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立木材積
立木材積即為立木蓄積。
立木材積即為立木蓄積.計算方法是:原木材積除以該樹種的出材率.如:某地區、某樹種的出材率為60%,即:立木材積(立木蓄積)=原木材積÷60%.是測木材的!出自立木材積表。
詞語:立木材積,解釋growing stock;standing stock;standing volume;stocking。
年輪即樹木在一年內生長所產生的一個層,它出現在橫斷面上好像一個(或幾個)輪,圍繞著過去產生的同樣的一些輪。
魚類鱗片年輪指當年秋冬形成的窄帶和次年春夏形成的寬頻之間的分界線。年輪維管形成層在一個生長期中所產生的次生木質部,構成一個生長輪。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只產生一個生長輪,就是樹木的樹齡,也稱之為樹的年輪。
2. 樹木怎樣算立方
「樹木」近似可以看做是圓柱體,可以根據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進行近似計算。
圓柱體的體積等於截面積乘以高,截面是圓形,可以根據圓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圓形的截面積S=π×r²,其中r=d/2,是截面的半徑,假設一個樹木的平均半徑為r,長度為l,那麼該樹木的近似立方V=π×r²×l。
(2)立木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1、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底面,周圍的面叫側面,一個圓柱體是由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組成的。
2、圓柱體的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體的高。
3、圓柱體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圓柱體的側面的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斜著切)。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x高,即:
S側面積=Ch=2πrh。
底面周長C=2πr=πd。
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x2=Ch+2πr^2=2πr(r+h)。
4、圓柱的體積=底面積x高
即 V=S底面積×h=(π×r×r)h。
3. 立木蓄積量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單位面積立木蓄積量是指處於生長過程中的立木材積總量與森地面積的比值.計算公式為:
立木蓄積量(m3/畝)=立木材積總量(m3)/有林地總畝數
立木蓄積量受立木生長量影響,立木生長量是指立木材積和重量上平均每年增長的數量,其計算公式為:
立木生長量(m3/畝)=立木蓄積量/林齡
4. 立木蓄積是什麼
立木材積即為立木蓄積,材積(蓄積)是理論上的材積,一般是根據所測定的立木胸徑(樹高 1.3米處的樹干直徑)和樹高或原木的小頭直徑和材長分別查相應的立木或原木材積表即得。
國家森林資源調查技術規程、標准種目前尚無利用伐樁測算立木蓄積的計算公式,但按照國家和省森林資源調查機構核查森林採伐量的常規方法,可以利用伐樁測算出立木蓄積。提出處於培育中的人工用材林的營林產值應分立木蓄積產值和可育性產值兩大部分,並提出劃分立地類別進行產值統計的辦法。
(4)立木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立木蓄積的計算方法:
原木材積除以該樹種的出材率。如:某地區、某樹種的出材率為60%,即:立木材積(立木蓄積)=原木材積÷60%。原木材積是伐倒木根據需要截成區分段,各段的材積相加就是原木材積。
在採伐地塊附近,隨即選取相同樹種的林木測量胸徑和根徑(測量的部位應與伐樁一致,測量株數應達到一定數量,通常每徑階在30株以上,以保證估測精度),利用胸徑和根徑的數據選擇模型回歸,可選擇直線方程D1.3=a+bD根或拋物線方程D1.3=a+bD根+CD2根進行回歸擬合,計算相關系數和剩餘標准差進行檢驗,然後利用回歸式估測現場各伐根胸徑,查一元立木材積表既可得出相應材積(具體技術要求可向省林業勘察設計院咨詢)
5. 立木蓄積量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單位面積立木蓄積量是指處於生長過程中的立木材積總量與森地面積的比值。計算公式為:
立木蓄積量(m3/畝)=立木材積總量(m3)/有林地總畝數
立木蓄積量受立木生長量影響,立木生長量是指立木材積和重量上平均每年增長的數量,其計算公式為:
立木生長量(m3/畝)=立木蓄積量/林齡
6. 立木材積測定是什麼
(volume measurement of standing trees)
(曹再新)
測定樹高、直徑,按一定數學公式求算立木主幹體積的工作。樹木伐倒前統稱立木,有活立木和枯立木之分。所測定的立木材積為帶皮材積,以立方米表示。現階段由於立木測定工具的限制,對立木狀態下的樹干長和任意部位直徑的測量遠不如伐倒木方便。因而立木材積測定的理論不得不建立在以胸高形數為中心的基礎之上(V=f1.3·g1.3·h),從而產生立木材積三要素——胸高形數(f1.3)、胸高斷面積(g1.3)和樹高(h),其材積測定常採用經驗公式法。然而,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上部直徑測定儀的發展,已為立木材積測定採用伐倒木材積測定的基本方法提供了條件。
立木材積近似計演算法
建立在形數理論上的材積測演算法。其測定精度通常比伐倒木低,一般只能作為單株立木材積的近似計算。
平均實驗形數法
以實驗形數代替胸高形數,並取實測樹高加3米為計算樹高的立木求積法。
V=g1.3·(h+3)·f9
式中 V為立木材積;h為樹高;g1.3為胸高斷面積;f9為實驗形數。
丹琴略算
法取胸高形數等於0.51,樹高等於25米的立木求積法。
V=0.001d1.32
式中 V為立木材積;d1.3為胸徑。當樹高為25~30米時,所計算的材積較為可靠。
形率法
測出胸徑(d1.3),樹高(h),中央直徑、(dh/2)計算形率(q2)按希費爾公式
算出胸高形數,再按公式V=f1.3·g1.3·h計算立木材積。
立木區分求積法
利用上部直徑測定儀等,將伐倒木求積理論應用於立木材積測定的方法。這類方法往往由於樹冠低下,枝條茂密,使測定儀難於應用而受到限制。
等長區分求積法
將樹干區分為若乾等長段,利用性能良好的上部直徑測定儀分別測定各段直徑,按圓柱體公式計算出各段材積。樹冠內無法測定直徑的樹干梢部,不論其長短,一律作梢頭木處理,按圓錐體公式計算材積。各段材積的合計即為立木材積。這種方法測算手續復雜,但精度較高。
等直徑差區分求積法
1954年美國格羅森堡(L.R.Grosenbaugh)提出的一種內業計算簡便的立木材積實測方法。又稱累高法。區分段的長度不受限制,只要求區分段大頭直徑與小頭直徑的差為常數(T可取2、3、4厘米等),按照遞減的樹干直徑的等差級數對樹干進行區分,並測得各區分段長度,忽略梢頭材積不計,則立木材積為
式中 n為區分段數;T為直徑差;li為第i區分段的長度;di為第i區分段的小頭直徑;K為樹干形狀系數,拋物線體K=2,圓錐體K=3,一般取K=3。
由上式可以導出等直徑差區分求積法的樹乾材積的一般計算公式
式中 A=πT2/20000;C=πT2/40000K;h′i可由遞推公式求出:h′i=h′i-1+hi,i=1,2,……n。其中hi為自樹下部向上第i區分段小頭以下,各區分段累加高度;h′i為累計高,是hi的再次逐段累計值。
望高法
1855年德國普萊斯勒(M.R.Pressler)提出的單株立木材積測定法。樹幹上部直徑等於胸徑1/2處叫望點,自地面到望點的高度叫望高。測出胸徑和望高,按下式便可算出立木材積。
式中 g1.3為胸高斷面積;hR為望高。此法平均誤差在±5%之間。望高法適用於主幹明顯而樹冠較高且稀疏的樹木。林分速測鏡是確定望高點位置和測定望高比較方便的儀器。
此外,立木材積還可通過測定易測因子胸徑、樹高等,從立木材積表中查得。但使用時要注意材積表是為求材積合計和平均材積而編的,多用於整群體抽樣樣木的材積測定,若用來求單株木材積會產生相當大的誤差。
立木度圖
7. 樹木怎樣計算立方
1、計算木頭(樹乾和粗樹杈干)的立方數,最簡單的計算方法是,平均周長的平方乘0.8乘長度即等立方數,周長*周長*0.8*高(長);
2、計算木材材積立方,因樹乾的特點不同而不同,計算很復雜,基本都是靠查閱國家頒布的《木材材積表》得到木材材積方數。
木材的體積計算分多種情況,有方枋材和圓材,樹屬於一般圓材,樹大多不規則,不能用圓長乘以長度計,樹的立方計尾徑,不能用頭徑,用尾徑查木材材積表,才是樹的立方數。
材長以米單位,量至厘米,不足1cm的捨去;直徑以厘米為單位,不足1Cm的捨去;寬度和厚度以毫米為單位,不足1mm不計;材積以立方米為單位.
杉原條的尺寸檢量:
1. 長度檢量:從大頭斧口(鋸口)量至梢端直徑6cm處止, 1m進位,不足1m的,由梢端捨去,經捨去後的長度為檢尺長.大頭或小頭打有水眼的,應除去水眼檢量長度.
2.直徑檢量:離大頭斧口(鋸口)2.5m處檢量,以2cm進位,不足2cm時,凡足1cm進位,不足1m的捨去,經進舍後的直徑為檢尺徑,如用卡尺檢量,以長短徑的平均數經進舍後為檢尺徑.
3、與有缺陷時的尺寸檢量: 檢量直徑與有節子,樹瘤等不正常現象時,應向梢端方向移至正常部位檢量.如直徑檢量部位遇有夾皮、偏枯、外傷及節子脫落而形成的凹陷部位,應恢復其原形檢量.
大頭劈裂,不論是否脫落,其中所余最大一塊斷面厚度(進位尺寸)相當於檢尺徑的不計;小於檢尺徑的,應扣除到相當於檢尺徑的長度,重新確定檢尺長,但原檢尺徑不變.劈裂長度自2.5m以上的,其檢尺徑仍在離尺頭2.5m處檢量,以脫落的,以其長短徑的平均數,經進舍後為檢尺徑,原檢尺長不變;未脫落的,仍以原直徑(扣除裂隙後的直徑)經進舍後為檢尺徑,檢尺長度按上述規定扣除.
8. 知道原木材積,如何求出立木蓄積
立木材積的計算。立木材積即為立木蓄積。計算方法是:原木材積除以該樹種的出材率。如:某地區、某樹種的出材率為60%,即:立木材積(立木蓄積)=原木材積÷60%
9. 木方怎麼算立方
木材一立方就是體積的一方,長寬高相乘,長×寬×高,1m×1m×1m=1立方。
但是木材分為板方材和原木,板方材的材積就是長*寬*厚,一方就是一立方米,長寬厚各是一米的木材,其材積就是一立方米,或者由多塊板方材相加的材積是一立方米,原木的材積可以查看材積表,比如4米長20厘米徑級材積是0.16立方米,這樣6根木材相加就是0.96立方米。
體積的單位換算有以下: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000000立方毫米=1升=1000毫升=0.061立方英寸。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毫升=0.000061立方英寸。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000立方毫米=0.353立方英尺=1.3079立方碼。
1立方英寸=0.016387立方分米=16.387立方厘米=16387立方毫米。
1立方英尺=28.3立方分米=28300立方厘米=28300000立方毫米。
1立方碼=27立方英尺=0.7646立方米=164.6立方分米=164600立方厘米=164600000立方毫米。
10. 求蓄積量計算公式
立木蓄積量計算公式為:立木蓄積量(m3/畝)=立木材積總量(m3)/有林地總畝數。
1、立木材積即為立木蓄積,計算方法是:原木材積除以該樹種的出材率。如:某地區、某樹種的出材率為60%。即:立木材積(立木蓄積)=原木材積÷60%
2、林木蓄積量=平均每株林木材積量×單位面積上平均株數×林木佔地總面積
活著或死亡的立木體積(m3),包括連皮測量的樹樁以上到林木頂端的木材,包括所有直徑超過一定標準的林木、林木頂端、較大枝條和能夠被用作纖維和燃料的地表死樹,但不包括樹木小枝條和樹葉。它表示了林地能夠生產木材的數量。
(10)立木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森林蓄積量計算方法:
樣地法:在林中選若干個面積一致、有代表性的樣地,每個樣地內量測每株樹的胸徑、樹高,並分別記清樹的種類(主要分為大的類型,並不要完全清楚各種樹的名稱),通常分成四類:松類、杉類、軟闊類、硬闊類。
根據胸徑、樹高查相應樹木種類的二元立木材積表,把樣地內的所有單株蓄積加起來,就是一個樣地的蓄積。然後,幾個樣地進行平均。進而推算整個林地的蓄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