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貨物總產出的計算方法

貨物總產出的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3 22:19:34

什麼是總產出是GDP嗎

1.不是,總產出的物量指標是社會總產品
2.總產出-中間投入=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之和
3.總產出曲線是指總產量與一般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
4.總產出曲線的斜率反映了總供給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總產出曲線的斜率大,說明總供給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小。總產出曲線的斜率小,說明總供給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大。
拓展資料:
1.總產出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價值,既包括新增價值,也包括轉移價值。它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的總規模。(載自全國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核用書 統計業務知識第三版)
2.計算方式
農林牧漁業總產出採用產品法計算,即凡有產品產量的農產品均按單位產品價格乘產量的方法計算。
3.工業總產出採用「工廠法」計算。所謂「工廠法」就是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總產出,同一企業內部產品價值不允許重復計算。
4.建築業總產出包括建築工程產值、設備安裝工程產值、建築物大修理產值、非標准設備製造產值和裝飾裝修產值,可以按兩種方法計算:一種是從施工企業和自營建設單位的建築生產活動角度入手直接計算;另一種是從建築產品所有方的建築工程造價角度入手計算。
5.服務部門總產出統計的共同點是要計量各單位或部門當期完成的服務活動總價值。
(1)營利性服務部門總產出是營業收入,即所提供服務的全部價值。
(2)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總產出等於其主營業務收入。
(3)批發和零售業總產出等於商業附加費,即商品銷售收入減去商品銷售成本。
(4)住宿和餐飲業的總產出等於其主營業務收入。
(5)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的總產出等於其主營業務收入。
6.金融業的總產出包括銀行業總產出、保險業總產出、證券業總產出和其他金融活動總產出。(銀行業總產出等於銀行企業總產出加上銀行業執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法人單位總產出)

❷ 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核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

生 產 法

生產法是從生產過程中創造的貨物和服務價值入手,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貨物和服務價值,得到增加價值的一種方法。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增加值計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總產出一中間投入
將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生產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
(1)總產出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價值,既包括新增價值,也包括轉移價值。它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的總規模。不同行業的總產出計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為五類。第一類按產品法計算,表現形式為產值。如農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建築業總產值。其中由於按工廠法計算的工業總產值不含增值稅,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稅,所以計算工業總產出還需進行相應的調整,即工業總產出=工業總產值+銷項稅;第二類按提供的服務計算,表現形式為毛利(即商業進銷差價),如批發和零售業總產出=商業附加費;第三類以營業收入來計算,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社會服務業中的營利性企業;第四類以虛擬服務收入+實際服務費收入來計算,如金融業(主要包括銀行業、保險業)和房地產業;第五類以經常性業務支出+虛擬折舊來計算,如非營利的行政事業單位。
(2)中間投入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過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的價值。中間投入也稱中間消耗,反映用於生產過程中的轉移價值。計入中間投入的貨物和服務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與總產出的計算范圍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總產出減去中間投入後的差額,反映一定時期內各產業部門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成果。

收 入 法

收入法也稱分配法,是從生產過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對常住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收入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個部分組成。計算公式為:
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於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
(1)勞動者報酬指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全部報酬。包括勞動者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既有貨幣形式的,也有實物形式的。還包括勞動者所享受的公費醫療和醫葯衛生費、上下班交通補貼和單位為職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對於個體經濟來說,其所有者所獲得的勞動報酬和經營利潤不易區分,這兩部分統一作為勞動者報酬處理。
(2)生產稅凈額指生產稅減生產補貼後的差額。生產稅指政府對生產單位從事生產、銷售和經營活動以及因從事生產活動使用某些生產要素(如固定資產、土地、勞動力)所徵收的各種稅、附加費和規費。包括銷售稅金及附加、增值稅、管理費中開支的各種稅、應交納的養路費、排污費和水電費附加、煙酒專賣上繳政府的專項收入等。生產補貼與生產稅相反,指政府對生產單位的單方面轉移支付,因此視為負生產稅,包括政策性虧損補貼、價格補貼等。
(3)固定資產折舊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按照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或按國民經濟核算統一規定的折舊率虛擬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各類企業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實際計提的折舊費;不計提折舊的政府機關、非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資產折舊是按照統一規定的折舊率和固定資產原值計算的虛擬折舊。
(4)營業盈餘指常住單位創造的增加值扣除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和固定資產折舊後的余額。它相當於企業的營業利潤加上生產補貼。

支 出 法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一種方法。最終使用包括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三部分。計算公式為: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出口-進口)
按三種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的是同一總體在同一時期的生產活動成果,因此從理論上講,三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是在實際計算中由於受資料來源的口徑范圍和計算方法的影響,會有一定的統計誤差。目前通常是以生產法或收入法為准,三種方法互相驗證,並將統計誤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❸ 產出如何換算成產值如何計算

總產出: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經營活動的總成果。

農業總產出就是農業總產值,指核算期內農業生產活動的總成果。計算方法為「產品法」,即凡有產品產量的均按單位產品價格乘產量的方法求得。

工業總產出是工業企業在核算期內生產經營的全部成果。計算方法為「工廠法」,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成果來計算,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具體包括產成品的價值、工業性作業價值和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的價值。

工業總產出的資料取自工業統計年報,由全部規模以上(產值500萬元以上)工業和規模以下(主要是村辦工業和城鄉合作經營、城鄉個體工業等)相加得出。值得注意的是工業年報中的工業總產值,同綜合核算部門的規定不一致,少了一塊銷項稅,因此,需將工業總產值轉換成核算專業的工業總產出。根據資料的情況,轉換時分兩部分進行:

1、規模以上工業的總產出

資料直接取自規模以上工業的財務狀況表。計算公式為:

工業總產出=工業總產值+本年應繳銷項稅額

工業總產值

本年應繳銷項稅額= × 本年銷項稅額

產品銷售收入

❹ 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計算方法名稱及公式是什麼

國內生產總值是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中的一個基本內容和核心指標,它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是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減去進口貨物和服務。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其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生產法)=總產出-中間投入(物質產品投入+服務投入) 國內生產總值(收入法)=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國內生產總值(支出法)=總消費+總投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貨物和服務出口-貨物和服務進口)

❺ 總產量產量百分比的公式

達標產量百分比=總產量÷總標准產量×100%=133÷72×100%=184.72%。

總標准產量=小時標准產量×加工時間=48×1.5=72。

達標率可以用一共生產了多少數量,所有數量有多少是合格的,用合格的數量除以生產的總量得到的數再乘以100%數就是達標率。

總產量計算方法

產量計算公式:生產數量=產能×負荷率。

產值計算公式:生產產品的價值=產量×價格。生產量是指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生態系統中或某個種群所生產的有機體的總量,它含有速率的意思,與生物量的區別在於生物量指生態系統中某一時刻、某一單位面積生產的有機體的總量,且沒有速率之意。

❻ 總產出的計算方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7

❼ 什麼是國內總產出寫出計算公式

國內生產總值的最終使用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總消費、總投資和凈出口三部分。計算公式為:
國內生產總值 = 總消費 + 總投資 + 凈出口
(1) 總消費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用於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最終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社會消費,前者指居民個人滿足物質與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消費,後者是社會公共服務部門提供給全社會享用的消費。
(2) 總投資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投資支出合計,分為固定資產形成和庫存增加兩項。 固定資產形成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購置、建造的固定資產價值,包括各種有形的固定資產和無形的固定資產投資。庫存增加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庫存實物量變動的價值。一般採用 「差額法」 計算,即期末與期初庫存價值差額作為庫存增加,如庫存減少則用負數表示。
總投資 = 固定資產形成 + 庫存增加
(3) 凈出口是指出口總額減去進口總額的差額,如進口大於出口則用負數表示。出口是指常住單位向非常住單位出售及無償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總值;進口是指常住單位從非常住單位購買及無償得到的貨物和服務總值。

閱讀全文

與貨物總產出的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空氣開關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瀏覽:172
騎自行車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英文 瀏覽:946
防彈玻璃成分測量方法 瀏覽:942
專家教你兩種去斑方法如何去祛斑 瀏覽:672
如新spa機使用方法5檔 瀏覽:686
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方法如何 瀏覽:309
女孩斜疝治療方法 瀏覽:381
早醒型失眠治療方法手術價格 瀏覽:674
魅藍3手機設置呼叫轉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6
蘋果xe卡頓掉幀解決方法 瀏覽:746
快速清除很多微信聯系人的方法 瀏覽:89
如何引出論點的方法 瀏覽:638
常用手術器材辨認及使用方法 瀏覽:959
青毛豆怎麼腌制方法 瀏覽:812
w7開機運行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1
新買的平板電腦正確的充電方法 瀏覽:88
電纜橋架快速連接方法 瀏覽:781
農村扎發簡單方法 瀏覽:514
彩鋼大棚安裝方法 瀏覽:40
簡述嬰兒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