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想讓孩子沉迷手機,用哪些方法能幫他養成好習慣
這幾種方法讓孩子不再依賴手機,家長學習,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小柔最近很煩惱,因為兒子最近沉迷在了手機游戲中,只要讓他摸到手機,他就不會撒手了。如果不給他玩,他就會大哭大鬧,都已經五歲了,不管怎麼說都不聽,每次都是只要他一哭,大人就妥協。
而家長的一次次妥協,就是在給孩子做出一個暗示:只要哭鬧,他就能輕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3.規定時間
他要玩手機你可以給他,如果他今天不遵守規矩,拿了手機就不放手,那你明天開始沒收手機,三天不讓他碰手機,當然,作為家長的你也不能在他面前玩手機。同時,懲罰一件他比較在乎的事情。
例如,明天開始電視也不能看,不帶他出去玩等等。你要讓他意識到你是認真的,你開始講規矩了,他也應該要遵守規矩,這樣才可以每天都愉快地玩耍。
⑵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教育
1.培養興趣愛好,做到有效陪伴
孩子之所以沉迷玩電子產品,很大的原因是由於沒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
父母應該盡可能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同時做到有效陪伴,而不是陪在孩子身邊,但是做自己的事情。應該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一些互動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
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只要擁有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並且將時間與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的時候,孩子對手機的需求就會慢慢降下來。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發現和培養各種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尤其要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可以和同齡小朋友互動的活動,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越是枯燥空虛的時候,對手機的依賴性就越大。
例如,讓孩子看一些有趣的圖書,多聽音樂,或是帶孩子到戶外玩,讓孩子交朋友,慢慢培養孩子的各種其他興趣,轉移孩子在手機上的注意力。
2. 與孩子建立「約定」
切記不要家長單向制定規則強制孩子執行,建議家長先和孩子溝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後雙方共同建立「約定」,這樣孩子參與了規則的制定,執行的時候主動性會更強。
雙方可以進行如下約定:
1) 什麼情況下可以玩,例如每天寫完作業可以玩;
2) 每天玩手機的時間段,和可以玩多長時間,例如放學寫完作業16:00-20點之間,可以玩1小時;
3) 還有哪些可以玩,哪些不能玩;
4) 什麼場景不能玩,例如吃飯、上廁所等情況下不能玩。
5) 按照約定執行多次時間,可以獲得什麼獎勵。
在雙方建立約定以後,一定要嚴格執行,家長不能如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在孩子達成約定的時候,也不要忘記給孩子承諾的獎勵,進而培養孩子的契約精神。
家長和孩子的約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先松後緊,循序漸進。
3. 家長以身作則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孩子,孩子天生會觀察和模仿家長的行為。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經告訴家長,如果想讓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那麼家長就要每天讓孩子看到自己在讀書,哪怕是裝模作樣也好,不超過3天,孩子就會主動拿起書讀起來。
可以想像,總玩手機的家長,在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的時候,孩子一定是非常疑惑,甚至會反問家長你也是經常玩手機啊。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盡量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
家長教育指導孩子的過程是漫長的,所以父母親要有足夠的耐心。
其實孩子玩手機不是因為手機有很大的吸引力,而是時間沒有更有好的利用,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在了手機上,所以家長要想戒掉孩子手機癮,就要多陪孩子去做其他的事,畢竟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⑶ 對沉迷手機的小學生,都有哪些有效的教育方法
沉迷於手機一定要盡快建立網路界限,建立網路界限可以簡單地理解成約定,但是這個界限的建立不單單是約定那麼簡單,家長需要先系統學習導致孩子網癮的從心向到結果的底層邏輯鏈條的拆解,之後演練建立界限,做好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問題的預防措施,接下來就開始著手幫孩子建立界限,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在引導下堅持執行。
第四步:開始引導孩子進入學習狀態,每天1--2個小時看書學習時間,慢慢增加。培養廣泛的興趣,天文地理琴棋詩畫課外戶外都可以。
⑷ 對沉迷手機的小學生,有什麼有效的教育方法
經常帶孩子出去玩,互相交流你們成年人應該少玩手機。這對你們的孩子有好處。慢慢減少玩手機的時間。我相信你會成功的,孩子沉迷手機真的不好,簡單沒收的效果幾乎為零。我個人認為說服是關鍵,讓他正確認識到使用手機要適度,可以設置獎懲制度。我們可以提前和孩子做三個約定,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不玩,玩多久等等。
在飯桌上了解一些孩子的日常生活,每天在學校都有哪些有趣或者討厭的事情發生。讓孩子敞開心扉和父母交談,對於維護親子關系非常有效。允許孩子適度玩手機,可以給孩子設定每天玩手機的時間。那個孩子不喜歡玩嗎,何況孩子。每天定時間,什麼時候玩,玩多久,是對孩子自控能力的一個很好的訓練。作為父母,盡量用其他東西代替手機游戲。孩子大部分時間選擇用手機陪伴自己。
⑸ 怎樣讓孩子少玩手機有什麼好的辦法
引言:家長如果不想讓孩子一直玩手機,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以身作則。如果家長不能幫孩子戒掉玩手機,孩子就沒有辦法好好學習。家長要明白一件事情,孩子學習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不能好好學習,孩子就會非常的難過。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如何讓孩子少玩手機?
⑹ 如何讓小孩合理的玩手機
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互聯網時代,孩子很容易就能接觸到手機和網路游戲,而孩子一旦接觸了手機,他們就會讓你容易被手機里的各種視頻和游戲所吸引,從而對手機上癮。很多低幼齡的孩子,已經能很從容地打開手機里的各種APP軟體,並且去搜索到自己想看的動畫片和游戲了。所以,孩子玩手機這件事是需要我們去關注的一件事情,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合理的玩手機呢?
⑺ 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
每個家庭都會有多餘的手機,讓孩子拿著看視頻或者玩游戲,也有不少家長會給孩子買手機,讓孩子上學的時候帶手機。孩子使用手機本身不是壞事,但是如果孩子自製力差,不能控制玩手機的時間,過度沉迷於游戲、視頻等,那麼負面影響就太大了!
清華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專家指出,美國有一項研究讓人「觸目驚心」,在100個孩子當中,有一半是平時接觸不到手機的,另一半是對手機沉迷的,對這些孩子跟蹤調查十年後發現,沉迷手機的那些孩子只有兩個人考上了大學,不玩手機的孩子只有三個沒考上大學!
這個數據給很多中國家長敲響了警鍾,當你還在縱容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是不是忽略了手機給孩子帶來的負面負面影響?在中小學生當中,現在很少有不接觸手機的,很多家長覺得讓孩子放鬆一下沒問題,但是下面這些沉迷手機的後果你考慮到了嗎?
過度沉迷手機對中小學生的負面影響:
1.智能手機影響兒童心理
智能手機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或者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見為實的。另外,沉迷智能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煉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影響生長發育。
2.手機讓孩子患上抑鬱症
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裡的人,患上抑鬱症的幾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往往都不喜歡和其他人交流,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的孩子。
3.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的電磁波輻射,對健康狀況和認知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4.手機耽誤孩子學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松愉悅,對知識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職責後更需要在手機里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後,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整天沉迷手機世界裡,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必然下滑。
知道了孩子沉迷手機的後果之後,相信很多家長都有些擔憂,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直接制止孩子玩手機,把手機沒收,孩子肯定會反抗,如果繼續縱容,又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長。恩諾教育一級心理專家林老師認為,家長應該做到合理引導和干預,可以讓孩子適當使用手機,但是一定要合理使用,防止沉迷手機。
家長們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引導和干預呢?恩諾教育一級心理專家林老師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給出了不同的建議,希望家裡有中小學生的家長,都認真看看,幫孩子養成合理使用手機的好習慣,不要沉迷手機。
家長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對孩子玩手機進行干預和引導:
1-3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主要原因有二:
1.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2.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游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確的做法:
1.父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游戲,以防孩子因游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認知。
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凈,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游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游戲,極易上癮。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游戲。
正確的做法:
1.父母家人去娛樂化,即刪除游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2.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
3.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階段,即兒童叛逆期。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的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來道理,懟的爸媽都無語。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強壓;二是用親子關系威脅。這兩種方法,弊大於利。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系,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
正確做法:
1.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作為責罰手段。
2.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游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游戲」。
3.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游戲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
12-18歲:適當干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應堅持適當干預、合理利用。直接沒收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
正確做法:
1.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父母可試探詢問並委婉教育,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識等。
2.有了溝通和信任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如是否可以帶去學校玩、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
3.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
⑻ 很多父母不讓孩子玩手機,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很多父母不讓孩子玩手機,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事實上,如果你不讓你的孩子不玩手機,不要碰你的手機,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你怎麼能讓你的孩子正確地使用你的手機,你不會說你只想每天玩你的手機。然後我必須看看我們的父母是如何做到的。事實上,有不同年齡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干預措施。聽我,讓你介紹它,讓我們學習。
當孩子上學時,這次我們不應該說它太強大,總是不要讓孩子們玩手機,因為她現在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會說我正在聽你傾聽你。這么多父母喜歡為孩子們玩手機,他永遠不會讓你玩,我說你不能再玩,或者使用父母之間的關系來威脅你,說你這樣做。我討厭它,我不喜歡你。我不喜歡你。我只會讓孩子害怕,我對你感到非常煩人。我甚至會摧毀漁民和父母之間的良好關系。當您可以播放手機或將手機作為獎勵播放時,它應該相互協調。
⑼ 作為大學生如何正確利用手機
手機也是當今社會尤其敏感的話題,手機作為一款智能化通訊工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微信等社交軟體也是當今社會人與人互相了解的有效途徑之一,手機網路在生活中也是有利有弊,合理使用,可以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但對於大學生來說,年齡小自製力不強,往往都是以娛樂游戲為主,給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如果不合理使用手機有可能影響大學幾年的學業。
正確利用手機方法:
第一、合理安排用手機時間,健康用手機,綠色上網,不當低頭族,是當代大學生正確用手機的方式方法。電話只是生活一部分我們在玩電話的同時,千萬不要被電話玩了。
第二、閱讀書籍時不要邊讀書邊看手機,分散注意力,當我們備考時某些知識點不會,不要急於用手機幫助自己思考,更重要的是自己鍛煉自己的大腦,不要產生依賴。
第三、不要用手機消磨時間,刷視頻啊,微博,網購等,不妨在閑暇時間多做運動,多鍛煉身體,也不是打游戲就能讓身心更加愉快。
第四、不要下載安裝過多軟體,手機網路錯綜復雜,一不小心就會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平時不怎麼用的軟體最好卸載了,手機軟體多了,手機運行速度也會變慢。
第五、睡覺時禁止帶手機上床,培養自律的生活作息。使用手機時考慮周圍環境,音量不要太大以免影響他人,同樣也損傷自己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