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火遍長江沿線的稻蝦養殖模式,想賺錢也要注意哪些問題
講了那麼久的小龍蝦精養養殖模式,今天我們換一種口味,我們一起來看看稻田養蝦吧!這個模式這幾年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逐漸流行,而且呈現出不斷爆發的勢頭。希望本文對做稻蝦養殖的、或者正處於稻蝦養殖模式的朋友有所幫助!
一、稻蝦養殖原理
第一、在我們精養模式中,大家最長熟悉的就是水草,除了依樂草、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外,我們還熟悉挺水植物等,其實池塘中的水稻也屬於挺水植物,利用挺水植物的作用也可以把小龍蝦養殖成功!
第二、稻田中的雜草、蟲子、浮游生物等對水稻來說不但是廢物,而且都是爭肥的,但是在稻田裡放養小龍蝦這一類雜食性的蝦類的話,不僅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些東西作為餌料,而且小龍蝦蝦的糞便還可以為水稻提供了肥料,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小龍蝦在田間棲息,躲避了鳥等敵害生物,並且通過游動覓食,打洞等習性,在一定程度上疏鬆了土壤,有效地改善了土壤通氣條件,加速肥料的分解,促進了稻穀生長。
綜上所述:稻田養蝦是一種資源的整合,互相利用,但又互相協調,從而達到稻蝦雙豐收的投資小、見效快、風險低的新型養殖模式!
二、稻蝦的幾種模式
目前,根據時間生產和需要,市面上稻蝦養殖模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第一、稻蝦兼作型,言外之意就是種著水稻,然後同時裡面也養殖小龍蝦,水稻、小龍蝦兩不誤,力爭雙豐收!當然個別地方,可能存在種植兩季水稻(早稻和晚稻連種)的現象,同時小龍蝦也是在稻田裡連養兩季,不需要轉養!四川等地主要就是養一季水稻!再生稻也是適宜養殖小龍蝦,不過建議用來育苗最好!因為氣候的原因,在加之四川蝦苗供應本就緊張!
蝦稻共生養殖基地(中國水產養殖網2017年7月攝於安徽宣城)
第二、稻蝦輪作型;言外之意就是種一季水稻,然後接著養一季龍蝦,第二年再種一季水稻,待稻穀收割後接著養龍蝦的模式,這種模式可能在湖北偏多,大多數養殖朋友都是在3-5月份養殖,6-9月份種植水稻,收完稻穀後接著又開始養殖小龍蝦至第二年種水稻時!做到兩不誤,互不影響,種稻不養蝦,養蝦不種稻!
接著說一說這兩者的區別:兼作型在利用稻穀可以遮陰,作為挺水植物在使用,但可以互相利用,但管理(如投料)等無法做到真實管理,死亡等也無法及時發現,風向全部被擋住!輪作型跟池塘養殖模式差不多,唯一不同處在於中期種植一季水稻,可以提高一部分效益,但出蝦時間比較集中,行情較差,此外可能會經歷池塘養殖中的黑色5月的風險!
上面給大家講述了稻蝦養殖的幾種模式,大家在具體選用哪種模式養殖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當地的氣候條件,這樣才能規劃好什麼時候出蝦,什麼時候蝦子行情價格好,有時候養得好,不如賣的好!
下面我們繼續來分享稻蝦養殖的稻田建設問題!
第一、稻田的選擇
1、水源;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周圍無任何農業污、工業污染、重金屬污染等;引水灌溉便利、無任何污染、長年不斷流的河流水、湖泊水等;隨時可用可取!
2、土質;以粘性土壤為宜,這種土質保水性較強,保持土壤的肥力有較好;沙土或者土質較瘦。滲水漏水等土質不宜;
3、面積;對於稻田養蝦來說,面積大小都行,幾畝到上百畝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面積大反而更有優勢;不僅可以降低開挖成本,而且可以很好的受充足的光照以及受風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溶氧!
4、路通電通、當地治安、租賃年限、當地的旱澇情況等我們也需要了解;每一項都很重要,希望大家認真對待!
蝦稻共生養殖基地(中國水產養殖網2017年7月攝於安徽宣城)
第二、開挖環溝
1、主要以「回」字形為主,面積大的稻田可開挖成「田」「川」「目」等形狀;必要的時候可以多開挖環溝!
2、田埂在1.0-1.2米高為宜,保證能夠關住50-70cm的水深;田埂寬度為1.3-1.5米左右,保證小龍蝦打洞等不會打穿,要求做到不裂、不漏、不垮;
3、溝寬在5-8米為宜,坡比1:2.5-3;注意:有個別區域可能只允許開挖不超過整個面積的15%,這種情況下可以適當把溝寬變窄些!
第三、防逃措施
稻田四周必須裝上防逃網,一方面防止塘口蝦在出現暴雨,缺氧等情況時外逃,另一方面防止外來有害生物或者天敵等進入池塘!注意防逃網是安裝在田埂上面的,不是在水邊上!!這樣安裝是最好的!需要安裝防盜網的也可以安上,當地有偷盜情況的必須安裝!必要時資金充足也要安裝攝像頭等!
進排水獨立,依託有利位置進行進排水安裝,最好是一邊進一邊出!進水口盡量隔開很多雜物,如樹枝等,稻田內的進水處安裝80畝以上的過濾網,長度在2米以上為宜,防止堵塞,雙層最好,主要是為了隔離塘口外來打水進來的野雜魚卵、蛙卵等!
溫馨提醒:為了防止夏天雨季沖毀堤埂,或者說下大暴雨等稻田水極具上漲,尤其是面積比較大,排水措施做的少的稻田,一旦排水管排水跟不上時,此時稻田應開施一個溢水口,溢水口也用雙層密網過濾,防止小龍蝦乘機逃走!
我們的塘口設計好後,肯定不是馬上關水放苗開始養殖,一定要根據你們當地的氣候進行養殖,比如什麼時候栽種水稻、比如什麼時候溫度回升等,並且在放苗前有一些准備工作需要完成,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享下放苗前有哪些准備工作呢?
第一、消毒除雜
這是我們稻蝦塘開挖好第一步重要工作,用生石灰30-50斤/畝消毒除雜,一般的稻田開挖後主要清理泥鰍、黃鱔等野雜魚;如果是以前的蓮藕塘開挖的,主要清理的就是鯽魚、鯉魚、泥鰍、黃鱔、蛙蟾蜍卵等。目的就是防止後期的敵害問題。消毒工作主要時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等,也是在給稻田塘補充礦物質!具體原理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講過了!
第二、種植水草
這是大家最喜歡做的事,挖好塘以後就馬上問要不要種草?種什麼草?怎麼種?等等問題,這里說一下,稻蝦塘也可以適當種點草,目的主要是為了輔助大家調控水質,如果大家種草是為了給小龍蝦吃,那就大錯特錯了!種草時注意控制水草的面積,零星分布,不要聚集在一起,一般占溝面的15%-25%為宜,至於種哪種草,這個沒有明確的說明,每一種草都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缺點,說明兩點:其一、只要這種草你能很好的把控,這就是最適合你的草;其二、哪種草方便,快捷,並且易得,不要又聽別人說種什麼依樂草好,2-3元一斤買回來卻還是失敗的養殖!記住:你能把控好的草才是最好的草!
第三、施肥
這個是要根據塘口實際情況來的,有的稻田開挖後,土質也不會太瘦,但絕大多數地區的土質在開挖後,都是偏瘦的,建議在環溝裡面鋪撒一層有機糞肥,讓土壤充分吸收一下,在放蝦苗前一周,開始加水至50-60公分,然後根據情況適時肥水,常用的有干雞糞、豬糞來培養餌料生物,培肥水體,調節水質,並且第一次肥水一定要肥足,不然後期三天兩頭都會在肥水,而且按照正常量還肥飛不起來,還會萌發青苔,進而青苔爆發等;肥水肥好後,放苗成活率同等情況下往往會偏偏高!
總結
養殖任何一個環節都很重要,一環扣一環,前期工作做的不好,就會影響你後期工作的正常進行,所以,必要的工作是必須去做的!本篇文章就是在強調放苗前的准備工作,第一、消毒除雜,可能很多朋友都受過野雜魚的痛;第二、種植水草,大家也很模糊,人雲亦雲,不實事求是;第三、施足基肥,很多朋友每次只要塘一挖好,馬上就選擇關水,結果水一進就是混的了,然後還是正常的肥水、下苗,一直到最後沒蝦!
養殖戶放苗前的准備工作基本上就是這些了,下次會陸續寫出放苗和養殖技術、病害防治等等內容,敬請期待。
『貳』 怎樣進行蝦稻共作技術
一、稻田選擇
選擇水源充足,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強,不受旱災、洪災影響,周圍無污染,水質良好,排灌方便,陽光充足的低套稻田進行套養,稻田面積以便於管理和投喂為原則,一般以40~50畝 為一個種養單元為宜。初次建議用有現成的溝系供利用的稻田,減輕養蝦建設工程成本。
二、設施改造
1、開挖蝦溝
在一個養殖單元內開挖1條環形溝,環形溝距田埂1.5~2米處開挖,溝寬2~3 米、溝深1~1.5米,外田埂面寬2米左右,坡比1:2.5。為了便於水稻田淺灌、曬田、施化肥、農葯及捕撈,必須在養蝦稻田開挖蝦溝和蝦潭。
田中蝦溝可在插秧後開挖,其開法應視田塊的形狀、面積大小和排水口的方向而定。如水稻田較小,可開成「田」字形;如是長且大的田塊,可開成內「井」字或內「田」字形,溝寬0.5~1.0米,溝深0.3~0.4米為宜。蝦潭可開在蝦溝的交叉處或田的四角,與蝦溝相通。蝦潭一般以1.0米見方、深0.8~1.0米為宜。
2、加固田埂
開挖環形溝的泥土可以壘在外圍建設田埂並夯實、加高、加寬、加固,確保田埂高於田面0.6~0.8米,頂部寬約2米,在田埂上可種植瓜、豆、葫蘆等,待藤蔓上架後,在炎熱的夏季起到遮蔭避暑的作用。開挖蝦溝時,可以在田間留置小埂,給蝦提供足夠多的挖洞場所。
3、設置防逃設施
稻田養蝦要開好進、排水口,其地點應選擇在稻田相對兩角的土埂上,便於養殖過程中整個稻田的進排水流暢。 在進排水口安裝鐵絲網或雙層密網(20目左右),田埂上設置圍欄,高40~50厘米,可用硬質鈣塑板或尼龍網片和硬質塑料薄膜共同使用或石棉瓦作圍欄材料;田塊拐角處設置成圓弧形,以避免逃蝦和成蝦控制天敵進入。
三、消毒與培肥
1、消毒
投放蝦苗前15天左右進行干法消毒,每畝用生石灰75公斤撒施,經3~5天曬溝後,灌入新水清除敵害生物及寄生蟲等。或帶水消毒:每畝以1米水深計算,用新鮮生石灰125-150千克,要把新鮮生石灰放在水中溶解後,全池均勻潑灑;或漂白粉消毒,將漂白粉溶化後,全池潑灑,用量為每畝7千克,漂白精用量減半;或敵百蟲消毒:每畝水面用晶體敵百蟲500克,再加敵殺死50克,溶化後全池潑灑。
2、培肥
注入新水時要過濾,以防止野雜魚及魚卵隨水入池影響龍蝦成活率。同時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作為蝦的直接天然飼料。一般放養前7~10天,畝施腐熟禽畜糞肥300~500 公斤,使水色有一定的肥度。此時水位較淺,隨著水的加深,要逐步增加施肥量,以培肥水質,提供枝角類、橈足類等天然活餌。此外,每畝可以投放螺螄150公斤,既可清潔水質, 又是小龍蝦鮮活的天然餌料。
四、栽種水草
1、水草種類
龍蝦食性雜,盡管偏動物性,但在動物性飼料不足的情況下,也吃水草來充飢。龍蝦攝食的水草有冷季草(伊樂藻、水花生草),熱季草(輪葉黑藻、苦草),鳳眼蓮和水浮蓮等。水草同時是蝦隱蔽、棲息的理想場所,也是蝦蛻皮的良好場所。在水草多的池塘養蝦,成活率高。
2、品種搭配
一般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為主,浮葉和漂浮植物為輔;多栽龍蝦喜食的苦草、輪葉黑藻、金魚藻;蝦溝水草覆蓋率都應該保持在50%左右及2種以上;常見草類有伊樂藻、苦草和輪葉黑藻等。伊樂藻為早期過渡性和食用性水草,苦草為食用和隱藏性水草,輪葉黑藻為長期管用的主打水草。
3、水草栽種方法
可採用栽插法(放養前)或踩栽、拋入法(浮葉植物)、播種法(種子發達、苦草)、移栽法(挺水植物)、培育法、捆紮法等。主要在蝦種放養前栽種,也可隨時補栽,水生植物的生長面積控制在水面的1/4以內。
4、水草栽前准備
對已經養殖1年以上稻田,需將蝦溝消毒清整,排干水,每畝用150~200公斤生石灰化水趁熱潑灑,清除野雜。對當年開挖的稻田,只需清理溝內塌陷泥土,施足基肥,在投苗前5~7天栽。水草進池前須用100斤水溶1斤生石灰的溶液浸泡10分鍾,以殺滅水草中的有害物質及病原體。
五、苗種放養
1、放養時間和數量
一般在每年8~10月份或次年的3月底前。第1種方式是在水稻收獲後放養大規格蝦種或抱卵親蝦,初次養殖的每畝投放20~30 公斤,已養稻田每畝投放5~10公斤,雌雄 比(2~3):1,主要是為第2年生產服務;第2種方式是放養蝦苗,規格3厘米左右(250~600隻/公斤),每畝1.5萬尾左右,約30~50公斤。
2、蝦苗蝦種質量要求
規格整齊 稚蝦規格在0.8厘米以上,蝦種規格在3厘米左右。同一放養地點的蝦苗蝦種規格要一致,一次放足。質量好 體質健壯,附肢齊全,無病無傷,生命力強。
3、蝦苗選擇:蝦苗盡量選人工繁殖的種苗。如果是野生蝦種,應經過一段時間馴養後再放養,以免相互爭斗殘殺。
六、科學投喂
克氏螯蝦食性雜,且比較貪食。飼料投喂上,把握以下三點。
1、按照生長發育階段,餌料組合稚蝦和蝦種階段,主要攝食輪蟲、枝角類、橈足類以及水生昆蟲幼體,因而應通過施足基肥、適時追肥,培養大量輪蟲、枝角類、橈足類以及水生昆蟲幼體,供稚蝦和蝦種捕食,同時輔以人工投餌。
2、8、9月是龍蝦快速生長階段,則應以投喂麥麩、豆餅以及嫩的青綠飼料、南瓜、山芋、瓜皮等為主,輔以動物性餌料。
5、6月份是龍蝦親蝦性腺發育的關鍵階段,而8、9月則是龍蝦積累營養准備越冬階段,此時應多投喂動物性餌料,諸如魚肉、螺蜆蚌肉、蚯蚓以及屠宰場的動物下腳料等,從而充分滿足龍蝦生長發育對營養的要求。
2、按照龍蝦的攝食特點,科學投餌
龍蝦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夜晚出來活動覓食,龍蝦還具有貪食和相互爭食的特點,因而在餌料投喂上,通常每天可投喂2次,以傍晚1次為主,投喂量要佔全天投喂量的70%。
龍蝦的游泳能力較差,活動范圍較小,且具有佔地的習性,故餌料的投喂又要採取定質、定量、定時、定點的方法,投喂均勻,使每隻蝦都能吃到,避免爭食,促進均衡生長。
七、水質管理
龍蝦耐低氧能力很強,且可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過肥的水質也能生存。稻田養殖龍蝦的水質管理比較簡單。
調控好水質
保持水溝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為7以上,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每15~20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1/2;每20天潑灑1次生石灰水,每次每畝用量10公斤左右,用以調節水質,以利於小龍蝦的蛻殼。
調整好水位
稻田養殖龍蝦水位要注意保持穩定,不宜忽高忽低;通常水溝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高溫季節和龍蝦越冬期水位可深一些,以免影響龍蝦的生長。
八、日常管理
養殖龍蝦,日常管理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又細致的工作,必須持之以恆。
堅持巡田檢查
堅持每天早晨或傍晚巡迴檢查1次,觀測稻田水質變化,了解龍蝦吃食活動狀況,搞好餌料投喂量的調整;清理養殖環境,發現異常及時採取對策。
注意水質變化
嚴防水質受到工業污染、農葯污染等。當水中溶氧低、水質老化,或遇悶熱、連續陰雨等惡劣天氣時,應減少投餌量或停止投餌;注意觀察,若發現龍蝦反應遲鈍,游集到岸邊,浮頭並向岸上爬,說明缺氧嚴重,要及時注水或開增氧機增氧。經常加註新水,保持池水清潔衛生;定期用生石灰消毒蝦池;在蝦的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增強蝦的免疫能力。
搞好防逃
養殖龍蝦,要用塑料薄膜或鈣塑板或石綿瓦等材料,建好防逃牆。尤其是在汛期,要做好防汛工作,嚴防大風大雨沖垮田埂或浸水引發逃蝦。
加強蛻殼蝦的管理
蛻殼是龍蝦生長的重要標志,搞好蛻殼蝦的管理十分重要,為便於加強對蛻殼蝦的管理,應通過投餌、換水等措施,促進龍蝦群體統一蛻殼。當大批龍蝦蛻殼時,應減少投餌,減少人為干擾,一切操作要細心謹慎,創造一個安靜良好的環境,促進龍蝦順利蛻殼。大批龍蝦蛻殼後,要及時增喂優質餌料,嚴防因餌料不足而引發相互殘殺。
九、龍蝦的捕撈
龍蝦分為青殼龍蝦和硬殼龍蝦兩種,青殼龍蝦肉嫩,硬殼龍蝦體大,每年5月至9月,是捕撈龍蝦的旺季。由於龍蝦喜歡生長在雜草叢中,加上龍蝦又具有打洞的習性,因此,根據龍蝦的生物學特性,採用以下幾種捕撈方法。
地籠網捕撈
把捕撈龍蝦的網做成地籠。每隻地籠長約20~30米,10~20個方形的格子,每隻格子間隔地兩面帶倒刺,籠子上方織有遮擋網,地籠的兩頭分別圈為圓形。地籠網以有結網為好。每天上午或下午把地籠放到蝦塘的邊上,裡面放進腥味較濃的魚、雞腸等物作誘餌。傍晚時分,蝦子出來尋食時,聞到異味,尋味而至,撞到籠子上,籠子上方有網擋著,爬不上去,便四處找入口,鑽進了籠子。進了籠子的蝦子滑向籠子深處,成為籠中之蝦。這種捕撈法適宜溝水較深的龍蝦捕撈。
手抄網捕撈
把蝦網上方紮成四方形,下面留有帶倒刺錐狀的漏斗,沿蝦塘邊沿地帶或水草叢生處,不斷地用桿子趕,蝦進入四方形抄網中,提起網,蝦子也就捕到了,這種捕撈法適宜用在蝦子密集的地方。
乾池捕捉
抽干溝水,蝦子便呈現在溝底,用人工手揀的方式,盡情地捉拿。
小龍蝦生長速度較快,一般經過2個月左右飼養,就可以達到商品蝦規格。在生產中, 從4月份開始就可以用地籠網捕大留小、輪批收捕。收獲多以夜間昏暗時為好,符合規格的蝦要及時捕撈,以降低稻田蝦密度。根據捕撈的實際情況,可在5~6月份補放3~4厘米規格幼蝦3000尾左右。
以上解答供你參考
歡迎提問,以上解答供你參考。感謝能給予評價支持,謝謝!
『叄』 稻田養蝦技術是什麼
「水稻 蝦」模式是指以稻田為基礎,在不減少糧食產量的前提下,在稻田養殖小龍蝦,發揮水稻和龍蝦共生互利的作用,從而獲得水稻和龍蝦雙豐收的一種高效生態種養模式。具體如下:
『肆』 稻蝦養殖是什麼
先將稻田進行改造,清野消毒、施肥,並種植水草。到3月中下旬投放蝦苗,每日投放的餌料以小麥、玉米和小雜魚等為主,均勻潑灑。然後在水稻栽種前進行捕撈。捕撈完成後,採用大龍雙行種植法去栽種中粳稻。最後做好稻田管理即可。
稻田養蝦一定要注意:
1.稻田的選擇
稻田一定要是水質好,水源足,壤質土,面積最少在30畝至50畝的地塊。在利用之前,要把周圍田埂加固、加寬、加高。地塊四周開溝,一般深度在0.7米左右,寬度在兩米左右。做好以後,早蝦種投放的前十天,將水田排干,每畝的蝦溝,都要用75公斤的石灰粉進行消毒,把那些小雜魚,黃鱔以及黑魚等消滅,七天之後,在溝裡面種上一些水生的植物,栽植地面積大約占溝的百分之20就可以。
2.蝦苗的時間
蝦苗放養時間一般在八月的中下旬,稻穀都收完以後。把地塊進行清理後就可以放種蝦了。蝦種的密度一般是,每畝地投放5-17公斤的23克左右的種蝦。
3.水草的栽種
水草為蝦提供蛻殼的隱蔽場所,水草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溶氧量,吸收水體中的營養源,降低水的肥度,保持水質清新。在高溫季節水草能起到遮蔭降溫的作用,有利於蝦的生長,水草還能提高蝦的內、外品質,另外水草還具有不可忽視的葯理作用,可減少龍蝦病害的發生。
龍蝦池適宜種植的水草,有輪葉黑藻,伊樂藻、浮萍和水葫蘆。其中輪葉黑藻和伊樂藻為主要種植對象,浮萍為搭配品種,水葫蘆只作為龍蝦繁殖之用。
稻蝦養殖是一種交叉種養,技術性會比較強。所以有養殖想法的農戶一定要在技術、市場等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投產。
『伍』 蝦稻套養什麼時候放蝦苗
蝦稻養殖小龍蝦苗種如何選擇與投放,下面來看看相關介紹:
1.蝦稻連作為種植一季中稻,養殖一季小龍蝦。
放苗模式採取每年9-10月份水稻收割前投放種蝦,或10-11月水稻收割完成投放蝦苗。因此苗種選擇依據投放時間節點來定。
2.蝦稻輪作為種植一季水稻,養殖兩季以上小龍蝦。
放苗模式基本原則為每年8-9月水稻收割前投放種蝦,或10-11月份水稻收割完畢後投放幼苗。6月中上旬整田插秧,並在10月到翌年3月自繁育小龍蝦苗。在實際種養殖放苗過程中會結合蝦池建設完工時間、需要放苗時間來適當調節。
一般新養殖戶會選擇在當年9-10月份水稻收割完畢後開始養殖池塘建設,因此放苗周期當年11月份或第二年3-4月份適宜時間投放蝦苗。部分養殖戶因苗種、價格等原因也會選擇在每年6月份水稻種植分櫱後,選擇投放蝦苗或種蝦。待9-10月份出售一批小龍蝦後,等到11月份再捕放一批蝦苗。
如果僅從苗種投放最優效果來衡量,蝦稻投放苗種及時間節點如下:
6-8月投放種蝦,9-10月投放蝦苗,3-5月投放蝦苗。蝦稻綜合種養小龍蝦苗種投放選擇除了依託養殖模式、放苗時間來衡量外,也需要結合實際養殖情況做適當調整,要充分考慮水稻生長周期及生長需求,已達到蝦稻混養模式效益最優化。
『陸』 在稻田裡面養龍蝦可以嗎具體該如何操作
這些年來龍蝦市場並不火爆。誰能想到外來物種還沒在中國威風就已經被很多墨汁消耗了。最終要靠糧食維持市長/市場供應。那稻田裡怎麼養龍蝦呢?「稻田龍蝦」腫瘤模式增加農民收入來源,使農民口袋更加豐滿的「稻田龍蝦」養殖模式是近年來最流行的高效生態養殖方式之一,也是人們種植養殖經濟的好手段。一般的「稻田龍蝦」養殖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種植-養殖」連續耕作模式前後進行。一個是共同進行,即論蝦的共同工作模式。檢查田地的環境是否適合養蝦。首先,選擇養殖龍蝦的田地,確認是否適合養殖龍蝦,確認能否養殖後,開始挖環形溝渠和蝦牆。很多朋友問為什麼要挖環形溝渠和蝦牆。當然是為了更好地養殖龍蝦。
『柒』 宣傳蝦稻養殖視頻用無人機怎麼拍
1、畫面穩定性的保持。眾所周知,航拍是在空中拍攝,不比地面,在航拍拍攝時,如何讓畫面更穩定是苦惱攝像師的一個問題。為了讓畫面更穩定(以直升機為例)飛機必須朝前飛,而且只有迎著風才能飛得穩。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用提高飛行速度來保證畫面的穩定性。拍攝時要盡量避免攝像機好像徑直向前移動的鏡頭,因為這需要直升機側飛。但側飛時,風會沖擊對空氣阻力較大的側面,故不如朝前飛穩。從固定翼的飛機上進行空對地的拍攝,難度要比在直升機上拍攝大些,但拍攝時操縱攝像機的技巧沒有太大的差別。這個過程我們要根據航拍的具體情況,調整拍攝方式,同時盡最大能力保持航拍的穩定性。
2、特寫鏡頭拍攝技巧。航拍為大面積的畫面拍攝,但是其中往往會涉及到一些特寫鏡頭的拍攝,特寫鏡頭和俯瞰鏡頭的結合會讓畫面更豐富。那些空中特寫鏡頭拍攝有什麼主意事項呢?空中拍攝從廣角推向特寫的鏡頭較困難,通常是將攝像機的焦點調到被攝主體的最近范圍,依靠變焦范圍廣角端的景深去保證其餘部分。另外,在鏡頭變焦距的過程中,要緩慢均勻,以使觀眾在畫面上很難看出變焦距何時結束和直升機何時開始運動為佳。這個過程,需要攝像人員根據經驗,以及對攝像機性能的熟練控制來把握的。俯射技巧解析航拍多半為俯射拍攝,在企業宣傳片航拍過程中,從空中俯攝大地,山峰江河幾乎都在一個平面上,景物缺乏變化。航空拍攝時要有意識地選取一些動體,以使畫面增加活力。這樣避免因俯射拍攝平面畫面太多而出現的呆板,會讓畫面更生動、靈活。
3、如何對光線把握控制。企業宣傳片航拍要注意對光線的把握,正確的光線把握會讓畫面更飽滿、鮮艷。拍攝空對地的場面時,要避免使用順光機位,因為用這種機位拍攝的畫面,光線平淡,景物像疊在一起似的。一般多用側光或者側逆光機位,它能使畫面上的景物增加立體感和深度感。另外,用順光機位拍攝的畫面,光線平淡,景物像疊在一起似的,而用測光或者側逆光的機位拍攝,能使畫面上的景物增加立體感和深度感。在宣傳片拍攝中光線的把握至關重要,一定要把握好,避免畫面暗澀、曝光的情況出現。航拍過程中,把握好以上幾點,會讓整個拍攝過程更出色,正確的航拍拍攝會避免補拍等出現的大額費用消耗。以上就是宣傳蝦稻養殖視頻用無人機的拍照方法。
『捌』 養蝦技巧(農村農田裡)
小龍蝦稻田養殖是指將稻田這種潛在水域加以利用,養殖小龍蝦。
一、建造稻田養蝦條件
選擇水質良好、水量充足、周圍沒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較強、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沒的田塊進行稻田養蝦,面積少則幾畝,多則幾十畝或上百畝都可。沿稻田田埂內側四周要開挖養蝦溝,溝寬1.5米,深1米,田塊面積較大的,還要在田中間開挖田間溝,田間溝寬1米,深0. 5米,養蝦溝和田間溝面積約占稻田總面積20%左右。利用開挖養蝦溝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時每加一層泥土都要進行夯實,防止下大暴風雨時使田埂倒塌。田埂面寬3米以上,田埂高1米。進排水口要用鐵絲網或柵欄圍住,防止小龍蝦外逃和敵害進入。進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蝦溝的最低處,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證灌得進,排得出。在離田埂1米處,每隔3米打一處1.5米高的樁,用毛竹架設,在田埂邊種瓜、豆、葫蘆等,待藤蔓上架後,在炎熱的夏季起到遮蔭避暑的作用。在養蝦溝和田間里要移栽水草,如苦草、輪葉黑藻、金魚藻等沉水性植物,水草覆蓋面以30%為宜,且以零星、分散為好,這樣有利於蝦溝內水流暢通無阻塞。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鈣塑板建防逃牆,以防小龍蝦逃逸。
二、蝦苗蝦種放養
放養小龍蝦蝦苗或蝦種時要試水,試水安全後,才可放蝦。小龍蝦放養方法有兩種:一是在稻穀收割後的9月上旬將種蝦直接投放在稻田內,讓其自行繁殖,根據稻田養殖的實際情況,一般每畝放養個體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龍蝦20公斤,雌雄性比3 :1。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後,投放規格為2-4厘米的幼體蝦1500-2000尾/畝或30公斤/畝。小龍蝦在放養時,要注意幼蝦的質量,同一田塊放養規格要盡可能整齊,放養時一次放足。在晴天早晨或陰雨天放養,放養蝦種時用3%~4%的食鹽水浴洗10分鍾消毒,高溫天氣進種、苗要謹慎消毒,最好是進種苗時不用食鹽水浴洗,進完種苗後用生石灰10公斤/畝對水體消毒。
三、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堅持巡田,觀察溝內水色變化和蝦活動、吃食、生長情況。田間管理主要集中在水稻曬田、用葯和防逃防害方面。稻穀曬田宜輕烤,不能完全將田水排干。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時間要短,發現小龍蝦有異常應時,則要立即注水。小龍蝦對許多農葯都很敏感,稻田養蝦的原則是能不用葯時堅決不用,需要用葯時則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葯及生物制劑。施農葯時要注意嚴格把握農葯安全使用濃度,確保蝦的安全,應並要求噴葯於水稻葉面,盡量不噴入水中,而且最好分區用葯。防治水稻螟蟲,畝用200毫升18%殺蟲雙水劑加水75千克噴霧;防治稻飛虱,畝用50克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加水25千克噴霧;防治稻條斑病、稻瘟病,畝用50%消菌靈40克加水噴霧;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畝用增效井崗黴素250毫升加水噴霧。水稻施用葯物,應盡量避免使用含鞠酯類的殺蟲劑,以免對克氏原螯蝦造成危害。噴霧水劑宜在下午進行,因稻葉下午乾燥,大部分葯液吸附在水稻上。同時,施葯前田間加水至20厘米,噴葯後及時換水。
四、飼養管理
稻田養殖小龍蝦基肥要足,應以施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作層內,達到肥力持久長效的目的。追肥一般每月一次,尿素5公斤/畝,復合肥10公斤/畝,或施有機肥。禁用對小龍蝦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氫銨。施追肥時最好先排淺田水,讓蝦集中到環溝、田間溝之中,然後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積於底層田泥中,並為田泥和水稻吸收,隨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
稻田養蝦一般不要求投喂,在小龍蝦的生長旺季可適當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如錘碎的螺、蚌及屠宰廠的下腳料等。8~9月份以投喂植物性飼料為主,10~12月多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日投喂量按蝦體重的6%~8%安排。冬季每3~5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為在田蝦體重的2%~3%。從翌年4月份開始,逐步增加投喂量。水質管理8~9月份高溫季節,每10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1/3;每20天潑灑1次生石灰水調節水質。日常管理每天巡田檢查一次。做好防汛防逃工作。維持蝦溝內有較多的水生植物,數量不足要及時補放。大批蝦蛻殼時不要沖水,不要干擾,蛻殼後增喂優質動物性飼料。
五、商品蝦捕撈
捕撈。稻田飼養小龍蝦,只要一次放足蝦種,經過2個月的飼養,就有一部分小龍蝦能夠達到商品規格。長期捕撈、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將達到商品規格的小龍蝦捕撈上市出售,未達到規格的繼續留在稻田內養殖,降低稻田小龍蝦的密度,促進小規格的螯蝦快速生長。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採用蝦籠、地籠網起捕,效果較好。也可用抄網在蝦溝中來回抄捕,最後在稻田割谷前排乾田水,將蝦全部捕獲。2-3月份放養稚蝦,一般在9-10份進入捕撈高峰期。9-10月份放養種蝦,一般在翌年5-6月份進入捕撈高峰期。平時捕大留小,繁殖期禁止捕撈。
六、模式選擇
小龍蝦稻田養殖主要模式有:
一是稻蝦連作:稻蝦連作是指在稻田中種一季稻穀後養一茬小龍蝦,如此循環進行。稻蝦連作最好是選擇中稻品種,中稻插秧季節比早稻遲,有利於下年稻田插秧前收獲更大更多的小龍蝦。晚稻收割季節遲,不利用稻穀收割後投放種蝦,此時的種蝦已過最佳繁殖期。
方法是:選擇中稻品種種一季稻穀。待稻穀收割後立即灌水,投放小龍蝦種蝦20公斤/畝,到第二年5月份中稻插秧前,將蝦全部收獲。小龍蝦捕撈不盡的,下半年在中稻收獲完畢後留作種蝦,繼續養蝦每年只需補種10公斤左右/畝。這種模式在不影響中稻產量的情況下,可產小龍蝦100公斤左右/畝。此種模式在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官當鎮比較普遍。
二是稻蝦共生:稻蝦共生是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稻又養蝦,以提高稻田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由於小龍蝦對水質和飼養場地的條件要求不高,加之我國許多地區都有稻田養魚的傳統,在種稻效益有限的情況下,推廣稻蝦共生,可有效提高稻田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稻蝦共生模式可以選擇早、中、晚稻均可,但一年只種一季稻穀,且水稻品種要選擇抗倒伏的品種,插秧時最好用免耕拋秧法。
稻田飼養小龍蝦後可起到除草、除害蟲的作用,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噴農葯。一般稻蝦共生可增加水稻產量5-10%。在8-9月份放種蝦20公斤/畝或3-4月放3-4厘米的幼蝦30公斤/畝,在稻穀生長期可增產小龍蝦50公斤左右/畝,在不種冬播的情況下連續養蝦,可增加蝦的產量100公斤/畝,一年共產蝦150公斤左右/畝。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拾橋鎮農民唐東峰採取的就是這種養殖模式.三是稻蝦輪作:稻蝦輪作是利用稻田水體種一季稻,待稻穀收割後養殖小龍蝦,第二年不種稻,第三年再種一季稻,每三年一個輪回,如此循環進行。稻蝦輪作有利用保持稻田養蝦的生態環境,使蝦有較充足的養料,減少蝦的病原體種群量,同時讓小龍蝦有較長的生長期,能生產較大規格的優質商品蝦,提高商品蝦的品位和價位,增加養蝦的經濟效益。
方法是:水稻在9月份收獲完畢後,立即灌水放養小龍蝦種蝦25千克/畝,第三年的6月份前將小龍蝦收獲完畢,然後採取免耕拋秧的方式再種一季中稻,三年一個輪回。
養殖期間採取常年捕撈,捕大留小,在下一輪插秧前全部收獲完畢,這種模式每年稻田可產小龍蝦200-250公斤/畝。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境內的沙洋農場范家台移民點採取的就是這種養殖模式。
『玖』 稻蝦共養是一種比較流行的生態農業模式,高溫季節稻蝦共養注意事項有哪些
稻蝦混養模式,便是利用稻穀的生長周期空隙,在人力栽秧後7-10個當然日內,立即放苗小龍蝦養殖的一種模式。可是稻蝦混養模式中,稻穀收種的全部步驟與蝦稻輪作是一樣的。換句話說,無論是稻蝦混養,或是稻蝦輪作,都需要在稻穀完善前15—20日內,將稻蝦混養模式中的台田水位線掉入環溝,目地便是人工控制提早崔熟稻穀和晾乾土壤層供稻穀收種設備行車收種稻穀,確保不深陷台田!
因為這個時候,還不容易上水浸洞,因此水深環坑裡的龍蝦也有許多沒有入洞,怎麼處理這種龍蝦,有兩類不一樣的心態。一是終止打撈,在稻穀切完以後,淺水區用生石灰粉全方位消毒殺菌,隨後進水將稻茬吞沒讓它爛掉溶解。與此同時水深環溝里邊會用茶籽餅殺雜魚。二是在水深環溝里邊下甩籠再次打撈,這個時候價錢或是十分好的,但是打撈以後,來年毫無疑問要買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