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學簡便計算,有哪幾種方法
數學簡便計算方法:
一、運用乘法分配律簡便計算
簡便計算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指的是:
ax(b+c)=axb+axc
cx(a-b)=axc-bxc
例1:38X101,我們要怎麼拆呢?看誰更加的靠近整百或者整十,當然是101更好些,那我們就把101拆成100+1即可。
38X101
=38X(100+1)
=38X100+38X1
=3800+38
=3838
例2:47X98,這樣該怎麼拆呢?要拆98,使它更接近100。
47X98
=47X(100-2)
=47X100-47X2
=4700-94
=4606
二、基準數法
在一系列數中找出一個比較折中的數來代表全部的數,要記得這個數的選取不能偏離這一系列數。
例: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10310+1
=10311
三、加法結合律法
對加法結合律(a+b)+c=a+(b+c)的運用,通過改變加數的位置來獲得更簡便的運算。
例:
5.76+13.67+4.24+6.33
=(5.76+4.24)+(13.67+6.33)
=30
四、拆分法
顧名思義,拆分法就是為了方便計算把一個數拆成幾個數。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注意不要改變數的大小哦!
例: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1000
五、提取公因式法
這個方法實際上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將相同因數提取出來。
例:
0.92×1.41+0.92×8.59
=0.92×(1.41+8.59)
=9.2
㈡ 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計算方法有什麼區別存在什麼聯系
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的區別是作業成本法下製造費用根據多種作業動因進行分配;傳統成本法下製造費用主要採用單一分攤標准進行分配。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按部門歸集間接費用,作業成本法按作業歸集間接費用。與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相比,作業成本法不便於實施責任會計和業績評價。
傳統成本法下,以產品作為成本分配的對象,以單位產品耗用某種資源占當期該類資源消耗總額的比例(如人工小時、機器小時)作為所有間接製造成本分配依據,是就成本論成本。在高新技術環境下,產品成本中「製造費用」部分的數額和重要性大大提高,與此同時,製造費用的發生與直接人工成本、機器小時、直接人工小時等傳統成本分攤標準的相關性越來越小,如果仍然按照原有單一標准分攤製造費用,則所得的成本核算結果必然失真,而這種成本信息扭曲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經營決策的失誤。
作業成本法不僅大大提高了成本計算結果的精度,還引導企業經營者對成本動因的高度關注,從而克服傳統成本法中間接費用責任不清的不足,使傳統成本法下的很多不可控的間接費用,都能在新的核算系統中找到相關責任人,並施加必要的成本控制。隨著作業成本法的應用及在管理領域的推廣,作業成本信息被廣泛應用於預算管理(如作業基礎預算,即ABB)、存貨估價、產品定價、新產品開發、產品組合決策、自製或購買決策、顧客盈利能力分析、業績評價等方面,從而成為戰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和基礎。
㈢ 三年級巧算方法
現在整理了小學數學低年級加減法中的巧算知識點,掌握速算小技巧,加快做題速度,節約有效時間更好地學習更多的知識。家長可以在輔導過程中酌情參考。
三年級數學巧算方法,孩子做作業用得上
「湊整」先算
1.計算:
三年級數學巧算方法,孩子做作業用得上
(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24+100=124
因為44+56=100是個整百的數,所以先把它們的和算出來。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因為53+47=100是個整百的數,所以先把+47帶著符號搬家,搬到+36前面;然後再把53+47的和算出來。
2.計算:
(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把15分拆成15=4+11,這是因為96+4=100,可湊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因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與31之和,再把31+69=100湊整先算。
3.計算:
(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將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為2+18和1+19可以湊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因為28+2=30可湊整,但最後要把多加的三個2減去。
三年級數學巧算方法,孩子做作業用得上
改變運算順序
在只有「+」、「-」號的混合算式中,運算順序可改變
計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把+19帶著符號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後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45-1=44
加18減19的結果就等於減1。
三年級數學巧算方法,孩子做作業用得上
三年級數學巧算方法,孩子做作業用得上
計算等差連續數的和
相鄰的兩個數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數就叫等差連續數,又叫等差數列,如:
1,2,3,4,5,6,7,8,9
1,3,5,7,9
2,4,6,8,10
3,6,9,12,15
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連續數.
1. 等差連續數的個數是奇數時,它們的和等於中間數乘以個數,簡記成:
(1)計算:1+2+3+4+5+6+7+8+9 =5(中間數是5)×9(共9個數)=45
(2)計算:1+3+5+7+9 =5(中間數是5)×5 (共有5個數)=25
(3)計算:2+4+6+8+10 =6(中間數是6 )×5 (共有5個數)=30
(4)計算:3+6+9+12+15 =9(中間數是9)×5(共有5個數)=45
(5)計算:4+8+12+16+20 =12(中間數是12)×5(共有5個數)=60
2. 等差連續數的個數是偶數時,它們的和等於首數與末數之和乘以個數的一半,簡記成:
(1)計算:1+2+3+4+5+6+7+8+9+10 =(1+10)×5=11×5=55
共10個數,個數的一半是5,首數是1,末數是10.
(2)計算:3+5+7+9+11+13+15+17 =(3+17)×4=20×4=80
共8個數,個數的一半是4,首數是3,末數是17.
(3)計算:2+4+6+8+10+12+14+16+18+20 =(2+20)×5=110
共10個數,個數的一半是5,首數是2,末數是20.
三年級數學巧算方法,孩子做作業用得上
基準數法
(1)計算:23+20+19+22+18+21
解:仔細觀察,各個加數的大小都接近20,所以可以把每個加數先按20相加,然後再把少算的加上,把多算的減去。
23+20+19+22+18+21
=20×6+3+0-1+2-2+1
=120+3=123
6個加數都按20相加,其和=20×6=120.23按20計算就少加了「3」,所以再加上「3」;19按20計算多加了「1」,所以再減去「1」,以此類推.
(2)計算:102+100+99+101+98
方法1:仔細觀察,可知各個加數都接近100,所以選100為基準數,採用基準數法進行巧算. 102+100+99+101+98 =100×5+2+0-1+1-2=500
方法2:仔細觀察,可將5個數重新排列如下:(實際上就是把有的加數帶有符號搬家)
102+100+99+101+98 =98+99+100+101+102 =100×5=500
可發現這是一個等差連續數的求和問題,中間數是100,個數是5。
㈣ 計算方法作業3
希望你可以獨立完成作業。不要總想著直接獲得答案。
㈤ 今晚的數學作業是把18-9用5個方法計算。分別是連減法,用10減,看減法想加法
湊十法是用來做加法的。減法用的是破十法、平十法等。18-9=9用破十法計算如下:18分成10和8,先用10-9=1,再算1+8=9,所以,18-9=9。破十法解題示意圖如下:拓展資料:一、湊十法湊十法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本計算方法,運用湊十法能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轉化為學生熟悉的10加幾的題目。通常是先分,然後湊成整十,最後把分的零頭部分相加。例如:8+5=8+2+3=10+3=13就是先把5分為2和3,用8加2得到10,再用10和3相加得13。湊十法解題示意圖如下:二、湊十法兒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看大數,拆小數,先湊十,再連加。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加剩數。
湊十法是用來做加法的。減法用的是破十法、平十法等。18-9=9用破十法計算如下:18分成10和8,先用10-9=1,再算1+8=9,所以,18-9=9。破十法解題示意圖如下:向左轉|向右轉
18-9=18-10+1=8+1=918-9=20-9-2=20-10-2+1=9
18-9=18-10+1=8+1=9
18-9=18-(10-1)=18-10+1=9
㈥ 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
作業成本計算
法不僅是一種
成本計算
方法,更是成本計算與
成本管理
的有機結合。作業成本計演算法基於資源耗用的
因果關系
進行成本分配:根據作業活動耗用資源的情況,將資源耗費分配給作業;再依照成本對象消耗作業的情況,把
作業成本
分配給成本對象。
1.資源
資源是企業生產耗費的原始
形態
,是成本產生的源泉。企業作業活動系統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屬於資源。一個
企業的資源
包括
直接人工
、
直接材料
、間接
製造費用
等。
2.作業
作業,是指在一個組織內為了某一目的而進行的耗費資源動作,它是作業成本計算系統中最小的成本歸集
單元
。作業貫穿產品
生產經營
的全過程,從產品設計、
原料
采購、生產加工,直至產品的發運銷售。在這一過程中,每個環節、每道
工序
都可以視為一項作業。
3.
成本動因
成本動因,亦稱成本驅動
因素
,是指導致成本發生的因素,即成本的誘因。成本動因通常以作業活動耗費的資源來進行度量,如質量檢查
次數
、
用電
度數等。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動因是成本分配的
依據
。成本動因又可以分為
資源動因
和
作業動因
。
4.
作業中心
作業中心又稱
成本庫
,是指構成一個業務過程的相互聯系的作業集合,用來匯集業務過程及其產出的成本。換言之,按照統一的作業動因,將各種資源耗費項目歸結
在一起
,便形成[作業中心]。作業中心有助於企業更明晰地分析一組相關的作業,以便進行作業管理以及
企業組織機構
和
責任中心
的設計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