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做燈籠手工視頻簡單做法是什麼
1、准備好廚房用的硅油紙、卡紙,鉛筆、裁紙刀,如下圖所示:
Ⅱ 怎樣做燈籠的手工製作兒童手工
兒童手工教程
鏈接:https://pan..com/s/1VyySjISLhnHwbHJh4zA4OA
提取碼:bgki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Ⅲ 手工燈籠怎麼做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燈籠,又稱燈彩,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到後來,紅彤彤的燈籠就成了喜事的必需品。
手工燈籠的製作過程:取一紙張桔紅色卡色,用尺子和鉛筆畫出長18CM寬7CM的長方形,在以1CM的距離畫直線;然後在兩邊分別畫一條直線;在長寬7CM正方形彩紙上畫一個圓形,把不同顏色彩紙疊在一起剪成一個圓形,最後簡單處理幾下,就完成啦。
Ⅳ 10個紅包做燈籠的方法視頻是什麼
所需材料:
紅包封12個,珠花6朵,吊穗一條,紅絲線40公分長。
Ⅳ 怎麼做紙燈籠簡單做法視頻
1、我們將正方形彩紙折出米字摺痕,如上圖所示。
圖2
2、將2條對角線拉起折壓成雙層三角形,如上圖所示。
圖3
3、將第一層的2個45°銳角與頂部直角重合,並折壓出摺痕,形成2個小號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上圖所示。
圖4
4、將正面的2個直角向縱線中間線平行對折,又形成了2個更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上圖所示。
圖5
5、將與頂部直角重合的2個45°角分別插入圖4所形成三角形的空隙處,如上圖所示。
圖6
6、將折紙翻過來,重復剛才的步驟,折出如上圖所示的效果圖。
圖7
7、接下來我們捏住燈籠邊,對折下方吹氣孔吹氣,折紙呈現鼓鼓的形狀就燈籠外殼就做好了,如上圖所示。
圖8
8、接下來我們將剪好的牙簽段在中間位置用線固定好,並且將線的另外一端穿過手柄打結,如上圖所示。
圖9
9、最後我們將固定好的小牙簽段從吹氣口豎著放進去,用手拿起手柄,這個吹氣式手提燈籠就製作完成了。
Ⅵ 手工燈籠製作方法視頻是什麼
手工燈籠的做法:
准備材料:紅色、黃色畫紙各1張、剪刀、訂書機、白乳膠或膠棒、紅色毛根各1個。
步驟一、准備好所需材料和工具。
Ⅶ 燈籠製作方法
泉州式燈籠
一般編織反州式燈龐都以質地堅韌,有彈性的桂竹及麻籬二種為主
燈籠
要材料。
製作過程為:
(一) 將竹子放在蒸氣室內加熱的半小時,然後取出,置陰涼處晾乾,但不得過分乾燥,也不能放在強光下曝曬。
(二) 用竹刨刨去牛面粗糙的表皮。
(三) 裁取竹條所需的長度;這種得依燈籠大小而定。
(四) 編織方法以交叉方式完成燈架。
(五) 燈架中間,扎數圈竹圈於燈壁上亦可。
(六) 糊(裱)燈籠,先裱糊棉紗布,再黏貼二層做燈籠用的單光紙。(如沒有單光紙,細棉紙亦可。)裱糊棉紗布得先將稀釋的漿糊,均勻的平刷在骨架表面,再將剪好的紗布輕附在燈架上,再用刷子沾漿糊刷平,這里需要注意,刷平漿糊的刷子必須是干凈的刷子方可,否則,燈面將是一片臟亂。同時,裱糊的紙也必須糊的沒有接縫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
(七) 將燈籠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
(八) 彩繪。彩繪以個人所需圖案彩繪,如人物、八仙、花鳥、仕女等。
(九) 彩繪後,依情況來決定是否書寫文字。等文字、圖案完全乾後,再上一層桐油,然後待桐油陰干,燈籠就大功告成。
福州式燈籠
福州式燈籠-又稱為傘燈。
桂竹:是台灣種植最普遍的一種竹子。質感堅硬有彈性,適合作釣竿
燈籠
、掃帚等器具。
竹篾:將桂竹劈成竹條,稱為「竹篾」。在竹篾上下兩端打洞,並用鐵絲穿起來。
竹頭:在桂竹的竹節上,刻出凹槽,用粗鐵絲固定,成為竹燈籠的頭部和底部。
作法:
1.將穿好鐵絲的竹篾,安裝在竹頭台座上。
2.一根竹篾安裝在一格凹槽上,最後再用鐵絲綁竹頭,成為竹架。
3.頂住地面,將竹架慢慢往下撐開,直到變成筒型為止。
4.用手壓折竹篾,調整燈籠的形狀、彎度和竹篾間的距離。
5.在燈籠上端綁上棉線,以固定竹篾。
6.在竹篾上鋪白色紗布,用漿糊固定。
7.等紗布幹了,再塗上洋菜膠。
8.陰干後,筒型傘燈就成型了。
9.接著描圖、上彩。一般而言,字是朱紅色,圖則是八仙過海、福祿壽三星等吉祥畫。
10.最後在竹頭上安裝底座,修飾一下,就完成了。
藁城式燈籠
藁城燈籠又被稱為宮燈。
工藝的藁城宮燈主要以鋼絲為骨架,塑料成型的上下座,和空心鐵桿為支撐,顏色絢麗的布料為主要原料手工製作完成。
1.將特製的鋼絲上下兩頭插入上下兩個塑料座多個小孔內,骨架初見雛形。
2.將兩根鐵桿穿入剛做好的骨架上下兩個塑料座的兩個大孔內,尺寸合適後用氣釘槍固定一端的鐵桿與塑料座,骨架製作完成。
3.將布料裁剪成類似長橢圓形的布片,將布片綉花、燙金或者彩印出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再將幾個片布的邊緣用縫紉機紮好,這樣燈籠套就完成了。
4.將燈籠套套入骨架,再把骨架向下壓,聽到「咔」的一聲,說明燈座已經被鐵桿的鐵銷卡住了,此時把燈籠套上每片布片拼接起來的縫推到鋼絲上,把所有的鋼絲按一樣的距離撥整齊,宮燈已經初見原型了。
5.把剛支起來的宮燈躺在支架上用手工操作的金條機在布料上每根鋼絲上履上帶有白乳膠的金條,然後晾乾。
6.金條晾乾後接著在燈籠的上下座的周圍貼上金色祥雲圖案(當地人俗稱雲子),然後晾乾。
7.燈籠晾乾後用鉗子將燈桿上的鐵銷按下,燈籠就合起來了。在燈座與燈籠套交接的地方再纏上一圈金色膠帶,燈籠製作完成。
8.做好的燈籠可以直接在下座上粘上黃色排須就是一個較完整的宮燈了,也可在上下的燈座上配上大圈,上圈貼金色鐳射膠帶,下圈帶上一圈綉球,這樣做的宮燈更加的美觀。
9.最後再把掛燈籠的鐵絲按在燈桿的最頂端,一個漂亮的宮燈就完成了。
Ⅷ 小學三年級製作元宵節花燈怎麼做
1,准備彩紙,膠棒,小剪刀,彩筆。
2,先用剪刀從彩紙上剪下一個長方形的紙條,用來做花燈,把長方形紙對折一下,折成更窄的雙層長方形。
3,將長方形上下方向折一小段再打開,用小剪刀將折線以下的部分全部剪成細細的小條。
4,把紙打開,在紙的左右兩端抹上膠棒,把兩端粘在一起,粘成一個圓筒形狀,再用剪刀從彩紙上剪下一個細長條和一個寬一些的紙條,將細長的紙條粘在花燈上方兩側,當作花燈的提把,將較寬的紙條下方剪成細細的小紙條,當作花燈穗子,在花燈穗子上方抹上膠棒,粘在花燈下面。
(8)三年級做燈籠的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花燈,又名燈籠。花燈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中華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花燈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花燈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代社會多於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Ⅸ 小學生手工燈籠怎麼做
製作燈籠需要准備的工具材料:
橙色卡紙、綠色卡紙、剪刀、裁紙機、錐子、曲頭針。
製作方法:
第1步:先把橙色卡紙裁剪成條狀。
第2步:將條狀的橙色卡紙疊在一起,用錐子在頂端扎個洞。在卡紙的另一端也扎個洞。
第3步:套上曲頭針。
第4步:橙色的卡紙就可以這樣散開了,並且紙條不會脫落出來。注意卡紙的另一端也要扎洞。
第5步:在紙條的另一端也裝上曲頭針,紙條散開後就成南瓜狀了。
第6步:將繩子纏繞在曲頭針上。
第7步:用剪刀將綠色的卡紙剪成紙條。
第8步:用錐子在綠色紙條的一端扎洞。
第9步:將繩子穿過綠色紙條的小孔,並系在曲頭針上,製作完成。
Ⅹ 手工製作燈籠的方法步驟
手工製作燈籠的方法步驟
一、所需材料:
1、燈籠骨架:硬紙板若干(廢舊包裝箱)、彩色復印紙
2、燈籠外部裝飾:紅色卡紙若干(越大越好,或者其他紅色包裝紙)、卡通年畫(貼畫)3張、賀卡3張、卷紙芯6個、紅色春聯(對聯)若干、鑽石貼紙、福字貼畫、中國結(購買或自製)等。
3、工具材料:剪刀、裁紙刀、寬膠條、雙面膠、膠水、膠棒、繩子等。
二、製作過程:
(一)製作燈籠骨架。
由於是雙層六角宮燈,最重要的是搭建骨架,可分為上下兩部分:
1、先做下層燈籠骨架。裁剪12塊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硬紙板,豎著按圖示拼接並粘貼牢固。每塊骨架的大小取決於燈籠的大小。我們做的算是大燈籠,下層骨架每塊大小約為一張普通賀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