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應納稅額計算方法

應納稅額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0 17:44:17

『壹』 如何計算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就是當月的銷項稅額抵扣當月的進賬稅額後的余額。一般納稅人的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如下:應納稅額等於當期銷項稅額減去當期進賬稅額。如果當期的消項稅額小於當期的進賬稅額不足以抵扣時,其不足的部分可以結轉到下期繼續抵扣。小規模納稅人的應納稅額就沒有銷項稅額抵扣進賬稅額的說法,小規模的納稅額的計算公式如下:應納稅額等於銷售額乘以稅率。

『貳』 一般計稅方法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一般計稅方法的應納稅額,是指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余額。但一經選擇,36個月內不得變更,小規模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銷項稅額是指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和規定的稅率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額。
法律依據
《稅 收征 收管 理法》第二十八條 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徵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開征、停徵、多征、少征、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農業稅應納稅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核定。

『叄』 怎樣計算一般企業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 適用稅率- 減免稅額- 抵免稅額

=(收入總額 -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 各項扣除 - 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適用稅率 - 減免稅額 - 抵免稅額

公式中的減免稅額和抵免稅額,是指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國務院的稅收優惠規定減征、免徵和抵免的應納稅額

按納稅人不同計算有所區別:

1、一般納稅人

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以下簡稱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余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因當期銷項稅額小於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2、小規模納稅人

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

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和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納稅人進口貨物

納稅人進口貨物,按照組成計稅價格和本條例第二條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任何稅額。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增值稅稅率

3、消費稅: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銷售額×稅率

實行從量定額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銷售數量×單位稅額

自產產品: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消費稅稅率)

委託加工: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消費稅稅率)

進口產品: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稅率)

營業稅:營業稅應納稅額=營業收入額×營業稅率

4、企業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 = 收入總額 - 准予扣除項目金額

或:應納稅所得額 =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 - 納稅調整減少額

實行核定應稅所得率徵收方式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 == 收入總額 × 應稅所得率

(3)應納稅額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二十二條

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減除依照本法關於稅收優惠的規定減免和抵免的稅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額。

第二十三條

企業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從其當期應納稅額中抵免,抵免限額為該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超過抵免限額的部分,可以在以後五個年度內,用每年度抵免限額抵免當年應抵稅額後的余額進行抵補:

(一)居民企業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應稅所得;

(二)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取得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應稅所得。

第二十四條

居民企業從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外國企業分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外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外國企業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額中屬於該項所得負擔的部分,可以作為該居民企業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在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抵免限額內抵免。

第五十三條

企業所得稅按納稅年度計算。納稅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使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不足十二個月的,應當以其實際經營期為一個納稅年度。 企業依法清算時,應當以清算期間作為一個納稅年度。

第五十四條

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 企業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企業在報送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附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

『肆』 個稅怎麼計算公式

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應納稅額=(應付工資-五險一金-起征點5000)*稅率-附速算扣除額:調整後的第 7 級超額累進稅率如下:每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稅率為3%,速算扣除為0。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快扣105元。
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快扣555元。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速算扣除1005元。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速算扣除2755元。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快扣5505元。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的部分,稅率為45%,速算扣除13505元。
拓展資料:
1、工資稅計算方法納稅額=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每月應納稅所得額=(應付工資-三險一金)-5000,工資=應付工資-四款-納稅,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和物業租賃收入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如果每次收入低於4000元: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筆所得額-800)*20%,如果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項所得額*(1-20%)*20%,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總收入-財產原值-合理稅額)*20%。
2、利息、股息、紅利收入和意外收入的應稅計算公式: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項所得額*20%。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實施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有關問題的公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稅法修正案的相應規定,現就有關實施的具體問題公告如下: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投資者的生產經營所得,適用稅法修訂的費用扣除標准和稅率表根據稅收法律、法規和文件的規定,先計算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再計算年度應納稅額。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如下:前8個月應納稅額=(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前相應稅率-速算扣除)×8/12,未來4個月應納稅額=(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後對應稅率-速算扣除)×4/12,年度應納稅額=前8個月應納稅額+後4個月應納稅額,納稅人應當在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按照上述方法計算應納稅額,並進行終結支付。只有超出部分需要依法征稅。
3、比如一個人月薪10000元,每月繳納社保公積金1000元,其中一個孩子在上學,每個月可以抵扣1000元,那麼他的個人應納稅額為10000- 1000-1000-5000=3000元。對比個人所得稅利率表,可以計算出他的個人應納稅額為3000*3%=90元。個人所得稅是規范稅務機關與自然人居民和非居民在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中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英國是第一個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國家。1799年,英國開始試行差別稅率來徵收個人所得稅。直到 1874 年,它才成為英國的固定稅。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居民納稅人有足額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外的所有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伍』 稅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稅額的計算公式=應納稅額×稅率。這里的應納稅額,是納稅人需要交納稅款的銷售額或者銷售量。應納稅額既有可能是金額,也有可能是質量或者其他計量單位。而稅率不僅可能是比例稅率,也有可能是定額稅率。這些數字的選擇,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和實際稅種進行選擇。
(5)應納稅額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應納稅額是指企業按照稅法的規定,經過計算得出的應向稅務機關繳納的所得稅金額。
對於有境外所得的企業而言,由於對其境外所得已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按規定從其應納稅額中抵免,因此這類企業實際向稅務機關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額可能不等於其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減免稅額 - 抵免稅額
=(收入總額 - 不征稅收入 - 免稅收入 - 各項扣除 - 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適用稅率 - 減免稅額 - 抵免稅額
公式中的減免稅額和抵免稅額,是指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國務院的稅收優惠規定減征、免徵和抵免的應納稅額

『陸』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如何計算

人所得稅應納稅額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一、工資、薪金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每月收入額-3500元或4800元)×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一)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

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的稅款,可以實行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的方式計征。

所說的特定行業,是指採掘業、遠洋運輸業、遠洋捕撈業以及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行業。

所說的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的計征方式,是指特定行業職工的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的稅款,按月預繳,自年度終了之日起30日內,合計其全年工資、薪金所得,再按12個月平均並計算實際應納的稅款,多退少補。

應納所得稅額=[(全年工資、薪金收入÷12-費用扣除標准)×稅率-速算扣除數]×12

(二)年終一次性獎金

全年一次性獎金是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扣繳義務人根據其全年經濟效益和對雇員全年工作業績的綜合考核情況,向雇員發放的一次性獎金。一次性獎金也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

根據當月不包括一次性獎金的工資薪金的高低,分成兩種計算方法。

(1)若當月除了年終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工資薪金所得高於3500元,則工資薪金和年終獎各自計稅後加總。

年終一次性獎金計稅時,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對應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稅,不再扣除費用。

(2)若當月除了年終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工資薪金所得低於3500元,將工資薪金和年終獎合並計稅。

按合並後減除3500元的余額,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找出對應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然後按合並後減除3500元的余額,根據上述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稅。

例:中國公民王先生2012年12月取得當月工薪收入4600元,同時取得當年的年終獎金28800元。計算當月份應扣繳的個人所得稅。

解:

當月工資應納稅額=(4600-3500)×3%=33(元)

28800÷12=2400(元),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105。

一次性獎金應納稅額=28800×10%-105=2775(元)

共計應扣繳個人所得稅=33+2775=2808(元)

本方法的適用規定

閱讀全文

與應納稅額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腕腱鞘囊腫治療方法 瀏覽:304
一般分析化學的方法 瀏覽:248
如何用數數的方法做減法 瀏覽:454
水彩碼頭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345
如何激勵孩子的學習方法 瀏覽:995
八年級物理學中常見的測量方法 瀏覽:150
防蚊扣使用方法 瀏覽:320
夏天洗衣服衣領技巧方法 瀏覽:105
球囊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580
電腦關機關閉鍵盤燈光的方法 瀏覽:905
什麼方法去額頭皺紋 瀏覽:860
如何在初中時學習好的方法 瀏覽:448
硅化木的鑒別方法 瀏覽:252
無創呼吸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59
香葯炮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32
數據沖突的四種解決方法 瀏覽:554
帕金森的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 瀏覽:419
色素胎記治療方法 瀏覽:232
50歲治療白發的方法 瀏覽:304
男士怎麼能瘦下來的方法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