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己做豆腐的製作法
很多人都認為做豆腐很難,其實做法很簡單,不需要用鹵水或石膏,自己做的豆腐豆香味更足。
一起來看看豆腐是如何做的吧!
用料:
150g干黃豆,2000ml水,3g內酯。
做法:
150g的干黃豆用清水泡發。
將泡好的濕黃豆放入豆漿機中,加2000ml的水,用果汁模式打成豆漿。
用濾布過濾出豆漿裡面的豆渣。
把豆漿倒入鍋內煮,煮到起泡沸騰,轉小火繼續煮,這時候可以邊撈出裡面的浮沫。
內酯用水溶解備用。
待豆漿再煮幾分鍾以後關火。
將煮好的豆漿關火晾1到2分鍾,將內酯倒入鍋內稍微攪拌下。
待豆漿形成豆腐腦狀後,在豆腐模具內墊一層純棉棉布,倒入豆腐腦,然後把棉布包好。
在模具上面壓比較重的器具,便於壓出豆腐里的水。
豆腐壓一個小時就可以取出,這時候的豆腐比較嫩,跟買的盒裝內酯豆腐差不多;如果喜歡吃老一點的豆腐,可以多壓一會兒。
2. 怎麼製作豆腐視頻教程
傳統豆腐生產工藝過程,首先是浸泡大豆使大豆軟化,浸泡後的大豆磨漿,然後過濾將豆渣分離獲得豆漿,蒸煮豆漿,再加入凝固劑等使大豆蛋白質膠凝成型得到豆腐。 [4]
傳統豆腐生產的基本工藝流程:大豆——清理——浸泡——磨漿——過濾——煮漿——凝固——成型——成品 [4]
(1)清理:選擇品質優良的大豆,除去所含的雜質,得到純凈的大豆。 [4]
(2)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大豆吸水膨脹,有利於大豆粉碎後提取其中的蛋白質。浸泡好的大豆吸水量為1:(1-1.2),即大豆增重至原來的2.0-2.2倍。浸泡後大豆表面光滑、無皺皮,豆皮輕易不脫落,手感有勁。 [4]
(3)磨漿:經過浸泡的大豆,蛋白體膜變得鬆脆,但是要使蛋白質溶出,必須進行適當的機械破碎。如果從蛋白質溶出量角度看,大豆破碎的越徹底,蛋白質越容易溶出。但是磨得過細,大豆中的纖維素會隨著蛋白質進入豆漿中,使產品變得粗糙、色澤深,而且也不利於漿渣分離,使產品得率降低。因此一般控制磨碎細度為100-120目。實際生產時應根據豆腐品種適當調整粗鈿度,並控制豆渣中殘存的蛋白質低於2.6%為宜。採用石磨、鋼磨或沙盤磨進行破碎。磨碎後的豆糊採用平篩、卧式離心篩分離,充分提取豆漿。 [4]
(4)煮漿:煮漿是通過加熱使豆漿中的蛋白質發生熱變性的過程。一方面為後序點漿創造必要條件,另一方面消除豆漿中的抗營養成分,殺菌,減輕異味,提高營養價值,延長產品的保鮮期。煮漿的方法根據生產條件不同,可以採用土灶鐵鍋煮漿法、敞口罐蒸汽煮漿法、封閉式溢流煮漿法等方法進行。煮漿溫度應達到100℃,時間5min左右。 [4]
(5)凝固與成型:凝固就是大豆蛋白質在熱變性的基礎上,在凝固劑的作用下,由溶膠狀態轉變成凝膠狀態的過程。生產中通過點腦和蹲腦兩道工序完成。 [4]
點腦是將凝固劑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熟豆漿中,使大豆蛋白質溶膠轉變成凝膠,形成豆腐腦。豆腐腦是由呈網狀結構的大豆蛋白質和填充在其中的水構成的。一般來講,豆腐腦的網狀結構網眼越大,交織的越牢固,其持水性越好,做成的豆腐柔軟細嫩,產品的得率也越高;反之,則做成的豆腐僵硬,缺乏韌性,產品的得率也低。 [4]
經過點腦後,蛋白質網路結構還不牢固,只有經過一段時間靜置凝固才能完成。根據豆腐品種的不同,蹲腦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30min。 [4]
成型即把凝固好的豆腐腦放入特定的模具內,施加一定的壓力,壓榨出多餘的黃漿水,使豆腐腦密集地結合在一起,成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彈性、韌性的豆腐,不同產品施加的壓力各不相同
3. 豆腐的製作步驟
這樣豆腐就做好了,自己做出來的豆腐乾凈純正,而且口感非常好,無任何添加劑。想吃嫩豆腐的話壓的時間短一些就壓半個小時左右,想吃老豆腐的話就多壓一會,其實就是豆花中水分別壓出的多少。我做的是稍微老一點的豆腐,一斤黃豆做出來了一斤三兩的豆腐,炒出來的豆腐口感也特別的好吃,簡直太棒了。
4. 做豆腐技術與方法
石膏豆腐的做法如下:
工具/原料
干黃豆250g、清水一次2000ml(共2次4000ml水) 、石膏12g、兌石膏水溫水、250ml
1、黃豆泡6個小時以上,泡大。250克干黃豆可以泡500克的濕黃豆,也就是1斤。用豆漿機打果汁功能打成濃濃的生豆漿,分兩次打黃豆。
(4)豆腐製作方法視頻發面擴展閱讀
豆腐內含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豆腐的消化吸收率在95%以上,這樣的健康食品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但要想更好地發揮豆腐的營養價值,還需要注意做好搭配。
傳統豆腐生產工藝過程,首先是浸泡大豆使大豆軟化,浸泡後的大豆磨漿,然後過濾將豆渣分離獲得豆漿,蒸煮豆漿,再加入凝固劑等使大豆蛋白質膠凝成型得到豆腐。
5. 我做出來的豆腐,為什麼會發面
新手在家動手做豆腐,會發現豆腐的口感發面,可以請教經常做豆腐的大媽。這里極需注意的是,做豆腐時溫度不能太高,煮豆漿的時候更加要注意,不然做豆腐不勁道,這可能需要一點悟性和時間,做的次數越多,經驗就會越豐富。
豆漿煮好點漿的時候,點漿的溫度不能過高,豆漿溫度過高容易出現豆腐發面的情況,不過最主要的是,點豆腐的手感沒掌握好,有專業的人教授豆漿的溫度是80度喔。
這里有自己做豆腐的詳細方法。
黃豆500克浸泡約5小時,倒入破壁機打碎,濾出豆渣。
小火熬煮豆漿,同時用勺子不停攪拌。
待豆漿冷卻至80度左右,倒入白醋水,白醋水是50毫升白醋加入250毫升清水做成的,這樣不會有酸味,而且還比鹵水做的更好吃。
用勺子攪拌至出現豆花,將豆花撈出來倒入豆腐模具中,整理好之後再壓制20分鍾即可。
6. 豆腐的製作方法
所需原材料:
1、主料:干黃豆300克。
2、輔料:水1400克、米醋40毫升。
第一步:黃豆提前浸泡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