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道關於腦中風半癱病人的按摩手法詳細資料
去買個康復書 裡面都有的
總的說 1)保持癱瘓肢體位於功能位置,預防關節攣縮和變形,如仰卧時肘關節微彎曲,腕和手指輕度伸展,手呈握持狀,可以用一軟性物體如紗布卷置手內,下肢膝下放小枕,腿外側放砂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足底放垂直足板,以防足下垂,外翻。(2)定時作肢體被動活動,以防肌肉萎縮,關節強直,(3)定時給患側肢體作按摩,動作輕柔而有節律,能減輕肌肉的痙攣,促進肢體血液循環。
功能位就是肩關節: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
肘關節:屈出90度左右。
腕關節:背屈20-30度,
髖關節: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5-15度
膝關節:屈曲5度左右,或伸直180度
踝關節:根據情況,可跖屈5-10度為什麼要進行功能鍛煉
肌力分級:0級完全癱瘓,不能作任何自由運動。
Ⅰ級可見肌肉輕微收縮。
Ⅱ級肢體能在床上平行移動。
Ⅲ級肢體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離床面。
Ⅳ級肢體能做對抗外界阻力的運動。
Ⅴ級肌力正常,運動自如。
要根據肌力的各個階段進行被動按摩和主動鍛煉哦!
對於中風患者注意其姿勢反射訓練 其做法是:俯卧以肘支撐、仰頭、翻身與頭頸及肢體協調動作的正常姿勢練習等。軀干運動訓練要從近端到遠端。手臂常以伸屈開始而後做持物、移動物體等意向控制性運動,而腿則進行屈、蹬等運動,而後進行支持重量性鍛煉,訓練應按順序進行,嚴防急於求成。當肌力達到3級時,要及時鼓勵和協助患者進行各關節90°角的屈伸練習,對提高肌力和增加肌群協調及緩解肌張力有很大幫助。通過對中風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康復期訓練,調動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盡早開始肢體被動活動並針對性地開展運動訓練,收到了滿意的效果。192例中風患者中186例穩定期中風患者患肢出現自主運動,能夠下地活動,生活基本自理,6例進展性中風患者,其患肢肌力由0級達到3級。同時對失語患者進行了語言訓練,提高了交流能力,減輕了患者痛苦。
按摩方法:一般採用滾法、按法、揉法、捏法。待肌肉適應按摩刺激時,再逐步加重手法,可有效地活躍肢體血液循環,牽伸短縮的肌腱韌帶,放鬆痙攣的肌肉,恢復關節活動度。按摩部位一般以患側肢體為主,按摩時間和量應因人而異,每日1次,15天為1個療程。手部方法為:將肩部外旋,手掌向上和撬拇指同時做握手運動,並反復手部的動作和腕部的充分伸展練習。上肢抗痙攣方法是:採取肩部外旋、上提, 前臂伸展旋後和手指伸展外旋的綜合反復練習。下肢採取:上提骨盆、大腿內旋、髖、膝、踝屈曲綜合動作和患側軀體伸直練習。
飲食方面
我覺得吃什麼不太重要(只要不吃那些加重病情的 酒啊 高脂肪 之類的) 因為現在還沒有一種好的葯 哪怕是治療方式
多吃點水果吧 -- 西瓜推薦 含硒 治這個
蔬菜里推薦洋蔥 多的不說
我真正想說的是多運動,家裡人要多陪陪他們, 中風病人因為行動不便(多數) 大都心裡很寂寞的, 有人陪 還能多運動的話 這才是最好的療法
給分吧 花了我半小時 呵呵
2. 偏癱怎麼冶
偏癱又叫半身不遂[2],是指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它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症狀。輕度偏癱病人雖然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叫做偏癱步態。嚴重者常卧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偏癱是由腦血管病變引起的,多見於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或明顯動脈硬化者。偏癱治療方法與康復保健極其重要,在中風患者度過危險期後,大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後遺症,此時加強防治中風後遺症有著較好的效果。腦中風病人在康復期如無吞咽困難,宜以清淡、少油膩、易消化的柔軟平衡膳食為主,另外穩邁舒運動按摩輪有助於恢復下肢、關節和足部的運動功能。適合於中風後遺症偏癱患者的主動肢體康復鍛煉,對膝踝關節、下肢和足部的骨折和扭挫傷等長時間固定治療後的肌肉萎縮和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也有不錯效果。使用時要注意交替選擇運動按摩方式。可單腳運動按摩;或一隻腳做運動按摩,另一隻腳做靜止穴位刺激按摩;或雙腿腳同向運動;或雙腿腳反向運動。
推拿治療
一、適應症中風恢復期、後遺症期。
二、辨證施治包括三部分
﹙一﹚辨證分型:本證以單側上下肢癱瘓無力,口眼歪斜,舌強語蹇等為主症。初期患者肢體軟弱無力,知覺遲鈍或稍有強硬,活動功能受限,以後逐漸出現強直攣急,患者姿勢常常發生在改變和畸形等。
﹙二﹚治則:舒筋通絡、行氣活血。
﹙三﹚基本治法:背及下肢部操作
﹙1﹚手法:滾、按、揉、搓、擦等法
﹙2﹚穴位及部位: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環跳、陽陵泉、委中、承山、風市、伏兔、膝眼、解溪。
﹙3﹚操作:
⒈患者取俯卧位。醫者站在患者側面,先施按法於背部脊柱兩側,自上而下2-3次,重點在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再在脊柱兩側用滾法治療,並向下至臀部,股後部、小腿後部。以腰椎兩側、環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為重點治療部位。同時配合腰後伸和患側後伸的被動活動。約5分鍾。
⒉患者取健側卧位﹙患側在上﹚。自患側臀部沿大腿外側經膝部至小腿外側用滾法治療,以髖關節和膝關節作為重點治療部位。約3分鍾。
⒊患者取仰卧位。醫者站在側面,用滾發在患側下肢,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向下至髖關節及足背部治療,重點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時配合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被動伸屈活動和整個下肢內旋動作。再用拿法施與患側下肢,拿委中、承山、以大腿內側中部及膝部周圍為重點治療。按、揉風市、膝眼、陽陵泉、解溪。最後用搓法施於下肢。約3分鍾。
上肢部操作
﹙1﹚手法:滾法、按、揉、拿、捻、搓搖等法。
﹙2﹚尺澤、曲池、手三里、合谷。
﹙3﹚操作:
⒈用滾法自患者上臂內側至前臂進行治療,肘關節及其周圍為重點治療部位。在進行手法的同時配合患肢外展和肘關節伸屈的被動活動。按、揉尺澤、曲池、手三里、合谷。繼之在患肢腕部、手掌和手指用滾法治療,同時配合腕關節及指間關節伸屈的被動活動,手指關節可配合捻法。約5分鍾。
⒉患者取坐位。用按法於患側肩部周圍及頸項兩側,在進行手法時,配合患肢向背後迴旋上舉及肩關節外展內收的被動活動。然後用拿法自肩部拿至腕部,往返3-4次,配合活動肩、肘、腕部搖法,最後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2-3次。約3分鍾。
頭面頸項操作
﹙1﹚手法:按、抹、掃散、拿等法。
﹙2﹚穴位及部位:印堂、睛明、太陽、角孫、風池、風府、肩井。
﹙3﹚操作:
偏癱①患者坐位,醫者站於患者前面,用抹法自印堂至太陽往返4~5次,同時配合按、揉睛明、太陽。再用掃散法在頭側膽經循行部位自前上方向後下方操作,毎側20~30次,配合按、揉角孫。約二分鍾。
②患者坐位。醫者站於患者後側面,按揉頸項兩側,再按風府、拿風池、肩井。
③面癱治療如下:醫者在患者一側,用一指禪推法自印堂、陽白、睛明、四白、迎香、下關、頰車、地倉往返治療,並可用揉法或按法先患側後健側,再配合應用擦法治療。接上式,用一指禪推法施與、風池及項部,隨後拿風池、合谷結束治療。
針刺治療偏癱
針刺療法對偏癱治療有較好療效,不但在腦血管病的恢復期可以普遍應用,對部分病例還可早期治療。現將較常用的體針和頭針療法介紹如下。
⑴體針的常用穴位
頭面部:百會、上星、印堂、迎香、太陽、下關、地倉、人中、翳風、風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關、內關、合谷、少澤、後溪等穴。
下肢:環跳、秩邊、風市、陽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陰交、昆侖、湧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過多,可輪流使用。一般選用1~2個主穴,再選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為1療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療程,並可用電針。
⑵頭針:是治療腦血管病偏癱的一種特殊針刺療法。主要是根據神經解剖大腦皮層功能的理論,運用針刺療法,在頭皮上劃出皮層功能相應的刺激區,在這些刺激區進行針刺,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於治療腦血管病引起的癱瘓、麻木、失語等症。腦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療為佳;腦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穩定後開始。
取穴:對側運動區為主;感覺障礙取對側感覺區;運動性失語取對側面運區;感覺性失語取對側語言三區;命名性失語取對側語言二區。
方法:根據上述原則選好刺激區位置,用快速進針,達到頭皮下或肌層,斜向捻轉至要求的區域長度,進行快速持續捻針,每分鍾要求捻轉200次以上,一般2~3分鍾即達到適應刺激量和刺激強度,患者相應的肢體有熱、麻、脹、抽、出汗等感覺,休息5分鍾,再捻轉2~3分鍾,再休息5~10分鍾起針。每日1次,一般10~15天為1療程,中間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 療程。
注意事項:針刺部位要選擇准確,針刺前應用75%酒精棉球嚴格消毒。針刺入後局部劇痛可捻轉2分鍾,若仍劇痛難忍,可將針退至皮下,適當地調整一下進針方向,可避免疼痛。起針時用干棉球壓迫針孔1~2分鍾,以防出血。如病人暈針,立即起針,應給予適當處理。
8偏癱康復領域的新發現
瑞士蘇黎世大學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偏癱患者如果在康復計劃中參加電動腳踏車練習,能夠提高大腦功能和身體健康水平。來自蘇黎世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森大學、馬里蘭大學和巴爾的摩退伍軍人醫療中心的研究者對參加腳踏車練習的37名倖存者的大腦和身體功能進行了檢測比較。這37名病人每周參加三次腳踏車練習,另外有34名病人只做傳統的伸展練習,作為控制對照組。經過六個月的練習後,參加腳踏車練習的這組病人的最高行走速度提高了51%,而對照組只有11%。前一組病人的心血管健康水平提高了18%,而後一組病人反而下降了3%。
通過磁共振成像(MRI)顯示:參加腳踏車練習的病人的身體中有更多攜帶氧氣的血液運送到了腦乾和小腦中。約翰·霍普金森大學的神經科學教授丹尼爾·漢利博士說:「這項研究的臨床意義在於,即使在患病後很長時間,或是其他常規治療方法都不起效果之後,再進行電動腳踏車練習,也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參加試驗的病人的平均年齡為63歲,參加電動腳踏車練習的時間大約是在患病後50個月。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8月29日的美國《中風》期刊上。
強烈建議每個腦梗塞、腦出血、中風後遺症所致的偏癱患者把電動腳踏車練習作為標準的康復治療手段。
望採納
3. 中風最主要的按摩手法是怎麼樣的怎樣科學的按摩中風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講,中風患者按摩應該以刺激穴位為主,因為患者患了中風以後,會讓行動非常不便,所以我們應該通過按摩的手法刺激穴位,讓氣血更加流通,這樣患者雖然不便於運動,但是也同樣可以達到與運動近似的效果,所以就起到了保健的作用。如果我們是業余的情況下,那麼我不建議大家盲目的去按摩,正確的做法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按摩,或者直接找專業人員進行按摩。除此之外,中風患者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3、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經常在家裡的話,我們也可以試著培養自己的一些興趣愛好,這對於我們恢復也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比如說有些患者喜歡畫畫,喜歡養花,喜歡打太極拳等等,這些興趣愛好長期堅持的話,不僅會培養我們的情操,而且會加速病情的好轉。
4. 選擇哪些手法針對偏癱一側推拿
偏癱以早期治療為主,一般在中風兩周後進行按摩,其原則是疏風祛痰,活血通絡,平肝熄風。通過手法能降低血壓,改善腦部血液循環障礙,促進偏癱肢體恢復緩解,口眼歪斜的眼不清等症狀。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摩百會、大椎、風池、風付、太陽、頰車穴各一分鍾。
禪推法從印堂、經陽白、迎香穴、下關穴推至地倉穴,往返來回操作十分鍾。最後用拇指,示指,中指捏拿頸項兩側及肩井穴兩分鍾。取坐位,家人用滾法滾肩關節周圍兩分鍾,再用拇指、食指、中指從肩部,腕部,並配合活動肩周玩關節,反復進行五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肩俞、曲池、手三里、合谷穴各兩分鍾,雙手掌指及肩部至腕部往返進行三次,並用捻法捻手指關節五分鍾。aqui te amo。
5. 偏癱康復治療有哪些好方法
風偏癱康復治療方法要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偏癱病人由於恢復慢、活動受限而產生悲觀失望、精神憂郁等各種心理。因此在護理此類病人時應有同情心和耐心,尊重和體貼關心他們,使他們鼓起生活的勇氣,主動配合治療和進行自我鍛煉,另外還要防治中風帶來的影響嚴重化
6. 怎樣治療偏癱
治療偏癱的偏方組方:全當歸9克,黃芪12克,千年健3克,秦艽9克,桑寄生9克,地龍3克,丹參6克,海風藤5克,雞血藤6克。每日一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30天為一療程,連服2~3療程。
加味:如頭痛劇烈屬肝陽上擾者,加龍齒9克,石決明12克,磁石6克,抱茯神12克。
註:本方重在益氣活血,祛風通絡,用於中風後遺症。也可用於風寒濕痹(即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7. 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偏癱患者快點恢復正常
癱瘓偏癱的治療包括病因治療及對症治療。腦中風指腦梗死和腦出血,腦梗死通常會選用拜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及改善循環治療。腦出血重在脫水降顱壓,預防顱內壓增高及各種並發症。
癱瘓偏癱對症治療主要是康復鍛煉和針灸治療。康復訓練指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幫助偏癱的肢體功能恢復,根據癱瘓偏癱肌力的程度,而選擇不同難易程度的動作訓練。腦中風後半年內都是恢復期,經過科學康復訓練,肢體肌力可明顯改善。所以早期建議患者在醫院進行正規的康復訓練,後期可至家中鍛煉。
偏癱癱瘓了,腦血管疾病發病之後一年內都是恢復期,通過葯物治療配合康復鍛煉,肢體癱瘓症狀都可以得到改善,建議去康復科就診,但是不一定可以完全恢復。
偏癱癱瘓的主要治療方法有針灸、康復理療為主,意見建議:根據你的情況,個人建議可以堅持針灸兩個月,並且配合高壓氧治療,但是癱瘓偏癱的症狀具體能夠恢復什麼程度不好說。
癱瘓會給病人帶來沉重的思想負擔,因此要重視和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家屬和醫護人員工作,堅持進行癱瘓肢體的鍛煉,預防關節畸形和肌肉萎縮。衛生保潔,以免骶椎部位生褥瘡,老人家要多多照顧,平常多多跟他聊天曬曬太陽。
癱瘓偏癱表現就是肌力減弱,輕度的肌力在4~5級,一般不影響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癱較輕癱重,范圍較大,中度肌力2~4級,全癱:肌力0~1級,癱瘓肢體完全不能活動。中風癱瘓偏癱的意見建議:治療主要通過理療,和營養神經,而且前三個月是治療關鍵時期,一年後基本就定型了,所以建議抓住前半年肢體康復。
8. 偏癱怎麼辦有什麼辦法
功能鍛煉:這是偏癱病人家庭護理的重要環節,因為病人長期卧床不能活動,全身器官生理功能減退,如肢體長期不活動,肌肉逐漸萎縮。心、肺功能減退,影響呼吸和血液循環,因此,功能鍛煉有利病體康復,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完全性偏癱階段:
可採用按摩、推拿和被動活動,幫助病人功能鍛煉。動作應該由輕到重、再輕。被動活動不要用力過度。每次全身鍛煉約15-30分鍾,每天數次。癱瘓肢體位置要適當,肘彎曲、腕和手指伸直、踝關節保持90度。
部分功能恢復階段:
這一階段要繼續前一階段的各項鍛煉。同時幫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鍛煉,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後徒手站立。肢體簡單運動鍛煉,如上肢的外展、外旋、肘關節的伸屈活動、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動。
基本恢復階段:
在站立和上肢簡單活動的基礎上開始練習走路,手的精細動作和語言功能恢復。步行鍛煉先在扶持下左右擺動身體,兩腿輪流負重,繼之踏步,逐步過渡到手扶拐杖獨自行走。在出現劃圈步態時,應練習屈膝和提腿動作。上肢鍛煉可練習拿碗、湯匙、筷,穿脫衣服以及編織、打算盤等精細活動。失語者要幫助語言功能恢復鍛煉。
飲食護理:
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適當進食魚肉、雞肉、蛋和奶及奶製品,以保證足夠蛋白質的攝入。有高血壓者要控制食鹽的攝入,一般每天5克為宜。進食有困難者要餵食或鼻飼。鼻飼前應先抽到胃液後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誤入氣管。每次食物灌注完畢,要灌注少量溫開水清洗管腔,然後夾緊鼻飼管。長期鼻飼者應每周換胃管一次。及時清潔鼻和口腔。
心理護理:要幫助病人樹立信心。要經常翻身,以免發生褥瘡。注意居室衛生,經常開窗通風,但又要避免穿堂風,當心著涼感冒。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通便。要保證病人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復。
9. 偏癱左手快速恢復方法有哪些
對於偏癱患者來說,最大程度恢復肢體活動能力、自理能力,對其生活質量影響很大。偏癱患者進行盡早的身體康復功能訓練,同時用中醫中葯進行血液環境的整體調理,可得到較好的肢體功能恢復。
10. 按摩治療中風偏癱,腦癱
充其量降低肌張力,因為沒有主動運動,所以對於自身能力的學習與提高用處不大,但是不能沒有中醫的推拿按摩針灸治療~應該結合康復治療,不能單純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