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蘭花有哪些繁殖方法
1.靠接繁殖,靠接的砧木,可用黃蘭(黃緬桂)或紫玉蘭(木筆)。黃蘭可播種繁殖,紫玉蘭用壓條或分株等方法繁殖。從長期實踐來看,紫玉蘭比黃蘭好,因為紫玉蘭能抗寒冷,北方栽培白蘭花最好用紫玉蘭作砧木。當砧木長至20~30厘米時上盆備用。靠接時間,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宜在4~9月進行。但以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這20天時間為最好。接穗可選頭年生的健壯枝條,但為了嫁接方便和不影響母株的造型,應該選取中下部位的枝條為好。
2.扦插繁殖,白蘭花宜在早春新芽尚未萌動時進行。少量扦插,可根據數量多少選定花盆的大小,用蛭石作基質上盆,在母株上選取當年生的健壯的半木質化的中間部位。插穗長約8~10厘米,頂端只留兩片葉子,其餘全部剪除,扦插前插穗基部可用0.1%濃度的萘乙酸水溶液浸泡10分鍾,隨浸隨插。為了保持空氣濕度,宜在花盆內壁插上竹片作拱架,架上用白色塑料薄膜袋套上,以達到保溫(25℃)保濕(相對濕度80%~85%)和遮擋強陽光照射的作用。如果盆內溫度高達30℃以上時,應把薄膜掀開一點,透氣通風,降低溫度。一般經過50~60天的愈傷活動,便開始生根。
3.壓條繁殖,南方地區有時還採用高空壓條的方法,繁殖少量的白蘭花。時間也是在新梢尚未萌動前的春季進行。
2. 白蘭花的繁殖有幾種方法
白蘭花的繁殖,一般採用壓條、嫁接和扦插等方式。每年的清明前後上盆,15天後轉入正常養護,5月可生長新枝葉,6~9月是旺盛生長期和孕蕾開花期。冬季需移入室內或大棚內越冬。
3. 白蘭花如何繁殖
白玉蘭(Magnolia denudata)屬木蘭科玉蘭屬落葉喬木。其花朵潔白而芳香,是我國傳統的早春花木。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根肉質,喜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忌澇,在質地黏重的土壤中生長不良。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和壓條等法繁殖。
(1)播種法
玉蘭外種皮含油質易腐壞,不宜久藏,故以采後即播為佳,或去除外種皮後經沙藏於次年播種。幼苗喜略遮蔭,在北方於冬季需要壅土防寒。
(2)扦插法
可在夏季用嫩枝扦插,約經兩個月後生根,成活率一般不高。也可用帶踵狀扦插並進行加底溫措施促進生根;硬枝扦插一般很難生根。
(3)嫁接法
常用木蘭作砧木。北方地區可在8月上中旬用方塊芽接法;也可在9月下旬進行切接,接後培土將接穗全部覆蓋,次年春暖後除去,一般避免在早春進行嫁接;靠接法較切接法易成活,但生長勢不如切接旺盛。可在4~7月進行,約經50天後可與母株切離,但以時間較長為可靠。
(4)壓條法
可在低矮灌木狀母株下進行春季壓條,約經1~2年始可與母株分離。在南方氣候潮濕處也可進行高空壓條。
白玉蘭不耐移植,在北方更不宜在晚秋或冬季移植。一般以春季開花前或花謝後而剛剛展葉時進行為佳;秋季則以仲秋為宜,過遲會導致根系癒合緩慢。移栽時應帶土團,並適當疏芽或剪葉,避免蒸騰失水過多。剪葉時應留葉柄以保護幼芽。成活的苗木在苗圃培養4~5年後即可出圃。
4. 白蘭花怎麼養 白蘭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白蘭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1、土壤:白蘭花喜酸性土壤,對土壤pH值的要求為5.5-6.3,最好使用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培養土。可用松針腐葉土5份、粗糠灰2份、粗沙2份、漚熟的廄肥1份配製,忌用透氣性差的細沙土或黏重土。
2、陽光:白玉蘭是陽性花卉,需要充足的陽光,生長期間要在日照長、光照強的向陽地上養護,特別是開花期間更應如此。每天光照不得少於6小時。如果放在蔭蔽處養護,會只長葉不開花,或開花很少,枝條細長,葉色淡,葉片薄,無光澤,對生長不利。
3、溫度:白蘭花喜暖畏寒,要特別注意保護,使其安全越冬。一般於10月下旬移入室內,放在向陽處,室溫保持10℃左右為好,不能低於5℃。
4、澆水:白蘭花屬肉質根,盆土過濕,葉會枯黃脫落,甚至爛根致死,過干又會枯尖卷葉,是既怕澇又怕旱的花卉。花期凡花瓣過分外張時,說明水分不足,水分適宜則呈含苞狀;盆土表面見干,土質發硬乾裂時應立即澆水
5、施肥:白蘭花花期長,喜肥,肥料不足則開花少,施肥不適時會導致枝葉徒長、開花不盛。2-3月新芽萌發前,施用腐熟餅肥作基肥。
5. 白蘭花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白蘭花在我國不結果,一般不用播種法;扦插不易生根,所以也不用扦插繁殖;主要用嫁接和壓條繁殖。
嫁接繁殖在生長旺季最適宜,用紫玉蘭、黃蘭等作砧木。靠接的選擇莖粗0.6厘米左右的紫玉蘭作砧木,紫玉蘭先上盆。在4~9月靠接,尤以5~6月最宜。選與砧木粗細相同的白蘭花枝條作接穗。將砧木和接穗的皮層和部分木質部分別削去6厘米長度(削麵要光滑),再將兩個削麵的形成層對齊並緊密合在一起,用塑料帶扎緊。接後約50天嫁接部位癒合,即可與母株切離。也可以用切接。
壓條繁殖於6~7月選取直徑1厘米左右的2年生發育充實的枝條,作環狀剝皮,環剝帶寬2厘米左右。晾2~3天,再用剪開一半的塑料薄膜育苗缽套在外面,裡面裝上土,用園土或腐殖土和苔蘚各半混合均可,用另一個塑料育苗缽扣在上面保水,或用塑料薄膜。保持環剝處土壤濕潤,約2個月後生根。
將生根苗上盆,幼株每隔1~2年換盆1次,長大後3~4年換盆1次,逐漸加大容器。換盆在春季進行,不用太深的容器。盆養白蘭花的成敗關鍵在澆水:春季出房澆透水1次,以後隔天澆1次透水;夏季空氣太乾燥時葉面噴水;冬季只要盆土稍濕潤即可。容器擺放在室外的,雨後要及時倒去積水。如枝梢發褐、萎縮、枯黃,多因根部長期過濕受損所致,應控制水分,並進行鬆土。如葉片突然蔫萎,說明過干,應立即澆水。薄肥勤施,冬季不施肥,在抽新芽後開始至6月,每3~4天澆1次淡肥水,7~9月每5~6天澆1次淡肥水,施幾次肥後應停施1次,只澆清水。如土壤偏鹼性,或澆灌用水偏鹼,容易引起白蘭葉片發黃,根系變黑腐爛,可用0.2的硫酸亞鐵水溶液噴灑葉面,每5~7天噴1次,防止葉片發黃。秋季移入室內前,進行1次修剪,將病枯枝、徒長枝、過密枝均剪掉。平時及時剪去病枝、枯枝、徒長枝,摘除部分老葉,以抑制樹勢生長,促進多開花。
6. 怎樣給白蘭花繁殖
白蘭花扦插不易成活,一般多採用嫁接,以木蘭作砧木,在6月選2~3年木蘭作砧木,選一年生白蘭花的枝條作接穗進行嫁接,也可在6月用高空壓條法進行繁殖。
7. 白蘭花扦插生根最快方法
可以但很難,主要是成活率極低。試試:
插床 插床選擇在向陽通風處,床面寬80厘米,周圍用磚砌25厘米高。扦插基質採用用水沖洗後的新鮮粗碧糠灰,基質厚20厘米。
播抽的選取及插後管理 進入6月,結合對盆栽白蘭花的修剪,選取2年生綠色枝條作插穗,長度為8—10厘米,上端留一全葉,底端剪成斜形,切面盡可能大些,切口要平滑,其周圍表皮不能受到壓傷,否則容易變黑腐爛。剪好後即可插入插床內,扦插深度為插移長的3/4。插後澆一次透水,以後每夭進行葉面噴霧,保持葉面濕潤。扦插基質含水量控制在用手壓時手掌濕潤而無明水的程度。同時要在離扦插床面2.5厘米處搭建蔭棚遮陰,避免陽光直射。
扦插40.天後,切口開始行成愈傷組織;60夭後,部分插穗形成了完整的愈傷組織,90天後,插穗形成完整的根系,有完整的愈傷組織。
時間很長 稍不慎就前功盡棄。
8. 怎樣繁殖白蘭花
白蘭花的繁殖以嫁接為主,亦可壓條,很少採用扦插和播種法繁殖。嫁接可用靠接和切接等方法。靠接法是以木蘭為砧木,於6~7月進行。嫁接時將盆栽木蘭和白蘭花放置距離適當的位置,選取健壯、粗細與砧木相當的白蘭枝條作接穗。兩者各削去皮層和木質部6~7厘米長,削麵應平滑,使兩者切面合在一起,使形成層對齊。然後用塑料薄膜條扎緊,不使其搖動。約2個月,兩個枝條的切面就完全癒合,分期將接穗下部剪斷,與母株分離。新植株應先放在有遮蔽的地方,傍晚揭開遮蓋物。要注意防風,以免在接處折斷。如發現葉片有萎蔫現象,應及時再剪去一部分枝葉,以減少蒸發,確保植株體內水分的平衡。切接法是採用1~2年生粗壯的紫玉蘭作砧木,選3月中旬的晴天進行,經20~30天後,頂芽抽發葉片。6月上旬可開始施薄肥,到8月下旬停止施肥,10~11月可挖起上盆,移入溫室培育。一般當年生苗可高達60~80厘米,比靠接苗生長快3~4倍。
壓條繁殖,常用高空壓條法。於6~7月選取二年生健壯、發育充實的枝條,用利刀稍加刻傷或進行環狀剝皮,用塑料薄膜把剝皮部位圍成一圓筒狀。於剝皮下端2厘米處用線扎牢,內裝腐殖土和苔蘚,上端亦用線扎牢,經60~70天生根,當見到塑料袋內須根多時,在根須下端用利刀切下,輕輕拆去綁扎的線,帶泥團種植到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