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知道電伴熱電纜的相關計算公式
1、你只要長度及最大能耗,太籠統。不同的情況用的電伴熱帶的種類型號均不同。設計文件給出的每米輸出功率乘以長度就是能耗。看廠家設計文件或參照廠家樣本相應型號的功率曲線簡單估算。
2、"管道熱損失簡化計算公式:Q=2兀K(Tp-Ta)/ln(D2/D1)
式中:K為保溫層的導熱系數,注意K是依據導熱系數方程計算的值,Tp為維持溫度,Ta為環境最低溫度,D1為保溫層內徑(管外徑),D2為保溫層外徑。"
3、伴熱電纜廠家樣本會有標注各型號線的最高暴露溫度及電伴熱線的耐受溫度了。
❷ 碳紙維發熱電纜電阻計算功率方法
根據功率的定義
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功稱為功率,用P表示。故功率等於作用力與物體受力點速度的標量積[
功率可分為電功率,力的功率等。故計算公式也有所不同[3] 。
電功率計算公式:P=W/t =UI;
❸ 怎樣求電線的發熱功率
據導線長度和面積以及電阻率計算得到電阻,再乘以通過電流的平方就是了
❹ 發熱電纜的間距怎麼計算
您好!
q:每平米需要安裝發熱電纜功率
1000:發熱電纜間距換算系數
每米的發熱電纜功率÷每平方米需要安裝發熱電纜功率×系數(1000)=發熱電纜安裝間距(單位:mm)。
例如:1、18.5W單導發熱電纜(18.5W/m)÷120W/㎡×系數(1000)=154.17mm;將毫米換算為厘米:154.17mm÷10=15.42cm。以此得出18.5W的單導發熱電纜安裝間距為15.42cm。
2、17W雙導發熱電纜(17W/m)÷120W/㎡×系數(1000)=141.67mm;將毫米換算為厘米:141.67mm÷10=14.17cm。以此得出17W的雙導發熱電纜安裝間距為14.17cm。
單導發熱電纜一般安裝間距在15cm左右,雙導發熱電纜安裝間距在14cm左右;發熱電纜熱線間的最大間距不宜超過30cm,且不應小於5cm;發熱電纜距離牆面不應小於10cm,設計間距不超過25cm;具體可根據安裝場所的情況適當做調整。
請採納答案 謝謝
❺ 發熱線計算公式
看一下電壓,發熱量就是2200*發熱時間 如果不是純電阻電路,則發熱量計算公式則為Q= I^2 RT,Q為產生的熱量 等於電流的平方乘以電阻再乘以時間 即Q等於電阻兩端的電壓乘以通過它的電流再乘以間 電功W=UIT
電熱Q= I^2 RT
❻ 發熱電纜費用怎麼計算
一般是按W為單位計算的,比如0.6/W,這樣你先計算出你們家要用的功率總數,然後乘以單價就知道大概多少錢了。比如我家50平,通常推薦的標準是60W/M2,實際也有120W/M2,按大的算,我需要的發熱光纜總功率就是50平×120W/M2=6000W,那總價就是0.6元/W*6000W=3600元。但是實際上發熱電纜都是由規格的,只要選規定W數差不多的就行了,也不會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