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視距三角形法計算方法

視距三角形法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4 23:58:21

什麼是視距三角形視距三角形內綠化設計應注意哪些問題 視距三角形是什麼

1、視距三角形指的是平面交叉路口處,由一條道路進入路口行駛方向的最外側的車道中線與相交道路最內側的車道中線的交點為頂點,兩條車道中線各按其規定車速停車視距的長度為兩邊,所組成的三角形.在視距三角形內不允許有阻礙司機視線的物體和道路設施存在。

2、保證兩條相交道路上直行車輛都有安全的停車視距的前提是必須保證駕駛員視線不受遮擋,由兩車的停車視距和視線組成了交叉口視距空間和限界,又稱視距三角形.要求在視距三角形限界內清除高度超過1.2m的障礙物.按最不利情況,考慮最靠右的一條直行車道中軸線與相交路最靠中心線的直行車道中軸線的組合確定視距三角形的位置。

3、為了保證交叉口行車安全,由交叉口內最不利的沖突點,即最靠右側的直行機動車與右側橫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線駛入的機動車在交叉口相遇的沖突點起向後各退一個停車視距,將這兩個視點和沖突點相連構成的三角形稱為視距三角形。

4、視距三角形的邊長是根據停車等視距確定的,一般來說,路的等級越高,設計時速越大,那麼需要的停車視距就越長,三角形的邊長就越長,如果兩條路的設計時速相同,視距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5、由此不難,搞定視距的問題就清楚邊長的確定了,停車視距[1]其實視距包絡線也是由視距推出來。

㈡ 詳細講解三角視差法

三角視差法是一種利用不同視點對同一物體的視差來測定距離的方法。對同一個物體,分別在兩個點上進行觀測,兩條視線與兩個點之間的連線可以形成一個等腰三角形,根據這個三角形頂角的大小,就可以知道這個三角形的高,也就是物體距觀察者的距離。
計算公式
河內天體的距離又稱為視差,恆星對日地平均距離(a)的張角叫做恆星的三角視差(p),則較近的恆星的距離D可表示為:sinπ=a/D
若π很小,π以角秒錶示,且單位取秒差距(pc),則有:D=1/π
用周年視差法測定恆星距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恆星離我們愈遠,π就愈小,實際觀測中很難測定。三角視差是一切天體距離測量的基礎,至今用這種方法測量了約10,000多顆恆星。
天文學上的距離單位除天文單位(AU)、秒差距(pc)外,還有光年(ly),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過的距離,相當94605億千米。三種距離單位的關系是:
1秒差距(pc)=206265天文單位(AU)=3.26光年=3.09×1013千米
1光年(1y)=0.307秒差距(pc)=63240天文單位(Au)=0.95×1013千米。

㈢ 視距三角形的介紹

視距三角形【sight triangle】指的是平面交叉路口處,由一條道路進入路口行駛方向的最外側的車道中線與相交道路最內側的車道中線的交點為頂點,兩條車道中線各按其規定車速停車視距的長度為兩邊,所組成的三角形。在視距三角形內不允許有阻礙司機視線的物體和道路設施存在。

㈣ 經緯儀視距測量平距怎麼計算計算公式是什麼

經緯儀視距法測距
視距法測距所用的工具是經緯儀和視距尺.利用經緯儀望遠鏡中十字絲的上下兩根短橫絲,在視距尺上讀得的上下兩數之差以及其他一些數據,即可算出安置儀器點到立尺點的水平距離和高差.
一、視距法測距原理
若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條邊和一個角為已知,就可以推算出另一條邊長,這便是視距法測距的簡單工作原理.
二、視距計算公式
(一)視准軸水平時的視距公式
如圖,為視距絲間隔,為定角,F為物鏡前焦點,f為焦距,s為物鏡離儀器中心的距離,為尺間隔,d』為焦點到視距尺的距離,D』為AB之間的水平距離.
由圖可以看出:≌,所以有:
,即
因,故有.設,則上式改寫為:
C——視距乘常數.製造儀器時,一般將C設計為100.
Q——視距加常數.對於內調焦望遠鏡,其加常數接近於0,可忽略不計.
(二)視准軸傾斜時的視距公式
1、水平距離公式
若兩點高差很大,則不可能用水平視線進行視距測量,必須把望遠鏡視准軸放在傾斜位置,如尺子仍豎直立著,則視准軸不與尺面垂直,上面推導的公式就不適用了.若要把視距尺與望遠鏡視准軸垂直,那是辦不到的.因此在推導水平距離的公式時,必須導入兩項改正:(1)對於視距尺不垂直於視准軸的改正;(2)視線傾斜的改正.水平距離公式為:
其中:δ為豎角.
2、高差公式
其中:i為儀器高,L為目標高.
三、視距法測距的作業方法
1、將經緯儀安置在測站上,對中、整平;
2、量儀器高i(量至厘米);
3、將視距尺立於待測點上,用望遠鏡瞄準視距尺,分別讀出上、下視距絲和中絲讀數,再讀取豎盤讀數,並將所有讀得的數據記入視距測量手簿中.
4、根據上、下絲視距讀數,算出尺間隔t,把豎盤讀數換算為豎角,再計算測站到測點的水平距離和高差.

㈤ 視距高差與三角高程測量高差的精度為什麼不同計算公式是什麼

視距三角高程測量與普通三角高程測量高差都是依據兩點(測站點與被測點)之間的距離和高角,利用三角函數計算出兩點間的高差。

它們高角測量的精度基本相同,而距離值由於測量方法不同故爾精度有所不同,這是造成高差精度的第一個原因。

譬如視距三角高程的水平距離值是由視距讀數L和視距乘常數K計算距離,精度一般在分米級。所以三角高程的精度相對較低。

普通三角高程測量的水平距離值一是利用電磁波測距得到(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二是採用坐標反算得到(經典三角高程),精度都在毫米級,所以三角高程的精度相對較高。

1、視距三角高程測量的公式: h=s*sina+i-v+f。經典三角高程測量高差計算公式: h=D*tana+i-v+f

式中:s----斜距,D----平距, f----球氣差,i----高度差。

(5)視距三角形法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進行視距高差與三角高程測量高差的注意事項

1、為減少垂直折光的影響,觀測時應盡可能使視線離地面1m以上。

2、作業時,要將視距尺豎直,並盡量採用帶有水準器的視距尺。

3、要嚴格測定視距常數,擴值應在100±0.1之內,否則應加以改正。

4、視距尺一般應是厘米刻劃的整體尺。如果使用塔尺應注意檢查各節尺的接頭是否准確。

5、要在成像穩定的情況下進行觀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視距測量

如何進行視距法三角高程測量的觀測和計算

中絲照準目標
儀器到目標的距離D=(上絲-下絲)*100
觀測當前豎直角α(這個α是當前豎直角讀數減去水平時豎直角讀數之夾角)
最後高差h=D*SIN(α)

㈦ 視距三角形的內容

保證兩條相交道路上直行車輛都有安全的停車視距的前提是必須保證駕駛員視線不受遮擋,由兩車的停車視距和視線組成了交叉口視距空間和限界,又稱視距三角形。要求在視距三角形限界內清除高度超過1.2m的障礙物。按最不利情況,考慮最靠右的一條直行車道中軸線與相交路最靠中心線的直行車道中軸線的組合確定視距三角形的位置。
視距三角形的邊長是根據停車等視距確定的,一般來說,路的等級越高,設計時速越大,那麼需要的停車視距就越長,三角形的邊長就越長,如果兩條路的設計時速相同,視距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由此不難,搞定視距的問題就清楚邊長的確定了,其實視距包絡線也是由視距推出來。

閱讀全文

與視距三角形法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步行的正確方法 瀏覽:726
最簡單的肥羊圈方法 瀏覽:461
治療脫發的方法土方 瀏覽:39
上下肢訓練方法圖解 瀏覽:638
電腦電源啟動線槽查找方法 瀏覽:722
idea快速main方法 瀏覽:351
信息型方程式計算方法 瀏覽:319
怎麼方法讓別人永遠進不了qq空間 瀏覽:635
手機散熱方法圖片 瀏覽:256
華為手機有哪種方法可以喚醒屏幕 瀏覽:274
理解決定訂貨的方法 瀏覽:676
如何做鹽焗雞的方法 瀏覽:606
如何用粘土做草莓的方法 瀏覽:242
骨架穩定鍛煉方法 瀏覽:978
我沒有方法能鑒別羽絨服 瀏覽:291
六字環的安裝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393
怎麼減掉大肚子的方法 瀏覽:198
事假扣薪計算方法 瀏覽:643
塑料蒸箱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346
suv踏板安裝方法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