主要是考慮了目前國內主戰舉高消防車,如50m高雲梯車的操作要求。
火災時需要集聚在避難層的人員密度較大,為不至於過分擁擠,結合我國的人體特徵,避難層的使用面積按每平方米平均容納5人確定。為使需要避難的人員不錯過避難層,要求防煙樓梯間在避難層錯動位置或上下層斷開,使人員均可經避難層方能上下。當建築內的避難人數較少而不需將整個樓層用作避難層時,可以採用防火牆將該樓層分隔成不同的區域。
㈥ 避難層(間)的設置有哪些要求
避難層(間)的設置的要求:
(一)、高度設置要求
1、從首層到第一個避難層之間的高度不大於50m,以便對火災時不能經樓梯疏散而要停留在避難層的人員可採用消防雲梯車進行救援。
2、兩個避難層之間的高度以不大於50m較為適宜。50m的救援高度主要是考慮了目前國內主戰舉高消防車,如50m高雲梯車的操作要求
(二)功能設置要求:
1、避難層的使用面積按每平方米平均容納5人確定,並宜按5.0人/m2計算。
2、要求防煙樓梯間在避難層錯動位置或上下層斷開,使人員均可經避難層方能上下。當建築內的避難人數較少而不需將整個樓層用作避難層時,可以採用防火牆將該樓層分隔成不同的區域。
3、避難層可兼作設備層,但設備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應集中布置,設備管道區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3.00h的防火隔牆與避難區分隔。
管道井和設備間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防火隔牆與避難區分隔,管道井和設備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向避難區;確需直接開向避難區時,與避難層出入口的距離不應小於5m,且應採用甲級防火門。
4、避難間內不應設置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不應開設除外窗、疏散門之外的其他開口;
5、避難層應設置消防電梯出口;
6、應設置消火栓和消防軟管卷盤;
7、應設置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
8、在避難層(間)進入樓梯間的入口處和疏散樓梯通向避難層(間)的出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
9、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可開啟窗口或獨立的機械防煙設施,外窗應採用乙級防火窗。
避難層分類:
1、敞開式避難層:
敞開式避難層是指四周不設圍護構件的避難層,一般設於建築頂層或平屋頂上。這種避難層結構簡單,投資小,但防護能力較差,不能絕對保證不受煙氣侵入,也不能阻擋雨雪風霜,比較適合於溫暖地區。
2、半敞開式避難層:
四周設有高度不低於 1. 2m的防護牆,上部開設窗戶和固定的金屬百頁窗。
這種避難層既能防止煙氣侵入,又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可以進行自然排煙。但它仍具有敞開式避難層的缺點,不適用於寒冷地區。
3、封閉式避難層(間):
封閉式避難層(間)四周及隔牆採用耐火防護牆,室內設有獨立的空調系統和防排煙系統,外牆及隔牆一般不開門窗;如開門窗,則採用甲級防火門窗。封閉式避難層可防止煙氣和火焰的的侵害以及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