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蚯蚓種苗方法視頻

蚯蚓種苗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7-19 06:10:48

❶ 蚯蚓怎麼養殖,蚯蚓養殖方法

在蚯蚓養殖過程中,蚯蚓飼料(家禽糞便、酒糟、蔗渣、剩餘飯菜、廢血和動物內臟等)的發酵處理是個關鍵,如飼料沒有發酵或發酵不徹底,將產生有害氣體,酸鹼度過高或過低,都可能使蚯蚓逃逸、不產繭甚至死亡。利用EM原液對糞料進行發酵處理,糞料發酵時間大大縮短,異味降低,而且飼料發酵好以後,pH值自然會達到6.5~7.5,不必調節,直接就可以飼喂,飼料利用率大大提高,蚯蚓產繭多,繁殖快,產量提高2~3倍。方法如下:
一、架堆
用稻草、秸稈(裁成小段更好)先鋪一層(厚10~15厘米)乾料,然後在乾料上鋪糞料(4~6厘米厚),如此重復鋪3~5層,每鋪一層用噴水壺噴水(EM原液就在此時加入糞堆中,一噸糞料需要EM10公斤兌水100公斤左右),直至水滲出為好;如採用垃圾,一層垃圾一層糞,長寬不限,並用薄膜蓋嚴;如果用100%糞料,先把糞料曬至五六成干後架堆,用EM兌水淋濕,用薄膜蓋嚴。
二、翻堆
在氣溫較高的季節,一般第2天堆內溫度就會明顯上升,4~5天可升至60℃~70℃,以後逐漸下降,當堆內溫度降至40℃時(這個過程需12天)則進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兩邊翻到中間,並再加入EM稀釋液。冬天翻堆2~3次,夏天翻堆1次。
三、投喂
飼料發酵結束後,扒開飼料淋水散熱後即可使用,投喂時一般採用上添法和側喂法,上添法就是把飼料鋪蓋在原有已被蚯蚓吃過的飼料上,每10~15天進行1次;側喂法就是取出部分已吃完的飼料再把新飼料添在一邊,下次添加另一邊。
蚯蚓大面積養殖技術
蚯蚓的大面積養殖與小規模養殖有著很大的區別,其主要體現在蚓種選擇、提純復壯、飼料准備、蚓床方案、管理措施、病害防治和採收等方面。

一、選種
目前最適合大面積養殖的品種是大平二號。此蚓一般體長50~70毫米,體腔直徑3~6毫米,成蚓體重0.45~1.1克。體上剛毛細而密,體色紫紅,但隨飼料、水份等條件改變體色也有深淺的變化。這種蚯蚓除體腔厚,肉多,壽命長,能適應於高密度飼養外,還有繁殖率高,適應能力強,易於飼養等優點,非常適合人工大面積養殖。
二、飼料准備
1、適合大面積養殖的飼料只有三種:牛糞、豬糞或牛糞、豬糞以任意比例相加。
2、飼料發酵
將牛糞或豬糞、混合糞放到平地上攤開10—25厘米厚,曬至5到6成干左右。接著將這些糞料架堆起來,可以採用長方形、半圓柱形堆法,每堆一層(厚15—20厘米)糞料就淋300到500倍的「EM」一次,如此重復鋪4—7層,直至水滲出為好;若採用垃圾,一層垃圾一層糞地堆。長寬不限,並用薄膜蓋嚴,在氣溫較高季節,一般第二天堆內溫度即明顯上升,3—4天可升至60—70℃,以後逐漸下降。當堆溫降至40℃時(這個過程需要約15天),則要進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兩邊翻到中間去重新堆制,並再加入「EM」)。飼料發酵好以後,測試PH值,蚯蚓飼料一般要求適宜PH值為6.5—7.5,但很多動植物廢物的PH值往往高於或低於這個數值,例如:動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對蚯蚓飼料的PH值要進行適當的調節,使它接近中性,以適合蚯蚓生長。

調制和添加營養促食物質的方法:以一立方米基料為例,取水100公斤,加入尿素2公斤、食醋4兩、糖精5克、菠蘿香精4蓋,混合在水中溶解,先取50公斤水潑在基料上,翻堆後再把另50公斤水潑在基料上,過二天即可使用。在蚯蚓的飼料里添加了檸檬酸、香精、糖精,把蚯蚓的飼料調製成蚯蚓最愛吃的水果香甜味,蚯蚓從此不但不逃走、不挑食,而且食量增加,從而大大地加快了生長速度、提高了產量。

三、蚓床准備
蚓床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露天,一種是室內。每條蚓條最短3m,最長7m,寬度0.5m~1.0m。露天方式有兩種,一是用稻草蓋蚓床,二是在蚓床上方架設遮陽網。室內方式有兩種,一是各種房屋內,二是蓋石棉瓦的簡易棚。
四、放養
蚓床做好後,把發酵好的飼料橫放在蚓床上,成50厘米寬的條形,長度不限,間隔30厘米。放蚓種前先澆濕蚓床,然後把蚓種放入無飼料處,放養後補澆一些水,利於蚯蚓活動。忌在蚓床上堆滿畜糞後放蚓種,以免造成蚓種死亡。
五、日常管理
蚯蚓是變溫動物,環境溫度不僅影響蚯蚓的體溫和活動,還影響蚯蚓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及繁殖等,而且溫度也對其他生活條件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間接影響蚯蚓。因此,溫度是直接影響蚯蚓生長發育和產卵狀況的重要生態因子。一般來說,蚯蚓最適宜的溫度為20—27℃左右,此時能較好地生長發育和繁殖。蚯蚓沒有特別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膚進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軀體必須保持濕潤。如果將蚯蚓放在乾燥環境中,蚯蚓的皮膚經過一段時間就不能保持濕潤,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馬上會發生痙攣現象,不久就會死亡。蚯蚓體內水的成份極大,占體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喪失是蚯蚓生存的關鍵。當然,土壤過於潮濕對蚯蚓的生長發育也是不利的。由於蚯蚓喜食細,爛,濕的飼料,尤其是它要靠皮膚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來呼吸,因此對蚯蚓來說,保持一定的水份供應特別重要。蚯蚓抗急劇乾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環境的最適濕度為70-75%。蚯蚓養殖的全過程均需充足的新鮮空氣。為了保持飼養床始終處於疏鬆、透氣狀態,可採取以下措施:基料厚度不得超過規定高度,必須時予以削減;飼養一段時間後可適當翻動1次基料,將上、下層基料翻動,調換位置,既可使下層基料疏鬆、透氣,又有助於上、下層基料濕度趨向一致。蚯蚓的放養密度與蚯蚓的種類、生育期、養殖環境條件(例如食物、養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術水平等有密切的關系,在一平方米面積,25厘米高的培養基中可放養密度為:種蚯1.5—2萬條,孵出至半月齡,可放養8—10萬條,半個月到成體可放養3—6.5萬條。所以在養殖蚯蚓時適時擴大養殖床,調整養殖密度,取出成蚓,這是提高產量的有效措施。
六、病害防治

1、飼料中毒症
發現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癱瘓,背部排出黃色或草體液,大面積死亡,這是新加的飼料含有毒素或毒氣。這時要迅速減薄料床,將有毒飼料撤去,鉤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糞吸附毒氣,讓蚯蚓潛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適應了。
2、蛋白質中毒症
如發現蚯蚓的蚓體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縮或一端腫脹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絕採食,有悚悚顫栗的恐懼之感,並明顯出現消瘦。這是由於加料時飼料成分搭配不當引起蛋白質中毒。飼料成分蛋白質的含量不能過高(基料製作時糞料不可超標),因蛋白質飼料在分解時產生的氨氣和惡臭氣味等有毒氣體,會使蚯蚓蛋白質中毒。發現蛋白質中毒症後,要迅速除去不當飼料,加噴清水,鉤松料床或加緩沖帶,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發現蚯蚓體色暗褐無光、體弱、活動遲緩,這是氧氣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其原因有如下幾點:①、糞料未經完全發酵,產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氣體;②、環境過干或過濕,使蚯蚓表皮氣孔受阻;③、蚓床遮蓋過嚴,空氣不通。此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加以處理。如將基料撤除,繼續發酵,加緩沖帶。噴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濕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時開門開窗通風或揭開覆蓋物,加裝排風扇,這樣此症就可得到解決。
4、胃酸超標症
在發現蚯蚓痙攣狀結節、環帶紅腫、身體變粗變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飼養床上轉圈爬行,或鑽到床底不吃不動,最後全身變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現體節斷裂現象。這說明蚯蚓飼料中澱粉、碳水化合物或鹽分過多,經細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現胃酸超標症。處理方法是掀開覆蓋物讓蚓床通風,噴灑蘇打水或石膏粉等鹼性葯物中和。
5、水腫病
如發現蚯蚓身體水腫膨大、發呆或拚命往外爬,背孔冒出體液,滯食而死,甚至引起蚓繭破裂或使新產的蚓繭兩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爛。這是因為蚓床濕度過大,飼料PH值過高而造成的,這時應減小濕度,把爬到表層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裡。在原基料中加過磷酸鈣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鹼度,過一段時間再試投給蚯蚓。
蚓體出現痙攣狀結節,變粗而短,環節紅腫,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變白而死亡。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飼料,如在畜糞堆附近噴過農葯,蚓床上澆了污染的水,在蚯蚓暫養育壯處曾堆放過化肥、農葯,運送蚯蚓的容器接觸過有毒物品,以及暫養蚯蚓放在薄膜上又不漏水,喂的飼料太潮,蚯蚓生活的環境過份潮濕,氣溫高時出現蚓體變白,少數死亡。如因毒害出現這種情況,可採取多次噴水,讓有害物質隨水洗掉,還要勤添精飼料米糠、麩皮等;室內暫養蚯蚓發病,則要搬離。如因過份潮濕造成蚓體變白,可添加發酵過的干畜糞或精飼料,與原有潮料和蚓糞拌和,並將薄膜取出,如發現已有少數死亡,即搬入蚓床飼養,以使尚能活動的蚯蚓恢復健壯。
七、採收與加工
1.蚯蚓的採收
(1)向下翻動驅趕法 在養殖床表面,用多齒耙疏鬆表面的床料,等待蚯蚓往下鑽後,用刮取表面的蚓糞,反復進行疏鬆床料和刮取蚓糞,最後蚯蚓集中在底層,達到收捕成蚓的目的。採用此法收取,效果很好,這種方法簡便,一人一天可捕集蚯蚓150千克。
(2)手抓(可戴塑料手套)或用定製鐵質扁刺小釘耙。將多數蚯蚓已性成熟的蚓床表層鏟出放在薄膜上,堆高50多厘米後,用耙多翻動幾次,蚯蚓受到刺激就一直向下部移動直至薄膜,將表層蚓糞及飼料(有卵繭)逐漸取出搬回撒布在蚓床上,最後將採集到的大部分大蚯蚓過秤暫養。
在採收過程中從每一條蚓床上留出少量體壯、色艷的作為種蚓,經混合後分床養殖,每床養3—5斤。

❷ 蚯蚓怎麼簡單養殖



一、 蚯蚓的生活習性

1、 繁殖溫度:15℃-25℃,冬季搭大棚或者蓋黑膜, 夏季用遮陽網或者蓋稻草,夏天每天多灑水降溫,0℃-5℃冬眠,0℃以下凍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長。


1、養殖品種:從日本引入的"大平二號",特點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熱抗寒,適於一年四季生產,蚓體、蚓糞產量高。
2、 養殖方式: 建場18年,我們一直堅持露天堆肥養殖,我認為,此法低成本,是大規模 生產蚯蚓產品的最佳方法,不須任何投資設備,利用一切空閑地,只要把未經發酵的牛糞、污泥、豬糞做成高15-20厘米,寬60-80厘米,長度不限,放入蚓種,就可養殖。1畝地前期做蚯蚓床需要20噸左右牛糞,蚯蚓床只做一次,以後都不需要再做,它是蚯蚓取食物之所,也是棲息之地。所以做好蚯蚓床很重要,之後就可以投種苗了。以後每個月喂3-5噸鮮牛糞就可以了。牛糞價格每個地方有點差異,有不要錢的,也有幾十元一噸的,還有100多元一噸的。我們從幾平方米開始飼養,一直到現在,300多畝地擴繁都用此法,其優點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發酵一系列工作,餌料保持養分不受損失,提高了蚯蚓生長速度,易於在農村推廣應用。此種方法的關鍵是要使餌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過干過濕。


三、 繁殖和生長


1、 產繭量:大平二號蚯蚓每條年產繭在50-60個之間,其中春季佔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一個蚓繭平均孵出幼蚓1-8條,最多12條,但是發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條。不同溫度孵化所需時間,孵化率不同。
溫度 濕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天) 40 25 20 16
幼蚓生長(天) 90 68 55 40
成蚓(天) 120 90 70 55
3、 生長期:蚯蚓生長速度與餌料狀態有密切關系。盡管餌料相同,由於其碎細度不同,幼蚓的生長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餌料碎細狀態,蚯蚓快速生長。
4、養殖密度:種蚯蚓數量,每平方米3斤。
5、產量:每平方米產量可達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產期只有8-10個月)餌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產1公斤鮮蚓,並可獲得70%蚓糞,我們多年經驗是5方牛糞產一噸蚓糞,鮮蚓50公斤。


四、飼養管理


1、 餌料的投喂:及時喂料,能促進蚯蚓快速生長。上糞厚度為5-10厘米,不要將床面蓋滿。
2、 蚯蚓養殖溫度:溫度在5-40℃。冬季加厚料床到40-50厘米,蓋稻 草,蓋黑膜。夏季每天澆水。上糞前鬆鬆床,給蚯蚓床增加透氣性,上糞5-10厘米,夏季每月採收一次,春、秋季節每1.5月採收一次,採收後及時補料。
3、 餌料:最好是牛糞、豬糞、馬糞、污泥、兔糞,豬、羊、兔糞加秸桿、稻草。


五、 蚯蚓的採收

把牛糞搬開,用手搬開密度大的地方,蚯蚓和土一起裝到盆里,然後倒在花油紙上,鋪平,採取蚯蚓怕光的原理,一層一層的把土掛開,剩下的就是蚯蚓。

❸ 蚯蚓養殖方法

蚯蚓養殖方法:
1、下種
將腐熟好的飼料調節好濕度後,沿著桑園開挖好的溝槽平鋪10 cm,然後均勻放入含卵塊及幼叫的蚯蚓種,上而再放5 cm的飼料。養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萬條/m2,原則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後期密度可逐漸縮小。
2、遮陰與防護網
蚓種放好後,溝上先覆蓋一層塑料防蚊網,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蓋。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濕。
3、溫濕度的調節
蚯蚓的最佳養殖溫度在20-27℃,和蠶兒對溫度的要求一樣。冬季桑園採用加厚養殖床到40-50 cm,餌料上蓋麥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樹枯葉、剪下的桑枝條加厚平鋪,再上蓋塑料布保溫保濕;冬季大棚、蠶室加溫需注意火爐必須通煙管,以防蛆叫煤氣中毒,另外,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80%,每天通風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結合通風每天澆1次水降溫,一般情況一星期澆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糞、取叫蚯蚓繭或倒翻飼育床,結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糞料新鮮透氣,降低因糞料堆積過厚除蚯蚓糞不及時對蚯蚓造成感病的幾率,為蚯蚓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5、分期飼養
蚯蚓飼養可分成種子群、繁殖群、生產群,薄飼勤翻,每月給料2次,每次給料厚度10 cm。分期飼養既有利於蛆叫的常規管理,又有利於蚯蚓的繁殖生長,防比病蟲害的發生。
6、蚓叫繭及種叫的處理
蚯蚓經過20天的飼養後,經異體交配產下大量的蚓繭,此時可以把種蚓和蚓繭分離孵化,把分離出的蚓繭、糞料及蚓糞混合物堆成新的養殖堆,保持好溫濕度,蚓繭孵化50%時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糞料,約經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時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繭5-6萬,應及時分堆處理,可分成2-3份並覆上新糞料飼喂,經過常規管理約經過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長大。把從種蚓中分離出的種叫重新搭配後放入新糞料飼喂,20天後即可再次繁殖處理。

❹ 怎樣自己培育蚯蚓

養殖和培育蚯蚓的方法如下:
選擇地勢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風、無污染、無驚擾的地方,把未經發酵的牛糞、馬糞、豬糞做成高15-20厘米,寬1-1.5米,長度不限,放入蚓種,蓋好稻草,遮光保濕,就可養殖。其優點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發酵一系列工作,餌料保持養分不受損失,提高了蚯蚓生長速度,易於在農村推廣應用。此法也有其缺點:一旦餌料發熱,蚯蚓死不見屍,夏季連雨天及暴雨過後,床內不透氣,有外逃現象。避免方法是讓每個養殖床都有新餌料。蚯蚓不耐高溫(35℃以上),也不耐低溫(0℃以下),所以,夏天養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陰;冬天養殖坑上面要搭建簡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溫,保護蚯蚓安全越冬。此外,還應做好保護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餌料搞堆塊狀,為蚯蚓創造良好自下而上條件。此種方法的關鍵是要使餌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過干過濕,否則餌料就會發熱造成死亡。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aP84Ec6bJkAL-7trAvaJuKilSCslW-_extwIDFdQ--BYT2cLO9eLvWPT7ZUL5nO#14

❺ 蚯蚓快速繁殖方法

蚯蚓快速繁殖方法需要合適的溫度,濕度,酸鹼度,透氣,食物等因素:

1、溫度。蚯蚓的活動溫度在5-30℃,0-5℃進入休眠狀態,0℃以下死亡,最適溫度為20-27℃左右,也是蚓繭卵的最適溫度。

2、濕度。蚯蚓是利用皮膚來呼吸的,所以蚯蚓身體必須保持濕潤,蚯蚓體內水分佔體重的75%以上,防止水分喪失是蚯蚓生存的關鍵,因而飼料的濕度應保持在70%左右為宜。

3、酸鹼度(pH值)。蚯蚓生長在pH值6-8的范圍內較好,且產叫繭最多。

4、通氣。蚯蚓是靠大氣擴散到土壤里的氧氣進行呼吸的,土壤通氣越好,其新陳代謝越旺盛,不僅產叫繭多,而且成熟期縮短。

5、食物。投餵食物不足或質量不高會使蛆叫間爭食,導致生殖力下降,病蟲害蔓延,死亡率增加,部分蚯蚓逃逸或生長緩慢。

(5)蚯蚓種苗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一、蚯蚓的生活習性:

1,蚯蚓喜歡溫暖、潮濕、安靜、陰暗的環境;喜歡獨居;喜歡酸甜的食物。

2,蚯蚓害怕強光;害怕震動發;害怕鹽;害怕冷熱;害怕浸泡。

二、蚯蚓的快速飼養的方法:

1,配製良好的蚯蚓飼料。把糞料灑水搗碎,把秸稈或雜草截成5-15 cm的段並用凈水浸泡透。同時加入發酵水進行發酵。發酵15天左右掀開農膜翻堆,並把堆料翻鬆拌勻,添加水分維持在50%-60%再用農膜蓋嚴繼續發酵1-2次,發酵完成後在糞料中添加營養促食液。

2,種下蚯蚓。把腐熟好的飼料調節好濕度後,然後均勻放入含卵塊及幼叫的蚯蚓種。

3,設置防護網,並進行遮蔭。蚯蚓種放好後,溝上先覆蓋一層塑料防蚊網,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蓋。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濕。

4,調節溫度。蚯蚓的最佳養殖溫度在20-27℃,冬天採用加厚養殖床到40-50 cm,餌料上蓋麥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樹枯葉、剪下的桑枝條加厚平鋪,再上蓋塑料布保溫保濕。夏季結合通風每天澆1次水降溫。

5,分期飼養。每月給料2次,每次給料厚度10 cm。分期飼養既有利於蛆叫的常規管理,又有利於蚯蚓的繁殖生長,防比病蟲害的發生。

❻ 蚯蚓如何養殖方法

一、 蚯蚓的生活習性
1、 喜溫:15℃-25℃為最佳溫度,為了創造最佳溫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蓋塑料布, 夏季蓋稻草,多灑水降溫,0℃-5℃冬眠,0℃以下凍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長,北京地區10月25日扣棚,蓋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這樣蚯蚓生長到12月20日,以後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處於休眠,從2月氣,防止因溫度過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時揭開10日以後,逐漸轉入最佳溫度,這時要特別注意高溫天塑料布。這時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開,早晚及時蓋好,並要及時澆水保濕,這樣從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長的春季產卵高峰期,高溫期,要防暑降溫,最好每天澆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後至逐漸進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產卵高峰期。
2、喜濕、怕干:蚯蚓體內含水量80%左右,要求餌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縫滴水為准),所以要求養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這樣每天或隔1-2天,必須澆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澆透和下層料接上,澆水時間為冬季中午澆,夏季晚上澆,春秋季節可白天澆。
3、喜暗、怕光:蚯蚓晝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見活動覓食,養殖床要蓋稻草,保持濕潤、 遮光。
4、喜空氣、喜靜,疏鬆餌料有利蚯蚓生長,我們多年經驗是投料前將床翻支一遍(大 約20公分厚)增加透氣。這一點很重要,多年來,我們發現床土底層,蚯蚓數量很少,但餌料還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氣,這樣對蚯蚓生長不利。
二、 養殖方法
1、養殖品種: 赤子愛勝蚓,從日本引入的"大平二號"特點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熱抗寒,適於一年四季生產,蚓體、蚓糞產量高。
2、 養殖方式: 建場十年,我們一直堅持露天堆肥養殖,我認為,此法低成本,是大規模 生產蚯蚓產品的最佳方法,不須任何投資設備,利用一切空閑地,只要把未經發酵的牛糞、馬糞、豬糞做成高15-20厘米,寬1-1.5米,長度不限,放入蚓種,蓋好稻草,遮光保濕,就可養殖。我們從幾平方米開始飼養,一直到現在,二百多畝地擴繁都用此法,其優點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發酵一系列工作,餌料保持養分不受損失,提高了蚯蚓生長速度,易於在農村推廣應用。此法也有其缺點:一旦餌料發熱,蚯蚓死不見屍,夏季連雨天及暴雨過後,床內不透氣,有外逃現象。避免方法是讓每個養殖床都有新餌料。餌料搞堆塊狀,為蚯蚓創造良好自下而上條件。此種方法的關鍵是要使餌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過干過濕,否則餌料就會發熱造成死亡。
三、 繁殖和生長
1、 產繭量:大平二號蚯蚓每條年產繭在56-58個之間,其中春季佔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一個蚓繭平均孵出幼蚓5-8條,最多12條,但是發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條。不同溫度孵化所需時間,孵化率不同。
溫度 濕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天) 40 25 20 16
幼蚓生長(天) 90 68 55 40
成蚓(天) 120 90 70 55
3、 生長期:期幼蚓體重增加緩慢,進入毓期後,增長也緩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後一個 月內,蚯蚓生長最快。此時採取可獲取高產。 另外,蚯蚓生長速度與餌料狀態有密切關系。盡管餌料相同,由於其碎細度不同,幼蚓的生長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餌料碎細狀態,避免餌料有大小團塊(如出現團塊,可用水澆濕搗碎),保證蚯蚓快速生長。
4、養殖密度:種蚯蚓數量,應控制在每平方米1萬條以內,生產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萬條),前期幼蚓3萬條/平方米,後期下降到2萬條。
5、產量:每平方米產量可達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產期只有8-10個月)餌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產1公斤鮮蚓,並可獲得70%蚓糞,我們多年經驗是5方牛糞產一噸蚓糞,鮮蚓50公斤
四、飼養管理
1、 餌料的投喂:及時喂給蚯蚓充足的餌料,是保證蚯蚓快速生長的重要措施。將餌料採用 堆塊上投法,厚度為10厘米,不要將床面蓋滿,不求平整,以便分離蚯蚓。
2、 蚯蚓養殖溫度:最佳溫度在15-25℃。冬季採用加厚養殖床到40-50厘米,餌料上蓋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溫、保濕,夏季力爭每天澆一次水降溫。分期飼養:可分成種子群、繁殖群、生產群,薄飼勤翻,每月給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給料厚度為10厘米,始終保持餌料新鮮透氣,適時採收:夏季每月採收一次,春、秋季節每1.5月採收一次,採收後及時補料。 輪換更新:種蚓要每年更新一次,養殖床每年換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發展而造成種群衰退
3、 餌料:最好是牛糞、豬糞、馬糞、羊糞、兔糞,豬、羊、兔糞加秸桿、稻草。
五、 蚯蚓的採收 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採集法。在養殖床發現蚯蚓,密度達到2-3萬條/平方米,80%個 體達到0.3克以上,是最佳採收時間。採收時,提取前24小時前澆足水,不可過干過濕,然後將養殖床上面10厘米餌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點,逐層扒開,將餌料扒凈,最後,使蚯蚓集中在底層,達到收集目的。

❼ 怎樣自己培育蚯蚓

1、容器:在家裡養殖蚯蚓時,需要准備舊臉盆或舊塑料箱作為飼養容器。2、土壤:將河邊挖掘的淤泥和花壇里的腐殖土混合配製成栽培基質。3、投苗:將蚯蚓苗放入箱子中,再覆蓋草席遮光。4、養護:每隔3-5天向土壤噴一次水,避免蚯蚓體表乾燥。

蚯蚓如何家養
1、容器選擇

家養蚯蚓最簡單方法

在家庭中養殖蚯蚓的話,規模一般不會很大,但蚯蚓本身也不是什麼過於挑剔環境的物種,因此使用不用的舊臉盆、舊水桶、舊水缽等都是可以的,只要不會讓裡面的土壤和蚯蚓漏出來就能夠作為養殖蚯蚓的容器使用。

2、基質配製

蚯蚓這種動物不用我們在養殖時刻意的去為其配製多餘的餌料,它生活的基質就是它的餌料,因此可以因地制宜的去林區或是花壇里挖掘一些腐殖土壤,並混上一些池塘或河邊的淤泥,倒進准備好的容器中即可。

3、蚯蚓放種

准備好了供蚯蚓生活的基質之後,就可以將買來的或是挖掘來的蚯蚓當做種子放到土壤上了,然後用一張報紙蓋住容器的開口,讓基質和蚯蚓不會受到光照,等到1天左右看到蚯蚓全部鑽入土壤之後就可以撤掉報紙用草席將基質蓋住了。

4、日常養護

蚯蚓適宜生活在較為濕潤、陰暗的環境中,所以即使用草席蓋住了容器,也最好把容器挪到較為陰暗的地方進行養護,隔3-5天為其噴水一次保持土壤的濕潤狀態,土溫穩定在28攝氏度左右,及時做好降溫保暖的應對措施即可。

❽ 蚯蚓種苗自己怎麼繁殖

蚯蚓是變溫動物,體溫隨著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蚯蚓對環境的依賴一般比恆溫動物更為顯著,環境溫度不僅影響蚯蚓的體溫和活動,還影響蚯蚓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及繁殖等,而且溫度也對其他生活條件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間接影響蚯蚓。因此,溫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條件之一。
蚯蚓養殖方法
露天堆肥養殖
選擇地勢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風、無污染、無驚擾的地方,把未經發酵的牛糞、馬糞、豬糞做成高15-20厘米,寬1-1.5米,長度不限,放入蚓種,蓋好稻草,遮光保濕,就可養殖。其優點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發酵一系列工作,餌料保持養分不受損失,提高了蚯蚓生長速度,易於在農村推廣應用。此法也有其缺點:一旦餌料發熱,蚯蚓死不見屍,夏季連雨天及暴雨過後,床內不透氣,有外逃現象。避免方法是讓每個養殖床都有新餌料。蚯蚓不耐高溫(35℃以上),也不耐低溫(0℃以下),所以,夏天養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陰;冬天養殖坑上面要搭建簡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溫,保護蚯蚓安全越冬。此外,還應做好保護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餌料搞堆塊狀,為蚯蚓創造良好自下而上條件。此種方法的關鍵是要使餌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過干過濕,否則餌料就會發熱造成死亡。
盆養蚯蚓
裝入 的飼料為盆高的3/4,每盆投放蚯蚓約100~200條為宜。由於盆體小、盆內濕度和溫度受環境影響而發生較大的變化,如飼料易於乾燥,溫度高低變化明顯。因此在保證通氣的前提下,盆口可加蓋塑料薄膜,同時經常噴水,以保持盆內飼料的適宜濕度。或隨著外界氣溫的高低經常移動放盆的位置,以調節盆內的溫度。此外,盆養的飼養時間不宜太長,多以30~60天為宜
如果要大規模飼養蚯蚓,採用室外養殖法為好,設備簡單,管理容易,成本低。蚯蚓是雜食性動物,各種禽糞、畜糞、瓜果皮、菜葉、樹葉以及無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為蚯蚓的飼料。這些飼料最好事先進行發酵,達到無臭味、無酸味、完全腐熟、外觀咖啡色。
半地下室蚯蚓養殖法
選擇背風、乾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寬、長度自定的溝。溝的一側高出地面1米,另一側高出地面30厘米,形成一個斜面,斜面用雙層塑料薄膜覆蓋。

❾ 蚯蚓的養殖方法

瓜果皮,良好土壤,陰涼,適當濕度。

❿ 蚯蚓引種的詳細資料

1、飼養設備。建池:挖坑大小不限,注意防逃防積水即可;立體飼養:搭架、建槽,每層間隔40厘米即可;或用木箱、簍、盆、缸,室內堆料均可。2、飼料准備。搞了"三性"飼料的組合搭配。"三性"飼料,即動物物飼料:豬牛糞等;植物性飼料:各種秸稈、樹葉、雜草等;水果性飼料:西瓜皮、爛水果、桔子等。第一、三類飼料大體佔70%。3、溫濕度條件。(1)最適溫度10-30℃。在冬季稍加遮蓋即可,不讓蚯蚓冬眠,但不可暴曬及雨淋。(2)蚯蚓對濕度要求不高,相對濕度為60-70%,一般按新鮮牛糞直接投入即可,如果堆放太久偏干,可稍噴些水,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料,手指間見水珠但不滴下為宜。酸鹼度PH值6-8。4、投放種苗。先在蚯蚓養殖池裡(或木箱、室內地板上),平鋪新鮮牛糞15-20厘米,然後在其上鋪種苗(每平方料投入3000-5000條為宜),品種以太平2號、北星2號為優。5、日常管理。一般每20天觀察一次,並加料一次,方法同上。每40天可成倍擴大飼養面積。一般每40天為一周期,一年可養9批。6、採收方法。用鐵絲網裝釘一個篩子(用木片固定),然後將蚯蚓連土放在篩子上,放在太陽光下,蚯蚓怕光怕熱,即往下鑽,篩子底下放一盤子即可收集蚯蚓,然後投給蛙、雞、鴨、豬等食用(鮮食)。7、定時清出卵繭,提高孵化率。在氣溫15-28℃的季節里,每隔10-15天將卵繭從蚯蚓養殖床內清理出來,放到預先准備的蚯蚓床上進行孵化。蚓床必須通氣良好,相對濕度控制在56-60%之間,在這種條件下,卵繭孵化15-20天便可出幼蚓,孵化率達95%以上。蚯蚓為雌雄同體,異體受精。性成熟的蚯蚓每隔七、八天產卵一次,一隻卵可孵出三、四條小蚯蚓,二至三個月成熟,四至六個月可繁殖十倍。 來源:中國畜牧街

閱讀全文

與蚯蚓種苗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冰梯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684
榻榻米和床連接方法 瀏覽:192
雜土渣土的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698
冰用哪些方法溶化 瀏覽:633
中國移動寬頻電視網線連接方法 瀏覽:816
簡單有效的去扁平疣方法 瀏覽:526
鳥簡便方法怎麼畫 瀏覽:831
選擇高層管理者最常用甄選方法 瀏覽:220
機械硬碟放在光碟機位置安裝方法 瀏覽:805
外部存儲的計算方法 瀏覽:741
金剛石液壓塊安裝方法 瀏覽:113
資金貨物比例計算方法 瀏覽:270
快速削水果皮的方法 瀏覽:827
路燈電壓過低閃爍解決方法 瀏覽:500
掛車改短方法圖片 瀏覽:443
嘴上起皮用什麼方法能治好 瀏覽:440
礦泉水桶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172
pvz系統使用方法和技巧 瀏覽:85
尿蛋白高的治療方法 瀏覽:604
肚子撐脹右側脹氣有什麼方法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