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英國發明計算方法

英國發明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2 17:07:18

① 英國是哪個人發明了計算尺

是聞名於世的英國數學家納皮爾(J.Napier)最早創立了對數概念,
並在他所著的書本里還介紹一種新的數字運算工具,既是後來被人們稱為「納皮爾計算尺」的計算工具。

② 英國古代計算用什麼工具

17世紀初,在計算尺發明之前,有兩種計算工具流行於歐洲。一是伽利略發明的「比例規」,外形象圓規,兩臂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張合,利用比例原理進行乘、除、比例等計算。另一種是納皮爾籌,所根據的原理是15世紀以後通行於中亞細亞及歐洲的「格子演算法」(曾傳入中國,叫「寫算」,又叫「鋪地錦」),和格子演算法不同的是將格子和數字刻在「籌」(長條竹片或木片)上,可根據需要拼湊起來進行計算。
簡單點計算一般就用手指了,歐洲直到15世紀還盛行著指算。

③ 乘號是英國數學家誰發明的

乘號是英國數學家歐德來發明的。

運算符號最早是起源在希臘,只是沒有一個統一的符號而已。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

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集合論中去了。到了十八世紀,英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數學符號的形成一般都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文辭式(或文字式、文詞式)、縮寫式(簡字式、文辭縮寫式)和最終為人們所接受的簡潔的符號式。+」、「一」的歷史也是如此。隨著數學符號體系的不斷進步,「+」、「-」被15世紀的德國人引入。

據說是從商業實踐中借用的。酒商在從大桶里售酒時,用橫線條表示從酒桶里減少了酒;當酒桶里的酒恢復原狀時,為了表示原來被取走的酒又補齊了,就在前畫的橫線上加一條豎線。

這樣的結果是,在酒減少的時候,即把酒倒出的時候就出現符號「-」;而酒增加的時候,即把酒加人的時候,就出現了符號「+「。現在認為是德國數學家維德曼最早在其著作中運用「+」、「-」的。

④ 世界上最早的數學系統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是誰發明的

加減乘除(+、-、×(·)、÷(∶))等數學符號是我們每一個人最熟悉的符號,因為不光在數學學習中離不開它們,幾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離不開它們.別看它們這么簡單,直到17世紀中才全部形成.

數學加減乘除符號法國數學家許凱在1484年寫成的《算術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編寫符號,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減法.這兩個符號最早出現在德國數學家維德曼寫的《商業速演算法》中,他用「+」表示超過,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蘭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減法.1544年,德國數學家施蒂費爾在《整數算術》中正式用「+」和「─」表示加減,這兩個符號逐漸被公認為真正的算術符號,廣泛採用.
以符號「×」代表乘是英國數學家奧特雷德首創的.他於1631年出版的《數學之鑰》中引入這種記法.據說是由加法符號+變動而來,因為乘法運算是從相同數的連加運算發展而來的.後來,萊布尼茲認為「×」容易與「X」相混淆,建議用「·」表示乘號,這樣,「·」也得到了承認.
除法符號「÷」是英國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後來在英國得到了推廣.除的本意是分,符號「÷」的中間的橫線把上、下兩部分分開,形象地表示了「
分」.至此,四則運算符號齊備了,當時還遠未達到被各國普遍採用的程度.
"加減乘除
(+,-,×(?),÷)等數學符號都是經過長期發展而形成的,到了17世紀,
才得到廣泛使用。
加法符號,
開始使用的是英文plus(加)的字頭p。在德國,使用了相當於英語「and」(和)
的詞「et」。隨著歐洲商業的繁榮,
寫「et」也嫌慢了,
為了加快速度,
把兩個字母連著寫,
因此「et」慢慢地變成了「+」。
減法也是同樣,
使用英文minus
(減少)
的字頭m,
而它也是為了便於速寫,
逐漸變成了「-」。
在「+」號出現了100年左右後,
英國的奧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為乘號。據說乘法符號是根據加法符號得來的。因為乘法運算是從幾個相同數的連加運算發展而來的。例如,13×5就是13+13+13+13+13。也就是說乘法運算是一種特殊的加法運算,
所以將加法符號「+」稍作變動,就變成了現在的乘號「×」。後來,萊布尼茲認為「×」容易與χ相混淆,建議用「?」作為乘號,這樣,「?」也得到了承認。但也有人覺得「?」容易與小數點相混,
仍堅持採用×號。
除法的符號「÷」是英國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
後來在英國得到了推廣。除的本意是分,
例如,
100個蘋果分給10位小朋友,
每人得多少,就是100÷10
。符號「÷」的中間的橫線把上、下兩部分分開,
形象地表示了「分」。但在德國,
萊布尼茲是使用「∶」代表除號,
一直沿用到現在。後來人們也用「∶」表示比,
因為比的含義和除的含義是一致的。"

⑤ 17世紀初英國人發明了什麼

17世紀初英國人發明了計算尺。
算尺(sliderule),或計算尺,通常指對數計算尺是一個模擬計算機,由三個互相鎖定的有刻度的長條和一個滑動窗口(稱為游標)組成。在1970年代之前使用廣泛,之後被電子計算器所取代,成為過時技術。
在其最基本的形式中,算尺用兩個對數標度來作乘法除法,這些在紙上進行時既費時又易出錯的常見運算。用戶通過估計決定小數點在結果中的位置。在包含加減乘除的計算中,加減在紙上進行,而非算尺上。一個滑動標記有一個或多個豎直的對齊線用於在任何一個刻度上記錄中間結果,也可用來找出不相鄰的刻度上的對應點。

⑥ 加減乘除分別是哪國的人發明的

加、減號「+、-」是15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曼首創的。他在橫線上加一豎表示增加、合並的意思;在加號上去掉一豎表示減少、拿去的意思。

乘號「x」是17世紀英國數學家歐德菜最先使用的。因為乘法與加法有一定的聯系。,所以他把加號斜著寫表示相乘。後來,德國數學家菜布尼茲認為「x」易與字母「X」混淆,主張用「.」,至今「×」與「.」並用。

除號「÷」是17世紀瑞士數學家雷恩首先使用的。他用一道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表示分解的意思。後來菜布尼茲主張用「:」做除號,與當時流行的比號一致。現在有些國家的除號和比號都用「:」表示。

(6)英國發明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加減乘除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符號依次為「+-×÷」,在沒有括弧的情況下,運算順序為先乘除,再加減。

加法的性質

⒈交換律:a+b=b+a

⒉結合律:a+b+c=a+(b+c)

減法的性質

a-b-c=a-(b+c)

乘法的性質

1.交換律,ab=ba

2.結合律,a(bc)=(ab)c

3. 分配律,a(b+c)=ab+ac

除法法則

除數是幾位,先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前幾位不夠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寫在哪位上面,不夠商一,0佔位。余數要比除數小,如果商是小數,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數是小數,要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再計算。

⑦ 17世紀英國人發明了什麼計算機

十七世紀中期,歐洲人發明了機械計算器。

1642年,法國哲學家和數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加減法計算機。

它是利用齒輪傳動原理製成的機械式計算機,通過手搖方式操作運算。他稱「這種算術機器所進行的工作,比動物的行為更接近人類的思維」。這一思想對以後計算機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671年,著名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G。W。Leibnitz)製成了第一台能夠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機械式計算機。

最後,機械式l計算機發展成為不久前還能見到的手搖或電動的台式計算機。1833年,英國科學家巴貝奇(Charles Babbage)提出了製造自動化計算機的設想,他所設計的分析機,引進了程序控制的概念。盡管由於當時技術上和工藝上的局限性,這種機器未能完成製造,但它的設計思想,可以說是現代計算機的雛型。

(7)英國發明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計算機按用途可分為通用計算機和專用計算機。

1、專用計算機功能單一,可靠性高,結構簡單,適應性差。但在特定用途下最有效、最經濟、最快速,是其他計算機無法替代的。如軍事系統、銀行系統屬專用計算機、彈道參數計算機、監控計算機等。

2、通用計算機的話,象個人計算機就是很好的例子。通用計算機按其規模、速度和功能等又可分為巨型機、大型機、中型機、小型機、微型機及單片機。

⑧ 計算器是誰發明的

帕斯卡

1642年,年僅19歲的法國偉大科學家帕斯卡(Pascaline)發明了第一部機械式計算器,在他的計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聯鎖的齒輪,一個轉過十位的齒輪會使另一個齒輪轉過一位,人們可以像撥電話號碼盤那樣,把數字撥進去,計算結果就會出現在另一個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減計算。

1694年,萊布尼茲(Leibniz)在德國將其改進成可以進行乘除的計算。此後,一直要到20世紀50年代末才有電子計算器的出現

(8)英國發明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計算器一般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鍵盤、顯示器、電源和一些可選外圍設備及電子配件,通過人工或機器設備組成。低檔計算器的運算器、控制器由數字邏輯電路實現簡單的串列運算,其隨機存儲器只有一、二個單元,供累加存儲用。

高檔計算器由微處理器和只讀存儲器實現各種復雜的運算程序,有較多的隨機存儲單元以存放輸入程序和數據。鍵盤是計算器的輸入部件,一般採用接觸式或感測式。為減小計算器的尺寸,一鍵常常有多種功能。

顯示器是計算器的輸出部件,有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或液晶顯示器等。除顯示計算結果外,還常有溢出指示、錯誤指示等。計算器電源採用交流轉換器或電池,電池可用交流轉換器或太陽能轉換器再充電。

為節省電能,計算器都採用CMOS工藝製作的大規模集成電路(見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集成電路),並在內部裝有定時不操作自動斷電電路。計算器可選用的外圍設備有微型列印機、盒式磁帶機和磁卡機等。

⑨ 歷史上其他國家的計數方法有哪些

計算方法又稱「數值分析」。是為各種數學問題的數值解答研究提供最有效的演算法。主要內容為函數逼近論,數值微分,數值積分,誤差分析等。常用方法有迭代法、差分法、插值法、有限元素法等。現代的計算方法還要求適應電子計算機的特點。數值分析即「計算方法」。
中國人在計數時,常常用筆畫「正」字,一個「正」字有五畫,代表5,兩個「正」字就是10,以此類推。這個計數方法簡便易懂,很受中國人歡迎。那麼,到底是誰最先開始使用這個聰明的方法的呢?據說這種方法最初是戲院司事們記「水牌賬」用的。
清末民初,戲園(俗稱茶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娛樂場所。每天戲園里要迎來很多觀眾。可是那時候還沒有門票這種東西,戲園就安排「案目」(就是現在所說的服務員)在戲院門口招徠看客,領滿五位入座,司事(記賬先生)便在大水牌(類似黑板)上寫出一個「正」字,並標明某案目的名字。座席前設有八仙桌,看客可邊品茶邊看戲。稍後由案目負責計數、收費。到散場結賬時准確無誤。
這個方法隨著戲院實行門票制而被廢棄了,但是作為一種簡明、易懂、方便的記數法,一直流行於民間。到現在很多中國人在統計選票、清點財物等時候,都還保持著用「正」字計數的習慣。
數學術語,a×10的n次冪的形式。將一個數字表示成 (a×10的n次冪的形式),其中1≤|a|<10,n 表示整數,這種記數方法叫科學記數法。數字很大的數,一般我們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例如6230000000000;我們可以用6.23×10^12表示,而它含義是什麼呢?從直面上看是將數字6.23中6後面的小數點向右移去12位。 若將6.23×10^12寫成6.23E12,即代表將數字6.23中6後面的小數點向右移去12位。有效數字是指從左面不為0的數開始
例如:890314000保留三位有效數字為8.90*10的8次方
839960000保留三位有效數字為8.40*10的8次方
0.00934593保留三位有效數字為9.35*10的-3次方
0.004753=4.753*1/1000=4.753*10的負三次方

⑩ 英國人甘特的計算尺能進行什麼運算

英國人甘特發明的計算尺只有兩條對數刻度,所以應用對數性質可以將乘、除法運算,轉換成加減法運算在計算尺上求得乘、除法運算的結果。

閱讀全文

與英國發明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經緯儀快速安裝方法 瀏覽:361
egg摩絲洗面奶使用方法 瀏覽:260
故障碼讀取與清除方法常用萬用表 瀏覽:751
流量共享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375
滾筒洗衣機搖晃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509
半水調漂方法視頻 瀏覽:373
kindle使用方法說明書 瀏覽:854
油畫無痕掛鉤使用方法 瀏覽:839
幼兒貼肚臍貼的正確方法 瀏覽:47
內開窗安裝方法 瀏覽:565
質性研究主題分析方法 瀏覽:448
汽車提速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489
科三有什麼方法定好油門 瀏覽:743
電腦表格列印方法 瀏覽:454
泡腳片的使用方法 瀏覽:904
滾動手機屏保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898
3d圖片黑斑處理方法 瀏覽:809
應用方法研究 瀏覽:825
如何分析人物的描寫方法 瀏覽:1000
提高游戲幀數最快的方法手機 瀏覽: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