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淫洋藿 有別的名字嗎
淫羊藿--又名仙靈脾,屬於甘溫的補陽葯,主要作用於肝腎,有補肝溫腎、去風除濕、益氣強志之功效
放杖草、千兩金、干雞筋、黃連祖、三枝九葉草、剛前。
OK?????????????????????????????
㈡ 有誰知道不'洋藿'的學名是什麼啊
羊藿--又名仙靈脾,屬於甘溫的補陽葯,主要作用於肝腎,有補肝溫腎、去風除濕、益氣強志之功效 。放杖草、千兩金、干雞筋、黃連祖、三枝九葉草、剛前。
㈢ 淫洋藿的淫羊藿介紹
【拼音名】Yín Yánɡ Huò
【英文名】Herb of Shorthorned Epimedium, Herb of Sagittate Epimedium, Herb of Pubescent epimedium,Herb of Korean Epimedium,Epimedium Herb
【別名】
剛前、仙靈脾、仙靈毗、黃連祖、放杖草、棄杖草、三叉風、桂魚風、鐵鏵口、鐵耙頭、鯽魚風、羊藿葉、羊角風、三角蓮、乏力草、千兩金、干雞筋、雞爪蓮、三枝九葉草、牛角花、銅絲草、鐵打杵、三叉骨、肺經草、鐵菱角。 葯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前葉淫羊藿、箭葉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朝鮮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等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2.Epimedium sagittatum.3.Epimedium wushanense.4.Epimedium koreanum Nakai.5.Epimedium pubesens Maxim.
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收,割取莖葉,除去雜質,曬干。 出自《神農本草經》。
1.《本草圖經》:淫羊藿,今江東、陝西、泰山、漢中、湖、湘間皆有之。葉青似杏葉,上有刺。莖如粟稈。根紫色,有須。四月開花,白色,亦有紫色碎小獨頭子。五月采葉曬干。湖、湘出者,葉如小豆,枝莖堅細,經冬不雕,根似黃連。關中谷呼三枝九葉草,苗高一、二尺許,根葉俱堪使。
2.《綱目》:淫羊藿,生大山在,一根數莖,莖粗如線,高一二尺,一莖三椏,一椏三葉,葉長二三寸,如杏葉及
淫羊藿 (《本經》)
【異名】剛前(《本經》),仙靈脾(《雷公炮炙論》),仙靈毗(《柳柳州集》),放杖草、棄杖草、千兩金、干雞筋、黃連祖(《日華子本草》),三枝九葉草(《本草圖經》),牛角花、銅絲草、鐵打杵(《貴州民間方葯集》),三叉骨、肺經草、鐵菱角(《湖南葯物志》)。
㈣ 淫洋藿的根有什麼葯效
淫羊藿根含甲基淫羊藿甙治虛淋白濁白帶月經調雀盲癰疽膿潰淫羊藿味辛、甘性溫補腎壯陽、祛風除濕功效適用於腎虛陽痿育、孕腰膝酸軟力風寒濕痹及手足麻木等證近發現淫羊藿含雄激素明顯促進性功能作用所葯偉哥稱淫羊藿降血糖降血脂抗骨質疏鬆抗炎改善腎功能等作用
㈤ 吃洋藿有什麼好處
淫羊藿
【性味歸經】辛、甘,溫。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於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濕痹痛,麻木拘攣;更年期高血壓。
【應用】1. 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腰膝痿軟、肢冷畏寒。治陽痿遺泄,可配仙茅、山萸肉、肉蓯蓉等品;治腰膝痿軟,可配杜仲,巴戟天、狗脊等品。
2. 用於寒濕痹痛或四肢拘攣麻木。治風濕痹痛偏於寒濕者,以及四肢麻木不仁或筋骨拘攣等,可與威靈仙、巴戟天、肉桂、當歸、川芎等配伍。
適宜人群
1. 適宜陽痿、宮冷不孕、陽虛性高血壓、更年期症人群。
2. 陰虛火旺陽強易舉者禁服。
食療作用有雄激素樣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能擴張周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增加冠脈流量;有鎮咳、祛痰、抗缺氧、鎮靜、抗驚厥作用;對脊髓灰質炎病毒及多種腸道病毒有抑製作用。
[用途]用於腎陽虛,陽痿尿頻,不孕;風濕痹痛,肢體麻木拘攣,筋骨痿軟,步履艱難;腎陽虛,喘咳短氣。
㈥ 涼拌洋藿的做法有多少
涼拌洋藿就一種涼拌做法,具體加什麼配料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這里推薦西紅柿涼拌洋藿的做法,詳細做法如下:
准備材料:洋藿、青椒、西紅柿、大蒜
1、將洋藿、青椒、西紅柿用火燒通透;
㈦ 洋藿是幾月才長出來
淫羊藿是頭一年的7~8月份把種子種下,來年的一月份出苗
㈧ 洋霍種植需要遮蔭嗎
應該需要的,淫洋藿是一種生態幅度大的溫帶及亞熱帶葯用植物,喜陰濕,土壤濕度25%-30%,空氣相對濕度以70-80%為宜,對光線較為敏感,忌烈日直射,要求遮光度80%左右。喜中性酸或稍偏鹼,疏鬆,含腐殖質,有機物豐富的土壤為好。
㈨ 洋霍是什麼菜
洋藿是一種多年生草本。
㈩ 淫洋藿的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莖長,橫走,質硬,須根多數。葉為2回3出復葉,小葉9片,有長柄,小葉片薄革質,卵形至長卵圓形,長4.5~9厘米,寬3.5~7.5厘米,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鋸齒先端成刺狀毛,基部深心形,側生小葉基部斜形,上面幼時有疏毛,開花後毛漸脫落,下面有長柔毛。花4~6朵成總狀花序,花序軸無毛或偶有毛,花梗長約1厘米;基部有苞片,卵狀披針形,膜質;花大,直徑約2厘米,黃白色或乳白色;花萼8片,卵狀披針形,2輪,外面4片小,不同形,內面4片較大,同形;花瓣4,近圓形,具長距;雄蕊4;雌蕊1,花柱長。蓇葖果紡錘形,成熟時2裂。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長於多蔭蔽的樹林及灌叢中。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江西、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陝西、甘肅。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
形與上種相似,但小葉片卵圓形或近圓形,長2.5~5厘米,寬2~4厘米,先端寬闊銳尖,邊緣具鋸齒,基部深心形,側生小葉不對稱,外側有小尖頭。花成聚傘狀圓錐花序,花梗有腺毛;花通常白色。
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於陰濕的山溝中。分布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廣西、湖南、安徽等地。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根莖匍行呈結節狀。根出葉1~3枚,3出復葉,小葉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尖或漸尖,邊緣有細刺毛,基部心形,側生小葉基部不對稱,外側裂片形斜而較大,三角形,內側裂片較小而近於圓形;莖生葉常對生於頂端,形與根出葉相似,基部呈歪箭狀心形,外側裂片特大而先端漸尖。
花多數,聚成總狀或下部分枝而成圓錐花序,花小,直徑僅6~8毫米,花瓣有短距或近於無距。
花期2~3月。果期4~5月。
生於山坡竹林下或路旁岩石縫中。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台灣、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50-80cm。根莖結節狀,質硬,表面被褐色鱗片,四周多須根。一回三出復葉,基生或莖生,具長柄;小葉3,小葉具柄。葉片革質,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9-23cm,寬1.8-4.5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心形,邊緣呈刺齒,頂生小葉基部具均等的圓形裂片,例生小葉基部的裂片偏斜,內側裂片小,圓形,外側裂片大,三角形,浙尖,下面被綿毛或禿凈長莖具2枚對生葉。圓錐花序頂生,長15—30cm,偶達50cm,具多數花,花序軸無毛;花便疏被腺毛或無毛;花淡黃色,直徑35cm;外萼片4,近圓形,長2-5mm,寬1.5-3mm,內萼片寬橢圓形,長3-15mm,寬1.5-8mm,先端鈍;花瓣呈角狀距,淡黃色,有時基部帶紫色,長0.6-2mm;雄蕊長2—4mm;心皮斜圓柱狀,有長花柱,含10-12顆胚珠。蓇葖果長約l.5cm。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於溪邊、溝谷,分布於陝西、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根莖橫走,長而硬,生多數須根。莖直立,稍上升,有棱,基部包有2-3枚近國形鱗片。基生葉通常無,稀有1-2,與莖近等長;莖生葉為二回三出復葉,l枚,生於莖頂,有長柄,與莖連接處具關節;小葉9,小葉柄短於一回葉柄.小葉片卵形,花期長約5cm,寬約3cm,花後增大,長約10cm,寬約7cm,基部深心形,常歪斜,先端銳尖,邊緣具制毛狀微細鋸齒,上面無毛,下面幼時被伏毛,其後毛漸脫落。總狀花序比葉短,與莖葉對生於莖頂兩側,單一或由基部分歧,有長梗,具關節,無毛,基部具2枚小苞,頂生4—6朵花;小花梗長約Icm,花較大,直徑2cm;萼片8,卵狀技針形,長3-4mm,帶淡紫色,外輪4片,較小,內輪4片,較大,長6-9mm;花瓣4.淡黃色或黃白色,近圓形,長7-8mm,先端尖;子房1室,花柱伸長,柱頭頭狀。蓇葖果紡錘形,長約6mm(帶花柱),2辯裂,小裂瓣脫落,大者宿存,內有6-8顆種子。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果期5月。
生於多明的林下或灌叢間,喜富含腐殖質並較濕潤的土壤,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多年生草本,高動20-60cm。根莖短租,給節狀,直徑3-5mm。莖微具條棱,無毛或與葉柄相交接部有細柔毛。一回三出復葉,莖葉2片對生;小葉革質,卵形至披針形,長3-20cm寬2-8cm,先端短漸尖或漸尖,基部深或淺心形,裂片常圓形,邊緣有刺齒,上面有光澤,下面密被灰色柔毛或卷柔毛,沿葉脈及葉柄處尤多。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軸及花梗有腺毛;花白色,直徑lcm;花梗長五1-2cm;外萼片4,寬卵形,長2—3mm,帶紫色,內萼片披針形,長5-7mm,寬1.5-3.5mm,白色,有數脈;花瓣小,短於內萼,長約2mm,束狀;雄蕊長4mm,花葯長約2mm。蓇葖果長圓形,先端有長喙。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於山坡、林下草叢中,喜陰濕地帶,分布於內蒙古、河北、陝西、甘肅、安微、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以上幾種植物的根莖(淫羊藿根)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在雲南地區應用的淫羊藿,其原植物為尖葉淫羊藿,葉為3小葉或單葉,小葉片狹長,葉背有柔毛。
總狀花序具10~15朵花,小花梗長而無毛,距較內部的花萼長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