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量化溫室氣體的計算結果以什麼單位為准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1
⑵ 如何進行碳排放量的計算
家用天然氣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天然氣使用度數乘以0.19。
家用自來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自來水使用度數乘以0.91。
出行時,如果開小轎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油耗數乘以2.7。
⑶ 碳排放怎麼算
碳排放是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詞作為代表。雖然並不準確,但作為讓民眾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簡單地將「碳排放」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
碳排放的計算,首先確定排放源,排放源的種類千差萬別,比如煤炭燃燒,石油燃燒,天然氣燃燒,還有人和動物的呼吸等等。
其次確定碳排放因子,碳排放因子是指某種耗能過程CO2 排放的系數.
比如發電過程,發1度電涉及到的能耗摺合的CO2量,就是發電過程的CO2 排放系數。
最後是用排放源的用量乘以該排放源的碳排放因子,就是碳排放量。
附:
計算方法直接用kwh*排放因子數值
純手動整理,謝謝!
⑷ 消耗能量(如電能)導致溫室氣體排放有一個計算公式是什麼
電能的比較簡單:就直接用用電量乘以所在區域國家電網公布的排放因子系數,具體參考《關於公布2010年中國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的公告》
能資源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通常計算公式為:排放源用量*燃燒值*排放系數*GWP值;
製冷劑類:排放源用量*排放系數*GWP值;
總之具體排放源不一樣他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
原則就是就是將排放源乘以各種轉化值最終轉化成溫室氣體排放量就對了。
⑸ 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怎樣計算
根據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的消耗乘以系數來計算。
⑹ 溫室氣體排放通量計算公式的問題。
濃度隨時間變化率,斜率公式計算。
⑺ 有懂的教一下,怎麼核算溫室氣體排放量
國際上已經發布相關核算標准,國內也出台了各行業核算標准。當然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運用計算工具來計算。盟浪碳和通可以一鍵計算碳排放量,並在線匹配對應的減排措施,核算減排量。不僅可幫助企業決策管理層進行節能降碳,更可以結合人行發布的碳減排支持工具和綠色企業認定標准,使企業獲得信貸利率優惠、減免處罰、專項補助等
⑻ 什麼是碳排放量如何計算
碳排放量是指在生產、運輸、使用及回收該產品時所產生的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而動態的碳排放量,則是指每單位貨品累積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同一產品的各個批次之間會有不同的動態碳排放量。
以下為碳排放量計算方法:
每家每戶在生活中都要排放「碳」,家庭用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耗電度數乘以0.785。也就是說,用100度電,等於排放了大約78.5千克二氧化碳。
家用天然氣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天然氣使用度數乘以0.19。
家用自來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自來水使用度數乘以0.91。
出行時,如果開小轎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油耗數乘以2.7。
拓展資料
根據專家統計:每節約1度(千瓦時)電,就相應節約了0.4千克標准煤,同時減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塵、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為此可推算出以下公式:
節約1度電=減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
節約1千克標准煤=減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
(說明:以上電的折標煤按等價值,即系數為1度電=0.4千克標准煤,而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標准煤。)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也能以自身的行為方式,為節能減排出一份力。以下是「碳足跡」的基本計算公式:
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電度數×0.785;
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數×2.3(基於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指南》[1]);
短途飛機旅行(200公里以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數×0.275;
中途飛機旅行(200公里到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0.105×(公里數-200);
長途飛機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數×0.139。
⑼ 碳排量的單位是什麼怎樣簡單計算碳排量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納說,在二氧化碳減排過程中,「普通民眾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如今這種力量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
減碳計算器: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地球變暖的「禍首」,卻也是受害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減少碳的排放量。然而我們每天都要呼吸、上網、用電、坐車,這些都能造成二氧化碳點的排放。如果減少碳的排放量會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要成為低碳一族,必須學會計算碳排放量
消耗100度電=78.5公斤碳排放量=1棵樹
消耗100公升汽油=270公斤碳排放量=3棵樹
......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仿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這是由一套精準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它反映「公眾日常消費——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補償」的環保鏈。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算引出了一個新詞——碳足跡。它標示者某個公司、家庭或個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種新的用來測量某個公司、家庭或個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環境影響的指標。碳耗用量越高,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跡」就大,反之「碳足跡」就小。
為了維持生態平衡,產生的「碳足跡」需要進行碳補償,這就是現在常說的「碳中和」
我們每天消耗的碳足跡:
家裡電冰箱每個人0.65KG
燙衣服0.02KG
洗熱水澡0.42KG
搭電梯上下一層樓0.218KG
開冷氣機一小時0.621KG
看電視一小時0.096KG
聽收音機一小時0.006KG
聽音響一小時0.034KG
開節能燈一小時0.011KG
開鎢絲燈泡一小時0.041KG
開電扇一小時0.045KG
用筆記本電腦一小時0.013KG
開車一公里0.22KG
騎機車一公里0.055KG
每用一噸水0.194KG
每用一立方米天然氣2.1KG
搭高速列車一公里0.05KG
搭公交車一公里0.08KG
適用一公斤木炭3.7KG
外食一個便當0.48KG
丟一公斤垃圾2.06KG
吃一公斤牛肉36.4KG
買一件T恤4KG
碳補償:
種樹,通過植物光合作用來吸收二氧化碳製造氧氣是碳補償的唯一辦法,一棵樹生長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依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根據每天不同的耗電量、耗水量、汽油消耗量以及肉類食用量等來計算出碳足跡以及需要的相應的碳補償
或許每個人的數據不同,但平均算下來需要的碳補償所需每天的種樹量去世不低於50棵。可見我們按照目前能源的消耗程度,碳補償對於維持生態環境只是杯水車薪
我們正需要低碳生活這種以生活作息時盡量減少耗用能量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主的新綠色生活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