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彈性公式是什麼
彈性系數的計算公式:ε= (△Q/Q)/(△P/P)= -(P×dQ)/(Q×dP)。
價格彈性指價格變動引起的市場需求量的變化程度。它是企業決定產品提價或降價的主要依據。價格彈性表明了供求對價格變動的依存關系,反映了價格變動所引起的供求的相應的變動率,是衡量價格變動和市場需求量關系的一個指標。
特點:
價格彈性的范圍(0,+∞)不等,價格彈性可分為需求價格彈性、供給的價格彈性、交叉價格彈性、預期價格彈性等類型。需求價格彈性系數的大小對銷售者的收入有影響,具體表現為:
1、如果需求價格彈性系數小於1,價格上升會使銷售收入增加。
2、如果需求價格彈性系數大於1時,那麼價格上升會使銷售收入減少,價格下降會使銷售收入增加。
3、如果需求價格彈性系數等於1,那麼價格變動不會引起銷售收入變動。
以上即大家所說的薄利多銷策略。其實除去價格彈性,品牌的忠誠度、品牌的健康形象、類別的動態等也影響產品的銷售和利潤,商家要參考多方面因素來制定銷售方案。
❷ 彈性系數的公式
彈性系數計算公式為: K=δF/δL,是物體所受的應力與應變的比值。
依照供給價格彈性系數的大小,也可以把生產者對商品的供給劃分為五種類型。如果一種商品供給的價格彈性系數正,二0,則稱生產者對該商品的供給完全無彈性,或簡稱為供給無彈性;如果0<正:<l,則稱生產者對該商品的供給缺乏彈性,或簡稱為供給缺乏彈性。
如果正,=1,則稱供給為單位彈性;如果1<正,<oo,則稱生產者對該商品的供給富有彈性,或簡稱為供給富有彈性;如果正,=oo。則稱供給為無限彈性。
(2)廣告彈性系數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彈性系數法在能源方面應用很廣,常用的是能源需求相對於國民生產總值(GNP)的彈性系數。例如工業的彈性系數,中國1950~1978年為0.95~1.0;美國1950~1973年為0.94;日本1960~1973年為1.0,1975~1978年降為0.43。大多數國家在 1.0附近。
對於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可對消費者收入水平求彈性,稱為需求量的收入彈性;對其價格求彈性,稱為價格彈性;對另一產品(互補產品或代用產品)的價格求彈性,稱為交互彈性。
❸ 經濟學彈性系數的公式是什麼
一、彈性系數
彈性系數計算公式為:ET=(△T/T)/(△Y/Y)×100%。
彈性系數是一定時期內相互聯系的兩個經濟指標增長速度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個經濟變數的增長幅度對另一個經濟變數增長幅度的依存關系。從計算方法上看,彈性系數又有名義彈性和實際彈性之分。
名義彈性系數是用相關指標現行價格數值計算得到的速度之比;而實際彈性系數則考慮了物價因素,是用不變價格或扣除了物價因素以後計算的速度求得的比率。經濟學中的彈性是指一個變數變動的百分比相應於另一變數變動的百分比來反應變數之間的變動的敏感程度。彈性的大小可用彈性系數來衡量,彈性系數= y變動的百分比/x變動的百分比。
例如投資彈性系數和消費彈性系數就是經濟增長率與投資需求增長速度和消費需求增長速度之比,分別反映投資增長、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彈性作用,表明投資、消費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帶動經濟增長多少個百分點。從計算方法上看,彈性系數又有名義彈性和實際彈性之分。
經濟學中的彈性是指一個變數變動的百分比相應於另一變數變動的百分比來反應變數之間的變動的敏感程度。彈性的大小可用彈性系數來衡量,彈性系數= y變動的百分比/x變動的百分比。稅收彈性系數被定義為稅收對經濟增長的反應程度,即稅收收入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之比,其公式為:
ET=(△T/T)/(△Y/Y)×100%
公式中,ET為稅收彈性,T為稅收收入總量,△T為稅收收入增長量,Y代表GDP,△Y代表其增量。
按上式計算,ET=1表示稅收與經濟同步增長;當ET>1時,表明稅收增長快於經濟增長,並且稅收參與新增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趨勢;當ET<1時,表明盡管稅收絕對量可能增大,但稅收增長速度慢於經濟增長速度,新增國民收入中稅收集中度下降。
商品的供給價格彈性,是指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供給量的變化對於該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其數值等於供給量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之比,一般用供給彈性系數來表示。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其數值等於需求量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之比。
❹ 彈性系數
彈性系數計算公式為: K=δF/δL
是物體所收的應力與應變的比值
彈性模量是描述固體材料抵抗形變能力的物理量。一條長度為L、截面積為S的金屬絲在力F作用下伸長ΔL。F/S叫脅強,其物理意義是金屬數單位截面積所受到的力;ΔL/L叫脅變其物理意義是金屬絲單位長度所對應的伸長量。脅強與脅變的比叫彈性模量:即 。ΔL是微小變化量,為了減小測量誤差,本實驗採用了光杠桿法進行測量。
經濟學中的彈性是指一個變數變動的百分比相應於另一變數變動的百分比來反應變數之間的變動的敏感程度。彈性的大小可用彈性系數來衡量,彈性系數= y變動的百分比/x變動的百分比。
稅收彈性系數被定義為稅收對經濟增長的反應程度,即稅收收入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之比,其公式為:
ET=(△T/T)/(△Y/Y)×100%
公式中,ET為稅收彈性,T為稅收收入總量,△T為稅收收入增長量,Y代表GDP,△Y代表其增量。
商品的供給價格彈性,是指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供給量的變化對於該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其數值等於供給量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之比,一般用供給彈性系數來表示。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其數值等於需求量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之比。
還有很多彈性系數,不知你想要的是什麼彈性系數?
❺ 彈性系數的計算
因為支出不是數量,而是價格和數量的乘積。假設原來商品價格為P,消費者需求為Q,消費者支出則為P*Q。
商品價格下降20%,現在為0.8P。消費者支出增加10%。現在為1.1PQ。
也就是說,現在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為1.1PQ/0.8P = 1.375Q。跟之前的Q比,需求數量增加了37.5%。
商品價格下降20%,但需求數量增加37.5%。根據彈性系數公式,明顯彈性大於1.
❻ 彈性系數的公式是什麼
彈性系數計算公式為:K=δF/δL,是物體所受的應力與應變的比值。
彈性模量是描述固體材料抵抗形變能力的物理量。一條長度為L、截面積為S的金屬絲在力F作用下伸長ΔL。F/S叫脅強,其物理意義是金屬絲單位截面積所受到的力;
ΔL/L叫脅變其物理意義是金屬絲單位長度所對應的伸長量。脅強與脅變的比叫彈性模量:即E=(F/S)/(ΔL/L),也就是材料力學中的:彈性模量=線應力/線應變,又稱楊氏模量。
影響需求彈性的因素有:商品的替代品數目和可替代程度;商品本身用途的多用性;商品的耐用程度;時間的長短。
替代品的數量和相近程度:一種商品若有許多相近的替代品(比如可樂),那麼這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就大。因為一旦這種商品價格上漲,甚至是微小的上漲,消費者往往會舍棄這種商品,而去選購它的替代品,從而引起需求量的變化。
商品的重要性:一種商品如果是人們生活基本必需品,即使價格上漲,人們還得照樣買(比如食鹽),其需求彈性就小或缺乏彈性;而一些比非必需的高檔商品,像貴重首飾、高檔服裝等,只有當消費者購買力提高之後才買得起,其需求彈性就大。
商品用途的多少:一般來說,一種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彈性就越大,反之就缺乏彈性。任何商品的不同用途都有一定的排列順序。如果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會縮減其需求,把購買力用於重要的用途上,使購買數量減少,隨著價格的降低,會增加其購買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