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尼姑的等級排行是怎麼算的
比丘、比丘尼、式叉尼、沙彌、沙彌尼這是按戒臘分的。寺院里只有分工不同,沒有等級不同。有八大執事管理寺院的大小事務。其實就是給別的出家人營造一個好的修行環境。所以,在寺院里,嚴格來說,還是按戒臘分前後的。這是佛定的。現在一般正規寺院還是按照這個的。
B. 中國古代各種職業的社會地位排名
中國古代各種職業的社會地位排名尊卑依次是:帝王、道士、文士、官吏、商賈、醫卜、僧尼、士兵、農民。
古代用「三教九流」來古代劃分人的地位和職業名稱等級。
1、三教
三教指三大傳統宗教——儒教、道教、佛教(釋教)。
2、九流又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 尼。
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巫婆及拐騙)、盜、竊、娼。
中國古代各種職業:
1、五行八作
五行是指:車行、船行、腳行、商鋪行以及衙役行;
八作是指:金匠、銀匠、銅匠、鐵匠、錫匠、木匠、瓦匠和石匠。
2、三姑六婆
三姑:道姑、尼姑、卦姑;道姑是道觀里的女性,尼姑是指廟里的女性,卦姑,專門給人占卜算卦的女性;
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葯婆、穩婆。
C. 你好我想出家去做尼姑
尼姑(Buddhist nun)是中國對比丘尼的俗稱,比丘尼為梵文Bhikssuni的音譯,亦譯作比呼尼等。意譯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稱沙門尼或簡稱尼。略不合佛教規儀,是結合中國民俗產生的稱謂。
佛教稱謂亦稱為「尼」。例:出家為尼,落發為尼同時也是比丘尼的俗稱。女子出家後受過具足戒者。比丘尼是指歸入佛門,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眾、七眾之一。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比丘尼為印度梵文Bhikssuni的音譯,亦譯作比呼尼、苾芻尼、備芻尼等。意譯為乞士女、除女、除饉女或薰女;亦稱沙門尼或簡稱尼、尼僧。
【稱謂來源】
本來,印度以尼(ni)音,代表女性,有尊貴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專用。佛教的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彌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彌及女比丘。 到了中國,每以未嫁的處女稱為姑,故將佛教的沙彌尼及比丘尼稱為尼姑,並沒有侮辱的意思,所以在傳燈錄中,佛門大德嘗以師姑稱尼姑;但到明朝陶宗儀的輟耕錄中,以尼姑列為三姑六婆之一。
【文獻記載】
依《大愛道比丘尼經》所載,比丘尼的出家,始於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大愛道),她誓守八敬法,而被允許出家受戒。在我國,依《比丘尼傳》卷一所述,西晉·建興年間(313~317),尼僧凈檢從西域沙門智山剃發、受十戒。昇平元年二月(357),請曇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壇,凈檢等三人共於壇上受具足戒,這是我國比丘尼的開始。在日本,司馬達等之女善信等人從高麗僧惠便出家,後至百濟受具足戒,是其濫觴。
相關文獻:《五分律》卷二十九;《善見律毗婆沙》卷十四;《四分律》卷四十八;《大智度論》卷十三;《雜阿含經》卷二十四;《中本起經》卷下〈瞿曇彌來作比丘尼品〉;《大愛道比丘尼經》卷下;《撰集百緣經》卷八;《大方便佛報恩經》卷五;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奎馬女修士撰·賴顯邦譯《佛陀時代的女眾》(《諦觀》雜志第五十九期);平川彰《原始佛教の研究》。
【戒律】
關於比丘尼的戒律,因相傳女人障重,故戒條亦多,依《四分律》所載,比丘須守二五〇戒,比丘尼則須守三四八戒。
【傑出代表】
在我國佛教史上,比丘尼之貢獻雖不如比丘之多,然其中亦不乏戒行精嚴、學優行粹之修行者。依《比丘尼傳》書中所載,由晉代迄梁武帝之間,我國佛教界即已有不少傑出之比丘尼。如道容『戒行精峻』(卷一),令宗『學行精懇,開覽經法,深義入神』(卷一),慧果『常行苦節,不衣綿纊,篤好毗尼,戒行清白』(卷二),慧耀甚且燒身以供養三寶(卷三),凡此皆足令人欽仰。
古代世俗女子雖有讀書識字者,然真能登台講說者則極少見。《比丘尼傳》書中所載之比丘尼,則頗有能登台講解經律、著書立說者。晉穆帝時,妙相『每說法度人,常懼聽者不能專志,或涕泣以示之』(卷一)。齊武帝時,曇徹『才堪機務,尤能講說。剖毫析滯,探賾幽隱。諸尼大小,皆請北面』(卷三)。智勝研讀律藏,『自製數十卷義疏,辭約而旨遠,義隱而理妙』(卷三)。由此諸例,可以窺見比丘尼在我國早期佛教史上地位之一斑。
至於二十世紀的後半階段,比丘尼也是台灣佛教的中堅分子。不唯人數遠較比丘為多,且頗多能獨當一面,弘法利生者。如證嚴創辦慈濟功德會,興辦大型醫院及大學,其弘法事業規模之大,為前此之台灣所未有。恆清為美國威斯康辛(Wisconsin)大學博士,身任台大哲學系教授,且掌理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對台灣佛教高等教育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其他方面之傑出比丘尼,在台灣亦為數甚多。種種跡像皆顯示出,在現代台灣佛教僧團里,比丘尼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D. 尼姑都有什麼稱號
沙門尼或簡稱尼、尼僧。
佛教稱謂亦稱為「尼」。例:出家為尼,落發為尼同時也是比丘尼的俗稱。女子出家後受過具足戒者。比丘尼是指歸入佛門,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眾、七眾之一。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比丘尼為印度梵文Bhikssuni的音譯,亦譯作比呼尼、苾芻尼、備芻尼等。意譯為乞士女、除女、除饉女或薰女。
(4)尼姑等級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中國最大比丘尼道場——普壽寺座落於五台山台懷鎮北端,它是一座學修養重的尼眾寺廟,設有預科班、普通班、中級班、高級班、研究班和國際班,課程有佛教經、律、論,以戒為主,並設有政策法規、古代漢語、書法、英語和電腦等輔助課。
一九九二年以來,共培養了來自全國各地、香港、台灣地區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比丘尼二千人,在學者四百二十多人。
E. 尼姑的等級排行是怎麼算的
在佛教的寺廟里,尼姑分為沙彌和比丘尼兩個等級;剛出家的尼姑,受過十戒律後,稱為沙彌;出家時間較久的尼姑,受過二百五十戒律後,稱為比丘尼;各個寺廟還設有行政級別,如方丈、監院、維那等,是寺院的管理團隊,屬於沙彌和比丘尼之外的另一系列等級。
F. 和尚的最高級是方丈嗎尼姑的最高級別呢
和尚的最高層是佛祖,尼姑的最高層是觀音.
G. 關於尼姑- -
尼姑,即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教徒。尼姑(Buddhist nun)佛教稱謂。比丘尼的俗稱。女子出家後受過具足戒者。比丘尼為梵文Bhikssuni的音譯,亦譯作比呼尼等。意譯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稱沙門尼或簡稱尼。
可參考以下關於比丘尼的解釋:
比丘尼(梵bhiks!uni^,巴bhikkhuni^,藏dge-slon%-ma)
指歸入佛門,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眾、七眾之一。又作苾芻尼、■芻尼、備芻尼、比呼尼等。意譯除饉女、乞士女、沙門尼、除女、薰女等。略稱尼或尼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