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胡怎麼造的
二胡的構造比較簡單,由琴筒、琴桿、琴皮、弦軸、琴弦、弓桿、千斤、琴碼和弓毛等組成的。二胡各部構造的功能:二胡構件由九個主要部分組成,其功能分別介紹如下:琴筒琴筒
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多用紅木、紫檀或烏木製成,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厘米,前口直徑(對邊)8.8厘米。有些地區則製成圓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細,筒後口敞口或裝置開有各種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弦振動的作用。琴筒前口蒙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普及式二胡為蛇皮,中高檔二胡多為蟒琴皮皮。蛇皮鱗紋細密,紋路排列規則,並富有韌性,但質地較薄。音質易受氣候、室溫等因素的影響。蟒皮鱗紋粗而平整,色彩對比協調,厚度適宜而有彈性,不易受蟲蛀,發育共鳴較好。蟒皮又以肛門一帶地方的最為理想,這個地方的蟒皮適應性廣、發音渾厚圓潤,並且性能穩定。新買的二胡無論是蛇皮的還是蟒皮的,發音往往空而帶沙,並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懸殊較大。這是琴皮振動還不夠協調的緣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拉奏後,琴皮的振動才有可能逐漸變為常態。
琴皮
有蟒皮和蛇皮兩種,蟒皮為佳。它是二胡重要的發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莽皮的鱗片越大,音色越好。琴桿琴桿
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干。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紅木較多。紅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是支撐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長81厘米,直徑約為0.55寸。頂端為琴頭,上部裝有兩個弦軸,下端插入琴筒。琴頭呈彎脖形,也有雕刻成龍頭或其他形狀的。衡量一把二胡的發音純凈與否與琴桿材料的選擇有很大關系,通常把紅木視為上品,烏木的也不錯,其它木材的就要遜色一等了。選擇時除了要仔細辨別琴桿的製作材料外,還要兼顧到質地緊密。木射線細密而均勻,無節、無疤,無明顯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琴軸
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松,給調弦帶來困難。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音準也好,但目前製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現松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致跑弦走音。琴軸的類型:銅軫和木軫二胡的定弦音高主要是靠琴軸來調節。琴軸的類型有銅軫和木軫。琴軸就是與琴桿相互垂直那兩個猶如圓錐體的部件,木質,前端細小,有一穿弦小孔,中間漸大,後端最大。軸後段外表刻有若干直條瓣紋,軸須加飾,用多層骨質與木質片粘合。它們與琴筒相對,上面的一個叫內琴軸,拴內弦,朝下的一個叫外琴琴軸軸,拴外弦。內外琴軸相距約為0.26尺。外琴軸距琴筒一般為1.45尺,這是二胡區別於大胡、中胡、高胡、板胡、京胡等"同族"樂器的顯著標志之一。傳統的琴軸是一個整體,納外琴軸分別橫插在琴桿上方指定的圓孔內,相應的琴弦直接纏繞在"出口"一端的末梢上。這種琴軸調弦的活動范圍大,並能儲存多餘的琴弦線段,有利於琴弦的充分利用。但這種琴軸對材料的選擇較為考究,多用黃楊木或黃檀木製成,與琴桿的接觸面既要嚴密合縫,又要保持必要的松動,否則不是匿藏著極弦跑音的隱患,就是操作不自然。六十年代初,二胡開始裝置螺絲弦軸(又稱直行銅軸),外觀上既保持了原來的民族形式,又克服了擰轉費力、容易跑弦和日久損裂琴桿的缺點。如今市上出售的中高檔二胡,其琴軸多為機械螺旋軸。弓子弓子
是二胡發音的重要工具,由弓桿和弓毛兩部分組成。弓桿是用細實的紫竹製成,粗細要適中。弓桿的軟硬和彈性會直接影響到演奏效果。弓毛以前有用尼龍絲和馬毛的,多用馬尾,且白馬尾為最佳,黑馬尾次之。一般用細實紫竹縛上馬尾,一端裝有活螺絲(弓魚)用來調整弓毛的松緊度。F琴弦: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目前琴弦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弦,它發出的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位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斷弦,且易變音。現在大多採用金屬弦。弓子由弓桿和弓毛構成,全長76厘米,弓桿是支撐弓毛的支架,長度2.4尺,用江葦竹(又名幼竹)製作,兩端烘烤出彎來,繫上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馬尾夾置於兩弦之間,用以摩擦琴弦發音。弓毛多為馬尾,也有用尼龍絲仿製的。有些簡易二胡是用尼龍線來代替弓毛,這種音響效果較差。衡量弓毛能否經久耐磨,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齊平展,長度一致,粗細均勻。好的弓毛要求無斷頭、無纖柔、無蓬亂纏絞等。選擇弓桿要注意長度符合標准,還要兼顧到質地堅實、老化、粗細協調、勻稱、中段不呈弧形,與弓毛相互平行等情況。這樣的弓子彈性適中,操縱順手,易於控制。有的初學者把京胡的弓子拿來換在二胡上,這是不合適的。京胡弓子一般都較短,在二胡上拉奏沒有迴旋餘地,是不符合二胡演奏需要的。現在市面上出售的中高檔二胡的弓子多為松緊調節弓,它是在持弓一端裝有機械螺旋裝置,可根據演奏需要把弓毛調節到合適的松緊程度。但不可調得過松過緊,過松使弓子失去了應有的彈性,不易於操作;過緊則發音生硬,缺乏含蓄內在的成份,同時還容易使弓桿變形。千斤線千斤
又稱千金,對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料等材料製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線繞千斤。琴桿上扣住琴弦的那個裝置叫千金,千金一般是用銅絲或鉛絲製成:"S"形的鉤,再用絲弦或其它線繩套住這鉤的一端並系在琴桿上,也有用絲弦、尼龍線或布條、皮條等直接把琴弦拴在琴桿上的。後面這種形式的千金其音質不夠十分理想,因為內外弦被擠壓得太近,使琴弦的充分很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牽制,不注意還易發生"碰弦"的現象。千金不可系得太長,也不可系得太短,合適程度要看演奏者指頭的長短和琴桿的粗細。也就是說,指頭長,琴桿細可將千金適當的放鬆一點;指頭短、琴桿粗就酌情系緊一點。一般來說,琴弦距琴桿的寬度掌握到0.7寸左右較為適宜。千金在琴桿上的位置應求得大體固定,不可經常的移上移下。有些初學者喜歡拉高音,把千金一個勁的往下移。這樣的"高音"音質很差,不但不利於運指的全面訓練,而且有損於正常音高觀念的培養。一般來說,千金應固定在距琴馬1.3尺左右的位置上較為適宜。琴碼琴碼
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松節馬、楓木馬。木松節馬木質柔軟,發音圓潤、淳厚,楓木馬軟硬適中,發音柔和、噪音少。J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還裝有可調底托,用尼龍扣調節,演奏時更為方便。琴馬雖小,但它卻是聯結琴皮琴弦的樞紐。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動傳導到蟒皮上。因此,琴馬的選料、形狀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二胡的音質。為了求得二胡聲音的改善,發音沙啞的二胡採用紙馬(即用牛皮紙或其它硬紙捲成嚴實的簡狀),聲音就要顯得柔和一些:發音沉悶的二胡改用竹馬,就可使聲音變得較為響亮,適合演奏活潑輕快的曲調,發音單調的二胡採用金屬彈簧馬,就可使發音變得較有共鳴。此外,象高粱秸稈、火柴簽、鉛筆(最好將筆芯抽掉)等材料製作的琴馬也能改善一些二胡的音質,但中高檔二胡還是宜用特製的木馬,木馬是用松節木做的,音色淳厚柔美,失真度小。另外還有鋼絲馬,但使用很少。如果是自己製作琴馬,要注意到它的特有形狀.不宜過長、過短、過高、過矮,因為這樣都不利於琴皮振動的性能發揮。雖說一些發音沙啞的二胡,適當增長琴馬,音質還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音量卻大為削弱了。一般來說,琴馬長約0.4寸,高約0.25寸較為適宜。如果是竹製或木製琴馬,當中最好挖空成拱橋形。
音響來源
二胡的聲源來自於琴弦的振動。過去二胡大多用絲弦,由於絲弦具有伸縮性大、壽命短、發音不夠清越細膩等缺點,它已逐漸被鋼弦所淘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鋼絲弦使用日益普遍。配套的二胡鋼弦應是一粗一細,粗的一根稱作內弦(也叫老弦),細的一根稱作外弦(也叫子弦)。內外弦分別系在相應的琴軸上,一般是先上內弦,再上外弦。選購琴弦一定要注意配套,不可兩根弦都為內弦或外弦,弦徑也不可懸差過大,更不可用其它彈撥樂器的琴弦來代替二胡弦。內外弦採用同樣粗細的,就會產生兩弦張力不平衡,發音不協調,靈敏度差的問題;內外弦粗細比例過於懸殊。就會產生音色不統一,影響按指的問題;用彈撥樂器的琴弦來代替二胡弦,發音空而沉悶,失真度大,完全不符二胡的發音需要。
松香的作用
松香的作用是增大弓毛對琴弦的摩擦。以經過提煉的透明色塊狀松香為最好,油松上分泌凝固成的天然結晶松脂也可代用。民間流行的打松香方法是:事先將一竹片劈一裂縫,接著把松香夾於當中。然後用火點燃竹片,使松香燙化後滴在琴筒上。這種方法稱為"燙香"。燙香對於拉奏雖然較為方便、省事,但有礙於某些運弓技法的性能發揮,同時琴筒琴皮也顯得不夠清潔。現在較為普遍流行的是"擦香",擦香即用松香直接在弓毛上來回的反復擦拭。這樣擦一次松香後至少能拉一個鍾頭。實踐證明,剛"擦香"後奏出的琴聲並不十分理想,要在拉奏兩三分鍾後琴聲才逐漸轉為常態,擦香時,用力不可太重,以免擦斷弓毛。
❷ 二胡初學者入門教程視頻
學拉二胡怎麼入門。
1、坐姿:兩腿放平,兩腳平放於地面,左腳在前右腳在後。
2、持弓:右手放鬆,彎曲,弓根放在食指第三關節處,食指自然彎曲輕扶弓桿。
3、持琴:琴筒放在左腿靠緊小腹的位置上,左臂自然彎曲,將琴桿置於虎口中。
4、按弦:手指按弦的起落動作以左手的掌指關節運動為主。
5、運弓:右手拉弓時,以腕部為起動點向右拉出。
二胡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有兩根弦,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二胡包括琴身、琴弦系統和弓。制琴師通常以木材製作二胡,如紅木、小葉紫檀、烏木等。琴筒一端蒙以蛇皮,這是二胡獨特音色的來源,一些高級的二胡則採用蟒蛇皮。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聽松》等。
❸ 二胡製作
周根虎是個製作二胡的師傅,周根虎的《大家好》這個帖子發表以後,在華音網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家踴躍跟帖,表示出對周根虎師傅的支持和對蘇州二胡張等無恥奸商的唾棄。這說明華音網友是主持正義的,但二胡張等奸商不以此為戒,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而是瘋狂注冊馬甲,報復華音網。今天更是自18:37分至19:02分瘋狂在華音網上發表近40篇流氓惡意貼,進行惡意灌水,嚴重玷污了華音網這片神聖的凈土,我已經通過蘇州市公安局網路監管中心捕獲到他的IP地址,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蘇州二胡張--------張繼紅,就是這一連串流氓行為的始作俑者。強烈要求賀曉華先生通過法律途徑,依法追究二胡張這個網路流氓的刑事責任。
我在此也衷心希望各位華音的網友聯合起來,求大同,存小異,共同抵制蘇州二胡張這個奸商、騙子、網路流氓。各位曾經購買過蘇州二胡張產品的正義胡友,聯合起來,撥打0512-12366(蘇州市地稅局舉報熱線),讓這個蘇州的二胡敗類受到他應得的報應。
全華音的胡友們,聯合起來吧!!!上面這些是我在網站里找到的,反正他就是個製作二胡的師傅
❹ 製作一個小二胡怎麼做
材料有;木頭、蛇皮、馬尾、千金、海綿。不是專業人士的話真做不好。
❺ 二胡的機器有哪些 請問做二胡的工序有哪裡,一個一個步驟是哪些呢
關於二胡的製作過程
二胡製作的基礎是二胡琴殼的製作,要做好一個合格的木殼是非常不宜的,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和對二胡工作原理的充分認識才能完成。依靠木工機械來完成是有一定局限的,因此在二胡製作中,製作人的個人技術水平是至關重要的。本人經過多年研究和累積,完善了樂器製作的工序要求,對弓弦樂和彈撥樂都形成的系統的理論和實踐,為了使二胡保持高質量、高要求,本人都親自出馬,完成高檔二胡的選料和木殼的製作,為二胡的優美音色和精緻工藝打下了結實的基礎。我們仍然保持著手工製作的傳統方式。為了讓大家了解二胡,懂得二胡,學會調整二胡,特將有關二胡製作的工序和製作理論展現出來。對二胡製作的原理有些了解,可以方便自己的在使用中調整二胡,一把二胡可以通過各方面的調整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學會調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製作二胡,應先將各部件做出,然後裝配而成。各部件的製作過程如下:
[琴桿和琴頭]
選好料後按尺寸加上加工餘量鋸出毛坯,將上部刨方(頂部至肩部),下部刨去稜角,用大尖木銼銼成上粗下細的圓錐體形。在琴桿上端要刨成四方形,一定要刨平,刨時除可用木工刨子(俗名二虎頭刨),也可使用耪(製作紅木產品的特殊工具),用耪比刨子還要好,不致出逆茬。耪的木製部分用色木製作,將底部平面鋸出若干寬0.7毫米的鋸口,鋸口深20毫米,在鋸口中嵌以薄鋼片(鋼片厚0.8毫米、長35毫米、寬25毫米),鋼片露出5毫米,鋼片刃部後角為30'一35',刃端不能鋒利,要倒成圓角。嵌入鋼片時,可在鋸口中塗些生黃醬或醋,使鋼片嵌入後生銹更加牢固。耪使用時,只可向前方推行,不可倒用。
琴桿的頂端要拼上足夠雕刻琴頭裝飾(如彎脖、龍頭、卷書等)的粗坯,待膠干後即可進行雕刻,最後在琴桿上部的方柱處鑽軸孔,在桿下端銼方即可裝配。琴頭雕刻只作為裝飾用,以增加美觀,音樂愛好者自己製作時,如有條件可以雕出各種形象,沒有條件的也可以做成平頂或彎脖形的。任何一款的二胡琴頭都是拼上去的,並不是整體雕刻或製作的。琴桿製作很關鍵,是二胡受力的只要部件,因此在製作的時候,琴桿可以像後彎曲,徑面向前挺出一些,但要掌握度,過分挺出會使二胡在正常演奏中失去弓學的作用,使琴桿失去有效彈性,琴桿在演奏中會向前彎曲,就像拉弓的原理,形成彈性,也是二胡音色豐富的主要因素,這一點在京胡製作中也是一樣的。琴桿製作的很多技巧需要通過實踐來完成,知道原理就可以慢慢實踐,這些技巧的運用都會使二胡的音色變得更好。
弦軸孔要順著琴筒開,開時可先用麻花鑽頭鑽一細孔,或使用自製的木工鑽頭鑽出孔來,鑽孑L可用木工拉鑽或搖鑽,用台鑽當然更好,然後再用通條烙眼。烙眼通條可用直徑1.5厘米的鐵棍製作,烙眼的部位要作成1:12的錐度,也就是在2厘米的長度內,細端直徑為10.3毫米,粗端直徑12毫米。通條柄的長度可自由選取。
[琴筒] 製作琴筒要經過制板、堆筒、打凹、起線和平口等程序。
琴筒的六塊板在長短、寬窄和厚薄上要求是一致的。每塊板長131毫米,前口外邊,寬度為51.9毫米,前口內邊寬41.6毫米,後口外邊寬46.2毫米,後口內邊寬35.8毫米,厚度均為9毫米。六塊板組合起來,才能成為正六方形,其每塊板兩邊所刨成的角度均為60度。為了達到上述要求,首先要將木材鋸成10毫米厚的板料,板的寬度為琴筒的長度。這樣,琴筒的六塊板就同取材於一塊木料上,木材的紋理,密度也一致,六塊板的質量也相同,六塊板取料的寬度,應大於前口外邊寬度,這就能防止在加工中尺寸不足。琴筒的六塊板按規格尺寸加工,其關鍵部位是刨削板的角度,一定要達到60度,否則拼粘後就不成六方形了。刨板的角度要使用大的(約一尺半)木工刨子,這樣縫隙才能嚴密。
二胡琴筒以六方形的居多,這是通過許多年前輩們不斷研究探討的結果,六角二胡的振動,音源的停留和傳送的特性,使六角二胡的音色最為優美。也有八方形的,八方形的筒板角度為45度,圓形琴筒是先堆成八方形,然後再車圓。為了增加二胡的美觀,也可以在每塊板的兩邊貼上不同顏色木料的薄片,待膠合成琴筒後,就成其美麗的鋃嵌線條。琴筒膠合時,膠水(101甲乙兩組混合使用)要塗勻,用繩捆紮緊固,必須注意琴筒一定要方正,待干約24小時。
琴筒膠好後,要在中部銼出凹形(俗稱打凹),可先用扁鏟鏟出筒凹或用大尖木銼銼出凹來,然後用半圓光銼將表面銼光,用砂布打磨光滑。
筒後口的起線,可先用鉛筆劃出標記,然後用小鋸開出。琴筒裡面如果不平,可用開齒銼(也稱馬牙銼,系用板鋼銼退火後製成)銼平銼光。
圓筒二胡(或稱高胡)要將琴筒車圓,筒後口車上三條闊狹線(稱起線),並在筒的前中部車出長凹形(亦即打凹),最後將筒內徑車圓磨平。
筒前口是蒙皮膜的部位,對發音有密切的關系。筒前口要求平,不平會使皮膜蒙上不平,同時要銼去各邊的硬棱,以免損壞皮膜。琴筒蒙皮後,再在筒後口內裝上音窗,即告完成。
[鞔皮]
二胡的鞔皮極為重要,其中包括皮的挑選、皮質的處理和鞔皮的松緊。蟒皮的厚薄對二胡整體振動,音色的優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鱗大皮厚。蟒皮處理的目的是穩定它的張力,並將皮質均勻拉開,去除皮上的肉和油使皮面均勻,使它的振動勻稱。皮經過處理後會有漂亮的色澤,皮背呈均勻白色,柔軟彈性好,皮質處理的完美會增加二胡的音色發揮和耐用性,也使二胡有更好的"前途",演奏時手感,壓弦都很舒適。每一張皮質的處理都會有不同,從根本上也就是要將每一張蟒皮的特性充分的發揮出來,皮質的處理一直是二胡製作的關鍵工序。蟒皮變為琴皮是「質」的改變,改變的方式就是蟒皮的處理,怎樣處理才是好是關鍵,也是一個二胡製作師需要不斷研究和進取的,再好再漂亮的蟒皮,沒有好的工藝去處理,永遠不會變為一張好的琴皮。鞔皮的松緊度對二胡的出聲很有關系,蟒皮是完全依靠製作人的聽覺和手感,每一張皮和每一個筒子接觸後都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是對二胡音色和演奏手感以及將來皮質音色變化的一種感覺,從理論上是無法言語的,也正是如此,周榮庭一開始就學習二胡演奏,尋找其中的奧秘和靈感,這種學藝方式已被後代所繼承。這些因素常被行內人士稱之為"高科技"。
[琴桿與琴筒的安裝]
這是值得注意的一個方面,如安裝配合得不好,就會影響使用。在琴筒上,以距前口邊緣(振動膜在內)37毫米~38毫米處為圓心鑽上下孔,下孔鑽好後烙方,安上琴桿必須嚴緊。琴桿與琴筒的垂直角度使非常關鍵的,直接影響二胡的振動和音色,按裝不正確會導致有狼音和音色不統一,音量不平衡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琴殼製作對音色的重要關系。
[弦軸]
將選好的材料鋸成小段,經修圓後粗端旋成粗坯,細端旋成1:12的錐度,然後粗端按照直瓣形刻出或銑出瓣紋(六瓣),再用小尖光木銼逐瓣清溝。瓣的大小必須均勻、分明、深淺一致。最後進行磨光而成。
[弦軸與琴桿的安裝]
弦軸的錐度一定要和琴桿軸孔的錐度一致,使緊密結合,不能過緊、過松或錐度過大,以免發生跑弦、跳弦等現象。弦軸與軸孔有效配合部分的錐度為1:12。
[音窗]琴筒音窗的製作,是將選好的料刨光後,把各種花樣的音窗圖樣貼在木板上,用搜弓鋸搜出,經砂紙磨光後即成。
音窗四周的邊不要過寬,寬了音發悶。音窗上的花要大些,雕的空隙也應大些。獨
奏用二胡的音窗空隙宜密,合奏用的二胡音窗空隙宜疏,一般應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 空隙為宜,花紋應美觀。
琴筒後口如不加音窗,則音響大而發空,加音窗才是二胡的味道。音窗一般鑲在筒 後口裡面5毫米左右處,音窗本身厚度為5~7毫米。
[琴弓]製作方法基本上與京胡弓相同,所異者僅弓的前彎頭較大一些。同時,由於二胡運弓比較平穩,所以竹子的根部在弓尾(手握的一頭),這與京胡弓恰恰相反。馬尾的數量160~220根,裝時應倒順各半,上下弓音才會一致。現在的琴弓,在弓尾處大都加上了調節螺絲,便於張緊馬尾。
[琴弦]拉弦樂器使用的琴弦,不論是絲弦或鋼絲弦,其製作方法都和京胡弦完全 相同。絲弦為四種固定的規格;鋼絲弦的規格則不固定。
[琴馬]琴馬中間的橋孔大小要適中,大一些可以使音量增大,但同時也會使聲音發空,琴馬底座可以做成橢圓,中間部分可以圓一點並突出一些,這樣可以使琴馬受壓後與琴皮相對吻合一些,使弦的音源充分的通過琴馬帶動琴皮的振動傳至琴筒。琴馬以色木為好,琴馬材料的要求是松緊適合,太緊的木料,例如紅木,紫檀等會使音色發尖,影響了聲源的傳送,因此琴馬並不是越高檔的木料就越好的。琴馬的底座,扁可以使音質發亮,通常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調整二胡下把位的音量,但一定要適中,不然音色就不甜美渾厚了。
❻ 自己在家怎麼做手工二胡
1、未經加工的木料,尋找合適的尺寸,精挑細選,如果一根木料質量上好,但是略微彎曲,就需要用火烘烤之後將其壓直,經過機器的切割和手工的出本初步雕琢,基本形狀就出來了。
❼ 拉二胡拍戶外視頻怎麼製作
摘要 親~這道題由我來回答,打字需要一點時間,還請您耐心等待一下~
❽ 急求。怎麼製作簡易的二胡(弦樂器)。材料要日常生活中的。越簡單越好。
二胡的樣子你應該見過的吧,照貓畫虎。
二胡琴筒可以用圓的罐頭盒,大概的尺寸和真二胡的琴筒差不多就行,
再找一根二胡桿,可以找家裡廢的金屬拖把桿代替,
二胡的弦軸,可以找木頭錘子把,鋸成長短差不多的尺寸,
琴弦就要到樂器店去買了,很便宜的,順便買個弦馬子,樂器店也有的,塊八毛的。
然後就是打孔了。琴筒上的2個孔要可以插入琴桿,琴桿上頭打2個孔,可以插入弦軸,弦軸要加工成錐形,弦軸上再打2個小孔,是穿琴弦的,一定要小,比琴弦略大一點就行。
然後就組裝了。這個不用介紹了吧,照貓畫虎的裝上。
注意琴桿中上部的「千金」可以用尼龍絲代替。
就是這么多了,不知道能否滿意。等著你的作業上交了……
❾ 怎麼製造二胡
A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
B琴皮:有蟒皮和蛇能上能下兩種,蟒皮為佳。它是二胡重要的發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
C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干。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紅木較多。紅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
D琴軸: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松,給調弦帶來困難。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音準也好,但目前製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現松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致跑弦走音。
琴軸的類型:銅軫和木軫
E弓子:是二胡發音的重要工具,由弓桿和弓毛兩部分組成。弓桿是用細實的紫竹製成,粗細要適中。弓桿的軟硬和彈性會直接影響到演奏效果。弓毛以前有用尼龍絲和馬毛的,多用馬尾,且白馬尾為最佳,黑馬尾次之。一般用細實紫竹縛上馬尾,一端裝有活螺絲(弓魚)用來調整弓毛的松緊度。F琴弦: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目前琴弦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弦,它發出的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位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斷弦。現在大多採用金屬弦。
G千斤:又稱千金,對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料等材料製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紅繞千對斤。
H琴馬: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松節馬、楓木馬。木松節馬木質柔軟,發音圓潤、淳厚,楓木馬軟硬適中,發音柔和、噪音少。J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還裝有可調底托,用尼龍扣調節,演奏時更為方便。
❿ 請教用蟒皮蒙二胡的具體方法~~謝謝啊
1、選用上好的問成年蟒蛇背皮,浸泡、拉伸,使其發揮出最好的彈性,琴筒塗上特製膠水,將蟒皮蒙上。
(10)二胡製作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二胡琴皮的保養對保持二胡的音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位二胡演奏者最關心的。二胡琴皮如能得到精心保養的話,會有很長的使用壽命。
我們見到的琴皮已損壞的二胡大多是由於存放不當、不經常使用而引起的。經常使用的二胡,它的琴皮就會保持一定的彈性,二胡的發音質量也較穩定。
二胡的音色是在不斷的使用中,慢慢拉出來的,平時經常使用二胡就是對二胡的一種很好的維護和保養。
在日常的二胡使用中不需要對琴皮上植物油、凡士林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蠟。如在琴皮內外表面塗上油性物質,會影響琴皮的透氣性和琴皮的振動。
琴皮蒙好後不能再對琴皮的背面進行處理,因為從琴筒後面對琴皮背面進行刮或打磨的處理,會導致琴皮的厚薄不勻,嚴重時還會引起琴皮的破裂。要想對二胡的音色局部有所改善,應該從琴弦、琴弓、千金和控制墊等方面採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