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板凳筋的馬凳筋的根數如何計算
可按面積計算根數,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如果板筋設計成底筋加支座負筋的形式,且沒有溫度筋時那麼馬凳個數必須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馬凳筋作用,所以馬凳個數須扣梁。電梯井、樓梯間和板洞部位無需馬凳不應計算,樓梯馬凳另行計算。
㈡ 板凳筋的馬凳筋的長度如何計算
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Σ(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hide=1]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下右平直段為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馬凳筋不能接觸模板,防止馬凳筋返銹。
㈢ 建築施工規范中馬凳鋼筋怎麼規定具體怎麼計算
10以內的按經驗計算,就是板鋼筋的總重量的乘以0.01即可,也可以按照圖紙上標明的馬登鋼筋計算出每平米板要多少馬登鋼筋 再乘以板的總平方數,
(1)鋼筋混凝土現澆板如圖所示計算10塊板的鋼筋工程量
解:① Φ8=(2.7-0.015×2)×〔(2.4-0.015×2)÷0.15+1〕×0.395 =2.67×13×0.395 =13.71 kg
② Φ8=2.37×19×0.395=17.79 kg
③ Φ12=(0.5+0.1×2)×〔(2.67+2.3)×2÷0.2+4 〕×0.888=33.56 kg
④ Φ6.5=(2.67 ×6+2.37 ×6) ×0.26=7.86 kg
小計: Φ10以內:(13.71+17.79+7.86)×10=393.60 kg
Φ10以上:33.56×10=335.60 kg
鐵馬鋼筋按經驗公式1%計算:
Φ10以內:( 393.60 + 335.60 )×0.01=7.29 kg
㈣ 馬凳筋的根數如何計算
? 各地方對馬凳筋的計算規定不同,如果定額上有明確規定就按當地定額,如果沒有規定就按經過各方簽字認可的施工組織設計,如果施工組織設計上沒有,就按常規,一般馬凳的直徑比板受力筋小一個級別,縱向和橫向間距為1 米。凳設計有規定按設計規定,設計無規定時,馬凳的材料比底板鋼筋降低一個規格,長度按底板厚2 倍加0.2 米計算,每平方米1 個,計算鋼筋總量。針對清單講馬凳筋不屬於實體項目費,它是屬於措施項目費按目前來說應是措施項目。可按施工組織來計算。 馬凳的規格一般比較大,用於大厚度的板馬凳也稱撐筋,起固定上層板鋼筋。當基礎厚度較大(大於800MM)一般不宜用馬凳,而是用支架更穩定和牢固。鋼筋馬凳一般圖紙上不注,由技術員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詳細標明其規格、長度和間距,通常馬凳的規格比板受力小一個級別,如板筋直徑12 可用直徑為10 的鋼筋做馬凳,當然也可以與板筋相同。縱向和橫向的間距一般為1 米。不過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對待,如果是雙層雙向的鋼筋為8,鋼筋鋼度較低,需要縮小馬凳之間的距離。總之馬凳設置的原則是固定牢上層鋼筋網,能承受各種施工荷載,確保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在規范規定的范圍內。板中放置馬凳時應避開梁等板支座構件。基礎底板大於800MM時應採用角鐵做支架,支架立柱間距一般為150MM,在立柱只需設置一個方向的通常角鐵,這個方向應該是與上部鋼筋最下一批鋼筋垂直,間距一般為2000 米。除此之外還要用斜撐焊接。支架的設計應該要有計算式,經過審批才能施工,不能只憑經驗。馬凳筋不是個簡單的概念,圖紙上是沒有的,應深入施工現場,這樣才有感性認識。 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實際施工,那麼計算馬凳筋就不是件難事。這個要看施工組織設計如何明確。如果是1M就按1M算,如果是1.5M就按1.5M算,馬凳鐵的長度也應明確。 馬凳筋的有關知識 一、馬凳的概念 馬凳筋作為板的措施鋼筋是必不可少的,從技術和經濟角度來說有時也是舉足輕重的,它既是設計的范疇也是施工范疇更是預算的范疇。一些缺乏實際經驗和感性認識的人往往對其忽略和漏算。馬凳不是個簡單概念,但時至今日沒有具體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沒有通用的計算標准和規范,往往是憑經驗和直覺。不過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實際施工,那麼計算馬凳筋就不是件難事。任何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和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都是有害的。 馬凳,它的形狀象凳子故俗稱馬凳,也稱撐筋。用於上下兩層板鋼筋中間,起固定上層板鋼筋的作用。當基礎厚度較大時(大於800mm)不宜用馬凳,而是用支架更穩定和牢固。馬凳鋼筋一般圖紙上不注,只有個別設計者設計馬凳,大都由項目工程師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詳細標明其規格、長度和間距,通常馬凳的規格比板受力筋小一個級別,如板筋直徑ф12 可用直徑為ф10 的鋼筋做馬凳,當然也可與板筋相同。縱向和橫向的間距一般為1 米。不過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對待,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8,鋼筋剛度較低,需要縮小馬凳之間的距離,如間距為@800*800,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6 馬凳間距則為@500*500。有的板鋼筋規格較大,如採用直徑ф14,那麼馬凳間距可適當放大。總之馬凳設置的原則是固定牢上層鋼筋網,能承受各種施工活動荷載,確保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在規范規定的范圍內。板厚很小時可不配置馬凳, 如小於100MM的板馬凳的高度小於50mm,無法加工,可以用短鋼筋頭或其它材料代替。總而言之,馬凳的設置要符合夠用適度的原則,既能滿足要求又要節約資源。 二、定額對馬凳的規定 有些地方定額對馬凳筋的計算有明確規定,那麼按定額規則計算,但這個計算結果只能用於預算和結算不能用於施工下料,因為它僅僅是個重量,而不是從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徵來計算,如浙江定額規定:設計無規定時,馬凳的材料應比底板鋼筋降低一個規格,長度按底板厚2 倍加0.2 米計算,每平方米1 個,計算鋼筋總量。山西省的定額規定按照1 根/m2 計算,直徑按照Φ12 計算,很顯然它不適用於施工。 1、? 可按面積計算根數,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如果板筋設計成底筋加支座負筋的形式,且沒有溫度筋時那麼馬凳個數必須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馬凳筋作用,所以馬凳個數須扣梁。電梯井、樓梯間和板洞部位無需馬凳不應計算,樓梯馬凳另行計算。 2、馬凳筋的長度如何計算? 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下右平直段為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馬凳筋不能接觸模板,防止馬凳筋返銹。 3、馬凳筋的規格: 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8;當140mm
㈤ 馬凳筋長度怎麼計算
馬凳筋的長度計算
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
(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也可以是
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
,下左平直段
為板筋間距+50
mm,下右平直段為
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
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馬凳筋不能接觸模板,防止馬凳筋返銹。
馬凳筋的規格:
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
8;當
140mm<h≤
200MM,板受力筋<=12
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
10;當
200mm<h≤300mm
時,馬凳直徑可采
用ф
12;當
300mm<h≤500mm
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
14;當
500mm<h≤700mm
時,馬凳直
徑可採用ф
16;厚度大於
800mm
最好採用鋼筋支架或角鋼支架。
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
8,
鋼筋剛度較低,
需要縮小馬凳之間的距離,
如間距為@800*800,
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
6
馬凳間距則為500*500。有的板鋼筋規格較大,如採用直徑
ф
14,那麼馬凳間距可適當放大
1000*1000
㈥ 馬凳筋怎麼計算
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
馬凳長度=2*馬登高度+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mm+下右平直段為100mm
㈦ 馬蹬鋼筋的計算方法
馬凳的概念
馬凳筋作為板的措施鋼筋是必不可少的,從技術和經濟角度來說有時也是舉足輕重的,它既是設計的范疇也是施工范疇更是預算的范疇。一些缺乏實際經驗和感性認識的人往往對其忽略和漏算。馬凳不是個簡單概念,但時至今日沒有具體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沒有通用的計算標准和規范,往往是憑經驗和直覺。不過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實際施工,那麼計算馬凳筋就不是件難事。任何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和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都是有害的。
馬凳,它的形狀象凳子故俗稱馬凳,也稱撐筋。用於上下兩層板鋼筋中間,起固定上層板鋼筋的作用。當基礎厚度較大時(大於800mm)不宜用馬凳,而是用支架更穩定和牢固。馬凳鋼筋一般圖紙上不注,只有個別設計者設計馬凳,大都由項目工程師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詳細標明其規格、長度和間距,通常馬凳的規格比板受力筋小一個級別,如板筋直徑ф12可用直徑為ф10的鋼筋做馬凳,當然也可與板筋相同。縱向和橫向的間距一般為1米。不過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對待,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8,鋼筋剛度較低,需要縮小馬凳之間的距離,如間距為@800*800,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6馬凳間距則為@500*500。有的板鋼筋規格較大,如採用直徑ф14,那麼馬凳間距可適當放大。總之馬凳設置的原則是固定牢上層鋼筋網,能承受各種施工活動荷載,確保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在規范規定的范圍內。板厚很小時可不配置馬凳,如小於100MM的板馬凳的高度小於50mm,無法加工,可以用短鋼筋頭或其它材料代替。總而言之,馬凳的設置要符合夠用適度的原則,既能滿足要求又要節約資源。
定額對馬凳的規定
有些地方定額對馬凳筋的計算有明確規定,那麼按定額規則計算,但這個計算結果只能用於預算和結算不能用於施工下料,因為它僅僅是個重量,而不是從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徵來計算,如浙江定額規定:設計無規定時,馬凳的材料應比底板鋼筋降低一個規格,長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計算,每平方米1個,計算鋼筋總量。山西省的定額規定按照1根/m2計算,直徑按照Φ12計算,很顯然它不適用於施工。
馬凳筋的根數如何計算?
可按面積計算根數,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如果板筋設計成底筋加支座負筋的形式,且沒有溫度筋時那麼馬凳個數必須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馬凳筋作用,所以馬凳個數須扣梁。電梯井、樓梯間和板洞部位無需馬凳不應計算,樓梯馬凳另行計算。
馬凳筋的長度如何計算?
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Σ(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下右平直段為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馬凳筋不能接觸模板,防止馬凳筋返銹。
馬凳筋的規格:
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8;當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10;當200mm<h≤3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2;當300mm<h≤5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4;當500mm<h≤7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6;厚度大於800mm最好採用鋼筋支架或角鋼支架。
筏板基礎中措施鋼筋
大型筏板基礎中措施鋼筋不一定採用馬凳鋼筋而往往採用鋼支架形式,支架必須經過計算才能確定它的規格和間距,才能確保支架的穩定性和承載力。在確定支架的荷載時除計算上部鋼筋荷載外考慮施工荷載。支架立柱間距一般為1500MM,在立柱上只需設置一個方向的通長角鐵,這個方向應該是與上部鋼筋最下一皮鋼筋垂直,間距一般為2000米。除此之外還要用斜撐焊接。支架的設計應該要有計算式,經過審批才能施工,不能只憑經驗,支架規格、間距過小造成浪費,支架規格、間距過大可能造成基礎鋼筋整體塌陷嚴重後果。所以支架設計不能掉以輕心。
馬凳其它注意事項
建築工程一般都對馬凳筋有專門的施工組織設計,如果施工組織設計中沒有對馬凳作出明確和詳細的說明那麼就按常規計算,但有二個前提,就是馬凳要有一定的剛度,能承受施工人員的踩踏,避免板上部鋼筋扭曲和下陷。二是為了避免以後結算爭議和扯皮,對馬凳辦理必要的手續和簽證,由施工單位根據實際製作情況以工程聯系單的方式提出,報監理及建設單位確認,根據確認的尺寸計算。
根據程量清單計價規范P52頁第19條:現澆構件中固定位置的支撐鋼筋、雙層鋼筋用「鐵馬」,伸出構件的錨固鋼筋、預制構件的吊鉤等就並入鋼筋工程量內。為什麼看上去是措施用的鋼筋算在實體項目中呢,很簡單,因為它是隱蔽在砼內形成工程實體的。所以馬凳雖然是措施性鋼筋但應歸入實體項目而不能歸入措施項目。招標單位在編制工程量清單時應計算馬凳合並在鋼筋工程量並在項目特徵、工作內容中描述清楚。投標人在復核工程量清單時需要計算馬凳工程量,考慮在綜合單價內,勿放在措施費中。
上海地區馬凳鋼筋按實計算歸入鋼筋總量中參與鋼筋調整,一些施工單位把馬凳套成預埋鐵件是錯誤的。
馬凳排列可按矩形陳列也可梅花放置,一般是矩形陳列。馬凳方向要一致。
有一些不正規施工單位為了省鋼筋不是用馬凳固定板鋼筋而量用其它硬物如石子、墊塊、木塊、塑料等充當馬凳功能,這是沒有專業性的野蠻施工。
鋼筋圖形軟體中一般都有馬凳筋的輸入,非常方便快速地統計出馬凳的重量。
㈧ 裝修師傅所說的馬凳筋是什麼馬凳筋工程量怎麼計算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肯定不少看過在建設高樓時穿插的鋼筋。在建築工地工作過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這個詞,馬凳筋。這個馬凳筋是什麼呢?單從字面意思看,就是像馬凳子一樣的玩意,所以說叫馬凳筋。那麼馬凳筋的具體作用是什麼,工程量怎麼計算呢?
但是這種一般都是在大城市才會用到,在農村或者自己蓋樓對於我們自己來說太麻煩。一般都是使用三角蹬來進行支撐。或者用混泥土或者石子代替,效果肯定是沒有馬凳筋的效果好。總之,馬凳的設置原則就是固定上層鋼筋網,能承受施工活動的荷載。
㈨ 建築施工規范中馬凳鋼筋怎麼規定具體怎麼計算
定額對馬凳的規定
有些地方定額對馬凳筋的計算有明確規定,那麼按定額規則計算,但這個計算結果只能用於預算和結算不能用於施工下料,因為它僅僅是個重量,而不是從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徵來計算,如浙江定額規定:設計無規定時,馬凳的材料應比底板鋼筋降低一個規格,長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計算,每平方米1個,計算鋼筋總量。山西省的定額規定按照1根/m2計算,直徑按照Φ12計算,很顯然它不適用於施工。
【馬凳筋的根數計算】
可按面積計算根數,馬凳筋個數=板面積/馬凳筋橫向間距*縱向間距,如果板筋設計成底筋加支座負筋的形式,且沒有溫度筋時那麼馬凳個數必須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馬凳筋作用,所以馬凳個數須扣梁。電梯井、樓梯間和板洞部位無需馬凳不應計算,樓梯馬凳另行計算。
【馬凳筋的長度計算】
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Σ(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上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馬凳上放一根上部鋼筋),下左平直段為板筋間距+50 mm,下右平直段為100,這樣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鋼筋,下部三點平穩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鋼筋上。馬凳筋不能接觸模板,防止馬凳筋返銹。
馬凳筋的規格:
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8;
當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10;當200mm<h≤3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2;當300mm<h≤5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4;
當500mm<h≤7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6;厚度大於800mm最好採用鋼筋支架或角鋼支架。
【筏板基礎中措施鋼筋】
大型筏板基礎中措施鋼筋不一定採用馬凳鋼筋而往往採用鋼支架形式,支架必須經過計算才能確定它的規格和間距,才能確保支架的穩定性和承載力。在確定支架的荷載時除計算上部鋼筋荷載外考慮施工荷載。支架立柱間距一般為1500MM,在立柱上只需設置一個方向的通
長角鐵,這個方向應該是與上部鋼筋最下一皮鋼筋垂直,間距一般為2000MM。除此之外還要用斜撐焊接。支架的設計應該要有計算式,經過審批才能施工,不能只憑經驗,支架規格、間距過小造成浪費,支架規格、間距過大可能造成基礎鋼筋整體塌陷嚴重後果。所以支架設計不能掉以輕心。
【馬凳其它注意事項】
建築工程一般都對馬凳筋有專門的施工組織設計,如果施工組織設計中沒有對馬凳作出明確和詳細的說明那麼就按常規計算,但有二個前提,就是馬凳要有一定的剛度,能承受施工人員的踩踏,避免板上部鋼筋扭曲和下陷。二是為了避免以後結算爭議和扯皮,對馬凳辦理必要的手續和簽證,由施工單位根據實際製作情況以工程聯系單的方式提出,報監理及建設單位確認,根據確認的尺寸計算。
根據程量清單計價規范P52頁第19條:現澆構件中固定位置的支撐鋼筋、雙層鋼筋用「鐵馬」,伸出構件的錨固鋼筋、預制構件的吊鉤等就並入鋼筋工程量內。為什麼看上去是措施用的鋼筋算在實體項目中呢,很簡單,因為它是隱蔽在砼內形成工程實體的。所以馬凳雖然是措施性鋼筋但應歸入實體項目而不能歸入措施項目。招標單位在編制工程量清單時應計算馬凳合並在鋼筋工程量並在項目特徵、工作內容中描述清楚。投標人在復核工程量清單時需要計算馬凳工程量,考慮在綜合單價內,勿放在措施費中。
上海地區馬凳鋼筋按實計算歸入鋼筋總量中參與鋼筋調整,一些施工單位把馬凳套成預埋鐵件是錯誤的。
馬凳排列可按矩形陳列也可梅花放置,一般是矩形陳列。馬凳方向要一致。
有一些不正規施工單位為了省鋼筋不是用馬凳固定板鋼筋而量用其它硬物如石子、墊塊、木塊、塑料等充當馬凳功能,這是沒有專業性的野蠻施工。
鋼筋圖形軟體中一般都有馬凳筋的輸入,非常方便快速地統計出馬凳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