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層間位移角是什麼意思
「層間位移角」
1)定義——按彈性方法計算的樓層層間最大位移與層高之比;
2)目的——控制結構的側向剛度;
3)計算要求——不考慮偶然偏心,不考慮雙向地震。
2. 什麼是高層建築層間位移
高層建築層間位移就是高樓層豎向構件的最大層間位移角與平均層間位移角。
層間位移角主要為限制結構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水平位移,確保高層結構應具備的剛度,避免產生過大的位移而影響結構的承載力、穩定性和使用要求。
建築高度的計算:當為坡屋面時,應為建築物室外設計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當為平屋面(包括有女兒牆的平屋面)時,應為建築物室外設計地面到其屋面面層的高度;當同一座建築物有多種屋面形式時,建築高度應按上述方法分別計算後取其中最大值。
(2)層間移角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高規》 3.4.5、3.7.3及相應的條文說明,層間位移角不滿足規范要求,說明結構的上述要求無法得到滿足。但層間位移角過分小,則說明結構的經濟技術指標較差,宜適當減少牆、柱等豎向構件的截面面積。
由於高層結構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扭轉,所以符合剛性樓板假定的高層結構的最大層間位移往往出現在結構的邊角部位,因此應注意加強結構外圍對應位置抗側力構件的剛度,減小結構的側移變形。
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各層層間位移和頂點位移。求計算過程,謝謝
朱炳寅「關於樓層位移比和層間位移角問題」中:1。
對「層間位移角」的限制是宏觀的。「層間位移角」計算時只需考慮結構自身的扭轉藕聯,無需考慮偶然偏心及雙向地震。2。
常有單位要求按雙向地震作用計算控制「扭轉位移比」和「層間位移角」,這是沒有依據的。但對特別重要或特別復雜的結構,作為一種高於規范標準的性能設計要求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
4. 層間相對彈性轉角什麼意思,怎麼算
即層間位移角需要看風和地震工況,但是不考慮偶然偏心。層間位移角=最大層間位移/層高。
限制結構的水平位移,確保結構具備足夠的剛度,避免產生過大的位移。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彈性變形驗算,實現第一水準下的設防要求。彈性變形驗算屬於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驗算的范疇。
層間位移角不滿足規范要求,說明結構較柔。但層間位移角過分小,則說明結構的經濟技術指標較差,宜適當減少牆、柱等豎向構件的截面面積。
(4)層間移角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位移相差較多的時候,應當增加截面,保證結構剛度,位移相差較少的時候,可以通過修改satwe參數達到目的。
2、如果計算得出的最大層間位移角與規范相距甚遠,在結構構件增加剛度的同時應當兼顧結構的扭轉效應,此時應當結合整體空間振動簡圖,加強結構外圍對應位置抗側力構件的剛度,避免較大扭轉。
3、如果層間位移角與規范限制相差不大的時候,可以採取修改satwe參數來解決。
4、對於風荷載工況下的層間位移角不滿足規范限值的時候,只能通過加大結構構件的剛度來解決剛度不足的問題,而且,風荷載工況下層間位移角盡量富餘多一些。
5. 高層建築層間位移是什麼
2層的層間位移,是說的2層本層的位移。打個比方,1層的位移是0.1, 2層的位移是0.18,三層的位移是0.27,(因為越往上,位移越大,這個位移是能夠通過分析計算出來的)那麼,2層的層間位移就是0.08, 三層的層間位移就0.09。 層間位移的概念,是為了反映本層的剛度大小提出來的,層間最大位移應該小於,最大層間位移角與層高的乘積,最大層間位移角即規范規定的框架結構1/550,剪力牆結構1/1000等。 另外,側向剛度的概念也與層間位移有關,側向剛度為層間剪力與層間位移之比,當然,這些概念不是一句二句能說清的,最好弄2本書,仔細研究研究。
6. 層間位移角太大怎麼辦
層間位移角太大說明該層過柔,需要增加該層的側向剛度,當然增加剛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增加結構構件的截面積,增加混凝土的標號,提高鋼筋的等級,調整平面結構布局等方法都能增加側向剛度,從而達到減少層間位移角的目的。
還可以根據位移信息,找出每一層裡面位移最大的那個節點,也就找到了相應的柱子。找到了這根位移最大的柱子,但是只增大這個柱子剛度,效果非常微小,因為作為結構是協同工作的整體。需要相應的增大與這跟柱相連的梁的截面,有時需要增大相鄰的多個柱和梁的截面,才能達到效果。
註:層間位移角是指按彈性方法計算的風荷載或多遇地震標准值作用下的樓層層間最大水平位移與層高之比Δu/h,第i層的Δu/h指第i層和第i-1層在樓層平面各處位移差ΔUi=Ui-Ui-1中的最大值。用來確保高層結構應具備的剛度,是對構件截面大小、剛度大小的一個宏觀控制指標。
(6)層間移角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層間位移角主要為限制結構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水平位移,確保高層結構應具備的剛度,避免產生過大的位移而影響結構的承載力、穩定性和使用要求。
層間位移角是衡量結構剛度及變形能力的重要指標。我國規范對結構層間位移角的限值,主要是限制結構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水平位移,確保結構具有足夠的剛度和一定的變形能力,避免產生過大的位移而影響結構的承載力、穩定性和正常使用要求。
如果層間位移角不滿足規范要求,說明結構的上述要求無法得到滿足。但層間位移角過小,則說明結構的剛度過大,結構的地震反應增大,除造成建造成本增加外,反而對結構的抗震不利。
若能適當放寬結構的層間位移角限值,既可保證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不致產生過大的變形,又做到結構設計經濟實用。
7. 層間位移角的介紹
層間位移角是指按彈性方法計算的風荷載或多遇地震標准值作用下的樓層層間最大水平位移與層高之比Δu/h,第i層的Δu/h指第i層和第i-1層在樓層平面各處位移差ΔUi=Ui-Ui-1中的最大值。用來確保高層結構應具備的剛度,是對構件截面大小、剛度大小的一個宏觀控制指標。
8. 層間位移角的計算要求
(1)位移為彈性方法計算的位移,水平位移限制值針對的是風荷載或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單工況位移。本條規定的樓層位移計算可不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
(2)層間最大水平位移Δu指第i層的Δu/h指第i層和第i-1層在樓層平面各處位移差ΔUi=Ui-Ui-1中的最大值,這里的Ui是各樓層的層間位移。抗震設計時應採用按多遇地震考慮的各振型下位移的平方和開平方(SRSS法)或完全方根組合(CQC法)是計算結果而不是「規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的計算結果。
見《高規》 3.4.5、3.7.3及相應的條文說明。層間位移角不滿足規范要求,說明結構的上述要求無法得到滿足。但層間位移角過分小,則說明結構的經濟技術指標較差,宜適當減少牆、柱等豎向構件的截面面積。
層間位移角不滿足規范要求時的調整方法:
1、程序調整:SATWE程序不能實現。
2、結構調整:只能通過調整增強豎向構件,加強牆、柱等豎向構件的剛度。
1)由於高層結構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扭轉,所以符合剛性樓板假定的高層結構的最大層間位移往往出現在結構的邊角部位,因此應注意加強結構外圍對應位置抗側力構件的剛度,減小結構的側移變形。同時在設計中,應在構造措施上對樓板的剛度予以保證。
2)利用程序的節點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結果圖形和文本顯示」中的「各層配筋構件編號簡圖」中快速找到層間位移角超過規范限值的節點,加強該節點對應的牆、柱等構件的剛度。節點號在「SATWE位移輸出文件」中查找。
彈性層間位移角限值:
鋼筋混凝土框架 1/550鋼筋混凝土框架—抗震牆、板柱—抗震牆、框架—核心筒 1/800
鋼筋混凝土抗震牆、筒中筒 1/1000
鋼筋混凝土框支層 1/1000
9. 層間位移怎麼算
第一步,計算各層重力荷載代表值(包括梁、柱、板以及活荷載的值)
第二步,由重力荷載代表值求得各層剪力
第三步,計算各層側向剛度(與梁、柱線剛度不同)
第四步,層間位移為各層剪力與各層側向剛度之比,一般用米做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