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太陽運動軌跡計算方法

太陽運動軌跡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2 14:41:31

❶ 高三地理題求解:下圖為P地某日太陽運行軌跡示意圖,讀下圖,

首先我們看懂這個圖:平面上P點是大地,天圓地方,而AB是太陽運行一圈的軌跡。從圖中我們看太陽始終在地平線以上,一天中的正午太陽高度是最大43度,午夜太陽高度最低是3度,那麼得出信息,這個地區是極晝,該地區在極圈內。南極圈北極圈呢?我們看最高太陽高度出現在P點北側天空,太陽最低高度出現在南方天空,因此我們得出P點實在北半球的。好
該提的問題分別是已知太陽高度,求當地地理緯度,直射點所在緯度,
根據兩個公式:1正午太陽高度=90度-兩點緯度差 即為正午太陽高度43度=90度-(P點緯度-直射點緯度)
2子夜太陽高度=(所求地點為度+太陽直射點緯度)-90度 即為子夜太陽高度3度=P點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90度
兩個公式一解,得出p點緯度為北緯70度,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度。
第二個和答案不符額。。不過過程和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僅供參考哦,希望你看懂後自己可以做出來~

如何計算太陽軌跡

小學課本上有 ,《時間簡史》上也有!!!

❸ 火星圍繞太陽轉動的軌跡公式怎麼算啊

GMm/r^2=V^2/r
G為萬有引力常量,M為太陽質量,m為地球質量,r為火星饒太陽做圓周運動的半徑,v為火星饒太陽做圓周運動的速度

❹ 太陽的運動規律是什麼

1.開普勒定律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研究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即「軌道定律」:所有的行星都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運動,太陽位於這些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根據該定律知道,行星沿橢圓軌道圍繞太陽運動,不同時刻到太陽的距離是不相同的。

第二定律即「面積定律」:行星和太陽之間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間隔里掃過的面積相等。根據該定律知道,行星在軌道上運行的速度是不均勻的,當它離太陽最近時,運行速度最快,當它離太陽最遠時,即位於軌道的另一側時,速度最慢。也就是,行星在近日點附近要比在遠日點附近運動得快。橢圓軌道越扁,速度變化越顯著。相反,在近乎圓形的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比如地球,其速度在運行過程中幾乎保持不變。

第三定律即「周期定律」:行星的公轉周期T的平方與它們軌道半長軸a的立方成正比。即:

由第三定律知道,行星距離太陽越遠,公轉周期越長,軌道半徑與周期之間有確切的數量關系。

開普勒定律不僅適用於行星繞太陽的運動,也適用於衛星繞行星的運動

❺ 太陽系行星軌道怎麼計算

要用到天體物理中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和開普勒行星運動的三定律!當然這些都只是初步的理論要想真正的計算行星的運動軌道那你是要努力去學習更高等的天體物理學!mV^2/r=GMm/r^2,可得物體動能在此時EK=(1/2)GMm/r

❻ 太陽運動軌跡及地理坐標怎樣算

一天中高度最大總是當地中午12點,根據這個可得經度90E,緯度必須看圖。42度跟90度69,21以及回歸線緯度23.5度沒什麼關聯。除非題中告訴了其它角度,否則得不出69度21度這樣的度數。或者你寫錯了,或者只能看圖排出答案

❼ 太陽運動軌跡變化規律有哪些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研究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第一定律即「軌道定律」:所有的行星都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運動,太陽位於這些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根據該定律知道,行星沿橢圓軌道圍繞太陽運動,不同時刻到太陽的距離是不相同的。

第二定律即面積定律,行星和太陽之間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間隔里掃過的面積相等。根據該定律知道,行星在軌道上運行的速度是不均勻的,當它離太陽最近時,運行速度最快,當它離太陽最遠時,即位於軌道的另一側時,速度最慢。

也就是,行星在近日點附近要比在遠日點附近運動得快。橢圓軌道越扁,速度變化越顯著。相反,在近乎圓形的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比如地球,其速度在運行過程中幾乎保持不變。

第三定律即周期定律,行星的公轉周期T的平方與它們軌道半長軸a的立方成正比。即:由第三定律知道,行星距離太陽越遠,公轉周期越長,軌道半徑與周期之間有確切的數量關系。開普勒定律不僅適用於行星繞太陽的運動,也適用於衛星繞行星的運動。

太陽運動軌跡

在地球靜止觀測太陽的相對運行軌跡為「8」字形,太陽繞銀核公轉的軌跡為接近正圓的橢圓形,隨同銀河系一起做更宏觀的運動為螺旋形。

宇宙的本質現在科學家還沒有弄清,科學家認為宇宙是在不膨脹的。宇宙中的其他星系在不斷遠離我們。本星系群帶領其成員隨各級更大的物質集聚運行則暫時還不清楚太陽的軌跡。

❽ 地球繞太陽是怎麼算的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 365天6小時9分9.5秒 24小時36分38秒 366天 潤年 36分38秒 整百的年份 要能被400整除才算潤年 恆星年是太陽在天球上連續兩次通過某一恆星所需的時間,長度為365.25636平太陽日。 回歸年是太陽在天球上連續兩次通過春分點所需的時間,長度為365.24220平太陽日。 地球公轉軌道和方向 地球在公轉過程中,所經過的路線上的每一點,都在同一個平面上,而且構成一個封閉曲線。這種地球在公轉過程中所走的封閉曲線,叫做地球軌道。如果我們把地球看成為一個質點的話,那麼地球軌道實際上是指地心的公轉軌道。 嚴格地說,地球公轉的中位位置不是太陽中心,而是地球和太陽的公共質量中心,不僅地球在繞該公共質量中心在轉動,而且太陽也在繞該點在轉動。但是,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太陽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日地的公共質量中心離太陽中心僅450千米。這個距離與約為70萬千米的太陽半徑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的,與日地1.5億千米的距離相比,就更小了。所以把地球公轉看成是地球繞太陽(中心)的運動,與實際情況是十分接近的。 地球軌道的形狀是一個接近正圓的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橢圓有半長軸、半短軸和半焦距等要素,分別用a、b、c表示,其中a又是短軸兩端對於焦點(F1、F2)的距離。 半焦距與半長軸和平短軸之間存在著這樣的關系: 即 c2=a2-b2 半焦距c與半長軸a的比值c/a,是橢圓的偏心率,用e表示,即e=c/a, 偏心率是橢圓形狀的一種定量表示,e的數值大於0而小於1。橢圓越接近於圓形,則e的數值就越小,即接近於0;反之,橢圓越扁,e的數值就越大。經過測定,地球軌道的半長軸a為149600000千米,半短軸b為149580000千米。根據這個數據計算出地球軌道的偏心率為: 可見,地球軌道非常接近於圓形。 由於地球軌道是橢圓形的,隨著地球的繞日公轉,日地之間的距離就不斷變化。地球軌道上距太陽最近的一點,即橢圓軌道的長軸距太陽較近的一端,稱為近日點。在近代,地球過近日點的日期大約在每年一月初。此時地球距太陽約為147100000千米,通常稱為近日距。地球軌道上距太陽最遠的一點,即橢圓軌道的長軸距太陽較遠的一端,稱為遠日點。在近代,地球過遠日點的日期大約在每年的7月初。此時地球距太陽約為152100000千米,通常稱為遠日距。近日距和遠日距二者的平均值為149600000千米,這就是日地平均距離,即1個天文單位。 根據橢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L=2πα(1-0.25×e2) 計算出地球軌道的全長是940000000千米。

❾ 古人是怎麼得出太陽在星座中穿行的軌跡

‍‍

太陽在天球上的「視運動」分為兩種情形,即「周日視運動」和「周年視運動」。「周日視運動」即太陽每天的東升西落現象,這實質上是由於地球自轉引起的一種視覺效果;「周年視運動」指的是地球公轉所引起的太陽在星座之間「穿行」的現象。天文學把太陽在天球上的周年視運動軌跡,既太陽在天空中穿行的視路徑的大圓,稱為「黃道」,也就是地球公轉軌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太陽在天球上沿著黃道一年轉一圈,為了確定位置的方便,人們把黃道劃分成了十二等份(每份相當於30°),每份用鄰近的一個星座命名,這些星座就稱為黃道星座或黃道十二宮。這樣,相當於把一年劃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時間里太陽進入一個星座。在西方,一個人出生時太陽正走到哪個星座,就說此人是這個星座的。黃道與天赤道有23度26分的交角(黃赤交角);黃道與天赤道的兩個交點是春分點和秋分點。在黃道坐標系中,天體的黃經從春分點起沿黃道向東計量,北黃緯為正,南黃緯為負。南、北黃極距相應的天極都是23度26分。由於地球公轉受到月砃和其他行星的攝動,地球公轉軌道並且是嚴格的平面,即在空間產生不規則砄連續變化,這種變化包括多項短周期砄和一項緩慢的長期運動。短周期運動堯以通過一定時期內的平均加以消除,棧除了周期運動的軌道平面稱為瞬時平堇軌道平面。黃道的嚴格定義是:地月礱質心繞太陽公轉的瞬時平均軌道平面?天球相交的大圓。黃道是天球上黃道堐標系的基圈。

‍‍
閱讀全文

與太陽運動軌跡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08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4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398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4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09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3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0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6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6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7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3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97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4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6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7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0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4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68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6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