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畜禽疾病治療中,用葯劑量過大或過小都不能有效地達到治療的目的。葯物的含量、計量單位及其換算關系,對正確合理用葯、降低耐葯性、降低養鴨成本、減少或避免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義。獸葯計量單位及使用計算方法有:
(1)獸葯的含量與標示量①獸葯的含量:是指葯物中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一般採用化學、物理或生物測定方法來分析。含量測定是評價葯物質量的重要內容。例如:10%氟苯尼考注射液,即100毫升中含氟苯尼考10克。
②獸葯的標示量:是指該劑型單位劑量的制劑中規定的主葯含量。如土黴素片的標示量為0.25克。(2)獸葯含量的計量單位獸葯的種類繁多,劑型各不相同,因此,必須有一個統一的計算方法。目前,有關葯品的計量方法如下:
①以重量計量:主要用於粉劑和片劑等固體制劑,其表示法為1千克(kg)=1000克(g);1克(g)=1000毫克(mg);1毫克(mg)=1000微克(μg);1微克(μg)=1000納克(ng)。
②以容量計量:主要適用於注射劑等溶液制劑,其表示法為1升(L)=1000毫升(ml);1毫升(ml)=1厘米3(cm3)。
③以百分濃度計量:適用於固體和溶液制劑,溶液制劑表示每100毫升溶劑中含多少克葯物,例如,5%的葡萄糖溶液,表示在100毫升溶液中含有葡萄糖5克;粉劑、散劑等固體制劑則表示每100克制劑中含葯物多少克,例如,10%的環丙沙星散劑表示每100克散劑中含環丙沙星10克。
④以「單位」或「國際單位」計量:主要是用於某些抗生素、維生素、激素和抗毒素類生物製品的使用單位。
A.抗生素,抗生素多用國際單位(IU)表示,有時也以微克、毫克等重量單位表示,如青黴素G,1國際單位(IU)=0.6微克青黴素G鈉純結晶粉或0.625微克鉀鹽,80萬國際單位青黴素鈉應為0.48克;1毫克制黴菌素=3700單位(U),1毫克桿菌肽=40單位(U)。
B.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一般用國際單位(IU)表示,其他維生素則以重量單位表示。1國際單位(IU)維生素A=0.3微克維生素A醇=0.344微克維生素A醋酸酯;1國際單位(IU)維生素D=0.025微克結晶維生素D3的活性;1國際單位(IU)維生素E=1毫克DL-2生育酚醋酸酯。在實際應用中,維生素B1、維生素B2常用重量作單位。
C.激素與酶,在飼料中添加酶制劑,常用酶活性單位(FIU)表示,用含有的活性單位去換算用量。激素用國際單位(IU)表示,各種激素1國際單位摺合國際標准制劑的重量為黃體酮1毫克、絨毛膜促性腺素0.1毫克、垂體激素0.5毫克、促乳激素0.1毫克。
D.抗毒素,通常以能中和100單位毒素的量,作為1個抗毒素單位。(3)常用獸葯劑量表示法①畜禽個體給葯每千克體重×毫克表示法:即每千克體重畜禽應用葯物的質量,如環丙沙星注射液的劑量為:一次量,雞每千克體重10毫克肌內注射,一天2次,連用2~3天。應用時應根據個體的重量,計算出總的用葯量,如體重為2千克的雞,1次注射20毫克。
②毫克/只(頭):有時畜禽的個體給葯其劑量也用毫克/只(頭)來表示,即每隻(頭)畜禽應用葯物的1次量。
③百分濃度(%):以飼料或水為100,所含葯物為百分之幾,即稱百分濃度。如強力黴素0.04%拌料,即為100克飼料中含強力黴素0.04克,或0.02%飲水,100毫升水中含葯0.02克,也即為4克葯物/10千克飼料或2克葯物/10升水。(4)常用獸葯劑量計算方法在獸葯使用劑量計算過程中,必須先弄清葯物含量的重量、容量,國際單位與毫克之間的換算,千萬不要混淆,下面舉例說明。
①某養豬戶利用環丙沙星治療豬下痢,使用環丙沙星注射液,劑量為每千克體重2.5毫克,葯物規格含量2.5%,10毫升(含0.25克)。如55千克的豬,則需葯量為:2.5×55=137.5毫克。計算該注射液中環丙沙星含量為25毫克/毫升,需該注射劑的體積是137.5/25=5.5毫升。55千克的豬應注射5.5毫升環丙沙星。
②某養雞戶在治療大腸桿菌病時,使用10%的氟苯尼考粉。已知100克拌200千克飼料,如500隻雞,每隻雞採食量是0.25千克,則按說明書計算需要葯物重量為:500×0.25×100/200=62.5克。即稱10%的氟苯尼考粉62.5克,與125千克飼料充分混合均勻,直接飼喂。也可根據說明書直接按100克葯拌飼料200千克。
③某養豬戶利用過氧乙酸溶液進行豬舍消毒,一般用過氧乙酸濃度為0.3%~0.5%,而市售的過氧乙酸濃度為20%。具體配製方法如下:如噴霧器容積為25升,要配0.3%的溶液需要100%的過氧乙酸的體積是25×0.3%=0.075升。市售的過氧乙酸是20%,所以配製時,所需20%過氧乙酸的體積應為0.075×100/20=0.375升。0.3%過氧乙酸溶液配製,按25升計算,取濃度為20%過氧乙酸0.375升,與25升水混合均勻即成。
④國際單位與毫克的換算,一般抗生素1毫克約等於1000國際單位,即10毫克等於1萬國際單位。如治療雞大腸桿菌病時,使用慶大黴素,其規格2毫升/支(含8萬國際單位)。若用其飲水,使用劑量為每千克體重10毫克,而制劑含量標注為8萬國際單位。在實踐中,可以1萬國際單位換算成10毫克,1支慶大黴素(2毫升含8萬國際單位),可供體重1千克的雞8隻飲水用。
❷ 養鴨的成本與利潤
隨著消費者對畜禽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不止需要數量足夠,還得質量滿意,大家提倡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營養均衡、安全保健的食品,而鴨產品恰恰符合了消費者的這種需求。因此,鴨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也在逐漸增長。養鴨1000隻成本和利潤分析:
鴨苗成本:鴨苗一個1.5元,1000隻成本:1.5*1000=1500元
鴨料成本:鴨料1.7元一斤,一個鴨子從進棚養45天,大概吃13斤料,一個鴨子飼料成本:1.7*13=22.1;1000隻鴨子的飼料成本:22.1*1000=22100元
(2)養鴨投葯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肉鴨養殖屬於中等風險的項目。主要有以下幾種風險:
一是肉鴨屬於生長快的家禽,在較短時間內就可以出欄,管理上和銷售上必須具有專業的技術和經驗。
二是肉鴨的疫病比較多,如果防治不及時,可能造成大面積的死亡。
三是肉鴨的銷售渠道比較窄,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往往造成較大的損失。以上幾種風險,農民在肉鴨養殖時要特別注意。
❸ 肉鴨養殖方法
商品鴨可以採用經濟雜交的方法生產。如公番鴨和母家鴨雜交生產的騾鴨,雜交優勢率頗為明顯。
鴨的營養與飼料鴨的基本營養要素有代射能,粗蛋白質,粗纖維、鈣、磷、多維和微量元素等。不同生產用途生長階段需要營養的量和質有不同要求,飼料以玉米、豆粕、魚粉等原料為主。怎樣配方和生產配合飼料呢?一是要考慮原料的質和量,二足要考慮到原料的價格,其目的就是要使所配飼料營養全而而且價格適合即達到高生產力和低生產成本之效果。由於這方面的技術比較復雜,這里僅介紹一種較為適用的方法,謹供參考。
查飼養標准: 查找相應品種,飼養階段所需的營養含量要求,如北京鴨1~21天階段,代射能2800大卡/公斤,粗蛋白21%,粗纖維3.5%、鈣0.9、磷0.6%等,記錄下來。
根據日糧原料大致配比核算初步配方。 日糧原料配比一般要求谷實類飼米(玉米、大麥等)(2~3種)40~60%;糠麩類(麥麩、米糠等)飼料10~20%;植物性蛋白料(豆粕、棉仁餅、菜餅等)10~20%;動物性蛋白飼料(魚粉等)3~10%;青綠多汁飼料(青料等)10~20%;礦物質飼料(骨粉、貝殼粉等)2~7%;食鹽0.3~0.5%。在允許日糧配比情況下,初略排出一個配方,並查找常用飼料營養物質含量表並計算出初步配方的營養分含量。
初步配方與飼養標准比較,最後確定飼料配方。 如果某項指標有高或低,就在某項指標含量低或高的原料中加減,直至達到基本與標准相符為止。此時的配方就已經完成。注意有些指標中微量元素、維生素等一般有成品購買,不必自行配製,自行配製技術比較復雜,弄不好可能出現問題。一般市場上有適合的飼料購買,可以擇優選購。
另外、關於飼養標准等,供應種苗的廠家一般都有提供,可以參考。
雛鴨的飼養管理 鴨子從出殼到50日齡稱為雛鴨,其中又分為幼雛期與中雛期。幼雛期是指從孵化到21日齡的鴨子,這是整個養鴨生產中最關鍵的一個時期,由於剛出殼的雛鴨體質還很弱,不能調節自身體溫,對溫度比較敏感,如通風與保溫不好,往往會發生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等);其次,雛鴨的消化器官發育還不健全,消化能力差,飼養工作稍不注意,容易發生腸道疾病(如腸炎等)。所以育雛工作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雛鴨的成活率和生長發育,同時,也會影響以後的生長,肥育和產蛋。
雛鴨選擇
應選擇同一時間出殼、大小均勻,臍帶收縮好,眼大有神,比較活躍,絨毛有光澤,抓在手上掙扎有勁的雛鴨。凡是腹大突臍、行動遲鈍、瞎眼、跛腳、畸形、體重過輕的雛鴨,一般成活率較低,長得也不快。如選作種鴨用,還須符合品種的特徵。
初生雛接運
接運初生雛最好不超過36小時。接運時,將雛鴨裝在鋪有稻草的竹簍內,簍的直徑為80厘米,高25厘米,每簍內裝50隻。天涼蓋上薄布,較冷季節蓋上棉被。接運途中,要經常察看雛鴨情況,發現重疊埋堆應
雛鴨飼養
初生雛鴨全身絨毛干後,即可餵食、飲水。餵食前先進行潮水,也叫「點水」。就是先將幼雛放在竹籃內。然後輕輕的將竹籃放入淺水中,以浸水至腳背為准,任其自由飲水。時間一般5~6分鍾,不宜過長,但一定要使幼雛只只飲到水。「潮水」過後,把幼雛放在柔軟的乾草上,讓其自動理毛,等到毛干馬上開始第一次餵食。另一種方法,是在幼雛的身上噴灑些水,促使互相啄食身上的水珠。注意不論哪種方法,都應在溫暖的環境下進行。早飲水有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和殘余蛋黃的吸收。
第一次餵食又叫「開食」,開食應在幼雛出殼後24小時內進行,過晚「開食」就要「老口」(即下食不快),影響幼雛的生長發育。開食料可用碎玉米或碎大米等,原則是以營養豐富、容易消化、適口性好又便於吸食。一般喂前多經過煮熟浸泡,有條件的可用30羽幼雛喂熟蛋黃一個。餵食的方法,是將飼料撒在草席或塑料布上,讓鴨啄食,做到隨吃隨撒。個別不會吃食的幼雛,可將飼料撒在其它幼雛的身上,以引其啄食。前3天不能喂得太飽,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因此,要掌握勤添少喂的原則,每次喂八成飽,每天喂6~8次。
「開食以後,逐步過渡到使用配合全價的「花料」,日喂次數仍然要保持5~6次。
幼雛不懂飢飽,要經常觀察幼雛的消化情況,隨時間調節餵食量。如發現嗉囊(食道膨大部)里還積存較多飼料,就要減少當餐喂量,必要時只給水,不給食。
雛鴨管理
(1)基本條件及要求
①保溫要求:一般採用給溫育雛法。不管採取什麼方法給溫,一般要求第一周保溫傘下溫度32~30℃,室溫25~24℃;以後每周分別下降1~2℃。至第5周起室溫保持在18~20℃(蛋用型鴨可以低1~2℃)。
②料槽和飲水器准備:
對料槽和飲水器的要求是方便於雛鴨採食的飲水,只能將頭伸入吃料和飲水,但不能讓鴨進入,這樣既清潔衛生,又不浪費飼料和水。剛出殼的雛鴨喂料時,可用大小為60×35厘米,緣高2.0~2.5厘米的料盤,每個料盤可飼養50隻雛鴨。2周齡的雛鴨可改用長料槽或圓盤飼喂,槽深約4~5厘米,每500羽雛鴨約需6米長的料槽。剛出殼的雛鴨最好用自動飲水器;也可用白鐵皮,陶缽,廣口瓶等製作,使用時在瓶口放一瓦片,讓水流出。3周後可轉用飲水槽,每500羽雛鴨需4米長的水槽,水的深度應保持在能浸到鴨的鼻孔為宜。
③育雛舍消毒:
雛鴨入舍前,育雛舍必須徹底地清洗和消毒。消毒方法可用有機酸消毒液進行消毒,如農爾樂等,也可選用1~3%的苛性鹼溶液、2~5%的漂白粉溶液或3~5%的煤酚皂熱溶液進行消毒,具體參見說明書運用。消毒後將育雛室密封並空置2~3周後接雛。進雛前一定要先進行煙熏消毒,以保整個養殖的成功。以舍飼為主的飼養管理
上面介紹的飼養管理方法適用於蛋用型鴨(麻鴨),一般肉用型鴨(如北京鴨)
鴨子(22張)
多採用舍飼的方法,或以舍飼喂料主,牧飼為鋪。舍飼法的優點是,鴨子生活環境比較溫暖、舒適,冬季及春雨、秋雨、黃霉季節能照常產蛋,亦便於管理,適合於家庭小規模飼養。
飼料是蛋鴨高產的物質基礎。要保證鴨子吃飽、吃好。應注意飼料搭配,組成平衡日糧,飼料品種要多樣化且相對穩定,不要經常變換,更不能有啥吃啥。最好是人市場購買配合料。
在使用配合料時,一定要根據產蛋率高低、氣候冷熱、體重大小、作適當變動,千萬不能不分情況一樣對待。
穀物類可用粉狀、粒狀各半或全部粉狀混以其他飼料加水拌成干濕狀喂給。鮮貨(下腳)要煮透,青飼料要新鮮,不可中斷。北京鴨一般每晝夜飼喂4次,即上午9點、下午3點、晚上9點、夜裡3點:停產鴨日喂二次,一般每日每隻消耗混合料3~4兩,青料3~4兩。麻鴨一般每天喂三次,早、中、晚定時給料,夏季天熱,早上一頓應提前(5點),晚上一頓要推遲(7點);冬季夜長,可適當喂些粒料。為了補充礦物質,可在舍內食盆里放些碎貝殼、蛋殼等,讓鴨子自由採食。產蛋期間不論熟料和生料均為2.2~2.5兩,青料2~4兩。
青料與精料的比例一般各為50%,但是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產蛋鴨過肥,可加大青草比例;不產蛋和人工強制換羽的鴨群,草料可占精料的70%以上,最多可達150%。青飼料缺乏時,可喂大麥芽,效果很好。
春季氣候轉暖,除增加鴨子在舍外活動時間,讓其多接觸陽光外,應抓好清潔衛生和防疫工作。特別是霉雨季節,天氣潮濕,飼料容易發霉,疫病也開始流行,因此要抓好防疫工作,保持鴨舍清潔乾燥,飼槽、飲水器等要勤洗。夏季天氣炎熱,舍外應有樹蔭及涼棚,晚上可在舍外過夜,舍內窗戶應全部打開,勤撤干沙土保持乾燥,可割些青草或椿樹作墊料,既可造成涼爽環境,又能起到防病的作用。
秋季晝夜溫差大,要盡量減少飼養管理條件的突然變化,否則會影響產蛋率。秋季日照時間漸短,夜間可人工補充光照,以增加產蛋量和延長產蛋期。每平方米鴨舍要有4~5瓦的光源,燈泡安裝在離地面1.8~2.0米處,並不使留下黑暗的角落。補充光照的時間要恆定,每天早、晚固定開、熄燈時間,使補充光照與自然光照每晝夜達14~16小時。
為此,在舍內應設有兩套照明設備,一部分光線較弱,可作為鴨群休息時用;一部分強光照明,供飼喂和刺激活動時用,沒有電燈的地區,可用煤油燈代替。冬季飼養管理的中心任務是作好保溫工作。舍內鋪清潔乾燥的墊草,每天必須清除,翻曬。最好用溫水拌料,飲水也用溫水,嚴防吃雪和飲冰水,避免造成停產。在氣候不低於零下10℃和沒有大風的情況下,鴨子仍可放出。但當舍內外溫差過大時,放鴨出舍前,應先打開窗戶,使冷空氣徐徐流入,待舍內外溫度接近時,再放鴨出去,以免感冒。
鴨子多在後半夜產蛋,一般從半夜1點左右開始,到3~4時最多。春季和夏季產蛋時間較早,產蛋集中,冬季較遲,產蛋時間拖的較長。此外,產蛋窩對於鴨子產蛋有很大的影響。在冬季缺少墊草做窩,或者墊草潮濕,即使飼養條件很好,也會影響產蛋。因此,要注意添加墊草,勤曬勤換,保持墊草清潔乾爽,既利於母鴨產蛋,也可避免弄臟鴨蛋。
還需要指出的是,母鴨有時產不正常的蛋,通常叫做異常蛋或畸形蛋,較常見的軟殼蛋,甚至還有無殼蛋。
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鈣和維生素D,在早產或輸卵管發炎情況下,亦能產生軟殼蛋。
防治的方法:一是在日糧中增加一些含鈣豐富的礦物質飼料,最好添加乳化維生素ADE,或魚肝油;另一點是在母鴨產蛋時,給以安靜的環境,避免受到驚嚇。
❹ 養鴨,怎麼養
養鴨的技巧:
品種選擇
應選用抗逆性強,既適於圈養,又可在低山丘陵區放養,食性廣,食量大、肌胃發達、消化能力強的品種,羽毛豐滿,個頭大小適中,眼睛黑亮、鴨掌透紅抗病能力較強,事宜養殖。
放養時間
根據資源情況,果園養鴨分為以放養為主時期和以圈養為主時期。最適放養時期為園內動植物繁衍生長盛期,一般在4月中旬(清明後至穀雨前)至10月底。此時園內牧草生長豐茂,果樹副產品殘留多,鴨子可採食各種青草、野菜和落地花、葉、果等植物性食料以及各種蟲卵、蛹、爬行昆蟲和近地表飛蟲等動物性食料。成年鴨全年都可以放養。
場地選擇
鴨子行動笨,不能上樹啄食;為果園低欄放牧提供了保證。
凡是土壤和水源條件較好,主幹較高或老齡的蘋果、梨、杏、山楂、柿樹、核桃等園地均可放養。放養的鴨子可起到控草的作用,鴨糞可為果樹提供優質肥源。這是改造雜草叢生,管理粗放、蟲害嚴重、適齡不結果或低產低效果園為優質高效園地的一項有效措施。
棚舍建造
果園放養是以圈養為基礎的新技術,同樣需有棚舍,以備晚上補飼、飲水、產蛋時使用。可因地制宜,在不遠離放養園的情況下採用依山靠崖、舊建築物改造等方法建造塑料大棚鴨舍。應以6-7隻/平方米計算棚舍建築面積,棚前要圍圈出一定的活動場地,並在場地內放置料槽和飲水器槽。
放養方法
1、放養密度
:根據放養鴨的大小,強弱決定放養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0.067公頃果園放養成鴨20-30隻。
2、劃定輪放區
:根據放養鴨的數量及園地面積劃定輪放區,用高50厘米的尼龍網圍欄成幾個區輪放。為便於 管理一般每區0.335公頃放養400隻左右為宜。果園面積小,養鴨數量少時,可以不分區,但應根據園內雜草及昆蟲等的生長繁殖情況實行間斷放牧。在輪放區內要為鴨子備足飲用水。
3、按時補飼
:為補充放養時期飼料的不足,對放養鴨要適時補飼。雛鴨放養從4周齡開始,前期為育雛期,可圈養和籠養。雛鴨在早晚各補飼1次,以補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確定補飼量,並逐減喂飼次數和數量,促使鴨自由採食。隨著雛鴨的生長,可根據放養鴨啄食雜草、野菜、昆蟲決定放養鴨的補飼。以放養為主時期,晚上回舍棚後進行補飼,並備足飲用水,滿足飲用。春天幼齡雛鴨放養前,要先進行適應外界溫度變化的鍛煉,逐漸進入放養園。
4、加強監管
,嚴防鼠害:放養鴨要嚴防山貓、黃鼠狼之類野獸的侵害。侵害鴨的獸類都懼怕網具,因此採用尼龍網圍圈放養區是有效的安全防禦措施,不管放養多少只,也不管面積大小,都要用網圍圈,並要固定專人管理。特別是放養幼齡鴨,防鼠害更為重要。
5、防疫滅病
:放養鴨的防疫同樣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要按照常規防禦程序,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做好防疫滅病工作。鴨子食物很廣,大型的養殖戶就是飼料配合新鮮草料,有時也放養到稻田裡 ,小時候養過,挖蚯蚓,摘嫩草,剩飯剩菜也能喂,比雞還好養。雛鴨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鴨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抓好雛鴨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