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LEC評價法的風險分析
根據公式:
風險D=LEC
就可以計算作業的危險程度,並判斷評價危險性的大小。其中的關鍵還是如何確定各個分值,以及對乘積值的分析、評價和利用。 D值 危險程度 >320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 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根據經驗,總分在20以下是被認為低危險的,這樣的危險比日常生活中騎自行車去上班還要安全些;如果危險分值到達70~160之間,那就有顯著的危險性,需要及時整改;如果危險分值在160~320之間,那麼這是一種必須立即採取措施進行整改的高度危險環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環境非常危險,應立即停止生產直到環境得到改善為止。
值得注意的是,LEC風險評價法對危險等級的劃分,一定程度上憑經驗判斷,應用時需要考慮其局限性,根據實際情況予以修正。
㈡ 由美國安全專家格雷厄姆和金尼提出的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衡量人們在某種具有潛在危險的
LEC法簡介LEC(作業條件危險分析法),由美國安全專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是對具有潛在危險性作業環境中的危險源進行半定量的安全評價方法,用於評價操作人員在具有潛在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的危險性、危害性。
該方法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這三種因素分別是:
L(likelihood,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E(exposur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consequence,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
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danger,危險性)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
即:D=L×E×C
D值越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減少人體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或減輕事故損失,直至調整到允許范圍內。
LEC法賦分方法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分數值
完全可以預料
10
相當可能
6
可能,但不經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0.5
極不可能
0.2
實際不可能
0.1
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分數值
連續暴露
10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6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年幾次暴露
1
非常罕見地暴露
0.5
C—發生事故產生的後果
發生事故產生的後果
分數值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100
災難,數人死亡
40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15
嚴重,重傷
7
重大,致殘
3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1
危險性分值D=LEC
分值
危險程度
>320
及其危險,不能繼續工作
160~320
高度危險,需要立即整改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
可能危險,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險,或許可以接受
LEC法優缺點
【優點】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評價人們在某種具有潛在危險的作業環境中進行作業的危險程度,該法簡單易行,危險程度的級別劃分比較清楚、醒目。
【缺點】由於它主要是根據經驗來確定3個因素的分值及劃分危險程度等級,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在具體應用時,還可根據自己的經驗、具體情況對該評價方法作適當修正。
LEC法應用案例某滌綸化纖廠在生產短絲過程中有一道組件清洗工序,為了評價這一操作條件的危險度,請確定每種因素的分數值。
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屬四級可燃液體,如加熱至沸點時,其蒸汽爆炸極限范圍為0.9-9.2%,屬一級可燃蒸汽。而組件清洗時,需將三甘醇加熱後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擴散的空間,如室內通風設備不良,具有一定的潛在危險,屬「可能,但不經常」,其分數值L=3。
2.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清洗人員每天在此環境中工作,取E=6。
3.發生事故產生的後果(C):如果發生燃燒爆炸事故,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可能造成人員的傷亡,取C=15。
故危險性分值D=LEC=3×6×15=270
270處於160-320之間,危險等級屬「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的范疇。
㈢ 風險總值、20萬工時損工率是什麼意思,如何計算
風險總值是指一個企業或單位的安全風險清單中,利用LEC法計算出的各項安全風險值的總和。工傷事故:指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准》管理的傷害事故,即造成員工暫時(或較長時或永久)不能從事原崗位工作的輕傷以上的傷害。計算公式:20萬工時傷害率=(傷害人數/實際總工時)×(2×10⁵)。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3-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㈣ 重大危險源清單中評價方法:L,E,C,D是什麼意思
LEC法:通過定量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風險,即LEC法進行判斷,從危險因素發生的可能性大小(L)、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發生事故產生的後果(C)三個方面分別進行打分並計算出風險值(D),確定風險程度。
評價方法: D=LEC
D——風險值;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產生的後果。
㈤ 根據風險評價的LEC法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清單中的LECD各指:危險性可用下式表示:D=LEC 式中: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後果 D—危險性三個主要因數的評價方法如表1、2、3、4所示表1 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分數值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預料6 相當可能3 可能,但不經常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0.2 極不可能0.1 實際不可能 表2 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E分數值 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10 連續暴露(包括四班三運轉)6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1 每年幾次暴露5 非常罕見地暴露表3 發生事故產生的後果C分數值 發生事故產生的後果100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40 災難,數人死亡15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7 嚴重,重傷3 重大,致殘1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針對被評價的具體的作業條件,由有關人員(車間主任、安全人員、技術人員、工人代表等)組成小組,依據過去的經歷、有關的知識,經充分討論,固定L、E、C的分數植;然後計算三個指標的乘積,得出危險性分值D;最後依D值大小確定風險等級。表4 危險性分值DD值 危險程度 風險等級>320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5160~320 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 4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320~70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2<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1說實話,你的這個問題我找了半天,真的,你也許知道網路上是找不到的參考 請採納,謝謝
採納哦
㈥ lec評價法幾級算重大危險源
LEC法不適用於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該方法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這三種因素分別是:L(likelihood,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
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danger,危險性)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請參照GB18218-2009《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辨識依據是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及其數量,具體見如下圖的表1和表2。
(6)lec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指標
單元內存在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於或超過表1、表2規定的臨界量,即被定為重大危險源。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的數量根據處理危險化學品種類的多少區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4.2.1 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單一品種,則該危險化學品的數量即為單元內危險化學品的總量,若等於或超過相應的臨界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
4.2.2 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多品種時,則按式(1)計算,若滿足式(1),則定義為重大危險源:
q1/Q1+ q2/Q2+……+ q n /QN≥1 (1)
式中
q1,q2,… ,q n—-每種危險化學品實際存在量,單位為噸(t);
Q1,Q2,,…,QN—-與各危險化學品相對應的臨界量,單位為噸(t)。
㈦ LEC評價法的量化分值標准
對這3種方面分別進行客觀的科學計算,得到准確的數據,是相當繁瑣的過程。為了簡化評價過程,採取半定量計值法。即根據以往的經驗和估計,分別對這3方面劃分不同的等級,並賦值。具體如下: 分數值 發生事故產生的後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 40 3~9人死亡 15 1~2人死亡 7 嚴重 3 重大,傷殘 1 引人注意
㈧ 如何合理設定LEC值
1、L是代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分值為(0.1—10)其中的分值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L的的分植對最後的D值影響較大,不能硬套)
2、E是代表人員暴露於危險的頻繁程度分值為(0.5—10分)其中的分值可以根據現實情況來制定。可調整但必須在以上分值之內。
3、C代表發生事故造成的後果分值為(1—100)以上分值可以根據國家相應法規和你企業的特性和風險程度來定。
採取半定量的計值法,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來評價危險性的大小(即D=LEC)。D值大,說明系統危險性大,需增加安全措施或改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減少人體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或減輕事故損失,直到調整到允許范圍。
根據D=LEC計算D值,總分在20分以下被多數認為是低危險,如果危險值達到70-160之間,那就有顯著的危險性,需要及時整改,如果危險分值在160-320之間,那麼,這是一種必須立即採取措施進行整改的高度危險環境,分值在320分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環境非常危險,應立即停產整改直到環境得到改善為止。
所以說,對記錄系統的結果來說,只記錄一個D值,對我們的管理沒有什麼意義,即便是有 也只能告訴我危害的大小,這個對我後期的改善沒有什麼作用。
㈨ lec是什麼意思
lec的意思:是對具有潛在危險性作業環境中的危險源進行半定量的安全評價方法。該方法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
這三種因素分別是:L(Likelihood,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danger,危險性)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
計算方法:
D=L×E×C。
風險分值D=LEC。D值越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減少人體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或減輕事故損失,直至調整到允許范圍內。
㈩ 如何正確理解和運用LEC風險評價法
該方法以與系統風險率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傷亡風險的大小,並將所得作業條件危險性數值與規定的作業條件危險性等級相比較,從而確定作業條件的危險程度。當前有些企業在理解和運用LEC風險評價法時存在一定的誤區,導致不能准確地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誤區一:LEC風險評價法為定量評價法LEC風險評價法雖然制定了一些分數值及其計算方法,但它並不是一種定量評價方法。首先,這些分數值代表的是一定的范圍值或數值段而不是一些數值點,作用是為了區別不同性質的一些情況,對於具體的情況屬於哪種性質或屬於哪個數值段則完全是人為定性的判斷。其次,對於需要判斷數值的具體內容基本上都是定性的,不論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性、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次還是發生事故可能產生的後果,都是不可能也不需要定量測量或測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