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庫水位是根據什麼計算的
不能簡單的說海拔啊,水位是水體水面到某一基面的高度,水庫水位是根據水庫設定的基面來算的,目前比較多用到吳淞高程,85基準,當然,也可能是水庫本身的假定基面。
2. 枯水位、常水位、洪水位怎麼計算有計算公式沒有
洪水位、枯水位只是一個概念,沒有具體的數字,每年都有洪水位。設計洪水位,是根據設計橋梁所在地的水文資料,以百年或是50年一遇的頻率計算出來的洪水水位。
是以水位標尺的最大最小水位數據為准。這種數據的結果都是根據水電站下游水閘放開最大時和最水時的水位測量出來的。
(2)水庫設計水位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根據水文計算流量過程和設計流量、校核流量與設計水庫泄洪設施結合,計算採用非均勻流向上推算水庫水位線,包括:設計洪水位線和校核洪水位線。
校核洪水位比設計高,比如水庫設計200年一遇,校核1000年一遇,流量大,自然洪水位高。
3. 校核洪水位與設計洪水位
1、校核洪水位指遇到大壩校核洪水時,壩前水庫達到的最高水位,也稱非常洪水位。
2、當遇到大壩設計標准洪水時,水庫經調洪後(壩前)達到的最高水位,稱為設計洪水位。
拓展資料:
1、指遇到大壩校核洪水時,壩前水庫達到的最高水位,也稱非常洪水位。水庫遇到大壩的校核洪水時,在壩前達到的最高水位。它是水庫在非常運用情況下,短期內允許達到的最高水位,是確定大壩頂高及進行大壩安全校核的主要依據。此水位可採用相應大壩校核標準的各種典型洪水,按擬定的調洪方式,進行調洪計算求得 。
2、設計洪水位是水庫設計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決定了設計洪水情況下的上游洪水淹沒范圍,它同時又與泄洪建築物尺寸、型式有關,而泄洪設備型式(包括溢流堰、泄洪孔、泄洪隧洞)的選擇,則應根據設計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質條件和壩型、樞紐布置特點擬定,並注意以下幾點:
(1)如攔河壩為不允許溢流的土壩、堆石壩等壩型,則除有專門論證外,應設置開敞式溢洪道。
(2)為增加水庫運用的靈活性,尤其是下游有防洪任務的水庫,一般宜設置部分泄洪底孔和中孔。泄洪底孔要盡可能與排沙、放空底孔相結合。
(3)泄洪設備的型式選擇,應考慮經濟性和技術可靠性。當在河床布置泄洪設備有困難時,可研究在河岸設置部分旁側溢洪道和泄洪隧洞。
(4)泄洪閘門類型和啟閉設備的選擇,應滿足洪水調度等方面的要求。
參考資料:設計洪水位校核洪水位
4. 水庫蓄水量的計算
∑[(上一條等高線圍成的面積+下一條等高線圍成的面積)×等高距/2],等高距一般取1m~5m,這樣就能得出水位庫容曲線了庫容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為小型水庫,1000立方米至一億立方米為中型水庫,一億立方米以上的為大型水庫。
弊端:
1、增加災害發生的頻率興建水庫可能會誘發地震,增加庫區及附近地區地震發生的頻率。山區的水庫由於兩岸山體下部未來長期處於浸泡之中,發生山體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頻率會有所增加。
2、造成庫區泥沙淤積由於受水壩的攔截,受水勢變緩和庫尾地區回水影響,泥沙必然會在水庫內尤其是大壩和庫尾(回水的影響)淤積。
(4)水庫設計水位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水庫的防洪作用:水庫是我國防洪廣泛採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區上遊河道適當位置興建能調蓄洪水的綜合利用水庫,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遊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水庫對洪水的調節作用有兩種不同方式,一種起滯洪作用,另一種起蓄洪作用。
滯洪作用:滯洪就是使洪水在水庫中暫時停留。當水庫的溢洪道上無閘門控制,水庫蓄水位與溢洪道堰頂高程平齊時,則水庫只能起到暫時滯留洪水的作用。
5. 水庫水位是根據什麼計算的
不是水的高度,水位是自由水體表面到某一基準面的高差,水庫水位有很多種,譬如死水位,最高水位,還有就是一個我們平時監測的隨時在變動的庫水位,表示當時的水庫水面到基準面的高差,這個基準面可以是85基準,也可以是吳淞高程,也可以是56黃海,也可以是建成水庫時認定的假定基面,這個不一定的,所謂水位,必須要直到基面才行。
6. 簡述水庫設計洪水位如何確定
確定導流設計洪水位的方法有三種:
1.實測資料分析法,該法實用簡便,但一般應有較長的水文系列,與洪峰、洪量均較大的典型洪水過程作比較後,選用設計典型年。
2.常規頻率法,按國家統一的規范執行,一般應有20~30年以上的水文系列,多用風險率的概念進行分析、計算。
3.經濟流量分析法,根據不同的設計流量,計算各相應的年施工費用及年損失費用(含現場施工、淹沒、潰堰等損失),對應總費用最小流量即為經濟導流流量。
7. 如何計算水庫的下游水位
以水位標尺的最大最小水位數據為准。這種數據的結果都是根據水電站下游水閘放開最大時和最水時的水位測量出來的。
水庫的運行水位是觀測得到的。正常蓄水位是設計時根據上游水量、興利目標、淹沒損失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的。
根據水文計算流量過程和設計流量、校核流量與設計水庫泄洪設施結合,計算採用非均勻流向上推算水庫水位線,包括:設計洪水位線和校核洪水位線。
校核洪水位比設計高,比如水庫設計200年一遇,校核1000年一遇,流量大,自然洪水位高。
(7)水庫設計水位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為滿足興利要求在開始供水時應蓄到的水位,稱正常蓄水位,又稱正常高水位、興利水位,或設計蓄水位。它決定水庫的規模、效益和調節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水工建築物的尺寸、型式和水庫的淹沒損失,是水庫最重要的一項特徵水位。
當採用無閘門控制的泄洪建築物時,它與泄洪堰頂高程相同;當採用有閘門控制的泄洪建築物時,它是閘門關閉時允許長期維持的最高蓄水位,也是擋水建築物穩定計算的主要依據。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興利庫容,即以調節庫容。用以調節徑流,提供水庫的供水量。
8. 水庫回水計算的計算方法
非恆定流計演算法 庫區水流形態受入庫洪水和壩址下泄量變化的影響,屬於非恆定流范疇。為此,和水庫調洪計算一樣,可通過聖維南方程組(見明渠非恆定流)求解,嚴格推求不同時間庫區沿程各斷面的水位變化。為進行某一洪水標准下的水庫回水計算,通常可採用入庫洪水過程線為其上邊界條件,採用由調度方式規定的壩前水位和泄量過程,或水位與泄量關系為其下邊界條件,並取調洪開始時的入庫流量與壩址泄量相等,即庫區沿程處於恆定流狀態下的流量及水位為初始條件,求出整個洪水過程中水庫庫區的流態,然後連接各斷面的最高水位,即是所求洪水標準的水庫回水線。
簡化計演算法 將庫區水流狀態近似假定為漸變恆定流。先通過推求各種極限條件的同時水面線,再取它們的包線作為所求回水線的近似解。由於恆定流不考慮流速對時間的變率,則聖維南方程組中的動力方程可簡化為式(1)所示的有限差形式;如局部損失相對較小,則可進一步簡化成式(2):
(1) 式中z上、z下分別為計算河段上下斷面水位;嬞、坴、噖分別為計算河段上下斷面的糙率、流量、斷面特徵模數的平均值;ΔL為計算河段的長度;v上、v下分別為計算河段上下斷面的流速;g為重力加速度。
具體計算可採用試演算法,如已知嬞、坴、z下、ΔL及斷面特性,可先假定一個z'上值,求出噖,然後由式(2)求得相應的坴'。如坴'=坴,則原假定的z'上即為所求的z上。否則需重新假定並重復上述計算,以求出的下一河段的z上,作為上一河段的z下。自下而上逐河段計算,即可求得整個庫區的回水線。實用上,也常採用圖解法或半圖解法代替試算過程。中國20世紀70年代以前,常採用的這類方法有艾斯考福法和H.M.別爾納德斯基的控制曲線法。這些方法在規劃設計中應用很廣。用於推求庫區淹沒水面線時,一般先由規定頻率的調洪成果給出起始條件,並視情況擬定必要的計算條件,如最高洪水位高於正常蓄水位,通常可取下列數值作為計算條件分別推求兩條水面線,然後取其外包線作為所求頻率的回水線:①壩前最高水位與相應時刻的入庫流量;②入庫最大洪峰流量與相應時刻的壩前水位。當洪水位低於正常蓄水位時,則還要以正常蓄水位與汛末相應頻率的洪峰流量作為計算條件,推求一條水面線,而後再取包線。對於為分析枯水季節航運和引水條件所需的低水位回水線,一般可採用由死水位及相應於供水設計保證率的枯水期流量進行推算求得。
水庫淤積回水推算 水庫淤積將使庫區沿程過水斷面積減小,引起回水上延。通常可採用水庫淤積計算方法,先求出不同淤積水平(年限)的庫區淤積量與分布位置,據以求得淤積後的河道斷面,然後再按上述方法推求淤積後的水庫回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