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象棋的步數怎麼算
象棋的棋盤是在長方形的平面上,繪有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相交組成,共九十個交叉點。我們把豎線從左至右分為「一、二、三、四、五……八、九」路(黑方則用阿拉伯數字1.2.……8.9表示,黑方的1路線剛好是紅方的九路線)所以炮八平五是紅炮從八路線水平走到五路線來(如剛開局時把左炮移到正中線上形成中炮局,這一走法就記錄為炮八平五)卒九平八准確寫應該是卒9平8,把黑卒從9路線平移到八路線上來。
『貳』 中國象棋中的有效步數具體是如何計算的,高手進,請看問題補充!
有效步數,是指開局某階段算一下每個子要走到目前的位置,最少需要多少步,比如車一平二出車,然後車二進四,再車二進二,在車二退二,雖然走了四步,但目前的位置兩步就能走過來,所以有效步數只算兩步,這個有效步數的計算,主要為了衡量棋手開局有沒有重復走子,走子的效率如何。你說的那種情況,我理解的比如,你先弄了個車過去,比如你先平炮,然後進車,後來炮又平回去了,這時候,車的有效步數還是按照直接走過去算的,不過炮平回來了,就沒有步數了
『叄』 象棋公式
一、雙士缺象畏炮攻,雙象少士怕兵沖
二、一車十子寒
三、死子勿急吃
四、卒子過河後應注意:
1.其它後勤子力(車、馬、炮)須能配合以利推進
2.占據要點,主導局面,不輕言犧牲
五、布局反先要點:
1.逼使對手走子還原(重復)
2.促使對方有效步數減少
3.干擾敵方布陣或造成僵局,使對方無好棋可下
六、馬吃方原位七兵後,可用二路炮塞對手相眼,以便躍馬
七、邊卒挺進有三用處:
1.壓制對方邊馬
2.我方能車一進三高出車或保中卒
3.能馬三進一再馬一進三進河口象位
八、巡河炮應對要領:
1.上士勿急,以免被瞄象控制
2.跨河車聯合小卒圍捕之
3.隨時注意對方平包脫根兌子或叫殺之著
九、河口馬應對要領:
1.高車騎河驅之。若對方有巡河炮保馬的棋則考慮先七星劍棄兵拆除炮架,再用車驅之 (橫線、縱線均可)
2.伸炮跨河借彼兵做炮架擊之
3.伸炮跨河伏進卒渡河做炮架擊之
十、當對手炮打邊卒時:
1.避其沉底,上象或平包阻之
2.誘其沉底,車馬回師圍捕之。對方之沈底炮可用己方車馬(或車馬象)捕捉, 無論馬 是正馬或邊馬。
十一、單一功能的「守著」或「攻著」效果有限,應朝「守中帶攻」或/「攻中帶守」方向 思考
十二、明顯攻著不易得手,切忌一廂情願,意圖僥幸,應注意攻著之暗度及深度
十三、中局炮勝馬,殘棋馬勝炮
十四、中路無法突破或我方陣型有缺陷時,中炮位置應予調整(移型換位)
十五、佔有先手時,宜避兌進攻主力
十六、車不立險地
十七、要注意兌子,得子後的棋型及先手得子。失先非上策
十八、得子→佔先→成勢→做殺
十九、奕棋的思考方向在於:
1.尋找己方的最佳可行途徑
2.阻擾對方的最佳可行途徑
二十、仕勿輕上,兵戒冒進,子忌險棄
二一、有三子靠近九宮時,注意突起發難,棄子成殺
二二、以士角炮突發打掉對方六路士,有時會有出乎意外的奇襲效果
二三、棋弈思考的基本動作是:
1.思考對方剛走的這一步棋用意何在
2.思考對方下一步棋的最可能方向
3.思考己方的因應之道,予以破壞或將計就計 4.隨時要有全局在胸
二四、後手布局應分析對方前一手棋(伺機反撲)
1.如為好,好在哪裡?如何阻攻?可否守中帶攻?
2.如為軟手,軟在哪裡?如何見縫插針?可有暗藏機關?
二五、七路馬被對方車壓制時,考慮:
1.用一子保之(如高車保馬,士角車保馬,另一炮保馬,退窩心馬保馬),而用另一 炮擊之(橫線擊殺或縱線擊開均可)
2.可否棄馬使彼車立暗位或伸炮過河伺機平七倒掛金鉤雙擊車相或單純擊殺該暗位車
二六、我車即將被對方炮擊時,考慮:
1.移開後是否先手捉子或叫殺
2.伸炮護前擋駕反打彼炮
3.先離險地
二七、馬前卒疏通性不如對手時應留意:
1.避免兌車,以免殘棋難下
2.車應伺機巡河兌換三、七兵
二八、中央象位有馬,可防止對方兩邊馬
二九、拐角馬救急時可護住一士
三十、子力交換前應研判:
1.交換後之棋型
2.不以好子換壞子,不以活子換死子,不以重子換輕子
三一、注意「假先手」
三二、車占兵線時,「收兵」順序應細算之
三三、殘棋對方缺雙士時,以車馬攻之,可以一將一殺(兼吃兵),變少卒為多卒、化危機 為轉機
三四、雙馬炮優於雙炮馬,傌炮優於雙馬,雙馬優於雙炮
三五、車馬炮優於車雙炮,車雙炮優於車雙馬
三六、對於以車塞我相眼時,考慮:
1.先退炮驅趕危險,再進炮還擊
2.設陷阱,再回炮趕之或回馬士角趨之
三七、臨殺勿急,催逼宜緊,勿手軟
三八、以二路車壓對方邊馬,再用二路包塞象眼可得子
三九、隨時注意下列可能性及可行性:
1.棄子取勢
2.先棄後取
3.車換馬炮
4.棄子渡兵過河 5.叫將反將
四十、對方上士阻擋我方四路馬時,可考慮馬四進二,再馬二進一,馬一退三
四一、彼方用車護馬(炮)而用另一炮打我車時,考慮:
1.用炮擋於車前護駕反打
2.用我方另一子對捉彼車(炮擊、兵覷、或跳無根馬作炮架直擊)使彼車移開馬(炮 )脫根
四二、當紅馬吃原位七路卒後,我方可象五進七配合七路馬困彼馬
四三、對方捉子未必要逃,可考慮:
1.棄子 2.還捉 3.暗保 4.牽制
四四、隨時注意下列手法之運用:
1.七星劍 2.窩心馬(迴旋,護底相,保馬打車,暗捉彼車)
2.縮炮(過宮,疊炮,整型,擺脫牽制,反牽制)
四五、己牽制對方子力時要注意對方借殺,叫將兌子或棄子遁逃反擊
四六、車借中炮力而吃象時(險地),宜防衛彼方車吃中炮或突然「偏將」「露帥」
四七、殘棋炮歸家,有炮須留他家士
四八、隨時留意對方(及我方)士角炮的突襲(炮擊柳條穿魚),阻攔或截斷的作用
四九、馬後藏車、炮後藏車似拙實巧
五十、「禁區」有時存在似險實安的現象,對於一些在常規下不宜輕進的「禁區」,往往能 以出人意外的著法履險如夷,這盲點要注意
五一、看似有根,實則無根或根子負擔過重或根子不能勝任(移位)會造成雙方盲點
五二、中局十技:「挪、抽、捉、兌、牽、攔、逐、運、棄、殺」及停著頓挫
五三、兩軍相逢勇者勝
五四、車馬冷著,車控線,馬控點
五五、計算時,不能只注意深度,更要注意寬廣度
五六、先要預算,走時再算,切忌連走
五七、先自固,加強對敵方的「控制」,放慢進攻節奏,遵守「子先勢殺」的旋律,戰局反 而會更有利
五八、布局原則:
1.首要盡快出動大子:車路要通,馬路要活、炮勿輕發
2.抑制對方大子出動
3.注意子又的協調性和聯絡性
五九、布局階段宜注意的問題:
1.走子要有效率(目標明確,不要一子走動過多,能抑彼揚己)
2.不要多補士象
3.要防止子力擁塞
4.勿貪吃(或貪渡)兵卒
5.勿貪子失先
6.馬勿輕進
7.要搶佔全局要道與要點
8.要注意棄兵爭先
9.要注意地帶的問題
10.擴展我方空間,壓縮彼方空間
六十、對付對方討厭的士角炮(五六炮、反宮馬), 可考慮:先用橫車盯住,再用車後炮
『肆』 中國象棋規則
中國象棋規則:
中國象棋是由兩人輪流走子,在戰法上遵循古代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戰思想,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的一種二人對抗性游戲。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勝、負、和,對局即終了。在棋戰中,人們可以從攻與防、虛與實、整體與局部等復雜關系的變化中提升思維能力。
一、行棋規定
1、對局開始前,雙方棋子在棋盤上的擺法見右圖。
2、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走一步。
3、輪到走棋的一方,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者吃掉對方的棋子而佔領其交叉點,都算走了一著。
4、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5、走一著棋時,如果己方棋子能夠走到的位置有對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對方棋子吃掉而佔領那個位置。
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帥(將),並在下一著要把它吃掉,稱為「照將」,或簡稱「將」。「照將」不必聲明。被「照將」的一方必須立即「應將」,即用自己的著法去化解被「將」的狀態。如果被「照將」而無法「應將」,就算被「將死」。
二、棋例總綱
1、棋例釋義
(1)對局中有時出現雙方著法循環不變的重復局面。據以裁處這種局面的規則條例,稱為《棋例》。
(2)長將、長殺、長捉、一將一殺、一將一捉、一殺一捉等循環重復的攻擊手段,統稱為「禁止著法」。
(3)閑著(含:兌、獻、攔、跟)、數將一閑、數殺一閑、數捉一閑等著法,無論是否重復,統稱為「允許著法」。
(4)車、馬、炮、過河兵(卒)、士、相(象),均算「子力」。帥(將)、未過河兵(卒),不算「子力」。「子力」簡稱「子」。
(5)子力價值是衡量子力得失的尺度,也是判斷是否「捉子」的依據之一。原則上,一車相當於雙馬、雙炮或一馬一炮;馬炮相等;士相(象)相等;過河兵(卒)價值浮動,一兵換取數子或一子換取數兵均不算得子。
2、棋例總則
(1)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允許單方面長將。
(2)雙方均為允許著法,雙方不變作和。
(3)雙方均為禁止著法(不包括一方為長將),雙方不變作和。
(4)一方為禁止著法,另一方為允許著法,應由前者變著,不變判負。
3、棋例通則
(1)允許帥(將)本身步步叫吃對方的棋子,按閑著處理。
(2)其他棋子和帥(將)同時捉吃或借帥(將)之力捉吃對方的棋子,均按捉處理。
(3)兵(卒)本身捉吃對方的棋子(不含將殺),按閑處理;如形成相互長打局面,則應按捉處理。
(4)占據防守要點,立即構成簡明和棋,附帶產生的捉士相(象),按閑處理。
(5)凡走子兼具多種作用時,應從重稱呼和裁處。如殺兼捉,按殺;捉兼況,按捉等,依此類推。
4、棋例細則
(1)在任何情況下,均不許可單方面長將。
(2)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後造成捉的(即從沒捉到捉),一律按捉處理。
(3)凡走子後,預計下一著能在子力價值上構成得子者,均按捉處理。
(4)凡用作為根的子捉吃對方的子,也按捉處理。
(5)凡捉子兼具兌獻。送吃,也按捉處理。
(6)凡是原來已經捉著子的子或相關子,走動後無新的捉子行為(即從捉到捉)均捉閑著處理。
(7)凡形式上捉子,一旦吃子立即會被對方將死者,均閑著處理。
(8)雙方均為禁止著法(不包括單方面長將),雙方不變作和。
(9)其他棋子和帥(將)同時捉吃對方的棋子,均按捉處理。
(10)過河兵(卒)子力價值浮動。
(11)發生互打時,兵(卒)叫吃子均按捉處理。
(12)凡走子兼具多種作用,從重定性。
(13)占據防守要點,立即形成簡明和棋,附帶產生的捉士、相(象),按閑處理。
5、勝負規則
對局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本方算輸,對方贏:
(1)己方的帥(將)被對方棋子將死或吃掉;
(2)己方無子可走(被困斃);
(3)己方對對方「長將」或「長捉」;
(4)己方發出認輸請求;
(5)有步時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時限制;
(6)有時間要求的,超過規定時間;
(7)違反比賽規則。
6、和棋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和棋:
(1)雙方均無可能取勝的簡單局勢;
(2)一方提議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雙方走棋出現循環反復三次,符合《棋例》中「不變作和」的有關規定;
(4)符合自然限著的回合規定,即在連續60個回合中(也可根據比賽等級酌減),雙方都沒有吃過一個棋子。
(4)象棋最佳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屬於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
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中國象棋是模擬的古代戰爭、直線戰爭、陸地戰爭、平面戰爭。在中國古代,象棋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現在,則被視為是怡神益智的一種有益身心的活動。
象棋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大街小巷常常可見紋枰對弈的中國象棋愛好者。
中國象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紅黑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十條橫線、九條豎線共分成90個交叉點;中國象棋的棋子共有32個,每種顏色16個棋子,分為7個兵種,擺放和活動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先把對方的將(帥)「將死」的一方獲勝(因為擒賊先擒王)。已有幾千年歷史、充滿東方智慧的中國象棋在中國的群眾中基礎遠遠超過圍棋,一直是普及最廣的棋類項目。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象棋 (棋類游戲)
『伍』 象棋的演算法
多下慢棋,最快也要50+20的慢棋。長期慢棋且復盤能提升棋感,很多棋你可以一眼看去就知道不是好棋,從而思考的時候能把這些奇怪的方向排除掉,專注於幾個看似不錯的選擇,再分別計算。下的慢棋越多,每一步的方向就越少,這樣計算深度就有了。
長期下去,盡管這樣深度足夠,但往往復盤的時候會發現思維盲點,有時候類似的情況下某種手段往往不成立,但特定的局面恰好成立。記住這樣的手段組合,並且在類似的局面下計算該手段是否成立。
舉個栗子:
黑的少倆卒子,如果出車紅的炮八平七,黑方底象被紅方瞄著,多少有點難受,如果黑方再補象,紅方從容的走到車六進三的話,戰線漫長,紅方維持先手。以上是一般的行棋思路。
但如果你的思維擴展開來,黑方雙炮位置相當不錯,這時候就要有動刀子的覺悟了。
………… 車1平2
炮八平七 馬4進5
車六進三 車2進9
仕五退六 炮4進7!
這一步代表的就是思維的廣度:洞察對方的弱點,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果斷出擊一搏。此時紅方如果選擇交換,無論何種交換方式,紅方都會落入下風殘局。私以為此時車六平五吃馬交換,紅方雖然缺雙士,但位置尚佳,仍可一戰。但如果退車吃炮,紅方簡單落入下風殘棋,顯然不滿。在他把網上的步時限制用完後,他果然選擇了最強硬的招法:
5. 炮七退二 炮7進7!
這也在我計算之內,所以我毫不猶豫砸了出去。立時紅方陣型千瘡百孔。我和他比賽上只下過一盤,那盤我是靠循序漸進然後靠殘局一點點贏下來的,他可能沒感受過我進攻時的力量,難免不大適應。這幾手他都把步時用完,也沒想出好辦法。
6. 相五退三 炮4平6
7. 相三進五 炮6平3
8. 相五退七 車2平3
9. 帥五進一 馬5退6
至此黑方以一大子的代價,換取紅方全部士相,且紅方的2路弱馬難以處理。最終在一系列頓挫下,二路馬被抓死,紅方被絕殺。
如果說打士這種棋靠的是思考廣度,那麼保證這個計劃能實行則靠的是強大的計算能力。如果黑無法保證打士成立,那麼恐怕出車就是一步很糟糕的棋了,例如黑出車後紅炮八平七,黑如果走個車2進7,紅方有馬七退六的招法,輕而易舉就能立於不敗,黑方只能苦苦求和了。又比如說黑方沒有計算清楚,打相時紅方補士黑方的應手,黑方也仍然會血本無歸。
慢棋的作用就是讓你習慣於長考,練得多了自然計算深度就有了。而行棋的時候則要洞察對方的弱點,然後大膽出手。有時對方的弱點並不好找,這也是需要多下多練才能找到的。
這真的沒有捷徑,我所能提供的,只是在你盤數上去之後,有這樣的思考方式能提升計算深度和廣度。至於速度和精度,這完全是靠盤數堆疊才能得到的。
『陸』 下中國象棋怎樣提高計算能力
提高象棋水平的的關鍵點就是提高象棋計算能力。象棋計算的精準度提高了,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那麼如何提高象棋計算能力呢?下面分享幾個方法。
一、了解、熟悉棋理
所謂棋理,就是象棋布局的道理,也是前人對象棋布局一般規律的總結,在多數情況下適用的擇優方法。棋理的內容很多,最大的特點就是抽象,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例如,有人說「三步不出車,就是臭棋」,但偏偏有些布局是緩開車;棋諺常說,忌馬不活,但偏偏有些布局開局就棄馬;胡司令曾說:多子好走,但曹岩磊最擅長的卻是棄子攻殺.....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是不是證明棋理就沒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棋理來源於計算,是象棋計算中總結出的一種規律,沒有計算的支持,棋理往往並不是絕對的正確。例如在象棋軟體面前,很多棋理都站不住腳,不按棋理走也不見得會失敗,但違反棋理的前提是計算精準,精準可以彌補不足。總結一下,象棋棋理和生活中的一些哲理一樣,不能死記硬套,需要區別處理,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一味的鑽牛角尖只是得不償失。作為人類,在對弈過程中走的招法不可能每一步都是最優解,因此,棋理還是非常重要的,熟悉棋理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計算、完善布局、減少失誤。
二、背記、理解棋譜
除了掌握一些必要的棋理,提高象棋計算還需要背記、理解棋譜。如果把象棋的對弈過程比作數學計算。那麼開局的棋譜、殘局的基礎殺法可以看作是解題過程中運用到的數學公式。這些公式雖然不能改變計算的結果,但是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計算的效率和計算的准確度,盡快地得出計算結果。比如我們最熟悉的殘局定式:單車和士象全。這個公式如何運用?作為劣勢方,只要將殘局引導到這個局面,就達到了目的。而優勢方,就要盡量避免這一局面的出現,這就是殘局定式最基礎的一個運用。
有人說象棋棋譜千千萬,光靠背能記住多少?背記棋譜只是一種最基本的手段,最終的目的是理解棋譜,著名的求道派閻文清大師曾提出過一個學棋的方法:背好棋譜,理解棋譜,忘記棋譜,忘記的過程就是消化理解的過程。聽起來有些抽象,實際上卻是非常朴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像小時候我們背記的乘法口訣,當你沒有背熟時,通常會出現用錯公式的時候,有時還不如手算的准確,但是當你把這些公式熟記、分化、理解之後,就可以熟練運用到各種解題過程之中。
背譜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有些棋友常說,我不背譜的時候還能贏棋,一背棋譜感覺輸得更多了;還有的棋友說,我在網上看到別人用套路開局,怎麼下怎麼贏,好不容易把棋譜背下來,到自己用的時候就不靈了,對手偏偏不按棋譜走,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並不是棋譜不對,而是棋手們對棋譜的理解程度不夠深,一味的死記硬套,對手稍一變招,就不知道怎麼應對了,歸根結底是沒有理解棋譜的緣故。如何理解棋譜呢?以開局為例,一般來說,每個象棋開局都有幾種最基礎的變化,理解棋譜就是要理解每種變化的進攻點在哪?布局的弱點在哪?對手的反擊點在哪?常見的陷阱在哪?等等。理解了這些才能開好局,平穩或占優的情況下進入到中局。
三、勤復盤,會拆棋,打造棋感
復盤、拆棋都是提高象棋水平有效的途徑。復盤就是把自己的對局再走遍,分析自己在對局中想走未走的招法,找出行棋過程中的優缺點,總結經驗教訓;拆棋就是將對局中可能出現的變化再演練一下,尋找最佳的招法。拆棋的方法多樣,可以拆解自己的對局,也可以拆解大師的對局;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藉助象棋軟體;可以拆解全局,也可以拆解對局中的一個環節。通過復盤、拆解,得升棋感,就是對局中的感覺。在對局過程中,計算不可能面面俱到,棋感好的棋手,可以很快發現復雜局面中最優的招法,棋感差的,可能想了半天也會出漏招。棋感一方面在於天賦,但同樣也需要積累總結,見得多了自然就識得廣了。
四、養成良好的習慣
沒想好不動子,動子不悔棋。有些象棋愛好者,對局過程中摸摸這個棋子,再摸摸那個棋子,走一步棋要動好幾個子,恨不得把對方的棋子也摸一遍,這種習慣對計算的幫助不大,同時會擾亂思路,不可取。還有的棋友,到了陌生局面,對方剛落子,就提子運招,靠感覺下棋。象棋不是賽跑,並不是以速度評定勝負,沒有計算的支持,全憑感覺的行棋非常容易出漏招,而一步漏招往往會決定一盤棋的勝負。最後再說悔棋,可以說,喜歡悔棋的人多數是初學者,真正的高手是不屑於悔棋的,因為沒必要,輸了可以再來,悔棋輸的可就是棋品了。看王天一、洪智的直播,只有讓別人悔棋,基本沒見過他們悔棋,職業棋手的素養可見一斑。
『柒』 新中國象棋計分規則
贏、輸、和的分數計算方法
NewS = OldS + K * (Res - Exp)
*NewS 為對局後積分, OldS 為對局前積分,
*K 為放大系數,見下表所示
*Res 為對局結果 ( 勝為 1 負為 0 和為 0.5),
*Exp 為期望結果值,也就是玩家獲勝的幾率
Exp=1/(10^(Dr/400)+1)
其中 Dr=( 對手積分 - 你的積分 ) + Yfirst ;
若為先手, Yfirst=-100 ;反之 Yfirst=+100;
贏、輸、和的分數計算方法
NewS = OldS + K * (Res - Exp)
*NewS 為對局後積分, OldS 為對局前積分,
*K 為放大系數,見下表所示
*Res 為對局結果 ( 勝為 1 負為 0 和為 0.5),
*Exp 為期望結果值,也就是玩家獲勝的幾率
Exp=1/(10^(Dr/400)+1)
其中 Dr=( 對手積分 - 你的積分 ) + Yfirst ;
若為先手, Yfirst=-100 ;反之 Yfirst=+100;
K 值如下表所示: 積分
K 值
積分
K 值
<1000
120
2000 -2199
20
1000-1399
60
2200 -2399
15
1400-1799
30
>2400
10
1800-1999
25
請注意,按照上面的積分計算方法,會出現下面的情況:
1 如果分數較低者贏了分數較高者,獲取的分數會比較多
2 如果出現和局,先手的人會被扣分
6.2 各種情況下棋局結束的積分規則
如果棋局在兩步之內結束(不包括兩步),雙方都不會計算分數。如果走棋兩步或兩步以上,有一方超時、逃跑導致棋局結束,那麼超時、逃跑的一方被判輸,另一方判贏。分數按照正常輸贏的公式進行計算。被判輸的一方失去分數,另外一方得到分數。
『捌』 象棋:計算
象棋靠計算,得累死你。你覺得別人計算差,那是因為你看的不是高手的棋。高手的棋你想都想不到,何來計算呢。好的棋手更多的是靠直覺和棋感。從第一步就能看到結果。第一步就能感覺到第10步以後的結果。局面感覺很好。形勢判斷非常強,至於戰術手段那全是基本功,不必提。那些全不用計算。感覺就好了。覺得你下棋下的少。象棋理論知識積累不足。棋理不怎麼通。如果有深厚的象棋基礎,以不變應萬變。腦中會有很多棋,很多技術手段的。臨場去想,去計算。計算什麼呀。人家都胸有成竹了,你還沒點竹子的影呢。
『玖』 中國象棋計算技巧
1、由淺至深,從簡單到復雜:先學會計算一兩步,然後更多步。
2、不動手:看圖或者看棋心算,不要擺棋。
3、觀摩對局:觀察高手下棋,思考他們雙方的走法,再根據他們實戰走出來的,進行對比。
4、實戰:走棋前,在內心認真推算對方可能會如何應對。
5、背譜:背誦棋譜裡面的經典攻殺方法,減少實戰時的計算時間。
『拾』 中國象棋如何計分
根據最新2011象棋規則:第13,14條
第13條 成績計算
13.1 每局棋結果,勝者2分,負者0分,和棋各記1 分。
13.2 團體賽記分,分別記「場分」(團體分)和「局分」(個人分)。每場棋結果,局分多者為勝,場分記2分;局分少者為負,場分記0分;局分相等者為平,場分各記1分。
13.3 可根據比賽需要調整雙方勝、負、和的記分標准。如勝方計3分、負方計0分、和棋各計1分或勝方計3分、負方計0分、先手方和棋計1分、後手方和棋計2分等。
第14條 名次確定
14.1 在一局循環制的個人比賽中,根據個人積分排列名次,積分多者列前。如積分相等,按以下順序區分:小分(所勝對手的全部積分與所和對手積分的一半之和)、勝局、直勝、犯規、後走局數、對局時後走。
14.2 在兩局或多局循環制個人比賽中,根據個人場分排列名次,場分多者列前。如場分相等,則按以下順序區分:局分總和、勝局、、直勝、犯規、後走勝局。
14.3 在一局積分編排制的個人比賽中,根據個人積分多少排列名次,多者列前。如積分相等,有以下兩種區分辦法供選擇:
14.3.1依次比較對手分(所對弈過的全部對手的積分之和)、勝局、犯規、後走局數。如無法區分,則比較前一輪成績,以此類推,直至區分;
14.3.2依次比較累進分(每輪積分相加總和)、勝局、犯規、後走局數。如無法區分,則去除第一輪得分進行比較,如仍相等,則再去除第二輪的積分,以此類推,直至區分。
14.4在比賽開始前退出,如系循環制且剩餘為雙數,應重新抽簽。如系積分編排制,可考慮補足雙數。一旦出現單數,凡輪空者的成績按勝局計分,其對手分按有分棋手中的最低得分處理。
14.5 在一局循環制的團體比賽中,根據各隊所得場分多少排列名次,多者列前。場分相等時,則按以下順序依次區分:全隊總局分、全隊勝場、全隊勝局、直勝、全隊犯規。如無法區分,則比較後走勝局,後走局數,直至區分。
4.6 在一局積分編排制的團體比賽中,根據各隊所得的場分多少排列名次,多者列前。場分相同時,則按以下順序依次區分:團體對手分(所對弈過隊的場分總和)、全隊總局分、全隊勝場、全隊勝局、全隊犯規。如無法區分,則比較前一輪成績,以此類推,直至區分。
14.7 在一局積分編排制的團體比賽中,也可根據各隊的總局分排列名次,多者列前。14.8 在隊員總分制(無論循環制或積分編排制)的比賽中,根據各隊棋手個人名次總和多少排列名次,少者列前。如相等,則比較最高個人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