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門口可以種帶刺的山桔盆景樹嗎
(一)、選育樁階段的管理
山桔的最佳採挖時間是立春後、清明前,山桔怕寒冷,立春前種植要用薄膜袋保溫,清明後氣溫逐漸升高,不利成活。山桔、九里香同屬芸香科,九里香根頭不能長時間浸水,但山桔可以用生根劑浸泡24小時而無礙,反而發根迅速,萌芽整齊。
山桔有在枝頂部萌芽的習性,所以截樁時一般都基本一次性截取到位,如果預留的芽眼桿太長,反而在所需部位不萌芽。山桔的根屬厚皮性,即使中部折裂,也能重萌新根,並能在折裂部位萌出新芽,長成新枝。山桔生長速度適中,較難培育粗枝托,所以選樁時要盡量選有伴嫁托的樹樁,而且伴嫁托的截面要小。
山桔老樁大多是是野生樁,成活能力一般,一些獨根、大根、少側根的樁成活較難。一些側根發達,須根多的樹樁,成活率高。截根要一次性截到位。育樁以粗河沙為好,山桔萌芽後要在半陰的環境下才能生長良好,如果萌芽後受陽光暴曬,則會葉色失綠,生長停滯。一些育樁一年尚不死不活的樹樁多是曬壞的原因,可將這類俗稱「坐盆」的樹樁重新用新土種植,一般都能奇跡般成活。當新萌發芽的基部逐漸變成白色,葉色墨綠、厚、有光澤,則證明樹樁已萌新根,此後可逐步加強光照,增施薄肥,待長勢穩定後,即可進行常規管理。
(四)成型後的養護
經過六年的培育,一般樹樁新培枝都可達8節,作品基本成型。成型後的作品要逐步完善,管理方法與九里香相同。室內放置一般淋一次透水後移入室內,20天不用淋水,即使表面泥土全白也在所不惜,20天後視泥土干濕情況淋一次透水。這樣管理,即使在室內擺放45天至60天,山桔生長速度只會緩慢,但卻不會落葉、死亡。
山桔的葉子可在樹樁上保留3年之久,所以要保護好,不要亂摘。成型後的作品要短剪。隨著時間的推移,幼枝的增多,作品會越來越蒼勁,樹相越來越豐滿,進入最佳觀賞期。
2. 家庭自己做月餅的方法是什麼呢
一、雙黃豆沙月餅 皮料配方:低筋粉100%、轉化糖漿85%、花生油25%、梘水2%。 餡料:每個月餅用餡料150克,其中兩個蛋黃約25克,豆沙餡125克。 製作方法:稱取35克—40克麵皮,將其壓扁,包入豆沙和鹹蛋黃,裝模成形。刷清水進爐,用210℃爐溫烤至餅皮呈金黃色取出,刷蛋液二次再進爐,烤至熟透。 二、蘇式鳳梨月餅 皮料配方:(1)水皮部分,低筋粉20%、高筋粉80%、糖粉20%、豬油40%、水35%。(2)油酥部分,低筋粉100%、豬油50%。 餡料:用市售鳳梨餡即可。 製作方法:用摺疊完成的餅皮包入85克鳳梨餡,包成扁圓形,刷蛋液兩次,入爐烘烤至熟透。 三、人參蛋黃月餅 餡料配方:鮮人參20克、燒酒5克、瓜子仁100克、核桃仁100克、南杏仁37克、欖仁100克、糖山桔37克、玫瑰肉63克、糖冰肉50克。 餅餡製法:先將桃仁、山桔、糖瓜切碎,鮮人參切薄片。再將瓜仁、麻仁、南杏、欖仁、糖肉以及切過的鮮人參、山桔、桃仁、糖肉放在案板上拌勻開窩,放進麻醬、生油、玫瑰糖,灑上燒酒,加入三分之二清水,視其受水量,加入其餘清水拌勻,最後加入潮州粉,再拌三次,靜置三十分鍾,便成人參蛋黃餡。 造型製法:把拌好的人參蛋黃餡和漿皮分別稱量,各分成100粒,把皮壓扁,包上餡料和鹹蛋黃,放進木模內,用手壓平壓實,使餅形四角分明,再把餅模拿到案板邊,輕力將餅拍出,放在烤盤內,輕力均勻掃蛋液兩次,入爐以200℃爐溫烘熟即可
3. 下山山桔如何栽培請告知謝謝!!!!
山桔 Fortunella hindsii
有刺灌木,枝嫩時起棱。葉位單葉復葉,長4-9厘米,通常長4-6厘米,有光澤,葉柄幾無翅。單花腋生,少為2-3花集生;萼片5;花瓣5,雄蕊20。果球形或扁球形。
原產我國南部。果皮含有芳香油,可食用及作調香原料。
(一)、選育樁階段的管理
山桔的最佳採挖時間是立春後、清明前,山桔怕寒冷,立春前種植要用薄膜袋保溫,清明後氣溫逐漸升高,不利成活。山桔、九里香同屬芸香科,九里香根頭不能長時間浸水,但山桔可以用生根劑浸泡24小時而無礙,反而發根迅速,萌芽整齊。
山桔有在枝頂部萌芽的習性,所以截樁時一般都基本一次性截取到位,如果預留的芽眼桿太長,反而在所需部位不萌芽。山桔的根屬厚皮性,即使中部折裂,也能重萌新根,並能在折裂部位萌出新芽,長成新枝。
山桔生長速度適中,較難培育粗枝托,所以選樁時要盡量選有伴嫁托的樹樁,而且伴嫁托的截面要小。
山桔全部是野生樁,成活能力一般,一些獨根、大根、少側根的樁成活較難。一些側根發達,須根多的樹樁,成活率高。截根要一次性截到位。育樁以粗河沙為好,山桔萌芽後要在半陰的環境下才能生長良好,如果萌芽後受陽光暴曬,則會葉色失綠,生長停滯。一些育樁一年尚不死不活的樹樁多是曬壞的原因,可將這類俗稱「坐盆」的樹樁重新用新土種植,一般都能奇跡般成活。當新萌發芽的基部逐漸變成白色,葉色墨綠、厚、有光澤,則證明樹樁已萌新根,此後可逐步加強光照,增施薄肥,待長勢穩定後,即可進行常規管理。
(二)、蓄枝培育階段的管理
樹樁成活後,中秋前後可進行疏枝定托。逐步加大肥水比例,一任所留枝托瘋長,大雪後停肥。山桔八月尚可萌新芽,休眠期不明顯。第二年一般不改植換土,立春後即薄施萌芽肥,以後隨著氣溫的回升,可進行打肥大水的管理。由於育樁時用的是河沙,所以成活後要特別加強肥水的管理,盆面可施腐熟的農家肥,再增加腐熟的固型餅肥。水肥7天一次,這樣的肥培育管理新枝生長迅速,增粗明顯,一般二年時間可培育到1.5cm粗左右。山桔開花結果,要將青果摘除,不讓空耗養分。
野生桔移植新盆後,生長較難恢復,一般三年左右才進行第一次改植換土。如果在三年內能培育到第一、第二節,則今後枝條的長粗要容易的多。
(三)、成型階段的管理
第四年立春後進行改植換土,把樹種起出、重剪,修剪大部分的新根,改植在觀賞盆內,用盆宜淺,並稍小一點為好。可用篩選過的塘泥70%,沙30%的比例進行種植,一個月後選留壯芽,進行適當的造型。以後回復到上一生長周期的管理。山桔每年宜在立春後重剪一次,為了增加橫角枝的密度,可在第二年重剪新萌芽後進行摘頂,按需要一次摘芽到位,半月後在摘口部位重萌二次芽,這樣一年也就取得了二節的速度。
(四)成型後的養護
經過六年的培育,一般樹樁新培枝都可達8節,作品基本成型。成型後的作品要逐步完善,管理方法與九里香相同。室內放置∶一般淋一次透水後移入室內,20天不用淋水,即使表面泥土全白也在所不惜,20天後視泥土干濕情況淋一次透水。這樣管理,即使在室內擺放45天至60天,山桔生長速度只會緩慢,但卻不會落葉、死亡。山桔的葉子可在樹樁上保留3年之久,所以要保護好,不要亂摘。成型後的作品要短剪。隨著時間的推移,幼枝的增多,作品會越來越蒼勁,樹相越來越豐滿,進入最佳觀賞期。
(五)樹勢的平衡方法
樹勢的平衡方法就是正確掌握枝、葉的採光面積的方法,是枝條造型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掌握樹勢的平衡方法,就能隨心所欲。把握主動權,使作品在預定的時間內成型。
盆景的成型時間,在截樁後制定培育方案時就應做到心中有數,最忌盲目、任其生長,不加予合理的、主觀的、有目的的制約。最後變得雜亂無章,改變了既定的造型方案,推遲了作品的成型時間。
樹勢的平衡方法∶①生長期制強枝,扶旺弱枝。即是通過調節葉面的採光量來達到目的。具體方法是把強旺的枝條在未統一重剪前適當剪棄枝條的一半,但不剪到預定的芽位。減少枝葉的採光面積,讓弱枝補回棄枝的空間位置。逐漸強旺起來。②在脫衣換錦(摘葉後長出新芽)的前一星期進行施肥,隔天先剔除弱枝的枝、葉,待弱枝的新芽萌動時剔除強勢枝的枝葉,使弱枝得以搶先時間生長,逐步強旺起來,這是笨鳥先飛的方法。
4. 你知道山桔盆栽怎麼養護嗎
1、花盆選擇;
一般的盆栽果樹的花盆,以圓形為佳,因為圓形的花盆有利於根系向四周均勻舒展,同時,容器需滲水、透氣性良好,以保證根系生長對氧氣的需求,且防容器積水造成爛根。
在各種質地容器中,素燒盆最適宜栽種果樹。採用其它質地容器時,為了克服透氣性差的缺點,可在盆底鋪墊5厘米厚的粗沙,並沿內壁墊一層新瓦,然後填土栽樹。
2、土壤基質;
適宜桔子樹生長的盆土一般為微酸性(PH值在4.5—7.5),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或沙土。調制時,以熟化的田園土4份、河沙2份、草木灰1份,充分混合均勻,碾細過篩。培養土在使用前應進行消毒處理,如蒸煮消毒、烘烤消毒或葯物(灑入1.5%福爾馬林)消毒。
3、光照控制;
桔子樹為喜光溫果樹,必須將盆樹置於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場所,以促進植株生長點伸長、形成優質花芽,提高坐果率。桔子樹耐寒性差,必須放進塑料大棚越冬;夏季,當氣溫達35℃以上時,於上午9時至下午4時加蓋遮陽網並噴水降溫,否則易造成幼果脫落。
4、肥水管理;
1)澆水。不同果樹對水的pH值要求不同,桔子樹一般以4.5~7為宜,可用硫酸亞鐵進行矯正。水溫與土溫差應不超過5℃。生長季節澆水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4時後進行。夏季晴天每天澆1次水,若土壤偏干,當天再補澆1次水;春秋季每天澆1次水,早春、晚秋視盆土墒情每2~5天澆1次水;冬季控制澆水。
2)施肥。要因樹、因天、因土薄肥勤施。耐肥性強、生長量大、結果多的樹種要多施肥,反之則少施肥;休眠期不施肥;盆土含肥量低或長時間倒盆的要多施肥,盆土含肥量高的要少施肥
盆景,中國優秀傳統藝術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為基本材料在盆內表現自然景觀的藝術品。
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創作和園藝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優美景色,達到縮地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同時以景抒懷,表現深遠的意境,猶如立體的美麗的縮小版的山水風景區。
盆景源於中國,盆景一般有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盆景是由景、盆、幾(架)三個要素組成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統一整體。人們把盆景譽為"立體的畫"和"無聲的詩"。
5. 求蟠龍山桔的種植方法。
蟠龍山桔僅分布在崖山一帶較少范圍的山野之中,數量本來不多,不但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而且還有葯用價值。挖了蟠龍山桔,最好在3、4月間移植,用花盤種植在房子附近的空地上,每天殺蚜蟲,觀察其生長狀況,不要急於上盤栽種,要把它栽種在大田裡,等過一年後,生新根、發新芽、長新枝後,才把它栽種到花盤上,成活率較高。
6. 金豆桔樹樁養植方法
1、時間:山桔下山樁挖掘最好季節是3到5月,清明前後最佳,下山後最好不洗根,就是把根噴濕用遮光的包袋封好進行運輸最好。
2、角度:種之前殺根,根口用利刀45度環切,增大根皮切口面積盡量使根口的根皮光滑,桿的截口用自粘錫紙封口。
3、泥盆:最好用大點的透氣泥盆或者下地圍磚高培,介質用過篩的淡水粗沙粒最理想,用15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作為定根水,樹身包棉布或者水苔保濕,三天後再淋一次根太陽生根水,平時多向樹身噴水,盡量少淋水。
4、陽光:陽光照射問題,盡量避免正午太陽光,最好早上能照三個小時,下午也是兩三小時,不能夠全陰,否則容易爛根。
5、澆水:當樁開始發芽,加強每天的噴水次數,直到葉子變硬,芽點不再長,如果是水芽的葉子出現了脫水現象,停止生長時,應及時修剪舍棄大部分芽點,保留的芽點剪短剩下三到四張葉子的位置,以免出現更大的養份和水的流失。
(6)山桔的根盤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1、 山桔的最佳採挖時間是清明前後,山桔怕寒冷,山桔、九里香同屬芸香科,九里香根頭不能長時間浸水,但山桔可以用生根劑浸泡24小時而無礙,反而發根迅速,萌芽整齊。
2、山桔有在枝頂部萌芽的習性,所以截樁時一般都基本一次性截取到位,如果預留的芽眼桿太長,反而在所需部位不萌芽。山桔的根屬厚皮性,即使中部折裂,也能重萌新根,並能在折裂部位萌出新芽,長成新枝。
3、 山桔生長速度適中,較難培育粗枝托,所以選樁時要盡量選有伴嫁托的樹樁,而且伴嫁托的截面要小。
4、 山桔全部是野生樁,成活能力一般,一些獨根、大根、少側根的樁成活較難。一些側根發達,須根多的樹樁,成活率高。截根要一次性截到位。育樁以粗河沙為好,山桔萌芽後要在半陰的環境下才能生長良好,如果萌芽後受陽光暴曬,則會葉色失綠,生長停滯。
參考資料
網路-樹樁盆景-金豆桔
7. 什麼是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是指在骨關節或脊椎所形成的骨性贅生物,俗稱“骨刺”,是老人的常見多發病,多發於活動度最大、負重最多的頸椎、腰椎、骶椎、膝關節、足跟等部位。
骨質增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關節軟骨彈性會減弱,軟骨膠原纖維顯露,關節中部活動時極易磨損,其外同軟骨面便代謝性增殖肥厚,最後骨化,形成骨刺。職業性持久用力、長期被迫體位不良、慢性或機械性刺激、跌打損傷等是重要的發病誘因。關於本症的命名,國內外向不統一。
骨質增生
國外主要命名為骨關節病、骨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骨性關節炎;我國醫學對本病主要的命名有骨關節病、椎間盤退變、增生性關節炎、骨關節退行性疾病等;
祖國傳統醫學則認為本病屬於痹症的范圍。本症不論命名怎樣,其實質均是關節軟骨發生退變。繼發以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質以增殖性形式出現的一種關節病變。一旦增生骨刻刺激鄰近組織和壓迫神經根時,就會出現局部或放射性疼痛。主要表現為上肢麻痹、肩背疼痛、頸項僵硬、頭暈、胸悶不適、心悸心慌、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痛、怕冷、膝關節腫痛、上下樓梯困難、不能下蹲等一系列病理變化。如有症狀而不及時治療,就會使病情加重,增加治療難度。
骨質增生的自我診斷
骨質增生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60歲以上的人發病率最高。
診斷是不是骨質增生病,一般去醫院拍一張X光片即可(不必用CT片)。在未拍片之前如何進行自我診斷,可從個人的感覺判斷。骨質增生大多數發生在頸椎、腰椎、膝關節和足後跟處,其他部位亦可發生,但比較少見。發生在頸椎的增生症狀大多表現在頭部和上肢,頸椎本部位沒有明顯症狀,而上肢症狀明顯。一般增生在某一側(不是左就是右),可出現一側從肩關節到上臂、下臂連同手指的肌肉在內的一條線的痛、脹,麻感。當右邊手臂有此症狀時,如果頭部向右邊傾斜則此時症狀會加重。肌肉內的症狀與天氣變化無關,只與活動有關,當增生部位在腰部時,其症狀並不一定在腰部,而是從臀部坐骨神經起,沿坐骨神經向下反射到腳後跟處,以小腿肌肉內症狀尤為嚴重。這就說明症狀是骨質增生壓邊神經而引起的,基本上可以確診。
如果出現在局部某個點,尤其僅在關節處,則不應視為增生(膝關節增生除外),先應做風濕病的化驗為好。其他肌肉部位出現的痛與骨質增生引起的痛感覺是不同的。其他的痛可能同時出現紅腫和發熱症狀,而骨質增生的痛不產生任何別的症狀,只是微痛、麻脹等,時重時輕,病程長,多年不愈,越來越重。診斷骨質增生還應排除椎間盤脫出的情況,因為脫出與增生的症時手術後,骨刺會重新生長,甚至原狀復發。因此,跟骨骨刺不是足跟痛的需見原因。足跟痛常見的病因實際上是足脂肪炎或萎縮、新筋膜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壓症等,骨質增生非手術不能根除。
跟骨骨刺
許多骨質增生患者經常向醫生詢問通過用葯是否能把骨質增生消除,平常多活動是否能把骨質增生“磨平”,認為骨質增生消失掉,才是得以根治。患者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想使已長出的骨刺不以手術而消失是不可能的,骨質增生也不會因多活動而被磨平。骨質增生雖然不能消失,但並不意味著它是不治之症。
骨質增生之所以會發生關節腫痛,是由於關節組織及骨質增生的周圍組織出現無菌性炎症。因此只要治療得當,無菌性炎症是會完全控制住的,炎症一旦消失、即使關節內仍有骨質增生存在,關節腫痛也會完全被控制。因此患有骨質增生的患者大可不必為設讓骨刻消失而東奔西跑。更不必為骨刺無法消失而垂頭喪氣,應信心十足地接受治療,使關節內及關節周圓的無菌性炎症盡快治癒,
中醫治療骨質增生
一、中葯內服
獨活寄生湯加減,方用獨活15g、桑寄生15g、防風]0g、細辛3g、川牛膝10g、桂枝10g、杜仲10g、當歸15g、赤勺10g、威靈仙15g、五加皮15g、仲筋草15g
水煎服,每日一劑,10劑一療程。
二、按摩療法
1)患者俯卧位,醫者於患者身側,用雙手掌或掌根在腰骶部脊柱兩側自上而下反復推壓揉按3~5避
2)醫者兩拇指點按腎俞、命門、氣海俞、關元俞,伴有腿痛時,點按環跳、委中、承山、陽陵泉
3)患者兩手緊握床頭,醫者雙手後拿患者小腿遠端牽引2~3min,然後用力上、下抖動5~10次
4)患者側卧,醫者站於前方用斜扳法活動腰椎,左右各1次。以上手法每周3次,10次一療程.
三、拔罐療法
穴取委中、腎俞、腰部阿是穴,每次拔罐15~20min,每日一次,10次一療程。
四、葯包熱敷法
方用透骨草12g、五加皮15g、五味子15g、山桔15g、當歸12g、紅花10g、赤勺12g、生地12g、羌活10g
五、毫針針刺療法
穴取腎俞、委中、阿是穴,每次留針15min,中途針3次,每日針刺1次,10次一療程。
六、外貼法
川烏15g、草烏10g、細辛20g、杜仲10g、一枝蒿10g、乳香10g、沒葯10g、大黃10g、血竭10g、橙腦15g、冰片、老蒜12g、生薑10g,
經古法慕制而成,然後置於膏葯布,膏葯布皆為特意定製的純棉布,里外雙層,再放入煮熟放溫的稀麵糊中,趁熱濕和揉均,再搭於高處曬乾麵成。用此布攤成的不滲,不癢,有透氣之功,保障透氣性極好,同時又兼具不輸於狗皮葯右的滲葯透皮之力以生薑擦拭皮膚後,將葯直接貼於使用部位或壓痛點。貼可貼六天,五貼為一療程,最好以兩貼每三天交互換點一次,效果更好。
頸椎骨質增生的自我治療有以下幾種方法。
頸椎骨質增生
1.加強頸部鍛煉,經常做頸椎保健操,以活動頸椎,矯正不良姿勢。鍛煉最好在晨起和長期時間低頭工作後進行,動作要輕柔,前後左右都要活動到。
2.自我按梁頸椎兩側的斜方肌及兩肩,每日兩次,每次3~5分鍾。
3.每天用熱鹽炒熱後放入一個布口袋內烘烤頸部,促進頸部血被循環,減輕症狀,
4.睡覺時枕頭要合適,不要“高枕無憂”,在不影響睡眠習慣的情況下,盡量將枕頭放低,並將頸部墊起,使頸部保持自然狀態。
5.防止頸部受風著涼,消除頸部慢性勞損的誘因。
6.要早期診斷,妥善治療,防止由輕型演變為重型。
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自我治療患了膝關節骨質增生症後,除了用葯以外,應做下列膝關節鍛煉。
膝關節骨質增生
肯定而負責任地回答:骨質增生患者也需要運動,但這種運動必須“適量”,不能過於劇烈。從實踐上看,骨質增生患者中有很多人是沒有任何症狀的,這多與他們經常勞動、運動有關。經常運動和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能使骨變得粗壯,而且即使患有骨質休息來減少受累關節的機性刺激,這不僅有效防止症狀進一步加重,而且還能為炎症的消散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病情在恢復期間,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環境因素刺激,因這些不良的環境因素對關節、肌肉、神經等組織可誘發炎症的產生。如長期固定某一姿勢工作的患者,應注意在工間休息時變換一下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