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黃鱔買回來後如何保存
一、家庭保存方法
活的黃鱔,就放於水桶或盆里(數量要控制),水量能淹過黃鱔就可以(可適當超一點),再至於陰涼處。
注意:如果裝黃鱔的桶或木盆太矮,請加個能通風的蓋子,防止逃跑。儲存時間較長,就請定期換水,並加點雞蛋清在水中維持其營養。
二、大量黃鱔的保存
①貯養關
先將容器洗凈並消毒。60公斤容量的缸或桶,氣溫23℃~30℃時,可貯養黃鱔25公斤。開始貯養時每隔30分鍾~60分鍾換水1次,連換二三次,洗凈泥沙污物後,每隔4小時~6小時換水1次。注意所換新水的水溫、水質應與鱔池的水一致。每隔三四小時用手伸入容器底部向上翻動1次,盡可能地將底部的黃鱔翻上來。也可在貯養容器內放入占黃鱔重量1/10的泥鰍,利用它們上下竄動,防止黃鱔絞纏致死。
②運輸關
運輸黃鱔通常用以下3種方法:
1、帶水運輸法
用桶作容器,桶蓋必須有透氣孔。途中定時換水並翻動黃鱔。發現黃鱔頭下垂,身體浮於水面,口吐白沫,應立即換水。凡裝運過柴油、汽油、機油和桐油的容器,千萬不能裝運黃鱔。
2、濕潤法
運輸途中不超過4小時的可採用濕蒲包裝運輸。蒲包洗凈浸濕,每包可裝黃鱔25公斤~30公斤,扎緊包口後裝入條筐內,加蓋扎牢,防止裝運途中堆積壓傷。條筐上放些水草或一塊機製冰,讓冰融化後流於包裝袋上,既可濕潤鱔體,又起降溫作用。
3、尼龍袋充氧運輸法
黃鱔數量不多,路途遙遠或需空運出口的採用此法。每袋裝黃鱔10公斤~15公斤,加水淹沒鱔體,充氧後扎緊袋口,運輸途中嚴防擠壓。個能通風的蓋子,防止逃跑。儲存時間較長,就請定期換水,並加點雞蛋清在水中維持其營養。
『貳』 鱔魚怎麼裝
l,;
,lcgihbkg
『叄』 鱔魚怎麼樣殺才幹凈
鱔魚和黿魚都是吃活的(死的一般不能食用),需要活殺。鱔魚活殺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活魚摔昏,然後把魚頭用釘子釘在長板上,用刀從頸部劃進,推向尾部,把魚腹剖開取出內臟,並剔除鱔骨,餘下即鱔魚肉,加工成段、片、絲等使用。另一種是先將鱔魚放入盆內,加點醋和鹽,再倒入開水把鱔魚燙死(以魚張口為准),然後擦洗掉魚身上的粘液,放在案板上,用刀劃開,去臟剔骨,取肉即可。
『肆』 怎樣運送黃鱔
黃鱔體表的粘液豐富,只要保持體表潮濕,就不會死亡,因此運輸十分方便。
若收苗時溫度較高,建議大家不要在中午前後進行運輸,高溫會導致黃鱔死亡。可以將黃鱔放在陰涼處,下午天氣稍微涼爽後將水換掉後再進行運輸,這樣運輸的時間主要集中在晚上,不易出現溫度過高的情況。
若路程太遠,可利用早上溫度不那麼高的時候進行運輸,同時可對車輛和框子進行淋水降溫,切忌放冰塊,否則就算技術再好也養不活的。
(4)裝鱔魚的正確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在放養時鱔苗運輸容器中的水溫與魚池中的水溫不能相差過大(3-5℃)。鱔魚的放養密度根據鱔苗規模大小、飼養管理條件及飼料來源的多少等因素決定。一般在小型魚池中養黃鱔,以每平方米放養鱔苗2-5千克為好。
放養的規模大,數量可相應減少,放養的規模小,數量可相應增加。飼料充足可多放些,飼料不足可少放些。因黃鱔有大吃小互相殘殺的習性,因此在放養時要大小規模分池放養。
『伍』 求黃鱔(鱔魚)的運輸方法!!!200多公里四小時左右路程
4個小時的路程用以下幾種方式應該可以:
1.木桶裝運
木桶的優點是,既可作為收購、暫養的容器,又適於車、船運輸,裝卸、換水等操作管理也比較方便。這樣,從收購、運輸到銷售不需要更換容器,既省時又省力,所以通常用木桶裝運。桶的規格是圓柱形,用1.2-1.5厘米厚的杉木板製成(忌用松板),高67厘米,桶口直徑50厘米,桶底直徑46.7厘米,桶外三道箍,附有兩個鐵耳環,以便於搬動。桶口用同樣的杉木板做蓋,蓋上有若干條通氣縫。水溫在25℃,運程在1天以內,裝黃鱔25-30公斤,加水20-25公斤為宜;天氣比較悶熱時,每桶的裝載量應減至15-20公斤,途中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定時換水,經常攪拌。氣溫較高時,每隔2-3小時就需換一次水,換的水以清凈的活水〈如江、河水〉為最好。
2.蒲包裝運
如果黃鱔數量不多,途中時間在24小時以內,可採用蒲包裝運。精包應洗凈、浸濕,每包盛裝25-30公斤,再連包裝入籮筐或水果簍中,加上蓋,以免裝運中堆積壓傷。氣溫較高的季節,應在筐上放置冰塊,以起到降溫保濕的作用。在11月中旬前後,用此法裝運,如果能保持濕潤(不用冰塊),3天左右一般不會發生死亡。
3.機帆船裝運
如果黃鱔數量較大,途中時間在24小時以內,又有水路通航時,可直接用機帆船艙裝運。黃鱔和水的比例為1:1,即1公斤黃鱔1公斤水。這種裝運方法,不但運費低而且成活率高,可達95%以上。但要注意,凡運過石灰、食鹽、辣椒、化肥、農葯等有毒或刺激性較強的物質的船,未經徹底清洗,也不可裝運黃鱔。另外,每隔一定時間需赤腳下艙將艙底部的黃鱔翻上來(應事先剪去腳趾甲,避免擦傷鱔體)。水質不好時,須泄出艙內一部分水,並添新水。
4.尼龍袋充氧運輸
每袋裝10-15公斤,加水淹沒鱔體,充氧後緊扎袋口運輸。一般多因數量少,才採用此法進行空運。
『陸』 7字型黃鱔籠怎麼安放
黃鱔籠裝好誘餌後晚上5-6點鍾沿著有黃鱔出入的水域放,放時要將整個黃鱔籠橫放在岸邊的水中,長邊放平、短邊向上,放在靠近臨水的樹根旁,石縫邊,涵洞里以及有水草的地方。籠放入水中後有一部分露出水面,約占黃鱔籠的四分之一,然後在露出水面的黃鱔籠上蓋些水草,這樣,鱔魚晚間四處覓食就會進入籠內,第二天早晨4-6小時收籠,就可捕捉到很多的黃鱔.
用鱔籠捕捉黃鱔時,要注意兩點:。一放在有黃鱔的淺水處,上面搞一些水草或者泥土壓一下,二是捕鱔籠放入水中的時候,一定要將籠尾露出水面,以便使黃鱔在籠子中呼吸空氣,否則會悶死或得上缺氧症。
『柒』 w人工殺黃鱔手法視頻教程
黃鱔經過剖殺後切成鱔耳、鱔段、鱔絲,可以烹製成各種菜餚。鱔魚剖殺出骨,可分生、熟兩種方法。
(1)黃鱔活殺,一般用於剖成鱔片或鱔段。方法是。准備好一塊長木板,在一端從背面上釘上一枚釘,釘尖朝上,備一把刀尖鋒利的小刀或剪刀。取粗壯的活黃鱔,在地上摔昏,將魚尾掛在釘尖上(也有把頭部掛在釘尖上),用左手拇指、食指掐住魚的咽喉處,腹部朝上拉直,右手持刀先在咽喉處劃一刀(深度為鱔咽的一半),再從咽部剖至肛門處,挖去內臟放盡血。接著,用刀尖從右邊刺入頭部脊骨處,斜著刀尖沿脊骨劃到尾部,再在左邊用同樣方法從頭部背骨處斜剖到尾部,如此可把脊背骨與鱔肉基本分開,最後用平刀從頭部批到尾部,使骨肉全部分離,斬去頭尾即成。剖殺時要求刀尖緊貼脊骨,使骨中無肉,肉中無骨。剖的鱔爿,洗凈後,用刀切成段或片待用。
(2)熟黃鱔出骨,一般是選取較細小的鱔魚,作鱔絲之用。方法是:把鱔魚用水養半天,讓其吐盡泥液。熟處理細小的黃鱔可用沸水燙死;一般的可以放入冷水鍋(也沸水鍋)加蓋,煮沸至鱔魚嘴張開,立即撈起放入冷水冷卻,洗清白涎(注意煮得不要過頭,防止酥爛)。接著用事先削好的一把約三寸長的小竹刀(刀頭扁薄而鋒利)出骨。出骨時,左手抓住魚頭,右手持小竹刀(如握鋼筆),將刀尖插入頭部肉與脊骨之間,並用右手無名指和小指壓住魚身,使刀頭緊貼脊骨,從頭部慢慢劃至尾部,如此向三個方向劃三刀(因為鱔魚脊骨呈三角銼形),即可使肉與骨分離。然後理去內臟,用溫水稍加漂洗,最後用刀切或手撕成絲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