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雙跏趺坐怎麼弄
雙跏趺坐也叫「結跏趺坐」、「雙盤」,就是即互交二足。按照順序不同分為兩種:
1、吉祥坐:先將左腳盤放於右大腿上,再將右腳盤放於左大腿上的坐姿。
2、降魔坐:先將右腳盤放於左大腿上,再將左腳盤放於右大腿上的坐姿。也叫「金剛坐」
結跏趺坐,為最安穩之坐法,且為佛家取道之方,所以坐法中,此坐最為重要。《大智度論》卷七有雲:「問曰:『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結跏趺坐。』答曰:『諸坐法中,結跏趺坐,最安穩不疲極,此是坐禪人坐法,攝此手足,心亦不散。又於一切四種身儀中最安穩,此是禪坐取道法坐,魔王見之,其心憂怖。」對此,《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三十九記之尤為明白。「問:『諸威儀中皆得修善,何故但說結跏趺坐?』答:『此是賢聖常威儀故,謂過去未來過克伽沙數量諸佛及佛弟子,皆住此威儀而入定故,復次如是威嚴順善品故,謂若行住身速疲勞,若倚卧時便增昏睡,唯結跏(趺)坐無斯過失。』」
㈡ 雙盤腿打坐教學視頻
打坐盤腿練習方法——雙盤(金盤、跌跏坐)附圖片
「雙盤」盤腿對於「參禪悟道」,是最基本、並且很重要的功夫。能使人體上下氣機貫通、經脈開通、改善人體體質,對打坐參禪的穩定並能更容易入靜入定,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雙盤」盤腿質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打坐參禪入靜入定的情度,這對於一個「行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練習環節。並且在其練習過程很「痛苦」,丹經說「縱是鐵漢也難熬」。為「打坐參禪」打好堅實的基礎。為了更好的練習好「雙盤」,具體方法如下:
在練習「雙盤」過程中應當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
一、單盤:又叫半跌跏、金剛坐、如意坐 。
初學打坐的人,一定要從單盤(半跌跏、如意坐、金剛坐)開始練起。「雙盤」打坐是由「疼痛」開始的,原因是:練習者的下肢關節的韌帶過於緊張所致。這個階段的練習主要是「拉伸筋骨」,練習者要堅持住!其方法如下:
壓腿俯身(如圖所示):
練習者調身、正坐好,進行自然的盤腿:左足跟緊抵會陰,右足放在左腳大腿上,右腿的膝關節可能是翹起,右手按住右腿的膝關節處,逐漸的施加壓力,直到右腿膝關節貼到左腳上為好,之後身體慢慢的向前俯壓,作叩拜狀(如圖所示)。「循序漸進」千萬不要把筋骨拉傷!左右腳每次各15分鍾左右,3個月左右以額部向前俯身下壓貼到坐墊為標准。(注意:單盤兩足應互相交換練習)
二、「雙 盤」過渡練習:
單盤練習3個月左右,就要進行雙盤的練習。雙盤是由單盤過渡而來,在過渡中應採用如下的做法:
經過上述的鍛煉,練習者的已經初步的具備了雙盤的基礎。但是,要想練好雙盤打坐,還要進行雙盤練習,在練習時,也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把筋骨拉傷!
在左右腳各練習「單盤」5~10分鍾左右熱身後:
1、前3個月的「雙 盤」練習,先以5分鍾為度,到3個月時,能堅持15分鍾;
2、3~6個月,能堅持30分鍾;
3、6~9個月,能堅持45分鍾;
4、9個月後,能堅持1個小時或以上。
如果「疼痛難忍」,則可以通過持誦「儒釋道」經典,進行「法供養」以添福增慧。為修行准備「資糧」。
最好在每次練習按先左而後右,或先右而後左,因人而異。
以上方法的時間階段適合30歲以下人,30歲以上則根據自身的體質需要而安排「時間間隔」。
以上是練習「雙 盤」打坐的基本方法原則,希望練習者在練習的過程中認真的體會。
注意:「孕婦」絕對不能用此方法練習雙盤;高血壓、心臟病人士最好不用或慎用「雙盤」,可用「單盤」修行。
無量天尊!
㈢ 瑜珈雙盤坐的練習方法
近年來,許多武術氣功愛好者對「雙盤」有很深的誤解,認為其害大於益。扎西德勒是藏傳佛法的瑜珈行者,跟隨數位活佛、法王修行,此文由其整理。
「雙盤」佛家稱「跏跌坐」,也有稱「蓮花坐」「雙喜坐」。值得一提的是道家行者在修持中也採用此坐姿。
功力、功能進入一定境界的修持者都知道,要想出高深功夫,必須採用釋、道兩家修煉上乘境界所必用的靜功特定坐姿棗雙盤,進入三摩地之境,才能獲得大智大慧,開發人體潛能,了悟世間真諦。佛家「戒定慧」三學中,定為戒、慧二法之本,且亦為佛法一切修證的基礎。由定而使戒體庄嚴,慧發通明,八萬四千方便法門,皆乘定力而入菩提心海,各宗修法,皆定所攝。唯定並非專指跏跌而言,且坐有多種姿勢,修定門中約為七十二種,諸佛所說以跏跌最為殊勝。
何故必欲結跏跌坐?,《大智度論》卷七論最詳,現摘錄如下:問曰:「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結跏跌坐?」答曰:「諸法之中,結跏跌最安穩,不疲極,此為坐禪人坐法,攝持手足,心亦不散,又於一切四中身議中最安穩。此乃禪坐,取道法坐。魔王見之,其心憂怖。」
道家認為,外動功主要疏通經絡,站樁是壯力強體,盤坐是養心、氣、神。不雙盤,什麼三花聚頂、五氣朝元都練不了,也就達不到上乘功夫。
人體不同的姿勢對體內經絡氣血的運行作用各不相同,盤腿姿勢是古人對人體與宇宙萬物認識加深的體現,成為修煉中首要一環。古人認為:「順為凡,逆為仙」,也就是說,只要形體上模仿先天的姿勢,其心理和身體也會產生類似先天環境的優良狀態。古人認為盤腿的姿勢就是人的先天姿勢,故《性命法訣》曰:「在母腹時,雙手掄耳,目並膝曲。。。」事實上,盤腿確實具有深奧的內涵,它產生的種種良性生理反應是任何姿勢所不能產生的。靜功練到一定的時候,出現跳躍,騰飛、漂浮等現象,則一定是在雙盤的姿勢下才有可能。
人在雙盤時,會陰穴處於鬆弛狀態,這對該部位的打開與發展有重要作用。密宗的氣脈理論認為,此輪為所有輪之力量與精神的供應處。印度古瑜珈認為:有靈蛇(又稱拙火,靈力,靈熱,靈能,軍荼利),以三蜷半之形頭向下垂落,在此中睡眠。身密修氣脈之法,主要是喚醒在海底輪沉睡的拙火,逐輪上升,最後到達頂輪,與明點結合,入三摩地,流下甘露滋潤全身,得大安樂境,籍以治病、強身、延年,由定生慧得通產生人體超功能。
然而,雙盤之苦之難,是修道者步入上乘境界的一大障礙,是自古以來修道著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的一個重要原因。雙盤之苦之難的滋味,《大成捷要》上形容說鐵打的漢子都難忍,比所有的苦都苦,疼得死去活來。古往今來,修雙盤順利的要二至三年才可成功,且要具有堅強的毅力。《念力氣功棗特異氣功修持法〈的作者劉正先生在練功中悟出重要禪機之一,即:「高深功夫出自打坐」,「要想出高深功夫,必須採取雙盤」,「打坐兩小時以上」,而且他在該書的導論中談體會說:「開始兩星期內,幾乎到了不能堅持的狀態,而且兩腳發麻,腳心失去知覺,左腳涼,右腳熱,皮膚發紫等。每次打坐覺得疼痛難忍,經常淚水奪眶而出」,由以上種種可知古今有志成功者過雙盤關付出的汗水與吃盡的苦頭。總之在密宗內,行者可雙腿盤起後直立以膝代步,還可雙盤後旋轉跳躍,藉以上兩種方法打通氣脈。不過修煉者不可盲目瞎練,應在有正確功法的指導下方可練習.
㈣ 求金剛跏趺坐,亦結跏趺坐,雙盤跏趺坐的方法!最好有視頻或圖片的詳細教程。
跏趺是佛教的叫法,雙盤是一般的說法,瑜伽叫蓮花座。雙盤有金剛坐,如意坐。左腳在內叫金剛坐,反之叫如意坐。開始練要從單盤練,累了換腳,時間就了自然就可以了。胖子小腿短的人比較難練。注意練後要溜達,佛教叫經行,快走叫跑香。
㈤ 道教的雙盤腿怎麼盤 最好有視頻/圖片 謝謝!
雙盤,又稱雙跏趺坐,是修行者的標准坐姿,無論佛弟子還是外道都非常重視。氣功家認為雙盤使身體更穩固,便於長時間靜坐;禪修者認為雙盤使心定,並能引導氣的上行下行;武術家認為對內功修煉很重要;醫家認為舒展經絡,可百病不生。而佛教密宗則認為可以使氣入中脈,迅速入定。所謂「欲降服其心,必先降服其腿」。一位已經雙盤三年的師兄說,自雙盤以後,心更定,身體更好。
有醫家總結雙盤:
1.雙盤人人可練,即使60歲開始練起,也可在一年左右練成。如果30多歲開始練,用不了一年。
2.雙盤練得不僅是筋骨,而是把經絡全部打開。
3.如果練成,並每天堅持雙盤坐20分鍾,可保70歲登山如小伙。日常基本百病不生。
4.雙盤練成後,打坐就不會再腰疼。腎氣充足,甚至想弓著腰坐都不可能,氣足的會把脊背頂的很直。
5.開始練幾天之後,就會持續的腿疼,然後會腰疼。不練的時候也一直疼。
6.具體的練法是上座之前做些開胯運動,然後試著雙盤,直到盤上,然後忍痛,直到時間越來越長。
7.練雙盤,能迅速促進胃腸蠕動。即使飯後立即開練,20分鍾後胃就全部排空了。
8.雙盤不僅打開腿部經絡血脈,而且會打開胯關節。
9.雙盤的姿勢其實腳踝壓住了大腿內側的大動脈,為了打通動脈,心臟會加大力量泵血,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脈。
10.在打通腿部血脈前,由於雙腿動脈不過血,因此全身血液都集中在上半身,而此時心臟又在加大供血力量,因此,五臟六腑會得到大量的供血,迅速改善臟腑機能,並促進大腦供血。
雙跏趺坐,俗稱雙盤──先將左腳掌置於右大腿上,後再將右腳掌置於左大腿上,這種雙盤的坐姿,又稱「吉祥坐」。假如先將右腳掌置於左大腿上,後再將左腳掌置於右大腿上,也就是反方向,則名為「降魔坐」,或稱「金剛坐」。功能不同,所以名稱有異。
在雙跏趺坐的時候,又發願了,當願眾生,善根堅固:你雙跏趺坐,這要有堅固心;雙跏趺坐又叫金剛坐,金剛坐也就是堅固的意思。那麼我願意一切眾生,善根都種得堅固,不退轉。得不動地:不動地,也就是不改變修行的這種思想,你能繼續發菩提心,練習跏趺坐,不要搖動,不要被痛或是什麼境界來搖動。
採用下面幾個方法刻苦訓練,一般人均可在幾個月內達到雙跏趺:
a.在看書、看電視、休息時盡可能盤腿而坐;
b.多練習跨鶴坐(臀壓在雙腳上而跪)。在跨鶴坐的基礎上做如下練習:保持臀壓住雙腳,上身向後倒平(一開始可用被子墊成斜面,逐漸放平),盡量維持時間。
c.雙腿並攏伸直,脊椎從頸椎、胸椎至腰椎逐節前彎,雙手摸地,再用手抓腳後跟腱,漸至頭面貼腿。如此反復多次。
d.作正弓箭步,放鬆下沉。腳不挪位,身轉180度換方向再放鬆下沉。反復交換下沉若干次,步子自然逐漸變大。至最大限度時,後一隻腳後跟拔起,腳尖著地,再盡力下沉,反復若干次,收勢。
e.雙腳尖分左右成一直線(重心不穩者,可稍留一角度,還不穩者,可扶樹等),開步過肩寬,雙膝盡力外擺,放鬆慢慢下沉,多次練習。待腿力增強,步子逐漸加大。
f.雙腳踝關節向外突出,用腳掌外沿著力。剛開始練習,應循序漸進並作好防護,以免韌帶拉傷。待踝關節部的力量增強,可練習走路。常作此練習,踝關節不易被扭傷。
作上述練習一段時間後,腿、跨、膝、踝的韌帶拉伸,彈性增強,跨膝踝關節活動范圍增大,雙跏趺自然便成。
推薦方法一:直接練習雙盤的簡單方法:
1 雙腿伸直坐在床上,手按住膝蓋,雙腳尖最大限度畫圓,以達到活動踝關節的目的。
2 把右腳收回放在左大腿上,左手搬右腳上抬,右手下按右膝蓋。活動十幾次,換左腳活動。
3 把右腳收回放在左大腿上,左手搬右腳,右手扶右膝蓋做順逆時針畫圓。以達到開胯的目的。換左腳活動。
4 以上3法練一段時間後即可以試著作雙盤了,先躺在床上試著把腿盤上,躺著能盤上坐著就能盤上,只要盤上一次就成功了。
推薦方法二:半小時內練成雙盤的方法(雙盤速成體操)
轉載自網上, 原作者不詳
據說很多人短期成就了雙盤,甚至一遍就成,我沒有試驗不過我受啟發發明了自己的壓韌帶成就雙盤法練成的雙盤以前很難盤起來我用自己的壓韌帶法馬上就能盤起來只有一節不過可能只適合我的。突然想起這么個東西 拿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
雙盤速成體操
預備式:
請大家站好,雙腳分開,與肩等寬,雙目垂簾,呼吸自然。雙膝微曲,含胸拔背。肩放鬆,腋微空,兩臂自然下垂,提肛收腹。舒展兩眉頭上方,由心靈深處生起的喜悅一直浸潤到整個面部。
全身開始做上下有規律的震顫(2分鍾)。
恢復自然松靜站立狀。
第一節:
雙腳與肩等寬站立,全身放鬆,呼吸自然,提肚收腹,雙手胸前合十,兩膝微曲,以尾閭為中心,逆時針左右劃圓36圈。再順時針左右劃圓36圈。
第二節:
雙腳與肩等寬站立,全身放鬆,兩手拇指朝前,虎口卡在腰間,兩手掌壓在兩腎部位,以胯帶身,擺腿叩膝108次。
第三節:
雙腳並攏站立,全身放鬆,呼吸自然,腰微曲,曲膝,兩手掌扣兩膝。先越時針轉膝21次,再順時針轉膝21次。
第四節:
雙腳並攏站立,全身放鬆,呼吸自然,雙手輕扣膝,蹲起21次。下蹲時盡量使大腿與小腿肌肉相觸。
第五節:
雙腿前後大開步,左手扶左膝,右手扶左膝內側,盡量前傾往下叩壓膝9次。換右腿以同樣方法叩壓膝9次。再交替換腿重做一遍。
第六節:
腳尖向兩側左右大開步,雙手扶雙膝,左右交替叩壓膝36次。
第七節:
雙足並攏,全身放鬆,呼吸自然,兩手在兩側自然下垂,腳尖觸地提踵21次,腳下落時踵部觸地。
第八節:
兩腿向前平伸坐於地下,雙手交叉,雙手小指接近踵部,扳住左腳,順右腿盡量扳向身體,一扳一松為一次,做21次。再換腳依同法做21次。
第九節:
兩腿平伸坐於地下,先將左小腿扳放在右大腿靠小腹處,雙手扶膝,中速向下振顫108次。然後依同法換腿中速振顫108次。
第十節:
足心相對,雙手捧握雙足尖,踵部盡量向陰部靠攏,小腿與大腿接近呈平行狀,身體向前起壓21次。
第十一節:
兩膝向左右曲,兩足心相對,踵部盡量向身體靠攏,雙手壓在兩膝上,中速向下振顫360次。
第十二節:
兩腿平伸而坐,把左小腿扳壓在右腿膝上部略靠大腿側,左手握住腳脖處,右手拇指和其餘四指分別握住腳指底部和背部,先逆時針轉搖踝部21圈。逆時針以握外側為主,順時針時以握內側為主。再順時針轉搖踝部21圈。
然後換腳依同法先逆後順轉搖踝部各21圈。
第十三節:
一手抓握前足,一手握腳脖,把一側腿盤放在另側大腿靠腹處。雙盤即成。
第十四節:
坐完後 雙手把盤放的腿輕輕拿下,兩腿平伸,腳跟相觸,兩手掌扶膝快速按摩108次。然後,一腿平伸,另一腿放在平伸著的大腿上面,用疊放腿側的手扶住膝蓋,另一隻手以空心掌的勞官穴對腳心的湧泉穴用力拍打108次,然後以同法換腿拍打108次。站起。雙腳並攏站立,腰微曲,曲膝,兩手掌扣兩膝,先逆時針轉膝21次,再順時針轉膝21次。然後,雙腳與肩等寬站立,兩手拇指朝前,虎口卡在腰間,兩手掌壓在兩腎部位,以胯帶身,擺腳叩膝108次。拍全身。
㈥ 雙盤坐圖片
第一步
方法:先單盤,這時候上面的腿會翹的很高。然後用雙手壓這條腿的膝蓋,慢慢向下壓,直到壓到貼住下面的腿。這就是第一步要達到的標准。
第二步
方法:將下面的腳向前移動,使得上面腿的膝蓋可以壓到坐墊上,並與下面腳的腳跟貼平。下面腳向前移動的不要太多,以上腿的膝蓋壓到坐墊時正好貼住下腳的腳跟為准。
第三步
方法:用一塊瑜伽磚,或者幾本書,把下面向前移的腳墊高,高度要基本超過膝蓋的寬度。使上腿壓到坐墊的時候,下面的腳實際上比膝蓋高一點(或接近)。如果能在腳墊高的時候把上腿的膝蓋壓到坐墊上,那麼把腳向內一抬,就已經可以雙盤盤上了。不過由於這時候盤上也堅持不了多久,所以沒必要急於盤上,仍是循序漸進為好。
㈦ 雙盤打坐的標准姿勢
雙盤打坐的標准姿勢:
坐的姿式,要端正自然。下額內斂,廷胸收腹,肩與胯上下垂直一線。
雙腿最好結跏趺坐,如果不能雙盤,更不要免強,避免腿痛不利於久坐。
但散盤容易使身體後仰,失去重心,所以,散盤時要用一個薄一點的枕頭墊在臀下,有利於身體平衡。
在冬天,打坐時,一定要把膝關節用毛毯之類的包住,因為雙膝向內彎曲時,膝蓋骨外則下邊的穴道(用手摸凹陷部位)是開放的,容易進入涼氣引起風濕。
另外,特別要提醒的是,用雙盤打坐的,坐禪結束後要雙腿前伸,兩手按摩腳心,促進腳底血液遁環。站起後兩腿輪換側仆壓壓腿或下下腰。因為雙盤容易導致腿部肌肉萎縮,腿骨變形成O型腿,走路飄浮無力,所以如果常期堅持坐打坐的人,按摩和側壓腿非常必要。
㈧ 雙盤打坐正確方法
雙盤打坐正確方法:
1、先活動身體,身體打圈,順搖圈,逆搖圈。活動頸部與腰部。
㈨ 如何一步一步地練習瑜伽中的蓮花坐(雙盤坐、跏趺坐)
一、雙盤練習概述
雙盤在佛教中稱作跏趺坐,在瑜伽中稱作全蓮花坐。單盤在佛教中稱作半跏趺坐,瑜伽中稱作半蓮花坐。
雙盤可以根據左腿在上的雙盤或者右腿在上的雙盤分為兩種,通常都是以右腿在上的雙盤進行靜坐練習。
是否能夠雙盤坐,取決於踝關節、膝關節、胯關節的柔韌度。可以通過三式兩招的練習來增加這三個關節的柔韌度,拉長韌帶,從而實現雙盤。
二、三式兩招練成雙盤
三式分別是瑜伽中的:雷電坐(打開踝關節),束角式(打開膝關節和胯關節),單盤坐(綜合增強三個
關節的柔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