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年總收入13萬估計交多少稅
法律分析: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公式為工資收入金額減各項社會保險費減5000元的起征點,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稅率減速算扣除數,13萬年薪除以12減去五險一金減去5000元起征點之後乘以10的稅率再減去2520的速算扣除數乘以12就是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貳』 怎樣算個人所得稅
因為現在的個人所得稅扣繳是執行:累計預扣法,你沒有說是幾個月發了工資,我只能舉例說明了。
第一、現在工資薪金申報個人所得稅是執行:累計預扣法,是按照1月份至當前月份累計收入,減去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5000×月數)、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作為應納稅所得額,按照對應稅率計算累計應預扣稅額,減去以前月份累計已預繳稅額。
第二、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第三、舉例子:
假設某員工1月份工資薪金收入為16000元,2月份工資薪金收入為21000元,如該員工有住房貸款利息和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每月定額扣除3000元,該員工每月三險一金為1000元,則1月份和2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計算過程如下:
1、1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稅為: (16000-5000-1000-3000)×3%=210元
2、1-2月份累計工資應預繳稅為: (16000+21000-5000×2-1000×2-3000×2)×3%=570元
3、扣除1月份工資已預扣預繳稅款,2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的稅款為:570-210=360元。
第四、從上你可以看出:兩個月合並申報工資,並不會造成多繳或者少繳。
第五、稅率表:
第六、相關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2018.12.20發布《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對於工薪階層最關注的工資、薪金所得繳稅問題,未來仍將實施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將從明年1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昨天,國家稅務總局就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進行了公告。其中明確,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日常採取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採取基本平移現行規定的做法預扣預繳。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個人所得稅法」),現就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扣繳義務人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對非居民個人上述四項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公告如下:
一、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按以下方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並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見附件1)。年度預扣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的,由居民個人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一)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上述公式中,計算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額的預扣率、速算扣除數,按《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見附件2)執行。
(二)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具體預扣預繳方法如下: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減除費用: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超額累進預扣率(見附件2《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二、非居民個人扣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非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按月換算後的非居民個人月度稅率表(見附件2《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三》)計算應納稅額。其中,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本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叄』 2021年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為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在新個人所得稅執行後,個稅的徵收起點是人民幣5000元,即工資大於5000元才需要繳稅,同時,工資越高,繳的稅也就越多。
在之前,個稅的徵收起點是人民幣3500元,在2018年開始調整為人民幣5000元。這種做法,是考慮到現在的消費比較大,讓老百姓手上能有更多一點的錢,用來養家糊口。雖然調整到5000元人民幣,但是放眼全中國,繳稅的人在全國總人數的比例不高。一些人想繳稅,但是不夠條件,有些遺憾。
作為一個中國人,繳稅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同時個人所得稅也關繫到每一位自然人納稅人的切身利益。在需要繳稅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的繳稅,切不可偷稅漏稅,偷稅漏稅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違法的,我們不能只享受國家、社會帶給我們的權利和福利,卻不去盡到個人的義務。情節嚴重的,還會被公安機關進行拘留,也會受到人民法院的審判。
【相關法律】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
第十一條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辦理匯算清繳。預扣預繳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居民個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按月預扣預繳稅款時應當按照規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絕。
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
『肆』 個人所得稅年終匯繳計算方法
個人所得稅年終匯繳計算方法:
1、工資薪金所得:在機關、團體、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中任職、受雇而得到的報酬,個人與支付報酬單位存在僱傭與被僱傭關系;工資薪金所得=公歷1月1日至12月31日應發放的工資薪金總額;
2、勞務報酬所得:個人獨立從事各種技藝、提供各項勞務取得的報酬。個人與支付報酬單位不存在僱傭與被僱傭關系;勞務報酬=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800)或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1-20%);
3、稿酬所得:個人因此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所以,其實際稅率為14%;
4、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 = 特許權使用費(不超過4000元) - 800元或特許權使用費(超過4000元)乘(1 - 20%)。
個人所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 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十二條 納稅人取得經營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由納稅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終了後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並預繳稅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辦理匯算清繳。
納稅人取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
『伍』 2021年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2021年最新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1、在最近一個完整納稅年度,扣繳義務人每月代扣代繳同一單位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年薪、薪金不得超過6萬元。累計扣除額將從1月開始按每年6萬元的比例直接扣除。即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時,暫不扣繳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在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及其後的月份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2、居民個人按照累計扣繳法代扣代繳勞動所得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應當遵守上述規定。
3、扣繳義務人應按規定填寫全體職工的代扣代繳報表和全額預繳情況,並在相應納稅人備注欄的「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報表」中註明「上年一個月,年收入不得超過「6萬元」。
4、該公告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
子女和老人的基本信息發生變化,需要修改2021年子女教育和養老人的抵扣。配偶一方不再申請專項,住房貸款利息附加扣除,2021年由另一方申報。房租和房貸需要置換扣除,即2021年不申報房屋租金,改為申報房屋貸款利息。
一、調整前:
扣繳個稅是按月預,扣繳的基數是每月5000的起征點,超過5000,才需要預扣繳當月的個稅,年終再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二、調整後:
扣繳個稅按總年度6萬的起征額度,不再按月繳納,當年從一月份累計只要總收入沒有超過6萬,一直不扣繳個稅。當累計收入超過了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後續月份,再預扣繳個人所得稅。
總體來看,需要交的稅金並沒有變化的,也不會少交。只是扣繳的方式以及時間上有一些變化,簡化了個稅預扣繳流程。以前年總收入不超過6萬,但是單月超過5千的,當月還是需要預扣繳個稅,然後年終匯算的時候再多退少補。個稅調整之後,就減少扣繳次數,只要一年之內累計沒超過6萬,就不必繳稅,也不必考慮申請退