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筋混凝土梁的承載力計算公式
雙筋截面混凝土梁的承載力表達式如下:
(1)鋼筋的拉力在混凝土中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相對受壓區高度不大於界限受壓區高度是混凝土梁設計中的一條重要原則。在梁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受壓區鋼筋,是改善相對受壓區高度的唯一方法。式1即可表明這一點。
最大配筋率的本質,就是要滿足相對受壓區高度小於界限受壓區高度。以C30,HRB400為例,界限受壓區高度為0.518。
令ξ=0.518,根據式2,ρ=2.1%/(1-μ),如果不考慮壓區鋼筋(μ=0),最大配筋率為:ρ=2.1%,在相對受壓區高度不大於0.518的情況下,最大配筋率為2.5%,則相當於μ=0.16,受壓鋼筋面積/受拉鋼筋面積不小於0.16。
B. 鋼筋的計算方式
鋼筋重量計算公式按照數學方法計算體積,再乘以密度。「半徑的平方」用「直徑的平方除以4」表示,除直徑外,都用數字直接計算,得到1米的重量是【0.00617千克/(毫米的平方)】乘以直徑的平方。
設任意鋼筋直徑為D,每米重量為G1=7850*D*D*3.14/4 (Kg)
而直徑10毫米的鋼筋每米重量為G2=7850*0.01*0.01*3.14/4 =0.617 (Kg)
G1/G2=D*D/(0.01*0.01)移項 G1=G2*D*D/0.0001=G2*D*D*10000
因 G2=0.617
故G1=6170*D*D (D的單位為米)
如果D的單位用毫米 則有 G1=0.00617*D*D
(2)鋼筋的拉力在混凝土中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
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
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
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按軋制外形分
①光面鋼筋:I級鋼筋(Q300鋼鋼筋)均軋制為光面圓形截面,供應形式有盤圓,直徑不大於10mm,長度為6m~12m。
②帶肋鋼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種,一般Ⅱ、Ⅲ級鋼筋軋製成人字形,Ⅳ級鋼筋軋製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③鋼線(分低碳鋼絲和碳素鋼絲兩種)及鋼絞線。
④冷軋扭鋼筋:經冷軋並冷扭成型。
C. 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工程中鋼筋的工程量是怎樣計算的
(1)鋼筋工程,應區別不同鋼筋種類和規格,分別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質量,以噸計算。
(2)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按構件外形尺寸計算長度,後張法預應力鋼筋按設計圖規定的預應力鋼筋預留孔道長度,並區別不同錨具類型,分別按下列規定計算。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按孔道長度共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
2.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鐓頭插片,另一端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另行計算。
3.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鐓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按孔道長度增加0.15m,兩端均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共增加0.3m計算。
4.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混凝土自錨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0.35m計算。
5.低合金鋼筋或鋼絞線採用JM、XM、QM型錨具,孔道長度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m;孔道長度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計算。
(3)計算鋼筋工程量時,按尺寸計算長度。鋼筋的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直螺紋接頭,以個計算,執行相應項目,但不計取搭接長度。
(4)鋼筋混凝土構件預埋鐵件工程量,按設計尺寸,以噸計算。
(5)植筋增加費(不包括鋼筋製作安裝費用)的工程量按實際根數計算。每根埋深,按以下規則取定
1.鋼筋規格為20mm以下,按鋼筋直徑的15倍計算,並應大於或等於100mm;
2.鋼筋規格為20mm以上,按鋼筋直徑的20倍計算。
D. 鋼筋混凝土承重力怎麼計算
鋼筋混凝土的承受力,書面語承載能力
可分:
1)受彎承載能力。這個比較簡單,巨型截面下:M=afbx(h0-x/2)-fyAs
2)斜截面受剪承載能力
3)扭曲截面承載能力(又分為拉彎、壓彎、彎扭剪、彎扭剪壓承載力)
4)受沖切承載力
5)局部受壓承載力
大概就分這么多
你的構件受力情況是什麼呀,不同受力構件承載力都不一樣。
舉例說明下:
問題:建築樓房的梁混凝土 , 跨度5米 , 還有跨度4米, 還有跨度3米 ,底寬15公分高度30 ,需要用多大的螺紋鋼筋?
答案:
板厚為12cm,活載0.002N/m㎡,線荷載=0.002*5000=10N/mm,鋼筋混凝土25KN/m³,橫載=25*(0.15*0.3+0.12*5)=16.125kN/m,即16.125N/mm³。
基本組合:1.2*16.125+1.4*10=33.35N/m
1、受彎承載力
1)彎矩
M=ql^2/8=33.35*5000^2/8=104218750N*mm
1)相對受壓高度
x=h0^2-2*M/(1.0*14.3*150=270^2-2*104218750/(1.0*14.3*150)=-24273.65967小於〇,
判斷你的截面太小了,上層需配受力鋼筋。
2)重新配筋
x=0.55*270=148.5,取150mm。
3)上層受壓鋼筋面積
A1=(M-fbx(h0-x/2))/(fy*(h0-30)=(104218750-14.3*150*150*(270-150/2))/(300*(150-30)=1152.152778m㎡,可以選用3跟22的鋼筋
4)下層受拉鋼筋面積
A2=A1+fbx/fy=1152+14.3*150*150/300=2224.5m㎡,可以選用6跟22的二級鋼。
結論:150的截面放不下6跟22的鋼筋,你的截面有點小了(因為我按簡支梁來算的,實際荷載沒這么大,但是沒考慮地震作用,我上面的演算法有點偏小)。
重新給你擬定梁截面:200*400
活載:10n/m;橫載:橫載=25*(0.2*0.4+0.12*5)=17kN/m
基本組合:基本組合:1.2*17+1.4*10=34.4N/m
M=ql^2/8=34.4*5000^2/8=107500000N*mm
1)相對受壓高度x=0.55*370=203.5mm,取210mm
2)上層受壓鋼筋面積
A1=(M-fbx(h0-x/2))/fy=(111718750-14.3*200*210*(370-210/2))/(300*(370-30))=-465.1m㎡
小於〇,可不配筋,安構造要求配筋A=0.2%*bh=0.2%*200*400=160m㎡。選用2φ12(2跟12的鋼筋,面積為226)。
3)下層受壓鋼筋面積
1.相對受壓高度
x=h0-(h0^2-2*M/(1.0*14.3*200))^0.5=370-(370^2-2*107500000/(1.0*14.3*200))^0.5=122mm
A2=fbx/fy=14.3*200*122/300=1163.06m㎡,選用4φ20(4跟20的鋼筋,面積為1256)。
2、斜截面受剪
1)求剪力
V=34.4*5000/2=86KN
2)配筋計算(假設單配箍筋)
A/S=V-0.7fbh0=86000-0.7*14.3*200*370=-654740<0
按構造配筋就行了,支座L/4:8@150,跨中8@250。
最終答案:截面選用:200*400
上層配筋:2B12(2根12二級鋼筋)
下層配筋:4B20(4根20二級鋼筋)
箍筋:加密區8@150,非加密8@250
E. 怎麼計算鋼筋混凝土荷載
1、現澆混凝土樓板的模板,區別模板不同材質,按混凝土與模板的接觸面積,以平方米計算。
2、板的支模高度(即室外地坪至板底或板面至板底之間的高度)以3.6米以內為准,超過3.6米以上部分,另按超過部分計算增加支撐工程量。
3、板上單孔面積在0.3平方米以內的孔洞,不予扣除,洞側壁模板亦不增加,單孔面積在0.3平方米以外時,應予扣除,洞側壁模板面積並入板模板工程量之內計算。
鋼筋混凝土(英文:Reinforced Concrete或Ferroconcrete),工程上常被簡稱為鋼筋砼(tong)。是指通過在混凝土中加入鋼筋網、鋼板或纖維而構成的一種組合材料與之共同工作來改善混凝土力學性質的一種組合材料。為加勁混凝土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特性
混凝土是水泥(通常硅酸鹽水泥)與骨料的混合物。當加入一定量水分的時候,水泥水化形成微觀不透明晶格結構從而包裹和結合骨料成為整體結構。通常混凝土結構擁有較強的抗壓強度(大約 3,000 磅/平方英寸, 35 MPa)。但是混凝土的抗拉強度較低,通常只有抗壓強度的十分之一左右,任何顯著的拉彎作用都會使其微觀晶格結構開裂和分離從而導致結構的破壞。而絕大多數結構構件內部都有受拉應力作用的需求,故未加鋼筋的混凝土極少被單獨使用於工程。
相較混凝土而言,鋼筋抗拉強度非常高,一般在200MPa以上,故通常人們在混凝土中加入鋼筋等加勁材料與之共同工作,由鋼筋承擔其中的拉力,混凝土承擔壓應力部分。當施加荷載P時,梁截面上部受壓,下部收拉。此時配置在梁底部的鋼筋承擔拉力承受壓力,在一些小截面構件里,除了承受拉力之外,鋼筋同樣可用於承受壓力,這通常發生在柱子之中。鋼筋混凝土構件截面可以根據工程需要製成不同的形狀和大小。
同普通混凝土一樣,鋼筋混凝土在28天後達到設計強度。
F. 鋼筋混凝土承重力怎麼計算
鋼筋混凝土的承受力,書面語承載能力
可分:
1)受彎承載能力。這個比較簡單,巨型截面下:M=afbx(h0-x/2)-fyAs
2)斜截面受剪承載能力
3)扭曲截面承載能力(又分為拉彎、壓彎、彎扭剪、彎扭剪壓承載力)
4)受沖切承載力
5)局部受壓承載力
G. 鋼筋混泥土配筋的承重力計算公式!
如圖所示:
(7)鋼筋的拉力在混凝土中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均勻連續性假設:假定變形固體內部毫無空隙地充滿物質,且各點處的力學性能都是相同的。各向同性假設:假定變形固體材料內部各個方向的力學性能都是相同的 。
彈性小變形條件:在載荷作用下,構件會產生變形。構件的承載能力分析主要研究微小的彈性變形問題,稱為彈性小變形。彈性小變形與構件的原始尺寸相比較是微不足道的,在確定構件內力和計算應力及變形時,均按構件的原始尺寸進行分析計算。
強度:構件抵抗破壞的能力稱為構件的強度。剛度:構件抵抗變形的能力稱為構件的剛度。
H. 鋼筋在混凝土力的握裹力是怎麼計算的
抗拉鋼筋:錨固的作用就是保證混凝土中的鋼筋達到極限抗拉強度之前不會被拔出
所以混凝土的握裹力應該大於等於:鋼筋的抗拉強度乘以鋼筋的截面積即F*S
通過上面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得出下面的結論:F越大(也就是鋼筋等級越高)需要的握裹力越大,所以鋼筋等級越高、D(直徑)越大,錨固長度越長
混凝土能提供的握裹力跟什麼有關呢?
1.混凝土的抗剪強度。混凝土的抗剪強度越高,提供的握裹力越強,而混凝土等級越高,其抗剪強度也越大,所以混凝土等級越高,錨固長度越小。
2.混凝土與鋼筋的接觸面積。接觸面積越大,握裹力越強,即錨固長度越長,握裹力越大,
I.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的承載力怎麼計算
按不同用途的房屋,樓板每平方米承受的荷載是不同的。譬如3.5KN,5KN等。
板的設計——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設計
恆荷載標准值
20mm厚水泥沙漿面層:0.02 ×20=0.4 KN/㎡
80mm厚鋼筋混凝土板:0.08×25=2.0 KN/㎡
15mm厚混合沙漿天棚抹灰:0.015×17=0.255 KN/㎡
小計 2.655 KN/㎡
活荷載標准值: 10.0 KN/㎡
因為是工業建築樓蓋且樓面活荷載標准值大於 ,所以活荷載分項系數取 ,
恆荷載設計值:g=2.655×1.2=3.168 KN/㎡
活荷載設計值:q=10×1.3=13.0KN/㎡
荷載設計總值:g+q=16.186KN/㎡, 近似取16.2KN/㎡
基本作用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用配有鋼筋增強的混凝土製成的結構。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殼結構、大模板現澆結構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用鋼筋和混凝土製成的一種結構。鋼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壓力。具有堅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鋼結構節省鋼材和成本低等優點。用在工廠或施工現場預先製成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在現場拼裝而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