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兒童身高計算方法
孩子的身高與遺傳及環境因素影響均有關。父母個子高,孩子自然也會高,環境因素主要是飲食,運動,睡眠,有無基礎代謝病等。寶寶出生時應該是在50公分左右,在一歲時應該長到75公分左右,兩歲到12歲的孩子的孩子計算公式是年齡乘七加75公分。在第一年生長的最快,大約是長25公分,以後每年的增長速度不能少於5公分,到青春期的時候,男孩子可以再長高到25到30公分鍾左右,女孩子可以再長到25公分左右,如果兩歲以後,每年的身高低於5公分,那就稱為生長速度減少,可以查一下生長激素,必要時做一個骨齡測試,看看孩子的骨骺線是否癒合,如果沒有癒合還可以長個。
B. 如何計算孩子的身高
孩子身高的計算有以下幾種方法:
使用量身器進行測量最為直觀簡便。
根據父母的身高進行預測:
兒子身高=(56.699+0.419×父高+0.265×母高)±3厘米
女兒身高=(40.089+0.306×父高+0.431×母高)±3厘米
C. 身高計算公式
一、男孩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
女孩身高(厘米)=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
二、男孩身高=59.699+0.419×父親身高+0.265×母親身高
女孩身高=43.089+0.306×父親身高+0.431×母親身高
用骨齡預測的未來身高,主要是從當前的發育水平來預測,用父母身高預測的未來身高,是從先天的遺傳可能性方面來預測,所以,兩者的預測結果是完全可能不一致的。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影響身高的因素很多,無論用那種方法預測,預測公式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慮進去,而且,在某時間內預測後,被預測對象的營養、疾病、環境等許多變化因素也無法預測。
這些預測方法都是有科學依據的,預測的結果所反映的趨勢是不會錯的。但是,身高預測的誤差總是不可避免的。
(3)嬰兒身高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骨齡和年齡不是一回事,骨齡是生物年齡,與生長密切相關,常用來評價人生長發育的成熟狀態。判斷骨齡主要是利用X線,拍一張小兒右手腕骨的X片,根據腕骨X片顯示的骨化點的個數及小兒的實際年齡就可以確定小兒的生長潛力。
骨化點出現比實際年齡早,說明孩子的生長潛力較小;相反說明小兒生長潛力很大。有些家長為了孩子能長高些,給孩子服用一些催長的葯物,雖然暫時加快了小孩的生長,但由於「剎車」時間提前反而影響了最終的身高,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幾種方法可相互參照,還可以預知孩子生長發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長潛力,如發現骨齡和孩子的實際年齡不符,應到醫院進行檢查。
D. 小孩身高體重怎麼算
寶寶體重的判斷:
判斷寶寶的體重是否正常有兩種方法,即年齡體重和身高體重。前者主要是根據寶寶的實際月齡或年齡,運用計算公式計算出的體重,或根據寶寶生長速度的規律推算出來的,如出生後的最初3個月,每周體重增加180-200克,3-6個月每周增加150-180克,6-9個月每周增加90-120克,9-12個月每周增加60-90克;第2年平均增加2500-3000克,2歲以後平均每年增加2000克左右;後者是根據寶寶的身高、性別來判斷,年齡並不是關鍵因素,因為兩個年齡相同的寶寶,體重也許有很大差別,但如果各自與自己的身高相稱就不是異常,因此,判斷寶寶是否超重一定要對照同性別者身高體重的正常標准。
體重測量方法:
每次測量要在寶寶排去大小便後及空腹的情況下進行,測量後減去衣服、尿布的重量即是。1歲以內最好每月測量一次。
身高(長)計算方法:
寶寶出生時平均身長50厘米,1-6個月每月平均長2.5厘米,7-12個月每月平均長1.5厘米,周歲時比出生時增長25厘米。
1-10歲=年齡×7+70厘米
身高(長)測量方法:
測量時要脫去鞋、帽、襪子,最好在上午測量,3歲以下的寶寶可躺著測量,但膝關節要伸直,頭部要有人兩手扶定;3歲以上可站立測量,測量時兩腳靠攏直立靠門,枕後部、肩、臀、足跟要與門接觸。
肥胖兒判定標准:
醫學認為,當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兒童標准體重的20%者,即可認為是肥胖兒。因此,判斷寶寶是否肥胖要以身高體重的標准來衡量。據超重不同程度可分為:
輕度:超過標准體重的20%-29%
中度:超過標准體重的30%-49%
重度:超過標准體重的50以上
E. 孩子身高計算公式
身高(cm)=年齡 ×7+75(cm)
F. 如何算孩子的身高
孩子的身高與很多因素有關系的,其中與遺傳、營養、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兒童的年齡與身高的增長速度有關系,一般而言孩子年齡越小,身高增長速度越快,特別是1周歲以內的嬰兒,出生後前3個月的增長速度最快,其增長值與後9個月的增長值相當。出生時平均身長50厘米,1歲時平均身長為75厘米。孩子2~12歲期間,身高的計算公式為:[年齡(歲)×7+75]厘米。
男孩兒成年的身高等於父親的身高加母親的身高的和,乘以2除以1.08。女孩成年的身高等於父親的身高乘以0.923加母親的身高和除以2。
G. 孩子身高計算方法
身高體重是衡量一個人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對於父母了解自家寶寶是否健康尤其重要。下面我們就將嬰兒身高體重計算方法列出,供各位爸媽參考。
嬰兒體重計算公式:
1—6個月時: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6(公斤)
7—12個月時: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5(公斤)
嬰兒身高增長規律:
足月的嬰兒身長平均是50cm,此後一年內會增長大約25厘米,也就是說到了一歲的時候應該為75cm。剛出生的前三個月,平均每個月是增長3cm,4-6月時,平均每個月是增長2cm,此後平均每月是增長1cm。1歲以後另算。
凡身高體重超過標準的10%或是不足10%,都意味著爸媽要及時的給寶寶調整飲食了,藉此改善寶寶的發育狀況。
H. 嬰兒身高體重公式計算公式
嬰幼兒體重標准測量公式:
1-6個月時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6(公斤)。
7-12月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5(公斤)。
2-10歲體重(公斤)=年齡×2+7(或8)。
影響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初產年齡:初產年齡在30歲以下,新生兒出生體重隨孕婦年齡增加而增加,超過31歲則隨年齡增加而減少。
2、孕周:胎兒在母體中的時間太短或太長,均會影響新生兒出生的體重。孕35至39周,新生兒出生體重隨 周增加而明顯增加:孕40周至43周,體重增加較慢;孕44周後,體重反而下降。
(8)嬰兒身高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特點:
體重是反映生長發育的重要標志,是判斷小兒營養狀況、計算葯量、補充液體的重要依據。
一般說,小兒體重的增長是隨年齡的長大而增加,年齡越小,體重增加越快。但是有一個特殊的地方。
新生兒出生後2~3天,由於胎糞的排出、胎脂的吸收及喪失水分較多,加上初生孩子吸吮能力弱、吃奶少,可以出現暫時性的體重下降,甚至比出生時的體重還低,臨床上稱「生理性體重下降」。到出生第3~4天,體重減輕可達出生體重的6~9%。
I. 嬰兒身體身高成長指標
嬰兒身體身高成長指標
身長是指從足底至頭頂的垂直長度,是反映骨骼發育的重要指標。出生時平均為50cm,生後前半年每月平均長2.5cm,後半年每月平均長1.5cm。1歲時達75cm,2歲時達85cm。2歲以後平均每年長5cm,2~12歲可按以下公式粗略計算:
身長=(年齡-2)×5+85=年齡×5+75cm
同樣,隨著青春期的啟動,小兒身高增長進入又一高峰期,一般每年增長8~10cm,可連續增長2~3年,一般女孩17歲、男孩22歲左右,身高增長基本停止。
J. 寶寶身高體重怎麼計算
寶寶身高計算:一般出生時50cm,1周歲可達75cm,2周歲達到85cm,以後至12歲每年增高5-8cm,2歲以後公式=年齡x5+75.這只是估算,准確的就是對照身高表。在第3-97百分位都都是正常范圍,小於第三百分位的偏矮,大於97百分位的過高。
體重計算:1-6月齡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x0.6; 7-12齡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x0.5;
2-10歲(kg)=年齡X2+8。體重公式也是估算,准確的就是對照體重表。在第3-97百分位都都是正常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