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因子cc的計算方法

因子cc的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5 21:20:43

㈠ 影響因子的計算方法

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響因子為例,IF(1992年) = A / B
其中,
A = 該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數;
B = 該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數。
影響
許多著名學術期刊會在其網站上註明期刊的影響因子,以表明在對應學科的影響力。如,美國化學會志、Oncogene等。
中國大陸各大高校(如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都以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作為評判研究生畢業的主要標准。
以1992年為例,計算某期刊在該年的影響因子:
X=以1992年為基點、某期刊於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論文總次數
Y=以1992年為基點、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論文發文量的總和
IF1992年 =(X(1990年,1991年) / Y(1990年,1991年))

㈡ 小市值因子指標怎麼

小市值因子指標計算方式如下:
計算因子的思路:
1.將數據按照日期、因子的虛擬變數分組(小市值為1,大市值為0)。
2.計算每個公司在該分組下,按照市值所確定是權重。
3.將收益率按照權重求和,如果虛擬變數分組為1(證明是小市值)。
4.將該數據加到日期,小市值兩個list。
5.如果虛擬變數分組為0(證明是大市值)。
6.將該數據加到大市值list。
7.合並三個list。8.將小市值收益-大市值收益得到因子。同理,計算賬面市值比因子。

㈢ CCα 和 CCβ是怎麼計算的

檢出限是分析測試的重要指標,對於儀器性能的評價和方法的建立都是重要的基本參數之一。在日常檢測過程中,檢出限為具體量度指標,特別是在痕量分析中,痕量分析誤差與樣品含量相對於檢出限的倍數相關聯。檢出限的確定對於分析方法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對檢出限的忽視有可能導致檢測結果的不確定度增大。長期以來,各個領域的檢測人員針對檢出限概念、估算方法及在各個不同領域的應用都進行了大量的探討。像分析儀器在測定過程中存在與噪音相區別的小信號檢出問題,同時也存在著分析方法能可靠測定物質最低含量的界限問題,這兩個概念有著本質的不同。在實際應用中,儀器檢出限、方法檢出限及樣品檢出限及測定下限的概念經常混亂。
在檢驗檢疫行業中,進出口產品的種類繁多,涉及的領域也是多種多樣,對檢測人員的要求高,為保障進出口產品質量把關服務的有效進行,合理的使用儀器分析,科學有效的評估儀器分析,都要求在儀器的檢出限等各項指標上有個清晰完整的認識。為理清在檢出限概念和層次上的認識,本文將對檢出限的概念、分類和影響因素進行詳盡的探討。
一、檢出限的概念
1947年,德國人Hkaiser首次提出了有關分析方法檢出限的概念,並提出檢出限和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准確度一樣,也是評價一個分析方法測試性能的重要指標。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 IU-PAC) 於1975年正式推行使用檢出限的概念及相應
估算方法,於1998年又發表了《分析術語綱要》對檢出限檢出,檢出限的定義為:某特定方法在給定的置信度內可從樣品中檢出待測物質的最小濃度或量,公式表示為:

歐盟《執行關於分析方法運行和結果解釋的歐盟委員會指令》(2002/657/EC)的最新檢測限的概念 CCα 和 CCβ檢測限( >>α) 是指大於等於此濃度限,將以α誤差概率得出陽性結論。檢測能力(CCβ) 是指樣品中物質以β誤差概率能被檢測、鑒別和/或定量的最小含量。對於未建立容許限的物質,檢測能力是以1-β可信度能被檢測出來的最低濃度。如果容許限已經建立,檢測能力就是以1-β可信度能被檢測到的容許限濃度。
二、檢出限的不同分類
1、美國國家標准局的分類
(1)儀器檢出限: 即相對於背景,儀器檢測的可靠最小信號。通常用信噪比(S/N) 表示,當 (S/N)≥3時,定義為儀器檢出限。
(2)方法檢出限: 即某方法可檢測的最小濃度。通常用外推法可以求得。即在低濃度范圍內選三個濃度(C1、C2、C3) ,對每一濃度水平分別重復測定,求出各濃度水平的標准偏差 S1、S2、S3,用線性回歸法做出擬合曲線,延長該線與縱坐標相交於S0(濃度為零時空白樣品的標准偏差)。3S0則定義為方法檢出限。
(3)樣品檢出限: 指相對於空白可檢測的樣品的最小含量。它定義為三倍空白標准偏差,即3σ空白( 或3S空白)。
2、國內檢出限分類
國內有研究人員劉菁和冉敬等也把檢出限分類為儀器檢出限、方法檢出限和樣品檢出限。田強兵將檢出限分為了儀器檢出限、方法檢出限和儀器的測定下限和方法的測定下限。
三、檢出限的介紹及影響因素
1、儀器的檢出限
儀器檢出限是指在規定的儀器條件下,當儀器處於穩定狀態時,儀器本身存在著的噪音引起測量讀數的漂移和波動。儀器檢出限的水平可對同類儀器之間的信噪比、檢測靈敏度、信號與噪音相區別的界限及分析方法進行測量所能達到的最低限度等方面提供依據。儀器的檢出限的物理含義為:在一定的置信范圍內能與儀器噪音相區別的最小檢測信號對應的待測物質的量。通過配製一定濃度的稀溶液12份進行測量,可用下式計算:

2、方法的檢出限
方法的檢出限是指一個給定的分析方法在特定條件下能以合理的置信水平檢出被測物的最小濃度,它是表徵分析方法的最主要的參數之一。分析方法隨機誤差的大小不但與儀器雜訊有關,而且決定了方法全過程所帶來的誤差總和,與樣品性質、預處理過程都有關系。為了能反映分析方法在整個分析處理過程的誤差,可採用已知結果的標准物質或樣品按照分析步驟進行測量,通過分析12份已知結果的實際樣品來計算方法的檢出限,計算公式如下:

3、樣品的檢出限
即單個樣品的檢出限,指相對於空白可檢測的樣品的最小含量。故只有當空白含量為零時,樣品檢出限才等於方法檢出限。一方面空白含量往往不為零,由於空白含量及其波動的存在,盡管方法檢出限通過外推法可能求得很低的濃度( 或含量),實際上樣品檢出限可能要比方法檢出限大得多; 另一方面分析方法檢出限採用的是一系列標准物質,基體各不相同,因此只能是一類型樣品的平均檢出限,並非嚴格適用於單個樣品。對於單個樣品確定檢出限,必須固定樣品基體,即樣品檢出限的確定應使用樣品本身,採取標准加入法作出和方法檢出限類似的曲線,使用外推法進行計算。
正因為如此,在實際使用中,樣品檢出限要比方法檢出限要有意義得多。當被測樣品種類變化或測定所用試劑和環境變化時,即使使用同一分析方法,樣品檢出限可能相差很大。在痕量分析時,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空白值的大小及空白值的波動情況。設 Wt代表被測樣品的總值,Wb 代表空白值,則被測組分的含量( Wt-Wb)與檢測可靠性的關系如表1所示( 表中」σ空白」為測定分析空白時的標准偏差)。

4、空白對檢出限的影響
在分析化學中,空白值可分為試劑空白、接近空白與真實空白。真實空白是完全不含待測物質,其它組分與待測樣品完全相同的一種分析樣品,且按照待測樣品的全部分析程序,測定空白試樣。但在實際分析中,許多分析工作者使用試劑空白或接近空白,試劑空白:按照真實空白的加入順序和操作方法混合本實驗所需的全部試劑。接近空白: 在試劑空白中加入檢出限2倍或3倍的待測物質。由此可見,真實空白的基體較復雜,所以它的值高於試劑空白和接近空白。在分析中應盡量使用真實空白,它更體現了體系的特徵。
5、儀器的測定下限和方法的測定下限
檢出限只能粗略的表徵體系性能,僅是一種定性的判斷依據,通常不能用於真實分析。測定下限則是痕量或微量分析定量測定的特徵指標。儀器的測定下限表示儀器進行定量分析時所能達到的最低界限,是指在高置信度下測定物質的最低濃度或量,其計算公式同式(2)只是一般取K=6,即DD=。在高置信度下,用特定分析方法能夠准確定量測定的待測物質最小濃度或量,稱為該分析方法的測定下限。其計算公式同式(3) ,計算時一般
四、結語
當以檢出限作為分析方法和分析儀器比較標准時,應約定統一的檢出限計算方法$測定下限反映出分析方法能准確地定量測定低濃度水平待測物質的極限值$隨著實驗測試技術的不斷進步,痕量分析逐步成為實驗室最主要的工作。針對痕量分析方法以及一些基本應用理論的研究也愈發重要。因此,為適應檢驗測試工作實際需要,應當對檢出限的計算方法進行優化統一,從而不斷促進實驗測試技術的發展。

㈣ 影響因子怎麼計算/怎麼計算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表徵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數,它實際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nk-1+nk-2
計算公式:IF(k) = Nk-1+Nk-2
說明:
k 為某年,Nk-1+Nk-2 為該刊在前一兩年發表的論文數量,nk-1 和nk-2 該刊在 k 年的被引用數量.也就是說,某刊在2005年的影響因子是其2004和2003兩年刊載的論文在2005年的被引總數除以該刊在2004和2003這兩年的載文總數(可引論文).

㈤ CC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ImpactFactor),簡稱IF,是湯森路透(Thomson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JCRyear)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自1975年以來,每年發布的SCI影響因子(Impactfactor,縮寫IF)為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而今年發布的SCI影響因子計算方法則有所變化,把在線發表內容引入了2021年的計算(2020年數據)中,採取分階段、前瞻性的方法來調和出版機構加入的時間差異。以2020年為分界線,此前各年使用最終發表年份,此後各年則使用在線發表的發表年份。實行新的演算法後,2020年度SCI影響因子出現較大幅度上升,整體呈水漲船高的態勢,個別期刊影響影響因子有較大幅度上升。

㈥ 因子綜合得分怎麼計算


因子綜合得分計算方法是:進入spss表格後點擊轉換,再點擊計算變數。點擊計算變數後就可以建立計算公式,計算公式通常權重是因子旋轉後的方差貢獻率。在建立了計算公式後,右鍵列號,再點擊降序排列。在排序變數之後很方便看出誰的得分高,誰得分低。表格就這樣計算完成了。因子分析只是一個基礎的工作,因子得分不是因子分析的最終結果,因子得分可以作為變數進行回歸分析、聚類分析、計算因子的綜合得分等等。

㈦ C語言 因子計算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 main()
{
int i,t,n,m;
t==0; //改為= =是賦值, == 是判斷是否相等
scanf("%d",&n); //n為要判斷的數
m=n;
while(n%10)
{i=n%10;
t=i+t;
n=n/10;
} //求這個數個各因子的和
if(t==m) //如果相等的話
printf("%d",m); //列印這個數
system("pause");
return 0;
}

㈧ cc和克怎麼計算

這兩個單位是不能換算的。兩者之間要是換算是需要你所要換算的物質的密度。
cc(米制體積單位)=cubic
centimeter 立方厘米作為容量單位,現在已經淘汰不用,容積單位國際統一用毫升、升表示,1cc=1ml。升是容積單位,克是質量單位,它們不能直接換算,但可以根據公式
質量=密度×體積
來計算。
若是水,密度為1g/ml,那麼1cc是多少克,就可以這樣計算:1ml*1g/ml=1g,即1cc水是克。
(8)因子cc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單位換算
1立方米=1000升=1000立方分米=1,000,000毫升=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1,000,000立方毫米
1立方英尺=1(ft³)=0.0283立方米(m³)=28.317升(liter)=28.317立方分米(dm³)=28317立方厘米=28317000立方毫米
35.315立方英尺(ft)=
6.29桶(bbl)
1千立方英尺(mcf)=
28.317立方米(m³)
1百萬立方英尺(MMcf)=2.8317萬立方米(m³)
10億立方英尺(bcf)=
2831.7萬立方米(m³)
1萬億立方英尺(tcf)=
283.17億立方米(m³)
1立方英寸(in)=
16.3871立方厘米(cm³)
1英畝·英尺=1234立方米(m³)
1桶(bbl)=
0.159立方米(m³)=
42美加侖(gal)
1美加侖(gal)=
3.785升(l)
1美誇脫(qt)=
0.946升(l)
1美品脫(pt)=
0.473升(l)
1美吉耳(gi)=
0.118升(l)
1英加侖(gal)=
4.546升(l)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體積單位

閱讀全文

與因子cc的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散稱商品正確的書寫方法圖片 瀏覽:831
細菌無性繁殖計算方法 瀏覽:287
t恤衫改造方法視頻 瀏覽:836
淘寶常用電腦設置方法 瀏覽:362
減肥最簡單方法大全 瀏覽:442
ibm台式電腦進入bios方法 瀏覽:294
洗胃管連接方法 瀏覽:950
趙麗穎如何瘦臉方法 瀏覽:233
北京銅鋁暖氣片安裝方法 瀏覽:135
如何黑斑最快最有效方法 瀏覽:260
電子經緯儀的使用方法圖示 瀏覽:359
生地中考拿高分技巧方法視頻 瀏覽:356
K平均演算法屬於什麼分析方法 瀏覽:9
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好方法 瀏覽:535
用什麼方法可以測出音量 瀏覽:46
電信手機測網速的方法 瀏覽:654
寬頻解決卡頓方法 瀏覽:300
鴨蛋用什麼方法不破 瀏覽:48
抗血管新生治療方法 瀏覽:941
電腦上的列印機使用方法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