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消費者剩餘怎麼算
消費者剩餘就是需求曲線與坐標軸圍成的三角形面積中,扣除價格水平線以下的梯形面積後,剩下的上面那個小三角形面積。
依題設:
需求量為0時,價格為10,
價格為2時,需求量為4,
表示的消費者剩餘的小三角形的底為4,高為10-2=8
消費者剩餘總量為 1/2 * 4 * (10-2)= 16。
B. 剩餘收益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剩餘收益,是指投資取得的利潤扣除投資金額(或凈資產佔用)和按規定(或預期)的最低收益率計算的投資收益後的余額。部門營業利潤中超過預期最低回報的部分。即:剩餘收益=部門邊際貢獻-部門資產應計收益=部門邊際貢獻-部門資產×資本成本。剩餘收益指數能夠反映投入與產出的關系,避免部門主義,將單個投資中心的利益與整個企業的利益統一起來。
剩餘收益是從會計收益(或調整後的會計收益)中扣除所有權資本成本後的余額。
剩餘收益=利潤-投資金額(或凈資產佔用)×規定或預期的最低投資收益率
或剩餘收入=息稅前利潤-總資產佔用×總資產的指定或預期息稅前利潤率。
拓展資料:盡管剩餘收益符合經濟利潤的概念要求,但應注意的是,剩餘收益並不等於經濟利潤。這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其性質和結果取決於不同的計算方法。由於資本成本的內涵是毋庸置疑的,不同版本的剩餘收益的區別在於對收益和股權投資資本價值的不同確認。
會計收入可以直接作為計算的起點,也可以適當調整會計收入,更好地反映真實收入;權益資本可以直接按賬面價值或現值(當前投入成本或當前市場價格)計算。
一、 優勢
1.它可以使績效評估與整個企業的目標相協調。
2.引導投資中心管理者具有成本意識,並採取高於企業資本成本的決策。
3.允許不同的風險調整資本成本。
二、 劣勢
1.每個部門的業績無法比較。
2.易於操作的數據。
3.它不適用於不同部門之間的比較。大尺度和小尺度是不同的。
三.市盈率只是股票市場價格與每股稅後收益(或每股稅後利潤)的比率。例如,如果一隻股票的股價為24元,每股年凈收益為0.60元,那麼該股票的市盈率為24/0.6=40元。計算公式為:S=P/E,其中S代表市盈率,P代表股價,E代表股票每股凈收益。
顯然,股票的市盈率與股票價格成正比,與每股凈收益成反比。股價越高,市盈率越高;每股凈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
C. 剩餘價值率的計算方式
用公式表示:m'=m/v。在該公式中,m'為剩餘價值率,m為剩餘價值,v為可變資本。
年剩餘價值率是一年內生產的剩餘價值總量和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即:=(剩餘價值/可
變資本)×100%剩餘價值率表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程度。剩餘價值是由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創造出來的。在資本家的全部預付資本中,用於購買生產資料的不變資本(c)的價值,在生產過程中被轉移到產品中去,並沒有發生價值量的變化;而用於購買勞動力的可變資本(v)在生產過程中則實現了價值增殖,即帶來剩餘價值。因此,剩餘價值率是它所帶來的剩餘價值同實際發生作用的可變資本之比,剩餘價值同可變資本相比,能夠表明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價值有多少被剝削,有多少歸自己,表明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程度。所以,剩餘價值率也叫剝削率。由於雇傭工人的勞動分為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所花費的時間又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雇傭工人的必要勞動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或可變資本價值等價,而剩餘勞動則生產剩餘價值。所以,剩餘價值率又可用剩餘勞動與必要勞動之比或剩餘勞動時間與必要勞動時間之比來表示。
年剩餘價值率是表示預付可變資本的增殖程度的。在年剩餘價值量一定的條件下,年剩餘價值率的高低和可變資本的周轉速度成正比,可變資本的周轉速度越快,年剩餘價值率也就越高。這是因為,剩餘價值是由實際發揮作用的可變資本帶來的,可變資本周轉越快,實際發揮作用的可變資本就越多,實際上剝削的勞動量也越大,因而年剩餘價值量就越大,年剩餘價值率也就越高。否則情況就相反。
在生產過程中所生產的剩餘價值,即預付資本的增殖部分,首先表現為產品價值超過各種生產要素的價值總額而形成的余額。預付資本由兩部分構成,即在生產資料上支出的貨幣額c和在勞動力上支出的貨幣額v,c是轉化為不變資本的價值部分,v是轉化為可變資本的價值部分。如以m代表剩餘價值,那麼產品價值就表現為c+v+m。不過,這只有在預付的不變資本全部在生產中消耗掉,它的價值全部進入新產品中去的這個限度內,才是正確的。實際上,預付在勞動資料上的不變資本在勞動過程中雖然全部發揮作用,它的價值卻是在反復使用中依磨損的程度而轉移到產品中去的,所以,預付不變資本的價值同轉移到新產品中去的不變資本的價值也就不相等了。為簡單起見,暫且撇開沒有參加產品價值形成的不變資本部分,假定預付的不變資本總是等於在生產中消耗掉的生產資料的價值。
這樣,資本家預付c+v的資本,就獲得了c+v+m的產品價值,資本的價值增殖率,即剩餘價值 m對預付資本c+v的比率,看來好象可以來表示。但是,對價值增殖過程的分析表明,預付資本的所有部分並不是對價值增殖發生同樣作用的,剩餘價值只是 v的價值變動的結果,從而真正能表現資本的價值增殖率的,並不,而是從這里抽掉了在價值增殖上沒有發揮積極作用的 c以後所得到,才是價值增殖率,即剩餘價值率m′。
但是,如果沒有不變資本,價值增殖本身也是不可想像的。在表現資本的價值增殖率上抽去不變資本,看起來是不合理的。不過,正如在一定的化學過程中蒸餾器和其他容器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當考察化學變化本身時,卻不妨把蒸餾器等抽去一樣。當純粹地考察價值形成和價值變動時,不變資本僅僅是提供使流動的、形成價值的勞動得以固定的材料而已。
盡管在前面說產品價值表現為c+v+m,但工人在價值增殖過程中所創造的價值,即價值產品,卻是v+m。價值產品只是勞動的「凝結」,它是由相當於可變資本的價值部分和剩餘價值這兩部分構成的,從而「流動的勞動」本身也可以說是由這兩部分構成的。把工人在勞動過程的一段時間內,生產相當於可變資本價值部分的勞動時間叫做必要勞動時間,又把這段時間中所耗費的勞動叫做必要勞動;同時把勞動過程的第二段即生產剩餘價值的勞動時間叫做剩餘勞動時間,把這段時間中所耗費的勞動叫做剩餘勞動。由於剩餘價值對可變資本之比等於剩餘勞動對必要勞動之比,或者說,對象化勞動各部分之比等於流動勞動各部分之比,所以,剩餘價值率m′可以用以下各式來表示:剩餘價值率
必要勞動是工人作為勞動力的價值得到報償的部分,在這個意義上它是有償勞動;剩餘勞動則是資本家完全無償取得的部分,在這個意義上它是無償勞動。因此,剩餘價值率是工人受資本家剝削程度的准確表現。
剩餘價值率的變動取決於三個因素,即工作日的長度、勞動的標准強度和勞動生產力。在這三個因素中,如果一個不變,另外二者發生變化,或者其中兩個不變,一個發生變化,或者三個因素同時變化,可以產生種種不同的組合。並且,三個因素變化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這些組合就更加多種多樣。
由於資本家對利潤的貪欲是無止境的,他們會採取種種的手段不斷提高剩餘價值率,加重對僱傭勞動者的剝削。
D. 求解:消費者剩餘的計算
消費者剩餘=買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買者的實際支付價格。
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消費者剩餘衡量了買者自己感覺到所獲得的額外利益。
在自願交易的條件下,消費者通過選擇最優的消費數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況得到改善。藉助於上面推導的消費者需求曲線可以很好地說明如何度量經濟交換多得的好處。
首先,從改變對消費者需求曲線的理解開始。需求曲線不僅表示價格與商品的需求量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理解為在購買特定數量時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
但對消費者而言,市場價格是給定的,所以在其支付願意與實際支付之間存在一個差值,這就構成了一種「心理剩餘」。消費者為得到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願意支付的數額與實際必須支付的數額之間的差被稱為消費者剩餘。
(4)剩餘計算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由消費者剩餘可知:
第一,如果價格上升,則消費者剩餘下降,反之,如果價格下降,則消費者剩餘上升;
第二,如果需求曲線是平的,則消費者剩餘為0。
比如一場電影的票價為20元,可消費者對它的價值是50元,那麼消費者剩餘則是30元。如果想尊重買者的偏好,那麼消費者剩餘不失為經濟福利的一種好的衡量標准。
消費者剩餘概念的提出目的是告訴我們每一個消費者:我們的付出總是少於我們的所獲。我們總是在交易當中獲取額外的利益,我們社會的總福利總是在交易當中不斷增長。
E. 消費者剩餘計算公式是什麼
消費者剩餘=買者支付的量+賣者的量。
消費者剩餘是指消費者消費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這些商品的實際市場價格之間的差額,馬歇爾從邊際效用價值論演繹出消費者剩餘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關於消費者剩餘的幾種計算方法,消費者剩餘是衡量消費者福利的重要指標被廣泛地作為一種分析工具來應用。
概念介紹:
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又稱為消費者的凈收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消費者剩餘衡量了買者自己感覺到所獲得的額外利益。
在自願交易的條件下,消費者通過選擇最優的消費數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況得到改善,藉助於上面推導的消費者需求曲線可以很好地說明如何度量經濟交換多得的好處。
F. 微觀經濟學消費者剩餘的計算題
微觀經濟學消費者剩餘的計算題
假設需求函數為q=10-2p,求:
(1)當價格為2元時消費者剩餘是多少?
(2)當價格由2元變化到3元時消費者剩餘變化了多少?
當價格為2元時,q=6,消費者剩餘是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即為6*(5-2)*0.5=9
當價格為3元時,q=4,消費者剩餘同樣可以求得為4*(5-3)*0.5=4
當價格由2元變化到3元時消費者剩餘變化了5
費者對匹薩和釣魚之間的偏好可以用效用函數u(x,y)=x+6y,y≤8表示,其中x表示在匹薩上的消費,y表示釣魚的時間不能大於8小時,否則效用下降,該消費者的收入為45元每天,若漁業局最近作出決定,無釣魚證每天只允許釣魚3小時,有釣魚證的話可以任意釣魚。則該消費者願意為釣魚證支付多少錢
如果你有一輛需要4個輪子才能開動的車子上有了三個輪子,那麼你有第四個輪子時,這第四個輪子的邊際效用會超過第三個輪子,這是不是違背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某壟斷廠商的產品在二個市場銷售,其成本曲線和兩個市場的需求曲線分別為TC=(Q1+Q2)2+10(Q1+Q2),
Q1=32-0.4P1 ,Q2=18-0.1P2
求(1)若實行價格歧視,計算π最大化時的二個市場的P、Q、π
(2)若禁止價格歧視,計算二個市場的P、Q、π。
我們知道,在生產過程中一種要素的收益遞增發生在:( )
A在其他要素保持不變時,多使用這各要素,產量增加.
B在其他要素保持不變時,多使用這各要素,這種要素的邊際產量增加.
C在其他要素保持不變時,多使用這各要素,這種要素的平均產量增加.
D在其他要素也相應增加時,多使用這各要素,這種要素的邊際產量增加.
假設消費者用全部收入購買商品X和Y,已知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U=XY+Y,當商品X的價格Px=4,商品Y的價格Py=1時,商品Y的需求收入彈性如何?
G. 還剩,還有,還要還差,用什麼法計算
一般用減法計算。
不過具體問題還是要具體分析,弄清楚要求的是什麼就知道用什麼方法了。
希望能幫到你。
H. 有誰知道剩餘價值的計算公式
剩餘價值計算公式:
剩餘價值=上年累計未分配利潤+本年全年實現凈利潤-本年已分配利潤
本年已分配利潤=被沒收財產損失和違反稅法的滯納金及罰款+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提取盈餘公積和法定公益金+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
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8)剩餘計算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剩餘價值的作用:
①剩餘價值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②有利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和影響力,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增強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③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④有利於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事務的干預,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剩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