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金屬淬火方法視頻

金屬淬火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7-23 04:08:22

㈠ 淬火方式有哪些

淬火是金屬加工熱處理工藝的一種,淬火是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
淬火方式
單介質淬火
工件在一種介質中冷卻,如水淬、油淬。優點是操作簡單,易於實現機械化,應用廣 泛。缺點是在水中淬火應力大,工件容易變形開裂;在油中淬火,冷卻速度小,淬透直徑 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
雙介質淬火
工件先在較強冷卻能力介質中冷卻到300℃左右,再在一種冷卻能力較弱的介質中冷 卻,如:先水淬後油淬,可有效減少馬氏體轉變的內應力,減小工件變形開裂的傾向,可 用於形狀復雜、截面不均勻的工件淬火。雙液淬火的缺點是難以掌握雙液轉換的時刻,轉 換過早容易淬不硬,轉換過遲又容易淬裂。為了克服這一缺點,發展了分級淬火法。
分級淬火
工件在低溫鹽浴或鹼浴爐中淬火,鹽浴或鹼浴的溫度在Ms點附近,工件在這一溫度停 留2min~5min,然後取出空冷,這種冷卻方式叫分級淬火。分級冷卻的目的,是為了使工 件內外溫度較為均勻,同時進行馬氏體轉變,可以大大減小淬火應力,防止變形開裂。分 級溫度以前都定在略高於Ms點,工件內外溫度均勻以後進入馬氏體區。現在改進為在略 低於 Ms 點的溫度分級。實踐表明,在Ms 點以下分級的效果更好。例如,高碳鋼模具在 160℃的鹼浴中分級淬火,既能淬硬,變形又小,所以應用很廣泛。
等溫淬火
工件在等溫鹽浴中淬火,鹽浴溫度在貝氏體區的下部(稍高於Ms),工件等溫停留較長 時間,直到貝氏體轉變結束,取出空冷。等溫淬火用於中碳以上的鋼,目的是為了獲得下 貝氏體,以提高強度、硬度、韌性和耐磨性。低碳鋼一般不採用等溫淬火。
編輯本段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將剛件的表面層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狀態的一種局部淬火的方法。表面淬火時通過快速加熱,使剛件表面很快到淬火的溫度,在熱量來不及穿到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卻,實現局部淬火。
感應淬火
感應加熱就是利用電磁感應在工件內產生渦流而將工件進行加熱。

㈡ 在家自己淬火應該怎麼

加熱到橘紅,然後將工件迅速放入水或油或冰水或冷油,讓刀具迅速冷卻。

這種常用工具可以在作坊里做,而且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淬火後鋼材變硬,刀具淬火後容易出邊,所以鋒利,另一方面淬火後的刀具出邊耐用,在磨尖後不會很快變鈍,而淬火後的刀具更容易出現崩邊,不會出現捲曲。

刀具加工的淬火有時不是針對刀具的整體淬火,而是僅針對切削刃的局部淬火。有的刀具甚至只在刀片部分嵌入一塊淬火鋼,而刀具的主體部分使用其他鋼,這樣刀片就可以硬化,刀片就可以生產出來,而主體部分不會硬化,有足夠的韌性。

(2)金屬淬火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淬火工件硬度: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響淬火效果。淬火工件的HRC值一般用洛氏硬度計測定。淬硬薄鋼板和表面淬火工件的HRA值可測量,厚度小於0.8mm的淬硬鋼板、淺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徑小於5mm的淬硬鋼棒的HRC值可通過表面洛氏硬度計測量。

在中碳鋼與部分合金鋼焊接時,熱影響區容易發生硬化,容易形成冷裂紋,焊接過程中應防止出現冷裂紋。由於金屬淬火後又硬又脆,表面的殘余應力會導致冷裂紋。回火可作為消除冷裂紋而不影響硬度的方法之一。

淬火要對厚度、直徑較小的零件使用更合適,對於過大的零件,淬火深度不夠,滲碳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這時應考慮在鋼中加入鉻等合金來增加強度。

㈢ 金屬淬火金屬淬火的主要方法以及作用!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某一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強度、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淬火能使鋼強化的根本原因是相變,即奧氏體組織通過相變而成為馬氏體組織(或貝氏體組織)。

㈣ 關於金屬材料熱處理,淬火

斷口光亮的有可能是淬裂的,注意是有可能,並不是一定,具體原因需要進行失效分析,看看斷口的宏觀組織和微觀組織,然後才能夠判斷是淬裂的還是材料本身的問題。
斷口有黑色氧化皮的一定不是淬裂的,有黑色氧化皮說明在淬火前就已經存在裂紋,只不過淬火導致裂紋擴展開裂的,至於裂紋是什麼時候產生的需要追根溯源,也是需要分析斷口的宏觀組織和微觀組織,看看熱處理淬火前經過哪些加工,是鍛造裂紋還是材料問題。

㈤ 淬火方法有哪些

1、單介質(水、油、空氣)淬火

單介質(水、油、空氣)淬火:把已加熱到淬火溫度的工件淬入一種淬火介質,使其完全冷卻。這種是最簡單的淬火方法,常用於形狀簡單的碳鋼和合金鋼工件。淬火介質根據零件傳熱系數大小、淬透性、尺寸、形狀等進行選擇。

2、雙介質淬火

雙介質淬火:把加熱到淬火溫度的工件,先在冷卻能力強的淬火介質中冷卻至接近Ms點,然後轉入慢冷的淬火介質中冷卻至室溫,以達到不同淬火冷卻溫度區間,並有比較理想的淬火冷卻速度。用於形狀復雜件或高碳鋼、合金鋼製作的大型工件,碳素工具鋼也多採用此法。常用冷卻介質有水-油、水-硝鹽、水-空氣、油-空氣,一般用水作快冷淬火介質,用油或空氣作慢冷淬火介質,較少採用空氣。

3、馬氏體分級淬火

馬氏體分級淬火:鋼材奧氏體化,隨之浸入溫度稍高或稍低於鋼的上馬氏點的液態介質(鹽浴或鹼浴)中,保持適當時間,待鋼件的內、外層都達到介質溫度後取出空冷,過冷奧氏體緩慢轉變成馬氏體的淬火工藝。一般用於形狀復雜和變形要求嚴的小型工件,高速鋼和高合金鋼工模具也常用此法淬火。

4、低於Ms點的馬氏體分級淬火法

低於Ms點的馬氏體分級淬火法:浴槽溫度低於工件用鋼的Ms而高於Mf時,工件在該浴槽中冷卻較快,尺寸較大時仍可獲得和分級淬火相同的結果。常用於尺寸較大的低淬透性鋼工件。

5、貝氏體等溫淬火法

貝氏體等溫淬火法:將工件淬入該鋼下貝氏體溫度的浴槽中等溫,使其發生下貝氏體轉變,一般在浴槽中保溫30~60min。貝氏體等溫淬火工藝主要三個步驟:①奧氏體化處理;②奧氏體化後冷卻處理;③貝氏體等溫處理;常用於合金鋼、高碳鋼小尺寸零件及球墨鑄鐵件。

6、復合淬火法

復合淬火法:先將工件急冷至Ms以下得體積分數為10%~30%的馬氏體,然後在下貝氏體區等溫,使較大截面工件得到馬氏體和貝氏體組織,常用於合金工具鋼工件。

7、預冷等溫淬火法

預冷等溫淬火法:又稱升溫等溫淬火,零件先在溫度較低(大於Ms)浴槽中冷卻,然後轉入溫度較高的浴槽中,使奧氏體進行等溫轉變。適用於淬透性較差的鋼件或尺寸較大又必須進行等溫淬火的工件。

8、延遲冷卻淬火法

延遲冷卻淬火法:零件先在空氣、熱水、鹽浴中預冷到稍高於Ar3或Ar1溫度,然後進行單介質淬火。常用於形狀復雜各部位厚薄懸殊及要求變形小的零件。

9、淬火自回火法

淬火自回火法:將被處理工件全部加熱,但在淬火時僅將需要淬硬的部分(常為工作部位)浸入淬火液冷卻,待到未浸入部分火色消失的瞬間,立即取出在空氣中冷卻的淬火工藝。淬火自回火法利用心部未全部冷透的熱量傳到表面,使表面回火。常用於承受沖擊的工具如鏨子、沖子、錘子等。

10、噴射淬火法

噴射淬火法:向工件噴射水流的淬火方法,水流可大可小,根據所要求的淬火深度而定。噴射淬火法不會在工件表面形成蒸汽膜,這樣就能夠保證得到比昔通水中淬火更深的淬硬層。主要用於局部表面淬火。

㈥ 刀具如何淬火才合適請教詳細步驟

不是所有的鋼(鐵)都可以通過淬火來增加硬度提高質量的。普通刀具(如普通水果刀。裁紙刀。不銹鋼手工刀等)是無法進行淬火的。淬火一半採用(水)爆冷或油(機油或潤滑油)爆冷。簡單地說就是將刀具燒紅(近似發白)。立即放入水或油中即可。黑色金屬採用這種手段可增加材料的硬度提高質量。而有色金屬(如銅管。鋁。不銹鋼等)採用這種手段以後反而削弱了材料的硬度。以便用來二次加工或輔助成型。(如冰箱,空調機及機械設備上的歐姆管,u形管等)

㈦ 怎樣淬火讓鐵變硬

鐵是無法通過淬火提高強度的。只有含碳量高於0.3%的鋼能淬火。
金屬熱處理工藝之一。把金屬製品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放在水、油或空氣中迅速冷卻,以提高金屬的硬度和強度。

㈧ 淬火工藝方法

淬火工藝規范包括1)淬火加熱方式、2)加熱溫度、3)保溫時間、4)冷卻介質及冷卻方式等。確定工件淬火規范的依據是工件圖紙及技術要求,所用材料牌號,相變點及過冷奧氏體等溫或連續冷卻轉變曲線,端淬曲線,加工工藝路線及淬火前的原始組織等。只有充分掌握這些原始材料,才能正確地確定淬火工藝規范。
一、淬火加熱方式及加熱溫度的確定原則
淬火一般是最終熱處理工序。因此,應採用保護氣氛加熱或鹽爐加熱。只有一些毛坯或棒料的調質處理(淬火、高溫回火)可以在普通空氣介質中加熱。因為調質處理後尚須機械切削加工,可以除去表面氧化、脫碳等加熱缺陷。但是隨著少、無切削加工的發展、調質處理後僅是一些切削加工量很小的精加工,因而也要求無氧化,脫碳加熱。
淬火加熱一般是熱爐裝料。但對工件尺寸較大,幾何形狀復雜的高合金鋼制工件,應該根據生產批量的大小,採用預熱爐(周期作業)預熱,或分區(連續爐)加熱等方式進行加熱。
1:淬火加熱溫度:
淬火加熱溫度,主要根據鋼的相變點來確定。對亞共析鋼,一般選用淬火加熱溫度為Ac3+(30—50℃),過共析鋼則為Ac1+(30—50℃)。之所以這樣確定,因為對亞共析鋼來說,若加熱溫度低於Ac3,則加熱狀態為奧氏體與鐵素體二相組成,淬火冷卻後鐵素體保存下來,使得零件淬火後硬度不均勻,強度和硬度降低。比Ac3點高30—50℃的目的是為了使工件心部在規定加熱時間內保證達到Ac3點以上的溫度,鐵素體能完全溶解於奧氏體中,奧氏體成分比較均勻,而奧氏體晶粒又不致於粗大。對過共析鋼來說,淬火加熱溫度在Ac1~Ac3之間時,加熱狀態為細小奧氏體晶粒和未溶解碳化物,淬火後得到隱晶馬氏體和均勻分布的球狀碳物。這種組織不僅有高的強度和硬度、高的耐磨性,而且也有較好的韌性。如果淬火加熱溫度過高,碳化物溶解,奧氏體晶粒長大,淬火後得到片狀馬氏體(孿晶馬氐體),其顯微裂紋增加,脆性增大,淬火開裂傾向也增大。由於碳化物的溶解,奧氏體中含碳量增加,淬火後殘余奧氏體量增多,鋼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高於Ac1點30—50℃的目的和亞共析鋼類似,是為了保證工件內各部分溫度均高於Ac1。
2:注意:確定淬火加熱溫度時,尚應考慮工件的形狀、尺寸、原始組織、加熱速度、冷卻介質和冷卻方式等因素。
在工件尺寸大、加熱速度快的情況下,淬火溫度可選得高一些。因為工件大,傳熱慢,容易加熱不足,使淬火後得不到全部馬氏體或淬硬層減薄。加熱速度快,工件溫差大,也容易出現加熱不足。另外,加熱速度快,起始晶粒細,也允許採用較高加熱溫度。在這種情況下,淬火溫度可取Ac3+(50—80℃),對細晶粒鋼有時取Ac3+100℃。對於形狀較復雜,容易變形開裂的工件,加熱速度較慢,淬火溫度取下限。
考慮原始組織時,如先共析鐵素體比較大,或珠光體片間距較大,為了加速奧氏體均勻化過程,淬火溫度取得高一些。對過共析鋼為了加速合金碳化物的溶解,以及合金元素的均勻化,也應採取較高的淬火溫度。例如高速鋼的Ac1點為820—840℃,淬火加熱溫度高達1280℃。
考慮選用淬火介質和冷卻方式時,在選用冷卻速度較低的淬火介質和淬火方法的情況下,為了增加過冷奧氏體的穩定性,防止由於冷卻速度較低而使工件在淬火時發生珠光體型轉變,常取稍高的淬火加熱溫度。
二、淬火加熱時間的確定原則
淬火加熱時間應包括工件整個截面加熱到預定淬火溫度,並使之在該溫度下完成組織轉變、碳化物溶解和奧氏體成分均勻化所需的時間。因此,淬火加熱時間包括升溫和保溫兩段時間。在實際生產中,只有大型工件或裝爐量很多情況下,才把升溫時間和保溫時間分別進行考慮。一般情況下把升溫和保溫兩段時間通稱為淬火加熱時間。當把升溫時間和保溫時間分別考慮時,由於淬火溫度高於相變溫度,所以升溫時間包括相變重結晶時間。保溫時間實際上只要考慮碳化物溶解和奧氏體成分均勻化所需時間即可。在具體生產條件下,淬火加熱時間常用經驗公式計算,通過試驗最終確定。常用經驗公式是

式中
T ——加熱時間,(min);
a——加熱系數,(min/mm);
K——裝爐修正系數;
D——零件有效厚度(mm)。
加熱系數口表示工件單位厚度需要的加熱時間,其大小與工件尺寸、加熱介質和鋼的化學成分有關。裝爐量修正系數X是考慮裝爐的多少而確定的。裝爐量大時,K值也應取得較大,一般由實驗確定;工件有效厚度D的計算,可按下述原則確定:圓柱體取直徑,正方形截面取邊長,長方形截面取短邊長,板件取板厚,套筒類工件取壁厚,圓錐體取離小頭2/3長度處直徑,球體取球徑的0.6倍作為有效厚度D。
三、淬火介質及冷卻方式的選擇與確定
淬火介質的選擇,首先應按工件所採用的材料及其淬透層深度的要求,根據該種材料的端淬曲線,通過一定的圖表來進行選擇。其選擇方法已在本章淬透性一節講述。若僅從淬透層深度角度考慮,凡是淬火烈度大於按淬透層深度所要求的淬火烈度的淬火介質都可採用。但是從淬火應力變形開裂的角度考慮,淬火介質的淬火烈度愈低愈好。綜合這兩方面的要求,選擇淬火介質的第一個原則應是在滿足工件淬透層深度要求的前提下,選擇淬火烈度最低的淬火介質。

㈨ 打鐵怎麼淬火

打鐵淬火的原理是就是將鐵打造到一定硬度後進行淬火,從高溫瞬間進入水中進行淬火,淬火硬度就能上來。這樣就能使打造的產品更加堅硬,硬度更好,質量更好。
打鐵為了造產品,產品要硬度高,質量好,就的淬火,淬火硬度就能上來.
打鐵是一種原始的鍛造工藝,盛行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的農村。這種工藝,雖然原始,但很實用;雖然看似簡單,但並不易學。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1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淬火效應,原意指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浸入冷卻劑(油、水等)中,經過冷卻處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穩定。心理學把這定義為「淬火效應」。教育上也會有類似的現象,被稱之為「冷處理」。

㈩ 自己做小刀,如何淬火(蘸火)

加熱到橘紅(不是純紅,而是橘紅橙色),然後將工件(這里是刀具)迅速放入水或油或冰水或冷油(有時可在水或油中添加一些物質來改善表面特性) ,讓刀具迅速冷卻。

這一般刀具加工作坊都能做到,而且從古至今一直都在使用。淬火以後,鋼材變硬,刀具淬火以後容易出鋒口,從而鋒利,另一方面硬化以後刀具出鋒後耐用一些,不會磨刀後不久就變鈍,而且淬火後刀具多易出現崩缺而不會出現卷邊。

刀具加工淬火有時候不是對刀具整體淬火,而只是對刀口部分進行局部淬火。有的刀匠甚至只在刀鋒部分鑲嵌一條可淬硬性的鋼片,而刀具本體部分採用其他鋼材,這樣刀具鋒口可以淬火變硬而出鋒,而刀體部分不會淬火變硬而有足夠韌性。

(10)金屬淬火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淬火工件硬度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響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採用洛氏硬度計測定其HRC值。淬火的薄硬鋼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測定HRA值,而厚度小於0.8mm的淬火鋼板、淺層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徑小於5mm的淬火鋼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計測定其HRC值。

在焊接中碳鋼和某些合金鋼時,熱影響區中可能發生淬火現象而變硬,易形成冷裂紋,這是在焊接過程中要設法防止的。由於淬火後金屬硬而脆,產生的表面殘余應力會造成冷裂紋,回火可作為在不影響硬度的基礎上,消除冷裂紋的手段之一。

淬火對厚度、直徑較小的零件使用比較合適,對於過大的零件,淬火深度不夠,滲碳也存在同樣問題,此時應考慮在鋼材中加入鉻等合金來增加強度。

閱讀全文

與金屬淬火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家教你兩種去斑方法如何去祛斑 瀏覽:672
如新spa機使用方法5檔 瀏覽:686
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方法如何 瀏覽:309
女孩斜疝治療方法 瀏覽:381
早醒型失眠治療方法手術價格 瀏覽:674
魅藍3手機設置呼叫轉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6
蘋果xe卡頓掉幀解決方法 瀏覽:746
快速清除很多微信聯系人的方法 瀏覽:89
如何引出論點的方法 瀏覽:638
常用手術器材辨認及使用方法 瀏覽:959
青毛豆怎麼腌制方法 瀏覽:812
w7開機運行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1
新買的平板電腦正確的充電方法 瀏覽:88
電纜橋架快速連接方法 瀏覽:781
農村扎發簡單方法 瀏覽:514
彩鋼大棚安裝方法 瀏覽:40
簡述嬰兒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瀏覽:39
測定亞硫酸鹽的常用方法 瀏覽:494
縮陰啞鈴怎樣使用方法 瀏覽:971
快速練好薩克斯的方法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