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編織毛手提包視頻葉子如何織
包體:機器邊起頭100針,織單羅紋(一針下一針下),織下針,挑上針,來回兩行,第三行,換成雙羅紋(兩針下兩針下);
2
織雙羅紋12行,織1行交叉針(織2針下針時,先織後邊1針,再織前邊1針);
3
織雙羅紋6行,織1行交叉針(同上);
織雙羅紋4行,再織5行上針(這里是沒有定律的,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
織花樣:10針一花,1針下針,9針上針。共100針,織10組花。
在1針下針的兩邊各加1針,隔行加針,共加8次,大點的可以加了10次(葉子大點),一般我也加8次, (這里是沒有定律的,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
然後,在葉子的兩邊各減1針(右邊是撥收1針,左邊是二並1針);
最後,三針並一陣,花樣織完。
再織5行上針,收包底;
收包底:100針分成4等分,每份25針,每圈每份減1針,(每圈減4針);
減剩4針,斷線,用這線頭將剩下的4針穿起並抽緊,然後,把線頭藏好,包體完成。
織包帶:用活節起頭法,起針4針織下針成圓桶狀。活結起頭法:就是用鉤針鉤一小辯(5至6針,夠用就行),
再在小辮突起的一面,挑起所需的針數;
14
織適當長度後,織葉子花,雙面都織;
15
將帶子穿入包體的第一行交叉針的適當位置(根據自己的喜好),並將活結抽去、穿針、繼續織; 織到2尺半左右(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織另一片葉子,一根包帶完工;
16
以同樣的方法織另一根包帶,兩根包帶織完;
17
然後,打上自己喜歡的「扣」或「結」,這圖片打的是中國結--吉祥結,我也學打的這結,自認為很好看; 這樣,一款漂亮的葉子包包就完成了。。。
如需要更詳細的步驟:http://jingyan..com/album/49ad8bce11d1105835d8fa66.html?picindex=2
Ⅱ 提包帶子怎麼織
可用如下方法織提包袋子上的樹葉:
材料:空心腈綸線15把,用11號不銹鋼針編織(輔料:100粒珠子,圓形旅遊鞋帶2顆)
1、普通起針法起80針,織兩針上兩針下,織3寸(這是片織的,得織兩片);
2、將織好的兩片的上下針用3根針圍起來圈織花樣;10針一個花,花樣的針數是1針下,9針上;
3,花樣的編織方法:
A、1下,9上;
B、加1,1下,加1,9上;
C、3下,9上;
D、1下,加1,1下,加1,1下,9上;
E、5下,9上;
F、2下,加1,1下,加1,2下,9上;
G、7下,9上;
H、3下,加1,1下,加1,3下,9上;
I、9下,9上;
J、4下,加1,1下,加1,4下,9上;
K、11下,9上;
L、5下,加1,1下,加1,5下,9上;
M、13下,9上;
N、6下,加1,1下,加1,6下,9上;
O、15下,9上;(開始錯開織花,也就是在9針上針部分織花)
P、右上2並1,13下,左上2並1;。。。。。。(依此類推)
4,最後織到剩下3針時,中上3並1,這個花就完成了。
5,然後收包底即可。
Ⅲ 如何製作樹葉的玻片標本
1、選擇葉片:一定要選擇新鮮的葉子。一般來說,教科書說你可以使用菠菜葉。使用任何葉子都可以,但最好有新鮮的葉子。將新鮮葉片平放在載玻片上,並用刀片除去刀片的基部,頁面的尖端和刀片的末端,留下小的小葉,其間具有主靜脈。
2、切割植物材料:由於我們是橫截面,我們可以用鑷子按壓材料的一端,用右手擠壓刀片,沿主脈的垂直方向切割刀片。每次切割刀片時,都會卡住水,並放置薄而切割的葉子。在含有淡水的培養皿中。
3、材料選擇:使用鑷子從水中選擇最薄的切片,將需要在幻燈片上染色的材料掉落,然後將薄的葉片切割表面平放並覆蓋滑塊,通過撕掉洋蔥皮獲得薄的外皮。
4、觀察:觀察完整透明刀片的橫截面結構。跟隨整個局部,首先找到小倍數的細胞位置,然後通過局部放大倍數調整亮度和倍數,以獲得更好的視覺和清晰度。
5、清洗:洗凈載玻片與培養皿,整理器材,將廢物放入指定容器,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Ⅳ 怎樣製作樹葉標本,都用到什麼材料
製作樹葉標本,需要准備的材料包括有:樹葉、書本、衛生紙
一、首先准備一些樹葉。
Ⅳ 求小樹葉包編制方法
楊清棕櫚編制,上海的民間手工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
zōngbiān
棕編是以棕櫚樹葉為原料編制的工藝品。棕草製品,古來有之。
南方農民生產使用的雨具——蓑衣,就是用棕葉絲和棕繩製作而成。 《詩·小雅·無羊》有"何蓑何笠"句。唐代張志和有歌詠江南漁家生活場景的名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在浙南括蒼山區華南虎經常出沒,據說,曾有人被虎緊追不放,危急時刻,穿上蓑衣,老虎大驚,以為怪獸,竟落荒而走。 又說,上古時,虞堯為種田人出生,他登位時無衣可穿,就剝來毛棕編成蓑衣,穿著接受百姓的祝賀。後來蓑衣就成為聖服而受到山裡人的崇拜和愛 戴,人們出入皆披之,一避風雨、二防凶獸。相傳明代君王朱元璋小時放牛割草,也曾穿過"蓑衣 ",可見人們利用棕製品的歷史久已。
棕編選材較精,生產季節性強,以棕絲白嫩柔軟,精美適用,色彩明快,能負重,不吸潮為上。人們多在春秋季生產提包等,夏季生產鞋、帽等。 品種主要有鞋、扇、包、帽、墊、盒、玩具等類。4月初,藝人們開始採集嫩棕葉,用排針將葉劃割成細棕絲,搓成棕繩、級,經硫磺 熏蒸、晾曬、浸泡等工序,製成潔白、柔軟的材料備用,或將部分棕絲染色備用。棕編的裝飾方法因物而異。 提包多用胡椒眼技法,即將等距排列的經線相交叉成為菱形,再用2根緯線穿於菱形四角。鞋、扇類產品採用密編法。 帽、席等多用人字紋。用木、紙、泥模型編制的包等產品,其上織飾花鳥獸等圖案。用白凈的素色棕絲編制的器物像綢絹般華美。 有的用彩色棕絲以挑花、提花、織花等技法織成彩色裝飾圖案。
中國的棕編工藝注意在長江流域,而長江流域的棕編主要產於四川、貴州、湖南和江南等地,以四川新繁棕編和湖南棕編玩具最負盛名。 此外,貴州塘頭棕編提籃、浙江武義棕綳亦很有名。 四川新繁棕編是新都縣新繁鎮傳統產品,有200多年歷史。
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新繁農婦用棕葉編制拖鞋、涼鞋,至1850年,逐步形成專門行業。 民國初年,棕編涼帽在四川流行。二十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棕編業發達昌盛。新繁棕編技法多樣,有胡椒眼空花和鴉雀嘴不透空等編製法。 用其編制提兜省時省料,體輕質柔,裝飾圖案_燈燈花_等不透空,易編,正反面勻稱,十分美觀。
新繁棕編主要有鞋、帽、提包、套果盒、玩具、扇、椅七大類,幾十個花色。 如拖鞋以麻繩為經,棕絲作緯,密織如絹,鞋面飾有色、鳥、花卉圖案,色彩協調、美麗,底厚二至三層,堅固耐磨。 帽類多用人字編製法,使成品帽略有伸縮感;戴上松緊適度,適於多種頭型。品種有涼帽、禮帽、空花帽、童帽等。 提包類多用彩色棕絲混編法,造型有方、圓、桃形、扇形、荷葉形、月牙形、多角形等,並以彩色棕絲編制的人物、風景、飛禽等圖案進行裝飾。 玩具類以白色或棕葉原色(綠色)棕絲為材料,以編扣、結、穿等技法編製成稚拙可愛的魚、青獅、白象等;以彩色棕絲編制 的動物則以設色大膽,對比強烈,不俗不艷為特色。
新繁棕編用料比一般草編細密,輕便,不易受潮,此種棕絲在國 際市場上被稱為"四川草",深受外商歡迎。貴州塘頭棕編提籃為貴州思南縣塘頭鎮特產,以嫩白棕葉為原料。 先將葉的硬梗削去,再剖成細絲或搓成棕絲繩編制。提籃有圓、方等造型及深底、淺底等式樣,規格多樣。 裝飾有白棕絲與單色棕絲結合的間色編和縷空編花等多種方法。產品輕巧耐用,有彈性,瀝水防潮,尤適家庭日用。
湖南棕編採用老棕葉和棕葉芯為原料,經過加工後製成兒童玩具。其方法為先將采來的棕葉按紋路折疊,扎緊後放入開水鍋里煮, 煮至由青轉黃成熟為止。然後日曬夜露,完全乾透、變白,這樣,製作後不變形,可存放十餘年。 這種棕編往往採用結體穿插扎系的方法來構成形象,主要題材有蜻蜓、蚱蜢、青蛙、蝦、蜈蚣、龜、蛇、金魚、雞、鶴、孔雀、鳳等。 有「單肚皮」和"雙肚皮"等編法。編好後用附加物作些小點綴,如用鴛鴦豆(紅豆)做眼睛,稱為"點睛"。 蛇眼用豆肉,蜻蜓用豆殼,蝦則用整個豆粒,小動物的身子和腳爪用細鐵絲作骨架。
據長沙已故著名棕編藝人易正文說,早在抗日戰爭時期,長沙地區就有人用棕葉編制蜻蜓、蚱蜢等各類昆蟲,在街頭叫賣。此種情形,重慶、漢口、南京、上海等都市街頭至今仍可遇見。 那些用棕絲串起的鳥、蟲,黃中帶青、清新朴實,在藝人手中微微顫動,彷彿活的一般,引來孩童和路人駐足遠觀。
棕編工藝上升為一種民間藝術,歷史並不久遠。上世紀30年代,湖南民間藝人易正文精研棕編技藝,才開始出現商品生產,棕編的品種、技藝得以發展。易正文對棕編興趣濃厚,相傳除認真學習他人技法外,他常伏草叢樹下,觀察昆蟲、動物的生活習性及覓食、爭斗等各種活動姿態,刻苦鑽研,所編蝗蟲、螳螂等品種售諸市上,頗受歡迎,被譽為「湖南綜編易」。這可能就是有文字記載的棕編「鼻祖」了。
即便是現在,搞棕編的人也寥寥無幾。湖南歷屆中國工美藝術大師18個,12個是湘綉大師,搞綜編的只有王文定一人。王文定,籍貫湖南,1952年生,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94年作品《綜編》入選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
Ⅵ 如何製作樹葉粘貼畫,需要那幾樣東西
1、首先,准備以些樹葉,如下圖所示。
Ⅶ 葉子的標本怎麼做
葉子放加了鹼的水裡煮煮,撈出來放涼水裡浸,然後用小刷子,牙刷也行,輕輕刷掉葉肉,就成葉脈標本了。
樹葉標本,就把葉子夾進書里,然後上面放厚東西,壓一晚上,換幾頁再壓。說白了,就是讓書頁吸收葉子的水分。把樹葉放到厚書中壓幾天,等水分幹了,再拿出來塑封就可以了。
1.樹葉的保存注意事項:用餐巾紙把樹葉的水分吸干後可夾在字典或書中,也可存放在通風乾燥處,避免蟲蛀、霉變。2.樹葉標本的製作方法:(1)壓製法 准備一木製標本夾,壓制時要將標本的首尾不時調換位置。為了促使標本迅速乾燥和保存固有的顏色,大約在壓制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後,每天可換烘熱的草紙一至兩次。標本壓好後,用針線裝釘在一張比較堅韌的白紙上,並在右下角貼上標簽,然後裝入標本櫃內,並放些樟腦以防蟲蛀。(2)浸製法 將標本浸在裝有酒精或福爾馬林的標本瓶內即可。3、葉脈書簽製作方法:葉肉遇到腐蝕性液體就會發生腐爛。經過加熱,它會腐爛得更快。葉脈比較堅韌,不容易被腐蝕。因此,可以將一些葉片堅硬、葉脈堅韌的樹葉製成葉脈書簽。工具與材料: 燒杯、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火柴、天平、舊牙刷、鑷子、水彩顏料、彩色絲線、氫氧化鈉、3%雙氧水、桂花樹葉。製作過程:1.把約90毫升水倒入燒杯,在水中加入10克氫氧化鈉,把燒杯擱在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煮沸溶液。2.把樹葉浸沒在溶液中,繼續加熱15分鍾左右,用鑷子輕輕攪動,使葉肉分離,腐蝕均勻。3.當葉片變色、葉肉酥爛時,用鑷子取出葉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內。4.從清水裡取出葉片,放在玻璃上,用舊牙刷在流水中輕輕地刷葉片的正面和背面,刷去葉片的柔軟部分,露出白色的葉脈。把葉脈片浸入3%的雙氧水中24小時,使它們變成純白色,再取出葉片,用清水洗凈,瀝去水滴。5.葉脈片放在舊書或舊報紙里壓干。6.取出壓平的葉脈片,待葉脈干透後,用毛筆在葉脈兩面塗上水彩顏料,稍干後再壓平。7.取出塗上顏料的葉脈片,在它的葉柄上系一條彩色絲線,就得到了一張精緻美麗的葉脈書簽了。說明與延伸:1、製作葉脈書簽除了可用桂花樹葉外,還可用珊瑚、楓、桑、椴、楊、榛樹樹葉等。2、加熱時,燒杯必然擱在石棉網上,如直接加熱,燒杯由於受熱不勻會引起破碎。3、用過的葯液可保存在空容器中,以便下次再用,一般葯液可循環使用4~5次。4、如加工處理的葉子過多,可換大燒杯,水和氫氧化鈉應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