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菱伺服電機的電子齒輪比是怎麼計算的
要使電機每個脈沖旋轉0.01圈只要設定電機每100個脈沖旋轉一圈就可以了,和齒輪變比沒關系,如果伺服驅動器沒有直接設定多少脈沖一圈這個參數(三菱j3系列有),那麼就用電機編碼器分辨/100就是電子齒輪(實際設定不能設定這么大的電子齒輪比)。
一般要求設定電子齒輪比是設定一個整數脈沖對應整數距離方便設定的,還有就是由於模塊輸出脈沖達不到電機運行最高速度而設定。
例如:螺距8毫米,大齒輪為70,小齒輪為56,電機在小齒輪上,電機編碼器分辨為2000脈沖/轉,要求設定為每個脈沖為0.01毫米,求電子齒輪?
2000/(8*56/70/0.01)=2000/640
⑵ 怎麼計算電子齒輪比
用一個例子告訴你怎麼計算。
已知伺服馬達的解析度是131072 P/R,滾珠絲杠的進給量為Pb =8mm。
(1) 計算反饋脈沖的當量(一個脈沖走多少)?△Lo=
(2) 要求指令脈沖當量為0.1um/p ,電子齒輪比應為多少?
電子齒輪比=
(3) 電機的額定速度為3000rpm,脈沖頻率應為多少?
Fc=
解答:
(1) 計算反饋脈沖的當量(一個脈沖走多少)?
△Lo= 8mm/131072
(2) 要求指令脈沖當量為0.1um/p ,電子齒輪比應為多少?
△Lo×電子齒輪比×1000=0.1
(3) 電機的額定速度為3000rpm,脈沖頻率應為多少?
Fc×電子齒輪比=3000/60×131072
⑶ 伺服電子齒輪比怎樣計算
已知編碼器解析度131072,脈沖頻率200Khz要使轉速達到3000r/min求電子齒輪比。
脈沖介面的最大頻率是200KHZ,對應最大轉速3000轉每分,這樣的設定能使定位模塊發揮伺服的最高速。
代入以下公式:
馬達轉速(3000rpm) / 60 = 脈沖頻率(200000Hz) * (分子/分母)/ 伺服解析度(131072)
約分下來電子齒輪分子 4096 ,電子齒輪分母 125。
這樣的設置結果4000個脈沖轉一圈,200Khz的頻率對應3000RPM的轉速。
將伺服馬達編碼器的解析度設為分子,馬達轉一圈所需的脈沖數設為分母。
如果再裝減速器的話,PLC原來所發脈沖數再乘以減比。
(3)電子齒輪比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舉個例子:
伺服馬達編碼器的解析度131072,我設計為PLC每發一個脈沖伺服馬達轉0.5度,那麼伺服馬達轉一圈(360。)需要720個脈沖。
電子齒輪就設為 131072 / 720 化簡分數後為 8192 / 45 這樣PLC每次發720個脈沖伺服馬達轉一圈。
如果還想接個減速器,舉個例子接個減比為5比1的減速器時,原來電子齒輪所設分數不變,PLC原來所發脈沖數再乘以5(720*5=3600),即現在伺服馬達轉一圈PLC發3600個脈沖就可以了。
簡單的說,比如說電子齒輪比是1(系統默認),脈沖當量是1mm(就是物體在你發1個脈沖時運行的距離,注意是控制脈沖,就是你PLC發給伺服放大器的脈沖),當你把電子齒輪比改為2時,對應的脈沖當量就變成2mm。
可把所收到的電信號轉換成電動機軸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輸出。分為直流和交流伺服電動機兩大類,其主要特點是,當信號電壓為零時無自轉現象,轉速隨著轉矩的增加而勻速下降。
伺服電機旋轉時,速度表現重於精度表現時候,希望將電機速度性能完全表現出來;而對於旋轉解析度要求較低的時。
⑷ 請問三菱伺服電子齒輪比是怎麼計算的,我要詳細的說明
已知編碼器解析度131072,脈沖頻率200Khz要使轉速達到3000r/min求電子齒輪比。
脈沖介面的最大頻率是200KHZ,對應最大轉速3000轉每分,這樣的設定能使定位模塊發揮伺服的最高速。
代入以下公式:
馬達轉速(3000rpm) / 60 =脈沖頻率(200000Hz) * (分子/分母)/ 伺服解析度(131072)
約分下來電子齒輪分子 4096 ,電子齒輪分母 125。
這樣的設置結果4000個脈沖轉一圈,200Khz的頻率對應3000RPM的轉速。
將伺服馬達編碼器的解析度設為分子,馬達轉一圈所需的脈沖數設為分母。
如果再裝減速器的話,PLC原來所發脈沖數再乘以減比。
(4)電子齒輪比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電子齒輪比分子和脈沖頻率轉換為伺服電機的轉速和圈數:
PLC發多少個脈沖讓電機轉一圈乘以電子齒輪比=編碼器解析度*4。以G伺服為例,編碼器的解析度是2500,如果想讓PLC發2000個脈沖電機轉一圈,那麼電子齒輪比=2500*4/2000=5。
電子齒輪比=[(馬達編碼器一轉脈沖數*4)/(負載軸轉一圈使負載移動的距離÷一脈沖命令轉移距離)]*1/n。再將具體數字代進去就可以了。
可變齒輪比的的轉向系統
美國福特(Ford)公司研發了可根據車速改變轉向齒輪比的技術。利用該技術,在低速區,即便轉向器的操舵角度較小,車輪也會大幅偏轉,使車輛在很窄的地方也能輕松轉彎;而在高速區,則會相對於轉向操舵角度抑制車輪的偏轉,以確保車輛的行駛穩定性。
⑸ 怎樣計算電子齒輪比
電子齒輪比是通過更改電子齒輪比的分倍頻,來實現不同的脈沖當量。
伺服系統的精度是編碼器的線數決定,但這個僅僅是伺服電機的精度。
在實際運用中,連接不同的機械結構,如滾珠絲杠,蝸輪蝸桿副,螺距、齒數等參數不同,移動最小單位量所需的電機轉動量是不同的。
電子齒輪比是匹配電機脈沖數與機械最小移動量的
舉個例子:
車床用10mm絲杠,那麼電機轉一圈機械移動10mm,每移動0.001mm就需要電機旋轉1/10000圈
而如果連接5mm絲杠,且直徑編程的話,每0.001的移動量就需要1/5000轉
這個是電子齒輪的作用。
這和FANUC的柔性齒輪比式一樣的。
⑹ 數控車床電子齒輪比怎麼算 絲杠螺距為4 拜託各位了
數控車床電子齒輪比演算法為:將目前電子齒輪比和誤差記下,按照伺服系統下對應的脈沖當量把電子齒輪比與誤差相互比較即可求出實際機床值(實際電子齒輪比)。
另外絲杠螺距為4的電子齒輪比演算法必須要結合需要具體的伺服系統才能算出,因為各個伺服系統不同,脈沖當量也不同。
在實際運用中,連接不同的機械結構移動最小單位量所需的電機轉動量是不同的,電子齒輪比是匹配電機脈沖數與機械最小移動量,通過電子齒輪設定可以使指令脈沖設為任意值。
電子齒輪設置不當機床運行過程中將會出現故障,不能加工出符合尺寸要求的工件。
(6)電子齒輪比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電子齒輪比數值對精度的影響:
當電子齒輪比分子大於分母時,系統允許的最高轉速將下降。當電子齒輪比分子與分母不相等時,系統的定位精度可能下降。
為了保證系統的定位精度和速度指標,配套具有電子齒輪比功能的數字伺服時,建議將系統的電子齒輪設置為1:1,避免系統的電子齒輪比的分子與分母懸殊過大。
⑺ 齒輪系傳動比計算
常用的齒輪減速比(傳動比)計算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
1、定義計算方法:減速比=輸入轉速÷輸出轉速。
2、通用計算方法:減速比=使用扭矩÷9550÷電機功率電機功率輸入轉數÷使用系數,MB無級變速機的使用注意事項。
3、齒輪系計算方法:減速比=從動齒輪齒數÷主動齒輪齒數(如果是多級齒輪減速,那麼將所有相嚙合的一對齒輪組的從動輪齒數÷主動輪齒數,然後將得到的結果相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