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雲計算都研究什麼
傳統模式下,企業建立一套IT系統不僅僅需要購買硬體等基礎設施,還有買軟體的許可證,需要專門的人員維護。當企業的規模擴大時還要繼續升級各種軟硬體設施以滿足需要。對於企業來說,計算機等硬體和軟體本身並非他們真正需要的,它們僅僅是完成工作、提供效率的工具而已。對個人來說,我們想正常使用電腦需要安裝許多軟體,而許多軟體是收費的,對不經常使用該軟體的用戶來說購買是非常不劃算的。可不可以有這樣的服務,能夠提供我們需要的所有軟體供我們租用?這樣我們只需要在用時付少量「租金」即可「租用」到這些軟體服務,為我們節省許多購買軟硬體的資金。
我們每天都要用電,但我們不是每家自備發電機,它由電廠集中提供;我們每天都要用自來水,但我們不是每家都有井,它由自來水廠集中提供。這種模式極大得節約了資源,方便了我們的生活。面對計算機給我們帶來的困擾,我們可不可以像使用水和電一樣使用計算機資源?這些想法最終導致了雲計算的產生。
雲計算的最終目標是將計算、服務和應用作為一種公共設施提供給公眾,使人們能夠像使用水、電、煤氣和電話那樣使用計算機資源。
雲計算模式即為電廠集中供電模式。在雲計算模式下,用戶的計算機會變的十分簡單,或許不大的內存、不需要硬碟和各種應用軟體,就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因為用戶的計算機除了通過瀏覽器給「雲」發送指令和接受數據外基本上什麼都不用做便可以使用雲服務提供商的計算資源、存儲空間和各種應用軟體。這就像連接「顯示器」 和「主機」的電線無限長,從而可以把顯示器放在使用者的面前,而主機放在遠到甚至計算機使用者本人也不知道的地方。雲計算把連接「顯示器」和「主機」的電線變成了網路,把「主機」變成雲服務提供商的伺服器集群。
在雲計算環境下,用戶的使用觀念也會發生徹底的變化:從「購買產品」到「購買服務」轉變,因為他們直接面對的將不再是復雜的硬體和軟體,而是最終的服務。用戶不需要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硬體設施,也不需要為機房支付設備供電、空調製冷、專人維護等等費用,並且不需要等待漫長的供貨周期、項目實施等冗長的時間,只需要把錢匯給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我們將會馬上得到需要的服務。我是從IT號外知道的。
❷ 誰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話給我介紹下什麼是雲計算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許多跨國信息技術行業的公司如IBM、Yahoo和Google等正在使用雲計算的概念兜售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雲計算這個名詞可能是借用了量子物理中的「電子雲」(Electron Cloud),強調說明計算的彌漫性、無所不在的分布性和社會性特徵。量子物理上有「電子雲(electron cloud)」,在原子核周圍運動的電子不是一個經驗世界的軌道例如像天體一樣的運行軌道,而是彌漫空間的、雲狀的存在,描述電子的運動不是牛頓經典力學而是一個概率分布的密度函數,用薛定諤波動方程來描述,特定的時間內粒子位於某個位置的概率有多大,這跟經典力學的提法完全不同。電子雲有以下特性,概然性、彌漫性、同時性等等,雲計算可能的確是來自電子雲的概念,前今年就有所謂「無所不在的計算」,IBM有一個無所不在的計算叫「Ubiquitous 「,MS(Bill)不久也跟著提出一個無所不在的計算「Pervade「,現在人們對無所不在的計算又有了新的認識,現在說是」Omnipresent 「。但是,雲計算的確不是純粹的商業炒作,的確會改變信息產業的格局,現在許多人已經用上了Google Doc和Google Apps,用上了許多遠程軟體應用如Office字處理而不是用自己本地機器上安裝這些應用軟體,以後誰還會花錢買Office軟體哪?還有許多企業應用如電子商務應用,例如要寫一個交易程序,Google的企業方案就包含了現成的模板,一個銷售人員根本沒學習過Netbeanr也能做出來。這種計算和產業動向是符合開源精神的,符合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趨勢。現在有這樣的說法,當今世界只有五台計算機,一台是Google的,一台是IBM的,一台是Yahoo的,一台是Amazon的,一台是微軟的,因為這五個公司率先在分布式處理的商業應用上捷足先登引領潮流。Sun公司很早就提出說「網路就是計算機」是有先見之明的。
有以下五個主要原因使得分布式計算必然會越來越普遍,逐漸發展成主流的計算模式而取代集中式的大型計算機:
1。現在分布式系統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具有比集中式系統更好的性能價格比。你不要花幾十萬美元就能獲得高效能計算。
2。多數應用本身就是分布式的。如工業企業應用,管理部門和現場不在同一個地方。
3。高可靠性。冗餘不僅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而且也是信息技術。現代分布式系統具有高度容錯機制,控制核反應堆主要採用分布式來實現高可靠性。
4。可擴展性。買一台性能更高的大型機,或者再買一台性能相同的大型機的費用都比添加幾台PC的費用高得多。
5。高度靈活性。能夠兼容不同硬體廠商的產品,兼容低配置機器和外設而獲得高性能計算。
粗略地計算,目前的個人計算機每個CPU晶元的處理能力是200MIPS,就是每秒種執行200M也就是兩億次指令,而最近Yahoo!公司報道他們已經實現了有一萬個節點(node)就是一萬台PC計算機連接的分布式系統,總的處理能力是 2,000,000MIPS,最快的晶元也達不到這個速度,因為在一定面積上設計的晶元的速度是存在一個極限的,不可逾越。而當前世界著名的超級計算機所謂的TOP500,達到每秒幾百萬億次指令執行,都是採用分布式設計的,世界第一的IBM BlueGene超級計算機採用了32部機架,每部機架部署有768個PowerPC440 CPU。順便說一句,這TOP500基本都是使用Linux操作系統的!現在社會和家庭擁有的個人計算機就是PC,只有30%的計算能力被利用,甚至更低,而其餘70%的實際上是被閑置的,這些閑置的計算機資源和計算能力只有通過分布式系統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一個國家的計算能力,而計算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國力和科學研究能力的指標,這一點現在還沒有被國人充分認識到。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計算能力現在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不亞於石油和其他戰略物資的重要性。雲計算就是把普通的伺服器或者個人計算機連接起來以獲得超級計算機也叫高性能和高可用性計算機的功能,但是成本更低。這在世界上也是個先進的項目。雲計算模式必定能大大提高我國科學計算機和商業計算能力,使得我國經濟競爭力大大提升。美國和歐洲有許多社會分布的分布式計算系統,他們動員和使用這些社會計算能力進行人類基因組學(Genomics)的研究、天文學問題研究、數學難題研究以及其他的科學問題研究。去年的一個研究報告估計我國個人計算機PC保有量接近兩億台。
按照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宗師Andrew S. Tanenbaum(AST)給分布式系統的的定義:「分布式系統是這樣的系統,它運行在不具有共享內存的多台機器上,但在用戶的眼裡卻像是一台計算機」。(引自《現代操作系統》,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它的目標是讓每個用戶感覺聯網的計算機是一個分時系統——就像使用個人計算機一樣 ——而不是一個由許多計算機聯合起來的集體,即使由五個節點組成的分布式系統也應該讓用戶感覺自己是在使用一台價值20萬美元的大型計算機,唯一不尋常的感覺是處理速度提高了許多,別的沒有什麼不同。例如,這里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機器A的用戶要使用安裝在機器B上用戶的目錄里的文件,A用戶要使用遠程登錄命令rlogin B登錄到機器B的目錄上,那麼這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分布式系統,因為用戶A意識到了另外一台機器的存在,分布式系統必須要做到,用戶A登錄到一個目錄上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是在本地機器上還是在遠程機器上的目錄上,對於用戶A來說機器B是透明的,這就是分布式系統設計時考慮的「透明性」要求。其他有關的問題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統的問題,目錄和文件訪問機制以及一致性問題,分布式系統進程的通信問題等等。目前的雲計算嚴格說還沒有到達真正的分布式計算的語義學水平。
❸ 電腦不用系統,不用電腦主機,只要有一個顯示器就可以上網
計算機集群網路互動式應用共享資源,數據存儲和運算都在互聯網上某個地方的主機進行 大家共用,所以就不用主機,用戶把一切工作都交給服務方「雲端」去處理,也就是說,計算將在網路上的某個「伺服器」中運行,用戶的計算機,只相當於顯示器和鍵盤。
電腦顯示器連接類似電視機頂盒大小的雲終端設備,通過網路與大型交換機相連,進行存儲和運算。
優勢,減少計算機硬體資源的浪費。但是這樣用戶的信息、數據、一切操作,都面臨新的被竊取威脅。
主機都不需要了 還要什麼CPU 內存。只需要滑鼠,鍵盤,顯示器,以及一個電視機頂盒大小的雲終端設備。
❹ 什麼是雲計算,如何實現,具體點
目前雲計算是新新事物,新新事物風險和機遇並存。
雲計算最有價值的理念之一是資源整合,物盡其用,之二是即服務的盈利模式.
以直白的方式來表達:
雲計算是整合資源以即方式提供服務,它主要在三個層面體現技術和服務。
一個是硬體基礎設施層面,讓硬體資源以即方式提供服務;
(客戶要硬體環境資源,登錄資源池自己定製、然後交錢、最後獲取資源,用多少付多少錢;
付費對象是:應用開發者,企業IT管理者,應用平台供應商等。);
一個是應用平台層面,讓應用平台以即方式提供服務;
(供應商提高軟體平台,平台可以開發、部署、管理、監控應用,提供開放的類APP商店;
付費對象是:應用開發者。)
一個是應用層面,讓應用以即方式提供服務;
(應用開放商,把應用部署在應用平台,用戶可以去使用這些應用,按即方式享受服務和付費;
付費對象是:終端消費者。)
即方式服務:
像水電一樣,從你開始使用到你結束使用進行度量,你登錄應用入口就可以直接使用應用,
甚至不用在你本地安裝應用,就像打開水龍頭就可以用水一樣,然後付費,它本質是一種推
的服務、盈利模式。
所以,雲計算要學習就多方多面。
不過,他們的根本基礎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網路、硬體、軟體等,
只是硬體或平台會比較側重虛擬機、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等方面的技術,
而應用會比較在意用戶體驗、大眾互聯方面,應用主要技術還是軟體開放技術,
特別可能會熱於android或ios或wm的WIFI移動應用的開發。
下一波的IT浪潮就是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生物技術。
目前雲計算是新新事物,教學資源緊張是正常的,新新事物風險和機遇並存。
請相信機遇的東西確實是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雲計算目前就像初期的計算機專業一樣,
等它成熟了,等你看到它的發展了,那時候你就落後,只能在前人後面撿煙頭。
好好把握學習這個專業的機會,目前雲計算處於發展初期,等你畢業剛好是大展拳腳的好時機!
相信選擇這個新新行業有風險,但機會總是給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
~~~~~~~~~~~~~~~~~~~~~~~~
來自:廣州溯源—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構建綠色未來
❺ 如何正確認識雲計算
雲計算是目前互聯網中十分熱門的詞彙,大多網友對此也是不知所雲,雲計算是由美國googole公司首先提出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認識是:我們的電腦只要一顯示器加根網線即可實現雲上網,也就說主機等部分全部由雲伺服器提供,想像下是不是很有創意,最近不少朋友問編輯雲計算是什麼意思?下面編輯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吧。也給大家重新充電,嘿嘿!
什麼是雲計算?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超級計算模式,在遠程的數據中心裡,成千上萬台電腦和伺服器連接成一片電腦雲。因此,雲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么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
精英們如何看待雲計算
那麼,it精英們如何看待雲計算?IBM的創立者托馬斯·沃森曾表示,全世界只需要5台電腦就足夠了。比爾·蓋茨則在一次演講中稱,個人用戶的內存只需640K足矣。李開復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錢庄。最早人們只是把錢放在枕頭底下,後來有了錢庄,很安全,不過兌現起來比較麻煩。現在發展到銀行可以到任何一個網點取錢,甚至通過ATM,或者國外的渠道。就像用電不需要家家裝備發電機,直接從電力公司購買一樣。雲計算就是這樣一種變革——由谷歌、IBM這樣的專業網路公司來搭建計算機存儲、運算中心,用戶通過一根網線藉助瀏覽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訪問,把「雲」做為資料存儲以及應用服務的中心。
廣義的雲計算和狹義的雲計算
狹義的雲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硬體、平台、軟體)。提供資源的網路被稱為「雲」。「雲」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並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廣義的雲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
(一)雲計算的原理: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
雲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伺服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與互聯網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這可是一種革命性的舉措,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台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雲計算的藍圖已經呼之欲出:在未來,只需要一台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路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從這個角度而言,最終用戶才是雲計算的真正擁有者。
雲計算的應用包含這樣的一種思想,把力量聯合起來,給其中的每一個成員使用。
(二)雲計算有哪些好處?
1、安全,雲計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用戶不用再擔心數據丟失、病毒入侵等麻煩。
2、方便,它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最低,使用起來很方便。
3、數據共享,它可以輕松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
4、無限可能,它為我們使用網路提供了幾乎無限多的可能。
(三)幾款主流的雲計算應用
1、微軟雲計算
目前來看微軟的雲計算發展最為迅速。微軟將推出的首批軟體即服務產品包括Dynamics CRM Online、Exchange Online、OfficeCommunications Online以及SharePointOnline。每種產品都具有多客戶共享版本,其主要服務對象是中小型企業。單客戶版本的授權費用在5,000美元以上。針對普通用戶,微軟的在線服務還包括Windows Live、Office Live和Xbox Live等。
2、IBM雲計算
IBM是最早進入中國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中文服務方面做得比較理想,對於中國的用戶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07年,IBM公司發布了藍雲(BlueCloud)計劃,這套產品將「通過分布式的全球化資源讓企業的數據中心能像互聯網一樣運行」。以後IBM的雲計算將可能包括它所有的業務和產品線。
3、亞馬遜雲計算
亞馬遜作為首批進軍雲計算新興市場的廠商之一,為嘗試進入該領域的企業開創了良好的開端。亞馬遜的雲名為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Services,下稱AWS),目前主要由4塊核心服務組成:簡單存儲服務(Simple StorageService,S3);彈性計算雲(Elastic Compute Cloud,EC2);簡單排列服務(Simple QueuingService)以及尚處於測試階段的SimpleDB。換句話說,亞馬遜現在提供的是可以通過網路訪問的存儲、計算機處理、信息排隊和資料庫管理系統接入式服務。
4、谷歌雲計算
圍繞網際網路搜索創建了一種超動力商業模式。如今,他們又以應用託管、企業搜索以及其他更多形式向企業開放了他們的「雲」。谷歌推出了谷歌應用軟體引擎(Google AppEngine,下稱GAE),這種服務讓開發人員可以編譯基於Python的應用程序,並可免費使用谷歌的基礎設施來進行託管(最高存儲空間達 500MB)。對於超過此上限的存儲空間,谷歌按「每CPU內核每小時」10至12美分及1GB空間15至18美分的標准進行收費。谷歌還公布了提供可由企業自定義的託管企業搜索服務計劃。
5、紅帽雲計算服務
紅帽是雲計算領域的後起之秀。紅帽提供的是類似於亞馬遜彈性雲技術的純軟體雲計算平台。它的雲計算基礎架構平台選用的是自己的操作系統和虛擬化技術,可以搭建在各種硬體工業標准伺服器(HP、IBM、DELL等等)和各種存儲(EMC、DELL、IBM、NetAPP等)與網路環境之中。表現為與硬體平台完全無關的特性,給客戶帶來靈活和可變的綜合硬體價格優勢。紅帽的雲計算平台可以實現各種功能伺服器實例。
(四)雲計算最有利於中小企業?
雲計算技術將使得中小企業的成本大大降低。如果說「雲」給大型企業的IT部門帶來了實惠,那麼對於中小型企業而言,它可算得上是上天的恩賜了。過去,小公司人力資源不足,IT預算吃緊,那種動輒數百萬美元的IT設備所帶來的生產力對它們而言真是如夢一般遙遠,而如今,「雲」為它們送來了大企業級的技術,並且先期成本極低,升級也很方便。這一新興趨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過,它還僅僅是一系列變革的起步階段而已。雲計算不但抹平了企業規模所導致的優劣差距,而且極有可能讓優劣之勢易主。簡單地說,當今世上最強大最具革新意義的技術已不再為大型企業所獨有。「雲」讓每個普通人都能以極低的成本接觸到頂尖的IT技術。
(五)在雲計算時代
目前,PC依然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核心工具——我們用PC處理文檔、存儲資料,通過電子郵件或U盤與他人分享信息。如果PC硬碟壞了,我們會因為資料丟失而束手無策。而在雲計算時代,「雲」會替我們做存儲和計算的工作。「雲」就是計算機群,每一群包括了幾十萬台、甚至上百萬台計算機。「雲」的好處還在於,其中的計算機可以隨時更新,保證「雲」長生不老。Google就有好幾個這樣的「雲」,其他IT巨頭,如微軟、雅虎、亞馬遜(Amazon)也有或正在建設這樣的「雲」。屆時,我們只需要一台能上網的電腦,不需關心存儲或計算發生在哪朵「雲」上,但一旦有需要,我們可以在任何地點用任何設備,如電腦、手機等,快速地計算和找到這些資料。我們再也不用擔心資料丟失。
(六)雲計算的幾大形式
1.SAAS(軟體即服務)
這種類型的雲計算通過瀏覽器把程序傳給成千上萬的用戶。在用戶眼中看來,這樣會省去在伺服器和軟體授權上的開支;從供應商角度來看,這樣只需要維持一個程序就夠了,這樣能夠減少成本。Salesforce.com是迄今為止這類服務最為出名的公司。SAAS在人力資源管理程序和ERP中比較常用。 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也是類似的服務
2.實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
這個主意很早就有了,但是知道最近才在Amazon.com、Sun、IBM和其它提供存儲服務和虛擬伺服器的公司中新生。這種雲計算是為IT行業創造虛擬的數據中心使得其能夠把內存、I/O設備、存儲和計算能力集中起來成為一個虛擬的資源池來為整個網路提供服務。
3.網路服務
同SAAS關系密切,網路服務提供者們能夠提供API讓開發者能夠開發更多基於互聯網的應用,而不是提供單機程序。
4.平台即服務
另一種SAAS,這種形式的雲計算把開發環境作為一種服務來提供。你可以使用中間商的設備來開發自己的程序並通過互聯網和其伺服器傳到用戶手中。
5.MSP(管理服務提供商)
最古老的雲計算運用之一。這種應用更多的是面向IT行業而不是終端用戶,常用於郵件病毒掃描、程序監控等等。
6.商業服務平台
SAAS和MSP的混合應用,該類雲計算為用戶和提供商之間的互動提供了一個平台。比如用戶個人開支管理系統,能夠根據用戶的設置來管理其開支並協調其訂購的各種服務。
7.互聯網整合
將互聯網上提供類似服務的公司整合起來,以便用戶能夠更方便的比較和選擇自己的服務供應商。說了半天相信很多人還沒搞清怎麼回事,因為單「雲計算」這三個字就已經夠雲里霧里的了。雲計算到底有多強大,仍有待時代的檢閱!
❻ 什麼是雲計算什麼是雲桌面
雲計算就是採用虛擬化的方法將物理資源整合到一起,組成資源池,統一調度,統一使用,業務跑在虛擬機里。業務不會在某個固定硬體上運行,它是運行在資源池上的。
雲桌面就是採用虛擬化的方法在物理伺服器上創建N個虛擬機,通過雲桌面設備把這個虛擬機映射到你的顯示器上供你使用,你在本地不在有機箱、和基礎硬體。所以運算資源全部在遠端伺服器上。
❼ 計算機雲計算是什麼
雲計算(cloudcomputing)是基於互聯網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
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
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XenSystem,以及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的Intel 和IBM,各種「雲計算」的應用服務范圍正日漸擴大,影響力也無可估量。
由於雲計算應用的不斷深入,以及對大數據處理需求的不斷擴大,用戶對性能強大、可用性高的4路、8路伺服器需求出現明顯提速,這一細分產品同比增速超過200%。
特點:
1、超大規模
「雲」具有相當的規模,Google雲計算已經擁有100多萬台伺服器, Amazon、IBM、微軟、Yahoo等的「雲」均擁有幾十萬台伺服器。
2、虛擬化
雲計算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應用服務。
所請求的資源來自「雲」,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實體。
應用在「雲」中某處運行,但實際上用戶無需了解、也不用擔心應用運行的具體位置。
3、通用性
雲計算不針對特定的應用,在「雲」的支撐下可以構造出千變萬化的應用,同一個「雲」可以同時支撐不同的應用運行。
4、高可擴展性
「雲」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
5、按需服務
「雲」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池,你按需購買;雲可以像自來水,電,煤氣那樣計費。
6、極其廉價
由於「雲」的特殊容錯措施可以採用極其廉價的節點來構成雲,因此用戶可以充分享受「雲」的低成本優勢,經常只要花費幾百美元、幾天時間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數萬美元、數月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
❽ 什麼是雲計算雲計算又有什麼用
看了你就明白了!
目前雲計算是新新事物,新新事物風險和機遇並存。
雲計算最有價值的理念之一是資源整合,物盡其用,之二是即服務的盈利模式.
以直白的方式來表達:
雲計算是整合資源以即方式提供服務,它主要在三個層面體現技術和服務。
一個是硬體基礎設施層面,讓硬體資源以即方式提供服務;
(客戶要硬體環境資源,登錄資源池自己定製、然後交錢、最後獲取資源,用多少付多少錢;
付費對象是:應用開發者,企業IT管理者,應用平台供應商等。);
一個是應用平台層面,讓應用平台以即方式提供服務;
(供應商提高軟體平台,平台可以開發、部署、管理、監控應用,提供開放的類APP商店;
付費對象是:應用開發者。)
一個是應用層面,讓應用以即方式提供服務;
(應用開放商,把應用部署在應用平台,用戶可以去使用這些應用,按即方式享受服務和付費;
付費對象是:終端消費者。)
即方式服務:
像水電一樣,從你開始使用到你結束使用進行度量,你登錄應用入口就可以直接使用應用,
甚至不用在你本地安裝應用,就像打開水龍頭就可以用水一樣,然後付費,它本質是一種推
的服務、盈利模式。
所以,雲計算要學習就多方多面。
不過,他們的根本基礎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網路、硬體、軟體等,
只是硬體或平台會比較側重虛擬機、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等方面的技術,
而應用會比較在意用戶體驗、大眾互聯方面,應用主要技術還是軟體開放技術,
特別可能會熱於android或ios或wm的WIFI移動應用的開發。
下一波的IT浪潮就是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生物技術。
目前雲計算是新新事物,教學資源緊張是正常的,新新事物風險和機遇並存。
請相信機遇的東西確實是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雲計算目前就像初期的計算機專業一樣,
等它成熟了,等你看到它的發展了,那時候你就落後,只能在前人後面撿煙頭。
好好把握學習這個專業的機會,目前雲計算處於發展初期,等你畢業剛好是大展拳腳的好時機!
相信選擇這個新新行業有風險,但機會總是給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
~~~~~~~~~~~~~~~~~~~~~~~~
來自:廣州溯源—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構建綠色未來
贊同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