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讓孩子戒掉玩手機的10個方法
一、盡可能晚的讓孩子接觸和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
孩子上學前盡量不要給孩子玩太多的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孩子上學後,有了一定的自製力,再慢慢培養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特別是兩三歲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給他們玩,因為屏幕的刺激對眼睛的發育影響很大。
二、盡可能隱藏家中的電子產品,不讓孩子知曉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手機、ipad這些電子產品盡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訴他這是媽媽用來工作的,不是玩的,那麼孩子的第一興趣就會減弱很多,轉去關注其他東西了。
三、家長以身作則,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游戲等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管多麼喜歡玩游戲,只要孩子在身邊,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單獨一個人玩。法律上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自己淪為手機的奴隸也就罷了,可別影響孩子。
四、孩子調皮時,不要把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作獎勵
這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只要孩子不聽話、不吃飯時,就把電子產品給孩子玩,作為吃飯或聽話的交換條件。經常這樣,一旦孩子想玩了,就會鬧,不吃飯,做什麼都不願意,跟你撒潑,這時候,估計很多家長都沒轍了,一旦習慣養成是很難改變的。
五、多給孩子一些有趣的圖書或是帶孩子戶外活動,參加集體活動
一旦孩子已經上癮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幫孩子戒掉。可以試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給孩子很多有趣的圖書,帶孩子一起讀故事,或是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讓孩子交朋友,慢慢培養孩子的各種其他興趣,這樣孩子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
六、上學了需要使用時,控制時間與內容,避免游戲的誘惑
等孩子上學之後,由於學習的需要,多多少少會用到這些電子產品,比如小猿搜題、猿題庫、家長幫、網路作業幫、有道詞典等等。那麼這個時候,盡量不要在手機、ipad上面安裝游戲等容易上癮的應用,盡量多安裝一些學習工具或是與學習相關的學習軟體。
七、多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養興趣
對於有的孩子來說,玩游戲也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的。比如爸媽特別忙,根本無暇顧及孩子,這時候孩子就會利用游戲來消磨時間,長此以往,就對游戲產生了依賴感。
八、和孩子約法三章,並且依法治家
有的孩子現在已經對手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情感,沒了手機,人也處於生不如死的狀態,如果用槍指著孩子,殘忍地把手機收起來鎖在保險櫃里,順便把保險櫃的鑰匙也鎖進保險櫃里,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傷害,他們盛怒之下可能會做出過激的行為。
九、讓孩子自己贏取玩手機的時間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行為,但是對於那些短時間內確實不可能完全脫離手機的孩子來說,確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種家國情懷使得孩子不忍離去。
十、讓孩子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幫助孩子增強自控能力
有的孩子從來不覺得玩手機有什麼危害,如果說考試考差了,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發揮好,這跟玩不玩手機沒有太大關系,班上的學霸們也都是一邊打游戲一邊復習。
⑵ 怎麼戒掉手機癮
如果你想改變這種狀況,並為大腦被手機劫持而感到煩惱,那麼可以採取一系列行動來戒除身上的手機癮:
1. 盡可能不拿出你的手機當你發現出去旅遊後,對整個行程都沒什麼記憶,只剩下一堆在手機中的照片。在很多不痛不癢的場合下,太多地拿出手提電話了。但你忍耐時不拿時,,眼睜睜看著朋友掏手機把玩會讓整個人感覺都不好了。可以像朋友建議,誰掏手機就向誰打一拳,這和一些飯局「收手機」的做法類似。
2. 多想少搜當聊天聊到一個無關痛癢的細節都會掏出手機搜索,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建議隨身帶一個記事本把一些不清楚的事情記下來,多想想。
3. 刪除基本不用的應用滿屏的新酷應用可以讓你顯得很潮,但其實你並不需要它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一些無用、功能重復的應用,其實都可以刪掉。
4. 不要用手機管理你的出行嘀嘀、快的這類打車應用很方便沒錯,但如果不是遠行,而且時間和天氣允許的話,可以步行和呼吸一下戶外的新鮮空氣。然後記住第一條,不要沒事拿手機出來玩。
5. 為自己買一塊手錶很多人掏手機的初衷,其實是看時間,而這個「初衷」往往會引發後續一段較長的時間浪費。建議為自己買一塊手錶,方便隨時查看時間。
6. 不要帶你的手機進廁所、睡房其實我們在廁所辦正事的時間不長,但是很多人連屁股幹了也沒走出來……不帶手機進廁所會提升你的辦事效率,避免手機掉進馬桶的風險。至於睡前看手機,除了傷眼,還會影響睡眠質量。
7. 給屏幕大個大掃除。
⑶ 如何擺脫對手機的過度依賴
鼓勵學生合理規劃好作息時間,不能在學習時間玩手機游戲。同時,多和家長溝通,希望家長多花一點時間陪孩子,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可以進行體育運動、做手工、畫畫、表演話劇等等,老師要對學生的成果多表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孩子對電子產品的興趣慢慢下降。此外,老師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主動放下手機,一起讀書,在書中去尋找樂趣和美好,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為了調控手機的合理使用,有效銜接校園和居家生活的轉變,開學前我與群里的家長孩子們共同舉行了一個活動——歡樂養「機」場,全家總動員制定手機使用的時間、位置、方法、目的養「機」計劃,並設置其他的居家生活協議比如運動、家務、游戲等等,藉助家長的配合,讓學生健康有益、合理高效地使用電子產品。為了做好學生開學後心理上的銜接,我選用了網上一些音樂律動操,在每天下午的課上跟孩子們一起完成,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減緩了學習壓力。
堵不如疏,想辦法通過正面引導,使孩子們懂得其中的危害性,給出一定的心理暗示,消除游戲對孩子們造成的負面影響,與游戲健康相處才是王道。首先不要過度恐慌,讓游戲適當合理化;其次要篩選內容,選擇一些適合孩子年齡並富有教育性的小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再者要管控時間,給孩子規定時間,逐漸減少玩手機的頻率;最後是家長多陪伴,陪伴學習、陪伴讀書、陪伴運動、陪伴社會實踐……遷移興趣愛好,填補孩子們心靈空白,讓孩子們在精神充實中度過每一天。
經過切磋協商,我和學生在手機使用上達成五項基本原則:一是明確權利,手機作為現代通訊工具,學生有權利使用手機這個信息工具;二是劃定界限,學生使用手機前要徵得家長和老師同意,操作范圍限定在親友同學通話、查閱資料、限時益智娛樂等內容;三是約定章法,師生協商制定手機使用公約,以學生自我約束為主;四是暢游網路,每周末每位同學擁有30分鍾的使用手機暢游網路時間,可以自由瀏覽網頁或者使用APP;五是斷網靜修,每周三是固定的斷網日,無特殊事情不使用手機上網,同時也是固定的親子共讀日,體驗離開手機,沉浸閱讀向內靜修的快樂。
讓學生擺脫對網路和游戲的依賴,就要努力讓學生「移」「動」起來。「移」就是轉移注意力,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並讓其在班級中有顯示的機會,讓學生能在學習之餘把時間用於發展興趣,並從中感受到樂趣。「動」就是用運動來充實,教師要與家長溝通,引導家長營造運動健康的家庭風尚,節假日組織一些親子活動,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家長與孩子一起運動,來改變孩子的生活狀態,使其擺脫網路和游戲。
孩子對手機和游戲依賴,可以採取多種活動轉移注意力。比如春天已經來臨,建議大家出門走一走。回來之後可以將自己的收獲寫下來,或者把印象最深刻的場面畫下來和大家交流。不管是教師還是其他孩子,都要給發言孩子充分的肯定,建立成就感。孩子沉迷網路,也許是孩子覺得現實生活沒有意思。可以讓孩子自己設計團體戶外游戲,大家參與其中,既鍛煉了孩子的能力,也讓他收獲朋友。
⑷ 手機依賴如何戒除
現在手機不再是通訊工具。而是每個人的必備品,想要解除手機依賴,就要堅定一點,給自己定個目標。
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手機的危害,時間看久了臉上會出現雀斑,大腦會感受到焦慮,影響視力或嚴重者甚至失明,身體會變懶惰,精神渙散,注意力也會下降,美國有數據研究160個年齡20到30歲之間的手機依賴者,結果表明,睡前長時間看,手機會使抑鬱症上升,百分之二十,而推遲睡眠時間會讓失眠上升百分之四十,每天只用手機或電子產品,藍光提升抑鬱幾率百分之五十,每個人的手機都會有很多各種軟體APP比如刷牙抖音,B站、微博、打打電話、回下微信、這一些碎片信息,在反復沖刷大腦造成混沌感,即使只看短視頻,也是幾秒一個視頻,看完的結果就是心浮氣躁,或者是被某個視頻洗腦,陷入思考,因為視頻內容感到生氣或者是不愉快,記憶力衰退晚上關上手機一看錶,凌晨兩點了,還沒有進入睡眠時間,第二天還要上學或者上班還有很多事情,感到焦慮或者是感到很空虛。
有以下五點方法:
第一步,睡覺的時候遠離手機確保上床的時候手裡沒有手機買個傳統鬧鍾或者語音助手比如小愛天貓精靈。
第二步,關掉手機人類信息推送比如抖音騰訊新聞王者榮耀或其他游戲軟體更新推送活動之類影響工作效率還有日常休息的罪魁禍首後台機器人的推送廣告郵件的推送收獲了多少贊群里的消息。
第三步,戒掉刷新內容和看重復內容的習慣每兩分鍾就看軟體有沒有新內容,下拉刷新。
第四步,灰化手機人總是喜歡往彩色的地方看,軟體顏色總是五彩繽紛彈出的小紅點也是為了吸引眼球當沒有顏色了就拜託了吸引,每個手機都有這種設置。
第五步,在一天中把所有事情完成後再去看一些娛樂放鬆的軟體。
⑸ 如何徹底戒掉手機癮
我自己就是枚手機控,白天工作需要用手機這沒辦法避免;但晚上下班回到家,基本上除去吃東西洗漱,剩餘時間全是在玩手機,常常不知不覺就玩到十二點多,沒休息好,長時間玩手機對眼睛也不好,時間上也很浪費。
沒辦法,自己開始想辦法戒掉自己的手機癮,嘗試過這樣幾種方法:
也可以在自己想要拿起手機玩時,跟自己說,等一等,想想自己還有沒有別的事情要做。
以上就是我嘗試過的一些方法,希望對你也有用。
⑹ 戒掉玩手機的10個方法
無論是在家學習還是辦公,「 如何避免長時間地玩手機」是大多數人所面臨的一個難題。
其實,「玩手機上癮」並不僅僅是一個意志力薄弱的問題。因為在手機屏幕的背後,也許有成千上萬的軟體開發者在拚命地努力工作,為的就是讓你失去意志力,變得無法自律。
如果我們能了解一些「玩手機上癮」這一現象背後的心理學原理,搞清楚我們通常是在那些時刻最容易失去自控力,那麼我們就會更加容易擺脫玩手機的癮。
接下來,我就先來介紹三個比較容易玩手機上癮的典型情景,以及背後的一些心理學小秘密,最後會分享三個方法來幫助你更好地戒掉玩手機的癮。
02.
情景一:當我們感覺大腦疲憊的時候,作為一種放鬆和分神的方式,此時我們就很容易玩手機。
這背後的心理學原理是:我們的大腦總是渴望做一些簡單而又輕松的事情。比起案頭那些難搞的事情、或者是艱巨的學習任務,玩手機顯得簡單而又輕松,不需要耗費太多的腦力,因此玩手機對我們的大腦充滿了誘惑力。
情景二:每次發完一條朋友圈、或者是曬完自己的美照之後,此時我們就很容易頻繁去看手機。
這背後的心理學原理是: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每個人都有獲得歸屬感和受到別人尊重的需求。當發完朋友圈之後,我們總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反饋,因此會不停地關注點贊數和評論數。
當有朋友點贊,我們會感到一種歸屬感。當有朋友誇獎,我們會感到價值感。作為一種社會動物,我們往往需要通過別人的反饋來確認自己的存在感。沒有人回應的時候,猶如深陷絕境。
情境三:當我們感到無所事事、不知該如何打發無聊時光的時候,此時我們就很容易去玩手機。
這背後的心理學原理是: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尋求獎勵的系統,時刻搜尋著各種潛在的獎勵。一旦發現有獎勵的機會的時候,大腦就會釋放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而多巴胺會劫持人的注意力,促使人們採取行動,去得到獎勵。
我們的大腦會很自然地認為,在手機當中蘊含著各種各樣潛在的獎勵。這些獎勵,或許是一個搞笑的視頻、或許是某條勁爆的新聞。總之,在無聊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抓起手機尋求獎勵。
03.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戒掉玩手機的癮呢?
方法一:培養積極的娛樂方式,來代替玩手機。
要想戒掉玩手機的癮,首先要認真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不玩手機,你該如何放鬆身心?
這個問題一定要考慮清楚!!
如果沒有找到替代性的放鬆方式,下一次當你感到大腦疲憊的時候,依然還是會去玩手機。
對我來說,假期這段時間,如果感到大腦疲憊的時候,就會嘗試陪兒子玩上一會兒(通常會玩捉迷藏)、或者是戴上耳機聽會兒歌、或者出去散散步,這些方法都能起到真正放鬆大腦的效果。
當然,你還可以根據自己興趣,發展出自己的娛樂方式備選庫。例如,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可以烹飪、可以練書法、可以讀不費腦的小說等等。
方法二:遠離手機,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如果你把一塊誘人的巧克力慕斯蛋糕,放在一個喜歡吃甜食人的眼前,那麼這塊蛋糕被吃掉的概率將會大大增加。而如果你把這塊蛋糕放在遠離視線的位置,那麼人們就不太容易受到誘惑。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總是把手機放在自己的視線范圍之內,那麼就很容易不假思索地撈起手機玩上一會兒。如果你能把手機放在視線之外,就可以有效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例如,把手機放在書櫃上面、放在難掏出的口袋裡等等。
後來,我開始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每次在發完文章之後,就像完成一種儀式一樣,從書房走到客廳,並且把手機留在書房裡。
然後,我會和家人說說話,聊聊天。總之,一旦去做點其他的事情轉移注意力,你就會發現,玩手機的癮就沒那麼大了。
方法三:每天給自己設定目標,然後把玩手機作為一種獎勵。
如果你每天都有很多的目標想要去完成,那麼根本就不可能花費太長的時間去玩手機。原因很簡單,因為當一個人在爭分奪秒努力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時間玩手機啊!
曾有一段時間,我對讀書和寫作這件事情變得並不是很上心。與之相伴隨的就是,開始浪費大量的時間在玩手機上面。後來,我逐漸明白了每天給自己設定目標的重要性。
如果你不用一些有意義的目標去充實自己的生活,那麼你就很容易把寶貴的時間拱手交給手機。
當然,設定目標是個技術活。有些人一上來就容易給自己定很多太艱巨的目標,結果一天下來根本就完不成,時間久了就會挫傷自信心,最後就不想再去設定什麼目標了。所以說,設定目標這件事,一定不要貪多求全,要量力而行!
⑺ 如何擺脫手機依賴症
擺脫手機依賴的辦法:
1、將生活重心從手機上轉移
對於成年人,呂寶才建議大家通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嘗試著離手機遠一點。
2、試著不帶充電器
你可以嘗試不帶充電器,逼著自己減少手機上網(這個很耗電)的時間,這個辦法很有效。
換一個非智能手機,功能單一、無復雜操作„„對手機依賴的毛病或許慢慢就沒有了。
3、我能經常感到滿足
所有的依賴症的根本原因都是「沒有滿足感」,如果不能知道自己感到滿足是一種怎樣的狀態,那麼你就總是處於不滿足的狀態。你需要經常告訴自己,我對這樣的狀況感到滿足,我知道當自己感到滿足時是怎樣的狀態。
4、轉移注意力
有意識地把手機放到一邊,通過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能夠不用手機完成的事情,盡量不用手機,等我們慢慢戒除對手機的過分依賴,它自然就會回歸「工具」的角色。
5、把手機裝在包里
拿在手上會讓人們時刻意識到手機的存在,一旦離開,就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分離焦慮」。不妨放在包里,調一個響亮些的鈴聲,這樣既可以避免漏接電話,也可以減輕對手機的依賴。
6、多讀書看報和運動
多在現實生活中積極與人交談,多讀讀書、看看報,通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盡量將生活的重心從手機上轉移。如果客觀條件允許,最好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聽音樂、外出散步、郊遊、健身等。如果對手機依賴過於嚴重,就要去看心理醫生,以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⑻ 怎樣戒除手機癮
如果你想改變這種狀況,並為大腦被手機劫持而感到煩惱,那麼可以採取一系列行動來戒除身上的手機癮:
1. 盡可能不拿出你的手機
當你發現出去旅遊後,對整個行程都沒什麼記憶,只剩下一堆在手機中的照片。在很多不痛不癢的場合下,太多地拿出手提電話了。但你忍耐時不拿時,,眼睜睜看著朋友掏手機把玩會讓整個人感覺都不好了。可以像朋友建議,誰掏手機就向誰打一拳,這和一些飯局「收手機」的做法類似。
2. 多想少搜
當聊天聊到一個無關痛癢的細節都會掏出手機搜索,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建議隨身帶一個記事本把一些不清楚的事情記下來,多想想。
3. 刪除基本不用的應用
滿屏的新酷應用可以讓你顯得很潮,但其實你並不需要它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一些無用、功能重復的應用,其實都可以刪掉。
4. 不要用手機管理你的出行
嘀嘀、快的這類打車應用很方便沒錯,但如果不是遠行,而且時間和天氣允許的話,可以步行和呼吸一下戶外的新鮮空氣。然後記住第一條,不要沒事拿手機出來玩。
5. 為自己買一塊手錶
很多人掏手機的初衷,其實是看時間,而這個「初衷」往往會引發後續一段較長的時間浪費。建議為自己買一塊手錶,方便隨時查看時間。
6. 不要帶你的手機進廁所、睡房
其實我們在廁所辦正事的時間不長,但是很多人連屁股幹了也沒走出來……不帶手機進廁所會提升你的辦事效率,避免手機掉進馬桶的風險。至於睡前看手機,除了傷眼,還會影響睡眠質量。
7. 給屏幕大個大掃除。
⑼ 怎麼樣才能擺脫手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低頭玩手機,手機早已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標配,人人都是低頭族,走路看手機,等車看手機,帶孩子看手機,聚會看手機……人們已經無法離開手機。然而,長時間地盯著手機看會讓我們的視力受損,長久地埋頭看手機會引發頸椎等疾病,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傷害。
閱讀書籍我們就不用擔心被打擾,而且書上的內容同樣豐富精彩,思想深邃,文字精煉。當我們捧著書,坐在陽光下,用手慢慢翻閱書籍時,我們的內心更容易保持寧靜的狀態,願意花時間去思考和細心品味。
手機不是生活的全部,而只是提高我們生活和工作效率的一個工具,在使用完後,我們就安心地把手機放在一旁,回歸到原生態的生活中,陪陪孩子,和父母多聊聊,生活仍然精彩無限。
⑽ 怎樣才能自律不玩手機
如果你總是喜歡拖延,晚上躺床上玩手機不想閉眼,做事三分鍾熱度,偶爾想堅持努力,過不了幾天就被打回原形,不要怕,你不是真的懶,而是沒有找到方法。
今天方法來了,刷到這篇文章的你很幸運。我幫你找到適合你的自律方法,像玩手機和玩游戲一起輕松地實現自律。
我自己就是這套方法的受益者。曾經我也是個死肥宅,又胖又丑,每次照鏡子都覺得自己惡心,連男朋友都找不到。後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瘦下來,一日三餐只吃科學搭配的健康營養餐,堅持每天去健身房跑步30分鍾,做20分鍾HIIT燃脂訓練。不到半年時間,我的身材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僅腰瘦了,贅肉沒了,胸型也好看了很多。
接下來開始進入正題,文章有點長,4000多字,但請答應我,咬牙讀完,腰挺直認真看,一定可以幫你改變糟糕的生活。
01.
1、先認識什麼是真正的自律
6點半起床到圖書館,低頭看書學習到午飯時間;
吃飽後在桌子上趴一會,中午兩點開始繼續學習到晚上10點,除了晚飯外都在看書。
周一到周六都機械般重復上面的事。
你覺得這是自律嗎?
不是,這跟流水線生產東西一樣,只是一種流程。
這種生活讓人難以忍受,枯燥無味,大多數人堅持一段時間後都會放棄,不具備普適性。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自律?
首先,你得想明白自己要什麼。
有些人的自律之所以是假的,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明確的目標,他們之所以給自己制定了很多計劃,只是因為感覺人就應該努力,不努力就是墮落;
然後偶爾努力一下就會有一段時間感覺到踏實,但過幾天又會因為堅持不下去墮落了。所謂的間歇性努力持續性混吃等死,基本就是這樣產生的。
所以,你要給自己定一個目標,讓慾望和動力去驅動你,而不是焦慮和自責,當每天喚醒你的是夢想而不是鬧鍾,你就開始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自律了。
02.
2、說完什麼是自律,我們再來講如何讓自己變得自律起來。
「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沒有箭靶子,你每天的拉弓就毫無意義。」
《銀河補習班》里的鄧超希望兒子能想明白自己要什麼,說了這兩句話。要想自律,你先要找到自己的箭靶子。而這箭靶子,也就是我們的自律驅動器。
如何找到你的自律驅動器?
1)首先要理性地面對自己的慾望。
一個經常健身,不吃油炸食品,八塊腹肌的帥哥,他之所以自律,是因為喜歡別人看他時羨慕的眼神,是因為他爬10樓樓梯都不累時的那種從容,這些慾望讓他戰勝了大汗淋漓時想放棄的心。
一個清華北大的學子每天依舊刻苦學習,他之所以自律,是因為想要改命的決心,是因為他希望父母看到自己功成名就時能開心地笑,上清華和北大不是他的目的。
通過努力而改變自己的命運,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些才是他的目的,也正是因為這些慾望讓他戰勝了懶惰和不想學習的心。
那麼,你有什麼慾望呢?
比如,我想發財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我想擁有一個好的身體能在床上更持久讓伴侶開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